楊曉晨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法政學院,北京 100024
司法機關是行使司法權的國家機關。狹義僅指法院,廣義還包括檢察院。我國,司法機關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我國憲法在第126條明確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我國實行“一府兩院”制,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并相互獨立,但在現實生活中,行政機關屢屢干預司法機關審判。如重慶市涪陵區義合美蛙養殖場案,重慶市涪陵區義合美蛙養殖場的負責人付強因不滿意政府所支付的搬遷補償,仍留在政府重點開發的工業園區,開始進行爆破施工,致美國青蛙受驚而大量死亡。估計美國青蛙死亡約27萬只,損失200多萬元。因此,付強將施工單位告上涪陵區法院。法院請相關機構進行鑒定,但在2010年3月2日,重慶汕涪陵區法院做出一審判決時,采納兩被告自認的30萬元損失責任,判被告人賠償30萬元,未采用鑒定結果。付強不服,委托律師提出上訴。律師到中級法院查閱卷宗時,竟然發現一份李渡新區管委會發給涪陵區法院的公函。公函的內容為:“一審(法院)不應采信(西南大學司法鑒定所的)錯誤鑒定結論,應做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的判決……如果一審法院不采信我們的意見,而一意孤行或者基于其他原因,硬要依據上述錯誤鑒定結論做出判決……將會造成原告纏訴或者上訪,并且不利于處理另外三戶養殖戶的訴訟。我們想:“這也是一二審法院都不希望發生的后果!”
行政機關明顯將行政權放在司法權之上,這不符合我國依法治國的理念,而法院由于需要人、力、物各方面的支持都來自于當地行政機關,甚至于法院的人員編制也由行政機關的編制部門負責,漢密爾頓說,“在任何置司法人員的財源于立法機關不時施舍之下的制度中,司法權與立法權的分立將永遠無從實現。”①法院不得不依附于當地行政部門,司法機關很難有獨立的意志,那么,在司法過程中,司法人員的良知很難發揮作用,這就直接影響到了審判的結果,對于付強,這次的判決就是不公正的,在民告官中,明顯偏向了政府一方,而政府多是強勢主體,違背了法院的中立性有違法的公平正義,這就將司法機關的司法權行政化。
近幾年來,由媒體披露出來的事件越來越多,比如,最近的呼個圖案,若是沒有媒體的呼吁,此案也確實很難得到平反。但隨著媒體干預的案件越來越多,逐漸影響到司法機關的正常審判。
我國是兩審終審制,設立二審的目的就是要監督一審的合理性,但由于我國目前的現狀,導致在遇到某些案件時,一審的法官會提前向二審的法官進行“咨詢”,來確定最終的審判結果,一名位于中院或高院的法官的言辭,就成為了最終的結果,名義上的二審終審制,實際的一審終審制,不同級別的法院在審判前,已商量出結果,破壞了司法機關內部各法院獨立審判的原則。除此之外,還有知名學者對案件的干預,在許霆案中,未判決前,就有知名學者公開發聲,因為其知名度等各方面原因,對判案的法官心理上會造成一定的影響,那么,之前其相對客官的態度必會發生轉變,這直接影響到了判決,個人的力量直接影響到司法機關審判的獨立性,對司法機關的中立性也造成了影響:一學者所言便可使天平偏向另一端。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
(一)司法機關的獨立性和中立性是實現司法實體正義的根本保障。司法機關的獨立性和中立性意味著法官在審判過程中,不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擾,不被其他任何行政機關、團體、個人乃至法院的院長、庭長的觀念或意志所左右。
(二)司法機關的獨立性和中立性還是實現司法程序正義的保障。若失去獨立性和中立性,司法程序就形同虛設,任何人或機關團體都可以違反程序訴訟,就會從根本上動搖了法治。此外,司法機關的獨立性的意義和價值在于使人們在心理上能接受審判的結果。因為在司法不獨立的情況下,即使審判的結果是公正的,人們仍然對審判過程的公正性表示懷疑,懷疑審判者與對方結成聯盟而使自己處于不利地位,如此一來,司法不但喪失了權威,也失去了人們對它的信任。而當司法具有獨立的品格時,哪怕做出的是對自己不利的審判,人們也能自愿地接受。由此,司法獨立更能實現平息糾紛,恢復權利,實行救濟的目的,當然,這也是對憲法的尊重,否則,憲法就真的成了一紙空文。
因此,司法機關應當具有獨立性和中立性,這是對法律權威的保證,也是對法的尊重。
[注 釋]
①李平.論行政權對司法權的不當干預及其防治對策[D].湘潭大學,2013.7.
[1]陳衛東.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研究[J].中國法學,2014(2).
[2]李平.論行政權對司法權的不當干預及其防治對策[D].湘潭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