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羅卡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河南鄭州 450015
犯罪加重構成基本問題探討
孫羅卡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河南鄭州450015
犯罪構成在整個刑法學理論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刑法的基本內容是關于犯罪與刑罰的規定,刑法的基本任務就在于如何正確地定罪和恰當地量刑。犯罪構成在整個定罪活動中具有界限功能和規格作用。如何對犯罪構成盡可能體現科學性和法定化,將是我國刑法學的重要任務,而對犯罪構成的研究探討和重新認識,必然成為對刑法原理思考的重要內容。依據犯罪的社會危害性程度和構成特征,可將犯罪形態分為基本構成、加重構成和減輕構成。加重構成是一種復雜的犯罪構成形式,正確認識這一問題,有利于此罪與彼罪、重罪與輕罪的區分,有利于犯罪追訴時效的計算,對于罪刑相適應原則的實現亦具有重大意義。
犯罪加重;基本問題;刑法
犯罪構成理論是整個刑事法律理論的中心,犯罪構成也在刑法中占據核心地位。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的刑法理論都圍繞犯罪構成展開,因為犯罪構成實際上是深入解決了犯罪問題。某個行為構成了犯罪,那么它是怎么構成犯罪的呢?刑法對某個行為是怎樣構成犯罪的解釋即為犯罪構成。“正象犯罪行為既可以一般地確定為危害社會的違法的和有罪的行為,又可以具體確定為偷盜、殺人等等一樣,犯罪構成既可以一般地確定為行為的諸因素的總和,也可以具體地確定為殺人、偷盜等罪的諸因素的總和。”社會總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犯罪構成作為一種根源于社會的法律文化現象也經歷著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理論總是為現實服務的犯罪現象的紛繁復雜性決定了犯罪構成理論的復雜性。而在犯罪構成理論中,犯罪的家中構成無疑占據了重要的位置。隨著犯罪構成理論的不斷發展完善,犯罪加重構成問題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
犯罪加重構成是指在基本犯的構成基礎之上具有了加重要件(加重因素)的一種相對獨立的犯罪構成形態。對于加重構成的分類,一般認為,加重構成形態可分為結果加重犯、情節加重犯和數額加重犯。本文就犯罪加重構成中的結果加重構成(結果加重犯)和情節加重構成(情節加重犯)作簡要說明。
我國刑法學界對于結果加重犯概念的界定也存在著不同的觀點,但一般認為行為人對加重結果主觀上應當有罪過,沒有罪過而因意外事件或不可抗力發生加重結果,不構成結果加重犯,不過對基本犯罪和加重結果究竟應如何限定,則存在不同的認識,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基本犯應為故意犯罪,而行為人對加重結果有些犯罪只能是過失,有些犯罪也包含故意。例如有學者指出,結果加重犯是指故意實施基本的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發生基本犯罪構成結果以外的重結果,刑法對重結果規定加重法定刑的犯罪。第二種觀點認為基本犯只能是故意犯罪,行為人對加重結果只能是過失。第三種觀點認為基本犯可以是故意犯罪,也可以是過失犯罪,行為人對加重結果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筆者認為,結果加重犯是指故意實施刑法分則規定的基本犯罪構成要件,由于故意或過失而發生了超出基本犯罪構成要件以外的重結果,刑法對該重結果加重法定刑的犯罪形態。
情節加重犯的規定是我國刑法的一大特色。但學者們對其概念的界定見解不一,大體說來,有以下幾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情節加重犯,也叫加重情節犯,是指某種犯罪因具有某種嚴重情節或特別嚴重情節而被加重法定刑的犯罪形態。
第二種觀點認為,實施基本犯罪因具有其他嚴重情節刑法加重了法定刑的犯罪,稱為情節加重犯。
第三種觀點認為,情節加重犯,是指行為人之行為已經構成基本罪,且其犯罪情節嚴重程度符合了作為加重構成的定罪情節的要求,而由刑法規定了加重的法定刑的犯罪形態。
以上觀點,其共性在于:都認為情節加重犯是在基本罪的基礎上,由于具有了加重情節而被刑法規定了加重的法定刑,無疑是正確的。但第一種觀點認為,成立情節加重犯僅僅是由于具有嚴重情節或特別嚴重情節,這不免失之過窄,因為具有嚴重情節或者特別嚴重情節只是成立情節加重犯的兩種具體情形,并不能概括刑法分則中的情節加重犯的全部情形,故為我們所不取。第二種觀點雖克服了第一種觀點之弊病,但未能指出情節加重犯的犯罪構成的相對獨立性,是其不足。根據我國刑法通說,以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程度為標準,犯罪構成可以分為普通的犯罪構成和派生的犯罪構成。普通的犯罪構成,又稱獨立的犯罪構成,是指刑法條文對具有通常社會危害性程度的行為所規定的犯罪構成,是犯罪構成的基本形態;派生的犯罪構成,是指以普通的犯罪構成為基礎,具有較輕或較重社會危害性程度且從普通的犯罪構成中衍生出來的犯罪構成,它是普通犯罪構成派生出來的犯罪形態,具體包括加重的犯罪構成和減輕的犯罪構成兩種情況。①如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即是強奸罪的普通犯罪構成;與之相適應的第三款規定的五種情形,即為強奸罪的加重犯罪構成。不難看出,我國刑法分則中大量存在著這種由普通犯罪構成派生出來的加重犯罪構成,一方面它以基本犯的存在為前提,無基本犯即無加重犯;同時,加重犯罪構成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即在基本構成的基礎上,因加重情節(加重因素)包括數額、手段、地點、時間以及次數等的具備而構成一個社會危害性較大的犯罪構成,并因此而被刑法規定加重法定刑。
從整體上講,我國刑法中對加重構成的設置是合理且符合罪刑相適應精神的。但是,在一些細節方面,仍存在不足之處,需要進一步完善。第一、我國刑法總則缺乏加重構成的規定,而西方大陸法系國家的刑法總則對加重構成則作了專門的規定,例如德國1975年刑法第18條、意大利1930年刑法第42條第3款的規定,都力圖對行為人在何種范圍內對加重因素(如重結果)承擔刑事責任加以合理的界定,值得我們借鑒。第二、我國刑法分則對加重構成的規定,需要從立法技術上加以改進。(1)罪名缺乏獨特性,不能區別于基本犯。我國刑法雖然對加重構成規定了獨立的罪刑單位,但在司法實踐中,加重構成與基本犯在罪名上是沒有區別的,例如搶劫金融機構與搶劫行為的犯罪在罪名上無法區分。(2)罪狀表述不明,大量使用“嚴重后果”、“特別嚴重后果”、“情節嚴重”、“情節特別嚴重”等表述,過于抽象。(3)加重構成法定刑設置需要更好協調,體現罪刑相適應的要求。個別條文中法定刑的交叉加重會使整個法典的法定刑設置顯得零亂無序,從我國司法現狀出發,對加重構成法定刑的設置采用“依次加重式”更具有合理性。
隨著社會的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演變,新的犯罪現象及犯罪手段方法都出現了新的變化犯罪構成理論也隨之不斷得到發展,犯罪構成是刑法中定罪量刑的基礎,適當的定罪量刑是使犯罪得到懲罰得關鍵,正確合理的認識犯罪構成理論的新變化在新的形勢下就顯得尤為重要。犯罪的加重構成理論作為犯罪構成理論中的重要組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研究犯罪加重構成理論能為適當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責任提供準確的依據,單純的犯罪構成理論對于一些犯罪結果極其嚴重,情節極其惡略等犯罪加重構成存在認定上的死角,犯罪加重構成理論彌補了這一缺陷,更好地體現罪責刑相適應的原則。明確分析認定犯罪的加重構成是準確劃分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重要保證。立法上最顯著的體現是在1997年的新刑法中增加了大量犯罪的家中認定,比如刑法第263條對搶劫罪就規定了入戶搶劫等八種加重構成形態。
[注釋]
①陳興良.刑法適用總論(上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133.
[1]趙秉志.刑法學通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張明楷.刑法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3]李海東.刑法原理入門(犯罪論基礎)[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4]蔡墩銘.刑法總論論文選輯[M].臺灣:五南出版公司,1984.
D914
A
2095-4379-(2015)25-0084-02
孫羅卡(1984-),男,河南許昌人,碩士研究生,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法學、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