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飛 秦 森 姬迎喜
鄭州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鄭州451450
四個全面并不是一開始就有的,也不是隨便捏造的。我們知道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黨和各級政府及全國人民的戰略目標。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來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途徑。十八屆四中全會上,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作為總目標、總布局、總任務。為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和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治國理政的總框架。而全面從嚴治黨是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在講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時特別加入的。這是在所有公開報道中習總書記第一次把“四個全面”同提并用,這才是“四個全面”理論體系的形成和運用。所以,“四個全面”是運用馬列主義科學分析我國所面臨的國內外實際情況提出的,是符合我國國情和解決我國實際問題的具體方法。“四個全面”之間有著嚴密的邏輯關系和內涵及潛在的價值意義,如何是“四個全面”發揮應有的作用,關鍵在于如何對“四個全面”進行科學的認識和理解。
“四個全面”的提出是在面臨一系列國內外矛盾和新問題的背景下提出的,這些新的問題和矛盾既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既有傳統的,也有非傳統的。這些問題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嚴重地阻礙著我國發展的進程。從國內來看,目前我國確實在經濟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存在著嚴重的經濟結構不平衡和收入分配不均勻,由此而造成的貧富差距過大和環境的嚴重破壞。長期困擾人民的看病貴、上學難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另外;法制不健全和執法不嚴,所造成的各類冤假錯案在網絡的作用下逐步浮出,部分黨員干部腐敗嚴重等等,這一系列社會經濟問題急需徹底解決。
在安全上我們還面臨著嚴峻的國內外安全形勢,從國內來看傳統的臺獨、疆獨、藏獨、三股勢力在不斷抬頭的情況下,又面臨著剛獨的威脅。而外部環境也不容樂觀,美國為了維持全球霸主地位不可能坐視中國的順利發展,于是把大量兵力布置在中國的周邊,對我國采取合作與遏制并舉的方式。而以日本、菲律賓、越南等與我國有著領海和領土之爭的國家,在日美的作用下大有聯合共對之勢。
實現小康社會是上世紀我們黨提出“三步走戰略”中的第二個戰略目標,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實現下一個戰略目標的前提。鄧小平曾強調:“貧困不是社會主義”。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即是事關民生之大事,也是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提出長期規劃中的一個戰略目標,這個目標從整體上來看已經基本實現,但從地區和局部來看還不全面和不徹底。所以,我們從全黨和全民的角度來講,還要繼續完善和深化。因為全面的小康生活不能用“平均和被代表”,也不能因為大部分人和大部分地區實現了小康,而一部分人和地區還遠沒有實現,就說實現了小康社會這一戰略目標。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是對“三步走”戰略中第二個戰略目標的完善和深化。
鄧小平曾指出:“改革是中國第二次革命,改革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更好地為實現小康社會而創造動力。為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開放。當然,改革也不是一朝一夕和某一方面的改革,而是對社會、經濟、文化等全方位的改革。對此習近平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中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一旦出現就無法挽回和擬補。所以,改革既要做到全面、深化,又要做到科學和嚴緊。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和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的全面依法治國,為更好的實現小康社會提供了方法和途徑。
全面依法治國,即是檢驗我黨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標準尺度,又是為了更好的實現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障。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加強法制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因為法制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是關系到民心所向及人民生活幸福與否的重要因素。實現全面依法治國的治國方略,不僅是解決人民內部矛盾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根本保障,也將成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根本方式。如河南趙作海案和近期出現的河北聶樹斌案和內蒙古呼格案,實質上就是法制不健全和執法不嚴的典范,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現實呼聲。
所以,全面依法治國即是當務之急和是現實所需,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關鍵。不僅為全面小康社會提供法律保障,也能為深化改革護航。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能使各項體制改革在法制的軌道上有序進行;能使在實現小康社會這一目標和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和矛盾,能在法治的作用下得以有效解決;也能夠及時鞏固和發展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務能夠得到全面的落實和實現。
全面從嚴治黨是中國共產黨從建黨至今歷史上第一次提出,這說明我黨對自身建設的高度重視,體現出我黨對自身建設的新探索和新方法。其根本目的和核心問題就是確保廣大黨員的純潔性、先進性、紀律性;保持黨同廣大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重點和切入點就是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依法治黨、嚴明黨紀。最終是廣大黨員能夠不敢腐、不能腐、不去腐、不會腐,確保我們黨始終成為為人民服務和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核心力量。
全面從嚴治黨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要求。因為,在這一過程中起到推動作用和領導地位的是中國共產黨。所以,對黨的紀律性和純潔性有著較高的要求,這也決定了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意義所在。必須時刻確保黨在工作上、思想上、作風上能夠高標準、嚴要求,使廣大黨員和領導干部時刻牢記黨的原則和宗旨。為此,還必須把從嚴治黨制度化、長期化,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把廣大黨員干部手中的權力打造成一把“雙刃劍”。使廣大黨員干部切實做到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去服務。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提出體現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科學發展觀中第一要義的基本精神,也就是發展經濟依然是我們黨和人民的頭等大事。歸根結底因為我國還是發展中國家,還有相當一部分地區和人民生活在貧困線之下,連基本的溫飽都沒有解決。所以,發展經濟仍將是我們黨和人民工作的中心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任務的提出和布置,必須有其與之相適應的方法和途徑,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和十八屆四中全會上提出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就是我們黨為實現全面深化小康社會這一任務而找到的最佳方法和途徑,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呼應,形成一個中心任務兩個途徑的基本框架。在“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目標、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基本方式、全面依法治國將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能夠為前兩項提供保障;全面從嚴治黨是為了確保我們的領導力量能夠起到科學、高效地領導力量。“四個全面”就像一列駛向中國夢的列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像滿載貨物的列車廂,而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就像兩條軌道上的輪子,而全面從嚴治黨則像引領列車的火車頭。四個方面構建成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能夠起到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共同為實現中國夢和兩個一百提供動力和保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提出,為我們新一屆領導集體和全國人民樹立了新的目標和任務,而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實現這一目標和任務指明了基本方法和途徑。而全面從嚴治黨提出的深層內涵,一方面說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同時也對廣大黨員干部的工作作風和工作要求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使其牢記黨的宗旨。所以,“四個全面”是一個相互促進和統一的有機整體,從整體上和局部上及邏輯上為解決人民內部矛盾提供了方法論,也為我們黨治國理政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行了科學的總體布局。使主攻方略、內在邏輯更加清晰,“四個全面”的實施定能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邁向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