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東表決權交易的公司法選擇——以私權自由與代理成本的博弈為角度
楊懷育
甘肅政法學院民商經濟法學院,甘肅蘭州730070

摘要:股東表決權的自由交易,在私權自由角度來看天經地義,然而從經濟行為角度來看則可能產生經濟消極主義及經濟機會主義的危害。公司法的選擇應該是:一方面要求在權利的分配上符合法律正義的標準,積極促進股東利益的最大化;一方面則要防止不必要代理成本的增加及機會主義行為的滋生,確保股東利益不必要的減損。這兩方面在股東主體利益中相互博弈,公司法在規制應當尋求一個平衡點,以保障股東的利益均衡化。
關鍵詞:股東;表決權交易;私權自由;代理成本;公司法
中圖分類號:D922.291.91
作者簡介:楊懷育(1984-),陜西扶風人,法學碩士,甘肅政法學院民商經濟法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民商法學。

在公司中,有這樣一個群體,雖然都被稱為股東,被法律賦予股東平等、股權平等地位和權利。股東擁有股東權,股東權的一項核心權利便是表決權。在公司實踐中,常常會涉及到股東為了一定的話語權、一定的目的或便宜而收購表決權,使占公司較大比例的表決權匯集到一個或少數股東手上的問題,也就是表決權交易或者表決權轉讓。當股東之間發生表決權交易的時候,那么問題就來了,表決權能不能交易?公司法是什么態度?公司章程有什么樣的規定?表決權被交易會發生什么樣的法律后果和經濟后果?若表決權被允許交易,在多大范圍內、多大程度內被允許交易?
一、私權語境下的股東表決權交易
私權自治、私權自由是私法上的一項重要的理念,貫穿并指導著私權的運行規則,形成了法律中私法域特有的運行秩序。股東表決權作為私權,表決權交易屬于私主體行使私權的一種行為適用于這一理念,并且在這樣的私權規則和秩序下運行。在這樣的背景下,股東表決權交易被認為是股東的自由。
股東表決權,是指股東依法以自己的名義享有的參加股東會,并就股東會上的議案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利。股東表決權是股東權的一項核心子權利,對于股東來講是重要的利益。股東通過行使表決權來做出關乎公司經營管理上的重大決議,實現自己的利益,鞏固自己的地位。上面已講到股東表決權屬于私權。進一步講,股東表決權應當具有身份性和財產性兩種私的屬性。顯然,要行使股東權需要股東的身份,當然代理行使也是以被代理股東的身份行使股東權的。股東表決權的行使能夠給股東帶來利益,本文中所探討的股東表決權交易就是一種很現實的積極的利益。
在公司股東權實務中,往往股東為了控制權的爭奪會收購其他股東的表決權,將一定比例的表決權匯集于一人。從上面的股東表決權的屬性分析來看,股東權屬于私權,在私法域中對于權力的交易是持一種自由的態度。也就是,股東表決權交易是股東的權利,是股東自身基于表決權享有的利益,股東徑可行使。這樣,股東可以收購其他人的表決權,也可以將自己的表決權賣于其他股東,來實現自己的利益和目的。
二、經濟語境下的股東權表決權交易
公司中的股東雖然被法律賦予了股東平等、股權平等的權利和地位,然而在成本風險以及利益權利來看,這些對每個股東的激勵卻都是不同的。大股東對于經營的事情就積極地多,小股東相對就要消極些。可以設想在發生表決權交易的情形下,將會產生什么樣經濟上的后果。
根據公司的代理理論,公司各主體所實施的一些行為是受其他利益主體委托而為,都應當為了公司的經營目的,爭取公司整體利益的最大化,不應當憑借自己的身份和權利的行使而損害公司和其他股東的利益而增加自己的利益。股東表決權交易將導致表決權的集中,使得表決權集中者具有了代理其他股東行使表決權的權力。由此,表決權的集中者應當本著公司利益去行使權力,盡職盡責、忠誠勤勉不使公司和其他轉讓表決權的股東利益受到損失。
股東表決權的交易后,收購一方會不會忠誠的行使代理事務,具有不確定性。一般在公司中,各股東均占有公司股權的不同比例。從經濟的成本利潤風險利益角度看,顯然出資較少的占公司股權比例較低的股東的風險承擔能力更強。反之出資較多占公司股權比例較高的股東的風險意識會更強,會更關注公司的經營、事務的執行及盈利。所以股東表決權交易后可能產生三種經濟后果。
1.“好代理人”。表決權集中目標股東以公司經營大局為重,忠誠勤勉行使表決權,為公司贏得最大的利益。這種結果顯然是受歡迎的,是一種理想的狀態。
2.“不好不壞代理人”。如果表決權集中目標股東是一個出資較少占公司股權比例較低的股東收購占公司控制性比例的表決權,可能造成的結果是該股東懈怠其他股東的委托,不為公司的利益盡力計算和爭取。因為“干好干壞一個樣”,自己所占的股權比例較低,所以分紅較少,“何必那么賣力!”。這種結果是由股東的出資(成本)分紅(利潤)
模式所決定的。由于股東所有的股權比例的不同,各股東付出的成本不同而承擔的風險各異,由此導致的盈利激勵和利潤分配不同。
3.“壞代理人”。如果表決權集中目標股東有“異心”,收購大量的表決權后進行利益輸送就會造成公司和其他股東利益的巨大損失。這種情形可能發生在本身就占很少股權比例的股東,因為其“權利”和其“代價”不相稱,所以自己將表決權收購集中起來“應當由所作為”,就會想各種“貓膩”。當然這種損人利己的結果也可能發生在較大股東身上,利用表決權集中進行關聯交易或者“權力尋租”等等。
三、公司法的選擇
基于以上的闡述,在公司法層面上應該給予如何的回應?公司法對于股東表決權交易的規制,應當不是不分青紅皂白給予一錘子買賣或者一棒子打死的簡單處理,而應當于私法自由之于公司自治和以公司最大利益計算保障公司及股東利益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符合公司法上的正義分配。
以功能論,公司法是一部徹頭徹尾的營利法,公司法就是幫助公司以最小的成本去獲取最大的利益。公司的合約理論認為,公司法就是公司合同的鏈接,公司法為公司提供了一個范本,以減小公司經營的成本,為公司爭取最大的利益。反過來,公司的表決權是對公司法這個范本的彌補的機動方式。所以公司法應當是為了追求公司及其股東的最大利益。
從主體而言,公司是一個多元主體存在的組織,例如股東、董事及高管、雇員、債權人等。公司法就是在這些主體中尋求平衡點,保護每個人的利益不受侵害而受到損失。這就是公司法在權利人之間所建立起來的正義標準。公司法必須確保權利的分配在相關主體之間是正義的。或許可以稱作讓每個人得到他因該得的。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在私權自由的理念下股東表決權交易被認為是一種權利,在代理理論及經濟角度看則會導致公司經營成本的增加以及滋生機會主義的道德風險,但并不絕對導致不經濟的后果。
絕對的禁止股東表決權交易,顯然與私權自由的理念想違背,剝奪了股東的私權;完全認可股東表決權交易將可能導致增加公司的經營成本及機會主義行為的發生給公司及股東帶來利益上的損失。因此,公司法上的規制是不可能采取一刀切的處理方式。
為了公司及股東整體利益的表決權集中應當為公司法所支持,非為公司和股東整體利益的表決權集中應當為公司法所否定,即非為公司及股東整體利益的表決權集中的表決權交易行為無效。這樣將兼顧到相關權利主體的利益,使權利得到妥當安排。
四、結語
公司作為一個組織,利益相關的主體呈現多元化,如何平衡相關權利人之間的利益是公司法的核心的永久的主題。公司法怎樣規制其中的關系和行為,需要公司法理念指引、價值的取舍及功能的實現。公司法的正義分配不僅需要法律上理念、價值及功能的考慮而且需要借助經濟分析這個有力的杠桿所產生效應來完成公司法的使命。
[參考文獻]
[1][美]羅伯塔·羅曼諾編著,羅培新譯.公司法基礎[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2][日]前田庸著,王作全譯.公司法入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3][美]萊納·克拉克曼,[美]亨利·漢斯曼等著,羅培新譯.公司法剖析:比較與功能的視角[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