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恩
河北省委黨校,河北 石家莊050000
目前,隨著我國社會的進步和人民文化素質水平的提高,我國依法行政的效率有著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歷史發展、思想意識、社會客觀情況等方面的原因,還是沒有達到法制政府的要求。在依法行政實踐中,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如果不將這些問題完善解決,那么將直接影響著我國社會的全面發展。
首先,行政機關應遵從各項規章制度,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同時,如果沒有在思想意識上樹立起遵守法律的意識,那么在實際行動上也不能按照法律規定約束自己的行動。其次,公務員整體業務素質水平較低,甚至有的公務員法律意識非常薄弱。在實際生活中,出現的一系列知法犯法和執法犯法的情況,直接說明了公務員的法律意識不強,有待于加強。在行政執法方面上,也缺少完整有效的監督機制和制約機制。所以,規范和制約公務員、行政機關行使職權,是實現依法行政的第一步,完善監督制約機制是依法行政的第二步,做好這兩步工作,才能保證依法行政能穩定、有效進行。
有法可依是依法行政的前提條件,如果無法保證立法的操作性和科學性,那么依法行政也就毫無實際意義。最近幾年來,我國行政立法發展速度較快,不管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還是國家各級行政機關,行政立法的比率都已經得到快速提高。先后頒布了一系列重要的行政法律法規,希望行政機關和相關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可以按照這些重要的行政法律法規要求自身的言行,雖然做到了有法可依,但是在行政立法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導致行政機關、公務員守法意識和執法意識薄弱。因此,行政立法工作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我國政府所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都是為了保證人民的權益。所以,行政權力也是為了保障人民權益而實施的,怎樣才能正確使用這種權力,怎樣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力,這是行政權力的核心問題,同時也是根本問題。制定行政權力和實行行政權力最終目的也是為了可以實現和保障人民的合法利益,推進社會發展,否則,廣大人民有權利有義務收回這種權力。依法行政的產生和實施,從兩方面上來講,第一,依法行政的界線是不能侵害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第二,依法行政的職責是保證每一位公民的權利,促使他們可以獲得自由發展和平等發展。從依法行政的指導理念層次上來講,人民主權是核心,也是關鍵,無論是在執法環節中,還是在司法環節中,我們都應緊密聯系人民主權這個核心,真正做到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依法履行行政職責是依法行政的重點。行政機關和公務員有行使職權的權利也代表著有履行職權的責任。同時,行政執法責任也是建立在行政責任基礎上,這也是一種規范和控制行政權的措施。由于我國所制定的很多制度法規還處于剛剛試行階段,行政執法責任制也是我國剛剛出臺的制度,還有很多不完善之處,各地區也是處于不斷研究和探索階段,理論研究程度還不夠深入,所以,還需要從各方面完善和研究行政執法責任制這項制度。在具體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度體系時,所包括的三項制度具有一定的決定性意義,主要包括行政執法評議考核制度、行政執法公開制度、追究執法錯案制度,這三項制度也是行政執法責任制的核心部分,因此,應從這三項制度上開始實施和執行。改進行政執法公開明示制度,促使制度更加規范化、合理化。
一是,完善法律制度。首先,修正和完善現有各項法律制度體系,保證各項法律制度體系的有效性、科學性。其次,清理各項法律規范。二是,清理執法主體。對于執法主體的清理,并不是短期內可以完成的,這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首先需要在執法主體的清理下,促使執法體制的完善。三是,普及法律知識。制定一個普及法律知識的長期目標,重視整體的規劃和實施,將各項法律規范落實到實用,保證行政機關和公務員都能按照具體法律規范約束自身的言行,真正做到執法為民,嚴格執法。
總而言之,依法行政是實現依法治國的關鍵,也是建立勤政愛民、廉潔高效人民政府的主要手段,同時也是促進我國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關鍵。因此,想要保證依法行政的有效實施,必須要解決好我國當前依法行政中所存在的問題,真正滿足現代行政管理的實際需求。
[1]張曉芝.關于推進依法行政的幾點思考[J].中國軟科學,2006(12).
[2]鄧舜發.關于依法行政若干問題的探討[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