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娟中共宿松縣委黨校,安徽 宿松 246500
新形勢下鄉鎮干部的法治思維
余秀娟中共宿松縣委黨校,安徽 宿松 246500
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針對新形勢下鄉鎮干部特權思想嚴重、法治觀念淡薄的現象,我們要找出提高基層領導干部法治思維的實現途徑。
法治;法治思維;實現途徑
法治。“法治”是相對于“人治”而言的重視法和制度的作用的一種治國理政的方式,法治同人治相比較,作用比重視用人(選賢任能)要大得多,相比較人治的道德教化,規則是其核心,重視普遍性、原則性甚于重視個別性和特殊性,重視穩定性、可預期性甚于重視變動性和靈活性,重視程序正義甚于重視實體正義。
所謂“法治思維”,是指執政者在擁有先進執法理念的基礎上,運用法律規范、法律原則、法律精神等一系列邏輯,對所遇到的基層現實中的問題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和形成結論、決定后的思想認識活動與過程。首先,法治思維要以先進的法治理念為前提,很難想象,一個頭腦中不知法治思維為何物的公職人員、領導干部遇到問題不可能突然形成法治思維;其次,法治思維是指執政者運用法律規范、法律原則、法律精神基層中出現的現實問題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思考的過程。
何為人權?用羅隆基的話來說:“人權的意義,完全以功用二字為根據。凡對于下列之點有必要的功用的,都是做人的必要條件,都是人權:1.維持生命;2.發展個性,培養人格;3.達到人群最大多數的最大幸福的目的”。[1]國家的最大功能,說到底就在于保障人權,就在于滿足國民做人上那些方方面面的條件。
“法者,天下之公器”,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離不開法治的有力保障。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實踐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以法治守護公平正義的核心價值。[2]法治的根本還是追求公平、公正、公開。從法治的終極目標來看,還是通過法治思維的普及和宣揚把公正、公平、公開原則貫穿立法全過程,實現一種和諧有序的社會秩序,讓每個人去遵守,最終達到社會的公平正義,所以從這個方面來講,公平正義是出發點亦是落腳點,亦是十幾億中國人心中最終的中國夢。
程序和實體就象一對孿生兄弟,誰也無法離開誰。現代社會,程序的重要性已上升到一個無與倫比的高度。程序公開原則的意義在于,它可以將國家權力的運行置于陽光之下,讓人人皆可看到并監督,讓公職人員不敢也不能濫用權力,從而為法律實體的公正提供保證。法定程序是法治的生命形式,是依法治國順利推進的保障。
(一)牢固樹立法治理念,培育法治思維素養,提升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能力
首先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法治理念,形成法治思維定勢。其次通過各類平臺對其進行必要的法治教育、培訓,不斷增強他們在法治方面的修養。在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培育上,可依托各級黨校和干部教育在線等相關平臺,自學與培訓相結合,不斷夯實領導干部法律知識儲備。再次依法履職水平納入個人考核,考核內容包括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決策等,從而健全考核評價機制。
(二)形成良好的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習慣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各級領導干部的信念、決心、行動,既是價值風向標,更是關鍵推動力。[3]首先領導干部要帶頭樹立和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法治精神。領導干部牢固樹立和帶頭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在事關根本的重大問題上要保持清醒認識。其次領導干部要做習慣守法的模范。習慣守法,就是要習慣于遵守法律、維護法治。我們應在心中高懸法律的明鏡,弄明白法律規定我們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讓遵守法律、維護法治成為每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
(三)領導干部要提高自身運用法治思維能力,要不斷豐富法治思維實踐途徑
首先領導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要把法治的引導、規范、保障、懲戒作用發揮到實處,用它們來達到依法化解社會矛盾、依法預防打擊犯罪、依法規范社會秩序、依法維護社會穩定、依法發展市場經濟的目的。其次面對現實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我們要把人民群眾引導到法治思維的軌道上去,讓他們依法表達訴求,讓他們通過調解、仲裁、訴訟等法治方式解決一系列矛盾糾紛,實現定分止爭,從而維護法治權威,讓他們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思維。再次要綜合運用多種法治思維方式,正確處理好政治、經濟、道德思維與法治思維的相互關系,實現決策科學化。
法治思維的培養是一個“學習法律—實踐法律—思考總結”的過程,是一個循序前進、循環往復的過程,這就需要領導干部把握正確方向,長期堅持,逐步養成。在具體的工作中,要善于把國家、地方的法律法規與工作實際相結合,要把握工作的區域性、差異性和階段性,堅持法治規律與國情、省情、市情和縣情的創造性的相結合,在實際工作中自覺培養法治思維。
[1]劉志強.重溫羅隆基的人權思想[J].南方周末,2014-10-22.
[2]人民日報評論員.以法治守護公平正義的核心價值[EB/OL].新華網,2014-10-28.
[3]人民日報評論員.領導干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EB/OL].人民網,2015-2-9.
D630
A
2095-4379-(2015)33-0145-01
余秀娟(1982-),女,中共宿松縣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法律與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