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淑允
開封市順河回族區人民檢察院,河南 開封475002
2013年10月以來,開封市順河回族區檢察院共受理農信社辦理農戶信用貸款過程中引發的破壞金融管理秩序類犯罪案件4件8人,其中,違法發放貸款案2件4人,挪用資金案2件4人,涉案金額百萬元以上案件2件。
涉案人員中直接管錢、管賬、管信貸的基層領導居多,占62.5%,分別為,基層農信社主任1人,副主任1人,信貸科主任1人,農信社農戶部分區經理2人。
這4起破壞金融管理秩序類案件,發生在基層社的共3件7人,且涉案金額巨大的2起案件均發生在基層社。
這4起案件涉及兩個罪名,分別為違法發放貸款罪2人,挪用資金罪2人。
這4起案件中,涉案金額百萬元以上的有2起,占50%。其中一起尉氏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農戶業務部某部門經理王某某伙同信貸員、會計利用職務便利冒用、借用15名尉氏縣南曹鄉農戶的名義挪用單位資金竟高達710萬元。
這4起案件中,作案時間長達1年以上的有2起,占50%。如開封市市區聯社某分社信貸員周某于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間一直在違法發放貸款,無人察覺和過問。犯罪嫌疑人作案頻繁,次數多,如杞縣邢口信用社主任尹某某、副主任于某某受杞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信貸科主任崔某某的指示于2008年4月至5月間違法辦理農戶聯保貸款84筆。
如尉氏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農戶業務部某部門經理王某某伙同信貸員、會計利用職務便利挪用單位資金710萬元,侵犯了國家對金融機構貸款活動的管理制度,嚴重破壞了金融管理秩序。
農信社干部、職工普遍缺乏法律意識,法制觀念淡薄,信貸人員整體素質不高,遵紀守法的觀念沒有建立起來。少數基層社負責人思想意識松懈,拒腐蝕能力差,給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提供了思想基礎。
貸前調查流于形式,由于基層社轄區內農戶數量龐大,貸時審查易存在走過場的情況,對貸款人提供的抵押資料、手續審查不嚴。如犯罪嫌疑人王某某冒用、借用15名農戶的名義,通過編造虛假的“農戶家庭固定資產”、“農戶固定收入”等授信貸款資料,違法申請貸款時,作為負責發放貸款、負責審查貸款證件的信貸員明知系編造虛假材料,仍對其提供幫助,疏于審核,事后也無人再次對申請材料進行檢查。
農信社規章制度不嚴密,內部管理偏松,違章不糾,為違法犯罪埋下了隱患,給違法行為的發生提供了可乘之機,少數基層信用社干部、職工對規章制度視而不見,規章制度流于形式。
尤其在基層農信社,從行政事務到經濟事務,往往都是上級領導說了算,上級領導的行為,無法受到監督,不管是否違規,都會被默認和容忍。如杞縣農信社信貸科主任崔某某違反貸款規定,安排邢口信用社主任尹某某為楊某辦理貸款手續,尹某某在明知違規放貸,仍服從領導安排,將此事交代給副主任操辦,最終違法發放貸款294.5萬元。
一是加強對農信社干部、職工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二是注重培養信貸從業人員的風險識別、風險監測和風險處置能力。三是建立信貸從業人員獎罰激勵機制,使全體職工牢固樹立法制意識。
一是嚴格貸前審查,突出對貸款用途的真實性、物質保證性及按時回歸性審查。二是建立貸款審批公示制度,增加放貸工作的透明度。三是對貸款流向定期檢測和分析,重視貸后檢查,降低風險。
一是通過典型案例以案說法等形式開展警示教育,讓預防犯罪措施落實到位,筑牢農信社干部、職工的心理防線。二是完善內部監督、管理、制約機制。作為主管部門的河南省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開封市管理辦公室應建章立制,加強對所轄各金融單位的監督、制約。
一是健全責任追究制,加大對授信工作盡職調查和監督力度,對違規行為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強化其責任問責,從嚴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二是充分發揮序時審計、常規審計、離崗審計,對無視“三查”制度,屢查屢犯者,從重從嚴查處,維護規章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1]徐清汪.農信社支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政策探討[J].海南金融,2002(01):51-52.
[2]郎培俊,蔚瑞英.淺析當前農村信用社小額農戶信用貸款形成不良貸款的原因及對策[Z].山西新聞網忻州站,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