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海霞
中國專利技術開發(fā)公司,北京100088
專利轉化的概念可以從狹義和廣義兩個角度來分析,首先從狹義角度來看,專利轉化就是專利技術能夠推動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從而轉換為生產力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包括實施、轉化和產業(yè)化等階段,專利轉化能夠實現從技術向產品或者服務形態(tài)的轉化,結果變?yōu)楝F實的生產力。廣義的專利(應用)轉化,既包括了專利實施和狹義的專利轉化,還涵蓋了專利的質押融資和技術入股等專利證券化、資本化一系列與專利實施、運用相關的行為和過程。
根據專利應用轉化的方式和途徑,可將專利應用轉化分為自行實施、轉讓、許可、質押融資、技術入股五大主要形式。
自行實施是最常見的運用轉化方式之一,指專利權人自己制造、使用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自行實施是最常見的運用轉化方式之一,指專利權人自己制造、使用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利用銷售的辦法使專利獲得產品的行為。
專利權人可以在一定條件下將自己的專利轉化為產品,也就是在技術、資金等條件都充足的條件下可以利用專利方法來制作產品,這樣就可以將自己的智力產品轉變?yōu)槲镔|產品,獲得現實的生產力,達到增加企業(yè)經濟效益、促進社會發(fā)展、服務人民群眾的目的。
專利轉讓時專利權人將自己的專利所有權轉讓給受讓方,而受讓方須有按照合同來支付約定金,并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等級,獲得實施專利的權利,專利權轉讓合同中規(guī)定的專利權當事人獲得了新的專利使用權利,也可以和其他人簽訂專利轉讓合同,而專利生效應該根據合同登記之日來規(guī)定。整個專利轉讓都是在法律范圍內進行,并接受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的領導,雙方簽訂合同并依法履行。
專利轉讓權一旦成立后,專利權人地位就被受讓人獲得,而轉讓人則不再擁有專利權人地位,專利權轉讓合同不影響轉讓方在合同成立前與他人訂立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的效力。專利實施許可合同中包括一定的權利和義務,而這些需要專利權受讓方來承擔;轉讓合同簽訂前,如果轉讓方已經實施了專利,那么就需要在合同成立后停止實施專利。
專利許可時專利權人在某國取得專利許可或者可以在約定的范圍操作,利用專利進行制作、銷售產品,并獲得相應的利潤。專利技術在使用過程中要付一定的專利許可費,從而作為使用專利技術的回報,而專利許可還可以轉讓,但是僅僅限于使用權利的轉讓,并不包括制造和銷售,專利的所有權依然屬于許可法,被許可法只能獲得使用專利技術的權利,并沒擁有專利所有權。根據許可方所授予被許可方的權利和范圍大小,可分為:普通許可、獨占許可、獨家許可、分許可、交叉許可。
1.質押貸款
專利質押貸款作為一種相對新型的融資方式,專利質押貸款作為一種相對新型的融資方式,是債務人利用自己的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向債權人出具擔保的權利,從而獲得用于貸款的融資。根據我國《擔保法》的規(guī)定,如果專利需要轉讓,出質人和質權人應該簽訂書面合同,并且在有關部門出辦理、登記,合同生效也以登記之日算起。
2.專利證券化
專利證券化就是發(fā)起人將能夠產生預期現金流的專利通過一定的辦法對基礎資產各個要素進行分離和重組,然后能夠成立相應的特設機構,這一機構利用專利的潛在現金收益為基本支撐,實現發(fā)行證券融資的目的。專利證券化是專利領域利用資本的一種方式,屬于金融在專利方面的創(chuàng)新,其實質就是資本證券化的延伸,利用結構融資原理來處理專利預期收入,最終獲得大量現金。
3.技術入股—專利資本化
1998年某微電子有限公司成立時鄧某某以兩個專利入股占35%的股權,如今鄧某某身價以億美元計算。2009年2月,美國某知名跨國公司擬與西安某國內企業(yè)共同出資設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yè),其中外國投資人計劃用其專利技術的使用權作為合資企業(yè)的出資,中國內資企業(yè)以貨幣方式出資,設立股權比例為50%。不難看出,專利正逐漸作為一種資本,作為一種特殊的投資形式,轉化為產業(yè)資本。而我國《公司法》也明確規(guī)定,以專利為代表的知識產權可以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入股,其中知識產權最高可以占出資比例的70%。隨著人們對專利價值的不斷認識,專利資本化正被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和投資者所重視和利用。
專利資本化就是在法律規(guī)定下進行的專利技術資本化,詳細來說就是專利權人利用自己的專利權作為資本進行投資,然后資金提供方可以利用資金來入股。專利權人在這一過程中雖然沒有獲得專利權的轉移兌現,但是獲得了投資企業(yè)的股權,所以說并沒有喪失對專利權的所有,而是以資本的方式來代替,依然可以利用股東的身份享有企業(yè)財產所有權。
[1]曾莉,羅曉涵.專利轉化及相關基本概念辨析與思考[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06.
[2]梁謇.發(fā)達國家專利技術轉化模式及其借鑒[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