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賽青花
青海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青海 湟源812100
經濟的發展帶來了科技的不斷繁榮,促進了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隨之而來的,使各類作品的網絡傳播變得越來越方便迅速,而網絡作品也是應用而生。雖然網絡技術帶來了各類作品的新發展方向,但是因為網絡傳播的特性,導致了網絡作品的知識產權問題日益嚴重,侵權行為日漸增多,但是維權方式卻不能合理的保護作者的知識產權。在這樣的社會現狀之下,對于網絡知識產權的保護就變得很有必要,這也符合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要求。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傳統的知識產權作品也開始利用網絡進行擴散,隨之而來的,是我國目前的網絡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不完善。
傳統的知識產權,因為傳播速度和廣度的限制,具有時間性、地域性、專有性等特點。但是在網絡傳媒平臺的沖擊之下,不具備這些傳統知識產權特點的網絡知識產權產生了。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起步較晚,并且以保護現實的知識產權為主,對于網絡知識產權的保護,并沒有明確的規范,甚至是有部分的法律缺失。在沒有適合的法律進行保護的情況下,我國的網絡知識產權侵權案件時有發生,給網絡知識產權者帶來了極大的損失。
傳統社會是一個群居社會,可以依靠現實道德對于知識產權進行保護,而法律作為道德底線,在道德不能進行約束的時候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但是現在的網絡社會卻是一個陌生人的社會,網絡之上的大部分人互相并不認識,這就導致了采用網絡道德維護網絡知識產權,存在著很大的難度。網絡道德的缺失,讓現階段我國的網絡知識產權侵權幾乎成為了一種全民行為。
通過網絡道德對網絡知識產權進行保護的方法,由于網絡道德的缺失而變得難以實施,所以法律成為了保護網絡知識產權的最有效途徑。但是在現在的知識產權保護立法之中,很多的立法難題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從而影響了網絡知識產權立法進程。
首先,我國立法對于網絡數據庫等新興的受保護主體并不是現行知識產權法所保護的對象,而且我國立法對于法律保護對象的調研也沒有深入開展,這就造成了立法對象之上的不明確,讓網絡知識產權保護對象難以確認。其次,我國現在的知識產權法對于網絡知識產權的侵權界定十分不清晰,而現實的知識產權法的侵權界定并不能應用在網絡知識產權之中,這也造成了網絡知識產權者維權困難的現狀。
網絡知識產權保護是未來知識產權法發展的必然趨勢,要加強對于網絡知識產權的保護,需要通過道德、法制等多種途徑,為網絡知識產權所有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提供多方途徑,完善我國的法制體系。
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起步較晚,而且多為借鑒外國的知識產權立法。所以在已經落后的網絡知識產權保護的立法之上,我國應該盡快的和國際接軌。國際上的網絡知識產權保護,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已經開始,尤其是英德等國家,網絡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已經較為完善。我國現階段的網絡知識產權立法調研難度較大,借鑒外國經驗結合我國自身情況進行立法,是較為合理的一種立法措施。
現階段,我國網絡道德嚴重缺失,這也是我國網絡知識產權保護立法難以進行的一個重要原因。道德是法律的來源,法律是道德底線,如果道德缺失,那么立法的難度也是被提升了。現階段我國的網絡知識產權侵權,并不是現實社會之中的個別人進行的,而是全網都在有意識無意識的進行網絡知識產權侵權,這也是網絡道德缺失的表現之一。所以要完善我國的網絡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構建網絡道德的作用不容忽視,要依靠道德的力量,對于現在風行的網絡知識產權侵權進行打擊。
法律作為道德的底線,是保護網絡知識產權最后的途徑,也是最為有效的途徑。要通過法律來完善我國網絡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首先要明確網絡知識產權的保護對象,將現在網絡之上的涉及到知識產權保護的對象都盡可能的保護起來,將應該網絡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的主體明確在法律條文之中,讓網絡知識產權所有人能夠依法享有和現實知識產權相一致的網絡知識產權。其次,要明確網絡知識產權的侵權行為,依法保護網絡知識產權。另外,建立網絡知識產權保護第三方機制,通過第三方的介入,依法保護網絡知識產權所有者的合法權益。
知識產權從現實向網絡轉移,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對于網絡知識產權的保護,應該以網絡道德為基礎,以網絡知識產權法律為底線,建立起合理、完善的網絡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網絡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僅僅需要立法者的立法行為進行監督,還需要廣大網民自覺的抵制網絡知識產權侵權。
[1]辛瑞杰,王熙寧.網絡環境下改進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對策研究[J].情報科學,2002(1):33 -34.
[2]鄭軍.網絡知識產權的特性及保護[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9):16.
[3]楊琳瑜.網絡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創新的路徑選擇[J].蘭臺世界,2010(10):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