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類公共選修課教學改革的思考——以行政法類公共選修課課程教學改革為視角
馬麗
河南大學民生學院,河南開封475000
摘要:法學類公共選修課對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提升學生的法學素養大有裨益。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質量不盡如人意。筆者在就法學類公選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作原因剖析的基礎上,提出對法學類公選課教學改革及提升教學質量的一些對策建議。
關鍵詞:公共選修課;教學改革;案例教學法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4年河南大學民生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資助計劃階段性成果之一(項目編號:MSJG2014038)。
中圖分類號:G642.3
作者簡介:馬麗(1984-),女,河南開封人,河南大學民生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憲法與行政法學。
法治建設在我國開展的如火如荼,這必然對我國公民的法律素養提出更高的要求。法律素養的培養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賴于法治教育,尤其是針對非法學專業的大學生,法學類公共選修課的開設對其法律知識的儲備和法律素養的形成乃至對法治國家的理解至關重要。然而,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法學類公共選修課并沒有發揮出上述應有的作用,存在一些問題不容忽視。筆者在研究高校法學類公選課開設現狀的基礎上,以行政法學類公選課為例對其內容設置和教學策略進行探究,以期對高校大學生法學素質教育教學有所提高。
一、存在問題及原因剖析
筆者就所在學院選修法學類公選課程的2012級和2013級百余名在校生進行了調查,對現狀及相關問題分析如下:
法學本身是一門偏重實踐、注重實用的課程,由于師資力量限制,課程的開設較少,課程比較單一,對廣大學生的吸引力不夠,造成選修法學類公共選修課的人數不多,受眾面較窄。一些教師開設的課程沒有深入了解學生的知識需求,也沒有適當的與學校、院系特色相結合,對學科交叉等因素考慮不足,導致開設的課程仍然很傳統、陳舊,只是一些法學部門法的簡單重復。
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選擇公共選修課應該是為了獲取知識、改善知識機構、提升綜合素質。但多數大學生對公選課重視不夠,只為獲取學分,忽略了學習的本質。這種錯誤的觀念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不高,一些學生對基礎法律知識原理的學習興趣不高,只想聽熱鬧,不想學門道,對現象、問題怠于思考,懶于動腦;上課隨意想象屢有發生。
一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忽視因材施教,不懂得針對非法學專業學生的特點,探索適合公選課的課程授課內容以及教學方法,在課程內容上仍然適用普通法學本科學生的課程大綱,一味灌輸基本知識、基本原理,但由于沒有相關法學理論課程的積淀,學生聽起來就會一知半解,在困惑中失去了學習興趣。再加上教學方法陳舊,不注重案例教學,不輔之以現代教育技術,學生常常會喪失學習熱情。
二、具體改革內容及對策建議
開設具備學科交叉性課程,增強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在所開課程的設置上,法學類公共選修課不能僅是對法理或各部門法的簡單傳授,對于非法學專業學生而言,這樣會顯得深奧、難以理解,不能較好的達到教學目標。法學類公共選修課的課程可以結合院系特色開設相關領域的法學課程。
以行政法類公共選修課的課程內容設計探索為例,行政法是僅次于憲法的部門法,也被稱為動態的憲法。隨著行政疆域的擴大,行政法涉及社會生活范圍最廣,與公民權利聯系最密切,公民從搖籃到墳墓的人生歷程都與行政法有關。且,法治政府的建設也如火如荼,故此,行政法類公共選修課開設勢在必行。但是,由于公共選修課的課程性質及授課對象,決定了此類公選課不可能像針對法學專業本科學生那樣講授面面俱到,突出理論深度,而是要結合社會生活實際,重點講授一些典型性、實用性課程內容:
1.三大典型性、類型化行政行為,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不僅有成型的相關單行法,與現實生活的聯結也很密切。
2.行政訴訟、國家賠償等章節,不僅屬于行政法重、熱點內容,且相關案例較多,便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認識,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結合時事熱點,重點講解法治政府的相關原理及運作理念,突出時效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1.案例教學法的優勢價值
在法學類課程的學習中,法學基本原理的學習十分重要,但對于非法學專業的選修學生來說,如果單純花費大量精力去一味灌輸基本原理,會打消學生的學習熱情,導致教學效果事半功倍。若通過一些現實中的案例拋出問題,通過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以及辯論,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由此引出法學的重要原理與制度,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而且,對于非法學專業學生而言,通過案例教學法能貫徹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對學生專業學習乃至今后的工作都大有裨益。因此,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要注重通過一些生動而富有爭論的案例展開討論,在討論思考的過程中鍛煉學生演繹與歸納推理的典型法學思考模式,幫助學生運用思辨能力去分析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法律問題。
2.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步驟與策略
結合以上教學實例,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若要成功實施案例教學法,離不開充分準備、認真設計以及有效組織。
一是要合理選用教學案例,能夠為教學所用的案例俯拾皆是,但考慮到課堂教學時間有限,且受眾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在選用案例時要注重典型性和時效性,選取一些現實生活中近段時間發生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能更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是鼓勵學生全面參與討論,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自由表達觀點,更可相互展開辯論,產生熱烈的探究氣氛。同時,教師不宜過早分析評價得出結果,以免限制學生的思維,應讓學生有所期待,在求知欲、困惑度最高漲的時刻再把握時機全面分析,方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是教師進行評價并及時撰寫案例教學分析報告。這是該教學法的最后環節。在此環節中,教師及時將課堂學生爭論焦點、討論結果和授課的心得體會加以總結,形成案例教學分析報告。同時,也可令學生撰寫相關案例分析報告,有利于學生在梳理思路的同時進一步加深對原理的理解。
3.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全面推進公選課課堂教學改革
除了將案例教學法作為教學方式的主體,還須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一是將現代教育技術滲透到教學中去,以圖、文、聲并茂的多媒體教學為主要教學手段,將展示效果和課堂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在一起。
二是在一學期的教學過程中適當采用一兩次影片觀摩教學方式,放映一些主題突出的經典法治題材影片,往往能激發學生的思考,再輔之以教師的點評,效果事半功倍。
目前,大多數公選課存在考核方式較單一,考核不夠全面等問題。要想取得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就要將多樣化的考核方式貫徹課程始終,建立科學的考核體系。
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在考核內容結構設置上,應加大平時成績的權重。平時成績應包括平時出勤、課堂師生、生生互動表現、平時作業等項目,以期強調學習過程的重要性,防止學生只為獲取學分,不重視課程學習過程,只想以期末交論文應付了事的想法。在考核形式上,也應多樣化,如小組討論、分組辯論、定期布置小論文、對授課案例的分析和模擬法庭實驗都可以作為考核的方式,這些考核方式如果運用得當,比單純一張試卷、一篇論文具有更重要的實際價值。
三、結語
誠然,目前高校法學類公共選修課存在資源不足、課程設置單一、學生公選課學習積極性不高以及教師授課內容、教學方法陳舊、考核方式單一等諸如問題,但通過分析問題,找準原因,尋找解決的方案,以教學模式改革為重點,以提升教學質量為目標,建立并不斷完善科學、規范的具有我校特色,深受學生喜愛的法學類公共選修課程。
[參考文獻]
[1]王玉瓊.對高校公選課教學管理的幾點思考[J].教師教育研究,2005(2):50-54.
[2]郭金虎.本科院校法學公共選修課分學段教學策略探究[J].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4(1):158-161.
[3]王鑫宏.民辦高校公共選修課開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園地,2014(4):133-134.
[4]劉曉琴.淺析法學教育中的案例教學法[J].教育文化,2015(5):227-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