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棟旭
遼寧省鞍山市公安局刑警支隊,遼寧 鞍山 114000
足跡是指人在行走、跑步、攀登、跳躍時留下的腳的印痕。足跡包括人在赤腳、穿襪、穿鞋時留下的印痕。足跡是犯罪現場上發現率比較高、使用價值大的一種常見痕跡。犯罪分子進入現場前后,可能留下足跡。足跡不僅能反映犯罪分子的作案過程,而且還能比較準確地反映罪犯的人身特點和其行走特點,這對查找罪犯、縮小偵查范圍有著特殊的作用。
足跡檢驗就是運用科學理論與技術手段,發現、提取和分析、鑒定與案件有關的足跡物證。足跡檢驗的對象主要是針對與案件有關的足跡。足跡檢驗的基本任務是通過科學檢驗,根據足跡的具體條件和提出的問題及檢驗結果等的不同,檢驗人員以分析意見或鑒定書的形式,為偵查機關和審判機關提出的破案線索和訴訟證據。
在偵查破案中,通過足跡檢驗可以澄清事實確定作案過程,可以縮小偵查范圍確定偵查重點,可以提供破案證據。下面就足跡檢驗在偵查破案中的作用,結合實際案例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在偵查破案中,現場勘查是工作的起點和基礎,澄清事實確定案情判斷案件性質是現場勘查的首要任務。現場遺留的足跡種類、數量、分布、新舊程度等就可以為判斷案件性質提供重要依據。
2014年9月,市110 接到報案,鞍山一高校男生宿舍發生盜竊案件,丟失一臺電腦筆記本,通知我去做現場勘查,宿舍管理人員介紹案情時說,最近宿舍頻繁丟失電腦筆記本,學校懷疑是盜竊團伙作案。我通過對現場提取的足跡進行檢驗比對,發現現場有4 個人的足跡,分別是寢室內的4 個男同學所留,再無其他人入內的足跡。同時勘查到門窗均完好無損,門鎖芯檢驗也未發現技術開鎖的痕跡,我初步判斷該起案件為內部作案。后經過一些技術手段調查證實,是這個寢室的孫某所為,由于前幾天孫某的筆記本電腦被偷走,當天見同寢張某的電腦筆記本放在寢室,孫某出于妒忌心理,趁別人不注意,盜取了張某的電腦筆記本,在大量證據面前,孫某承認了作案的事實,退回了筆記本電腦。
2014年4月,市110 接到報案,鞍山一高層住宅小區居民家發生入室盜竊案件,丟失現金5000 元,通知我去做現場勘查,我通過對現場提取的足跡進行比對,發現現場有4 個人的足跡,分別是戶主夫妻和他們的女兒女婿,同時勘查到門窗均完好無損,門鎖芯檢驗也未發現技術開鎖的痕跡,我初步判斷該起案件為家人作案。后經過一些技術手段調查證實,是戶主女婿作案,在證據面前,戶主女婿承認了作案的事實,退回了5000 元現金。
2015年夏,鞍山市千山區某村發生一起殺人案件,兩名被害人在家門前村路上被人殺死,在現場勘查時,我發現路面上有許多帶有血跡的凌亂鞋印,其家門前至村路上也滴落了大量血跡,兩名死者身上手上也有抵抗留下的傷痕,通過提取鞋印比對,發現除了兩名死者的鞋印之外,還有另外一人的血跡鞋印。我初步分析,案件發生過程中死者和殺人犯有過搏斗行為,案犯可能負傷流血。另一個的血跡鞋印就是殺人犯的。通過我提取的血跡DNA 檢驗,確定地面上的血跡確實是兩名死者和另外一人的,可以確定為案犯所留,根據足跡報告和DNA 報告鎖定了案犯,最終破獲了案件。
足跡檢驗過程中,要結合案情和當時當地的環境全面地分析足跡,分析其新鮮程度,分析其形態和分布。從足跡的新鮮程度可以分析出足跡的形成時間,從而推斷出案件發生的時間;從足跡的分布,可以研究罪犯實施犯罪的目標和行動過程;從足跡分布還可以分析出罪犯對出入口的選擇,從而分析出罪犯是否熟悉環境情況;從足跡的種類和數量上,能夠分析出罪犯的數量。
例如,現場內的足跡的新舊,市外地上的足跡新鮮程度,土地上的足跡邊緣有無倒塌跡象,足跡內是否刮進樹葉、泥沙,是否有雨淋過的跡象,有無昆蟲爬過的跡象,對照當地的天氣變化情況,就可以判斷出足跡可能是什么時間留下的。
鞍山宋三臺子一私營企業廠內一捆8 號線被盜,廠里懷疑是熟人作案,我勘查現場發現,罪犯逃跑時是用手拖著8 號線走的,一路留下足跡和拖痕,從足跡的分布發現,罪犯最初選擇的逃跑路線是一個死胡同,見走不通,罪犯又折回來,選擇另一條小路逃到大路上。我從足跡分析和結合其他現場勘查分析中得出初步結論,罪犯是流竄作案,沒有準備,沒帶運輸工具,對現場周圍熟悉環境不熟悉,不是熟人作案,是流竄犯作案。后來案犯歸案,證實案犯確實為一名流竄犯。
足跡檢驗可以分析出分析罪犯的特點,對現場足跡的分析可以推斷罪犯的性別、身高、胖瘦、年齡、體態等罪犯的個人特點。每個人的足跡都有其特征,赤足有赤足足跡的特征,穿鞋襪有穿鞋襪足跡的特征。
例如,赤足足跡特征,根據赤足各部位的長度,各部位的形態,赤足腳掌皮膚的乳突紋線,赤足皮膚橫向縱向皺紋,傷疤、雞眼、脫皮的其他特征,可以據此認定人身。還有穿鞋襪足跡特征,根據鞋襪底部的形狀和長寬,底部的制作特征,鞋襪穿用修補特征,鞋襪底部較牢固附著物的特征等,來篩選罪犯,但要考慮鞋襪有可能互換穿用,反映的準確度不如赤足足跡特征。
再比如,從足跡檢驗反映罪犯的步態特征,每個人在行走、站立時,腳部位運動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都不同,在承載體上留下的痕跡形態也不同,每個人的足部功能及其反映形象均具有個人規律性,無論是赤足足跡還是穿鞋襪足跡,反映的步態特征基本上是相符合一致的,赤足足跡反映的更直接。
另外,根據足跡檢驗中得到的跖蹬痕跡和起足和落足痕跡,可以判斷罪犯的個人特點,這些痕跡是隨著罪犯的年齡、體重發生變化的。從變化特征中判斷罪犯的性別、身高、胖瘦、年齡、體態等。
2014年夏季,鞍山弓長嶺礦區,一工廠發生盜竊案,廠里銅芯電纜被人偷走,我在勘查現場時,發現嫌疑人的足跡與常人不太一樣,右足起足痕跡低,有劃掃痕,且前半部足跡明顯,后半部分幾乎看不見。結合現場嫌疑人逃跑出口有三輪車壓痕,我判斷分析后,得出初步結論,犯罪嫌疑人右足有殘疾,且開一輛三輪代步車。這一結論為偵查破案提供了重要線索,通過這一線索很快就破獲了案件。
足跡檢驗可以確定偵查范圍循跡追蹤,將現場勘查到的足跡和其他痕跡物證結合分析,來確定案件的偵查范圍。例如,從鞋印反映鞋的產地、式樣、種類、型號和銷售范圍,可以劃分偵查范圍。從現場足跡檢驗中,根據罪犯遺留的連續足跡,結合調查訪問,進行追蹤,可以判明罪犯在現場和逃跑途中的系列活動,判明罪犯來去的方向。甚至還可以及時地發現罪犯藏贓、隱身的地方。
例如,2011年,鞍山千山區北地號一企業發生盜竊案,我在勘查現場時,根據現場遺留的罪犯足跡,追蹤到廠房100 米外墻角處,發現那墻角有一處坍塌,罪犯就是從那兒進出的,同時也發現外墻根處罪犯隱藏丟棄的盜竊物品,因為盜竊物品太多,罪犯拿不動了,隱藏丟棄在此,發現時被雪覆蓋著。
從幾個案件的犯罪現場的足跡檢驗中,發現相同特征的足跡時,可以結合案情和其他現場痕跡勘查,進行綜合分析,充分證明是同一人所留時,就可以將這幾個案件并案偵查。由于慣犯作案范圍廣區域大,給偵查和破案工作帶來一定困難,各案各查也會浪費人力物力。如能通過犯罪痕跡和物證,在分析案情時發現這些案子的相似性,判定同一罪犯所為,將案件串并在一起,集中力量偵查,就能節省人力、物力早日偵破案件。
2013年,鞍山市多處地區發生技術開鎖入室盜竊案件,我在足跡檢驗分析比對中,發現這10 多起案件的足跡大小、形態、步伐有共性,同時,案犯作案的行為特點也相似,我得出結論是同一人所為。后經過對這些案件現場提取到的指紋及DNA 等痕跡物證比對檢驗,發現并證實這10 多起案件確為同一人所為。由此串并了這10 多起案件,為偵破這些案件提供了重要線索,也節省了人力物力。
在有些案件中,現場足跡也常常作為警犬追蹤和鑒別的嗅源。人足的氣味較濃,分泌的汗液和脂肪等氣味易滲入到足跡中來,地表面空氣流動緩慢,氣味不易散發,能保持較長時間,因此是比較理想和可靠的警犬嗅源載體。但是,需要注意,氣味是通過不同鞋襪滲透到足跡中來的,也可能存在混合氣味,利用時要仔細謹慎。
全面準確地利用現場足跡檢驗,能確定或者排除嫌疑人。例如,根據步幅的大小和特征進行鑒別,可以從大量的嫌疑人中準確判斷和發現重大嫌疑人,或者排除現有的嫌疑人。
足跡檢驗在偵查破案中起到提供破案證據的作用,經過對現場足跡和嫌疑人足跡的檢驗比對,作出認定結論,這個鑒定結論就是破案的有力證據。
在現場勘查過程中,對現場主要進出口的地面、窗臺、臺階、借以攀登的物體上進行足跡檢驗,可以作為罪犯進出現場的證明,為破案提供有力證據。
鞍山市喜寶大酒店的價值4 萬元的音響設備被盜,現場足跡檢驗發現,罪犯選擇的進入口是鮮為人知的二樓廁所窗戶,由此可以比較容易進入音響室,不易被人發現。盡管酒店人來人往,但知道二樓廁所窗戶可以通向音響室的人不多。說明罪犯對外圍進出口比較熟悉,流竄犯作案可能性較小,罪犯范圍較窄,基本確定熟悉此處的人作案,破案后證明,罪犯是被開除的內部職工。
現場中心部位是罪犯活動比較集中的地方,罪犯在來回走動中會留下足跡。在翻動尋找財物時可能有攀登動作,會把一些物品扔在地上,所以在攀登物體和丟棄物品上可能留有足跡。這些足跡的分布,反映和還原了罪犯的作案過程,可以作為案情分析的依據。
鞍山某大酒店洗浴中心會員存放物品箱被盜,被盜時間是夜間12 點之后,會員的金銀首飾和現金丟失不少,凌晨2 點接到報案出現場,現場勘查中,從足跡發現,罪犯穿運動鞋進入,現場中心部位足跡顯示,罪犯沒有亂翻亂走,有目的地直接撬開想盜竊的物品箱,這些物品箱恰好都有客人存放的衣物,而沒有客人存放衣物的箱子一個也沒撬,據此判斷,罪犯了解當晚洗浴中心的情況,知道哪些會員物品箱有會員使用,是熟悉人作案。破案后證明,罪犯是當晚下夜班的服務生,見財起意,以為在下班后順手牽羊,盜走物品,洗浴中心監控錄像又不好使,沒人會知曉。
綜上所述,足跡檢驗在偵查破案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充分正確地運用足跡檢驗,能確定犯罪嫌疑人、明確偵查方向、澄清事實確定作案過程、縮小偵查范圍確定偵查重點,可以為破案提供證據。
[1]菀軍輝主編.犯罪現場的勘查[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7.
[2]公安部編.刑事偵查學教程[M].北京:群眾出版社,1979.
[3]劉長清主編.痕跡檢驗學教程[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
[4]張書杰編著.工具痕跡學[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2.
[5]劉少聰主編.手印學[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