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飛
西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重慶400715
1.“人對人是狼”的戰爭狀態。在自然狀態下,“人們不斷處于暴力死亡的恐懼和危險中,人的生活孤獨、貧困、卑污、殘忍而短壽。”顯而易見,霍布斯所謂的“自然狀態”是“每一個人對每個人的戰爭”,“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爭狀態。然則霍布斯為何這樣認為呢,他有是如何論證自己觀點的呢?深受馬基雅維利思想的影響,霍布斯堅持人性惡的觀點。自然狀態開始時是人人平等自由的狀態,然而人類自私、利己的天然本性中造成人與人之間的持續戰爭。在沒有產生公共權威的情況下,自然欲望無限擴張,勢必造成生死博斗,每個人放縱自己的欲望,勢必導致權力的追逐。
2.完全自由的狀態。洛克筆下的自然狀態就是自由的、平等的、獨立的、理性的、是自我裁決的完滿狀態;是一種還沒有出現政府、法律還沒有結成政治權力關系的社會狀態,即一種無政府的狀態。洛克認為自然狀態有三點缺陷:“第一,自然狀態中人們缺少一種明確的、規定了的、眾所周知的法律,第二,自然狀態中人們缺少一個有權依照既定的法律來裁判一切爭執的知名的和公正的裁判者;第三,自然狀態中往往缺少公認的權力來支持正確的判決,并使它得到應有的執行。”
1.生命權。霍布斯就將自然權利定義為生命權,“每一個人按照自己所愿意的方式運用自己的力量保全自己的天性——也就是保全自己的生命——的自由。”霍布斯認為自我保全有兩層意思:一層就是要對我們自身的生命進行保全;二層是獲得了可以維持生命的延續的可能。自我保全是正義和道德的唯一根源,自我保全不僅僅是保護生命本身,只有獲得了可以維持生命的生活時,生命本身的延續才成為可能。
2.自由權。在古典社會制約論者那里,“自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和范疇,幾乎每一個契約論者都對“自由”的概念及內涵進行過探討。霍布斯認為:自由,按照其確切的含義說來,就是外界障礙不存在的狀態。自由并不意味著為所欲為,不受任何條件的限制。盧梭認為,人的自然本性為自然狀態下的人們設置了最基本的倫理道德標準,由此形成對自由權的限制是必要的。
3.財產權。財產權問題一直是很多古典契約論者所關注和研究的重要問題之一。格勞秀斯曾經論述過財產權的起源和演進問題;霍布斯認為,財產權并非自然權利;盧梭指出:財產是政治社會的真正基礎,是公民訂約的真正保障。但是,從自然權利的角度來系統地論證財產權問題的最為典型的思想家卻是洛克。由于在自然狀態下缺乏一個公共的社會權威,就會導致每個人都按自己的欲求爭奪權力,進而造成人與人是狼的狀態。因此,洛克所謂的財產權只能進入政治社會才能其實得到充分的保證。
4.其它形態的自然權利。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等是自然權利的基本內容,除此之外,還有從基本權利中派生出來的權利。杰斐遜提出了以“積極自由”為核心內涵追求幸福的自然權利;針對自然狀態缺乏有效管理這一特點,洛克提出了給予了個人執行權、懲罰權、同意權、抵抗權的自然權利。
維護和保障自然權利。從上文的論述我們可以得出,古典社會契約論者關于自然狀態的描述很難其實保證自然權利的有效性。自然權利作為一種天賦的、根本性的權利,必須得到最大程度的重視與保護,這也是古典社會契約論者思想學說的基本出發點。僅憑自然法的存在就能夠真正達到維護和保障自然權利的目的,在這些思想家看來是難以奏效的。
霍布斯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同意把其全部權力轉讓給一個人或一個集體以產生主權者,每一個人通過社會契約一次性地將自己的自然權利全部無條件地轉讓。由此可以看出,霍布斯的契約論內容轉讓全部權利,其所產生的結果必然是具有絕對權力的“利維坦”。因此,盧梭的契約充分顯示了主權在民的思想。
霍布斯認為契約締結契約產生主權的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即訂立契約的當事人是自然狀態中的個人與個人,是人人之間訂立信約而成;第二個階段是對代表者的授權,即公共權威的形成——利維坦的誕生。霍布斯指出,這個主權者是締結契約的第三方,而不是締結契約的當事人。公共的權威,即主權者不受契約的制約,也不存在是否同意契約內容的問題。而訂立契約的雙方實際就是服從主權者的臣民,人們讓渡自己的一切權利就是交給了這樣一個第三者。由此可以看出,公意賦予了主權者以相當大的權威與合法性。在盧梭看來,政府就是人民意志的代表,是人民的公仆。
綜上所訴,我們探討了古典社會契約論的一些思想內容,包括社會契約的自然狀態、自然權利、訂立的根本原因、權利轉讓的方式等等,通過社會契約的締結,人類由自然狀態過渡到政治社會。伴隨著政治社會和國家的產生,人們所享有的自然權利也相應的轉變為公民權利。簡而言之,公民權利的形成是由社會契約促成的。
[1][英]洛克.政府論(下篇)[M].葉啟芳,瞿菊農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7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