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鵬
1.大連海事大學,遼寧 大連 110041;
2.沈陽市大東區人民法院,遼寧 大連110000
目前法律中規定的主要送達方式主要有直接送達、委托送達、郵寄送達、留置送達、轉交送達和公告送達等六種送達方式。在審判實踐中這些送達方式均面臨著不同的送達問題,以下本文就對送達面臨的主要問題展開探討,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近年來,法院的受案數量激增,而司法人員的補充卻并不及時,絕大多數基層法院都受到了案多人少,辦案人員有限問題的困擾。在此情況下,法院已無力組成專門機構進行送達,只能依靠辦案法官加班加點、利用業余時間送達,長期超負荷的工作不利于法官身心健康。
委托送達在實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由于委托送達的法院不止一家,所以,即使是統一地域的受送達人,也會經過較多的委托流程,這不但影響了委托送達的效率,還影響了訴訟的效率,不利于及時將委托書下達到各個基層。2、委托送達涉及司法部門以及法院,司法部門需要做好資源投入工作,法院需要抽出時間安排送達工作,在完成受托流程時,存在積極性不高的問題。3、超期委托送達的現象比較嚴重,這不但影響了工作的效率,還會延長正常的結案時間。
在《民訴法》規定的幾種送達方式中,郵寄送達是成本最低的一種。但實踐中并未得到廣泛的采用,重要的原因在于郵寄送達是否產生送達效果,無法判定,為避免實踐中產生爭議,法院一般較少采用郵寄送達方式。
留置送達需要滿足較多法律法規條件的要求,首先,受送達人必須拒絕接受文書,其表現包括拒絕在送達回證上簽字或者蓋章;其次,拒絕接受的過程必須有證人;最后,見證人的身份也需要滿足一定條件,其一般得是受送達人所在單位的代表。在這些條件的約束下,留置送到很難實現。一般在送達的過程中,會遇到住所無人或者單位代表不配合的問題。
作為一種補救性送達方式,公告送達的方式具有被動性,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存在訴訟成本過高的問題,由于公告的適用范圍界定比較模糊,所以會引發較多的問題。選擇公告載體自由度過大。根據法律規定,公告送達既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欄、受送達人原住所地張貼,也可在報紙上刊登公告。無論采用何種載體刊登,當事人看到的可能都極小,因此這類公告等于是形同虛設;缺席判決后,易引發當事人信訪案件。3、公告期間過長,不利于提高訴訟效率。4、當事人訴訟成本會相應提高,給當事人帶來不必要的負擔。
可以通過取得地方黨委、政府的支持,建立基層司法協助送達網絡,由社區干部協助送達,對其進行司法培訓,并向政府財政部門申請專項費用,根據司法協助人員的工作量和工作績效給予相應的經濟補助。司法協助網絡除了有助于完成送達法律文書等司法輔助工作外,還有利于利用社會力量有效解決各類糾紛,維護社會穩定與和諧。
專人負責,建立文檔案號,如同辦案件一樣,統一協調處理。如果由于委托法院提供受送達人的信息不全面或其他原因不能完成送達任務的,應當將原因在指定的期限內轉告委托法院。
充分利用“法院專遞”郵寄送達,省時、省力、便捷,提高了送達效率,建立送達催辦、送達跟蹤、送達反饋等一系列長效機制,有效減少無效送達的情形。在交付郵件時應在郵件封面注明寄送材料名稱;受送達人拒絕簽收時,郵寄人員應附情況說明后,由法院直接送達。
擴大送達地及簽收人范圍,在送達地點的選擇上,如當事人的工作場所,以及法人的營業所、事務所等都應該成為送達地點,只要在上述地點受送達人無理拒絕簽收的,就可以留置送達。對于法人和其他組織的送達,除了法定代表人外,可以由辦公地點的其他人員簽收。
1、避免公告送達方式的濫用,確因原告提供的被告下落不明的或通過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被告是自然人的應由其戶籍所在地或經常居住地社區組織出具證明后,方可公告送達。2、刊登公告的媒體應相對固定。盡可能減少在法院公告欄內張貼的送達形式,直接將公告刊登在報紙上進行送達。3、建議在網絡上開通公告送達平臺,降低當事人訴訟成本。
綜上所述,審判實踐面臨著較多的問題,常見的主要是工作效率不高,成本比較大,受送達人不配合等,這影響了法院結案的時間,還影響了判決生效的時間。所以,相關工作人員一定要針對送達中存在的問題,找到應對的措施,要重視訴訟判決書以及公告傳達的重要性,還要完善委托送達流程,加強與郵政等物流公司的合作,要對留置送達的條件進行適當放寬,可以找相關負責人代簽,這樣才能保證送達的效率。
[1]張麗娟,李秀霞.送達瑕疵及其規制[J].山東審判,2011(05).
[2]張晉紅,蔡偉珊.論民事訴訟公告送達制度的完善[J].人民論壇,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