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會閣
河南大學法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違憲審查制度是監督憲法實施的重要手段,不僅可以保障憲法的實施,還能更好的維護憲法秩序,同時對于頒布的存在違憲的法律等規范性文件也可以及時的予以撤銷或是改變,而且違憲審查的結果直接決定著被審查的立法或是國家機關的行為是否有效,直接影響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違憲審查是保證國家機器在憲法軌道上正常運轉的行為,所以只有進行違憲審查才能維護憲法秩序,為建立法治文明社會提供制度保障。
1.違憲審查的權力主體
我國違憲審查的權力主體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全國人大有權修改憲法,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解釋憲法,各專門委員會協助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憲法的實施,這些都保證了憲法的監督,有利于憲法的實施。
2.違憲審查的方式
違憲審查的方式有事前審查、事后審查以及兩者結合的復合性審查制;被動審查和主動審查以及兩者相結合的方式等。
3.違憲審查的效果
違憲審查的效果,也就是違憲與否以及違憲責任的承擔,具體表現為“同意按照書面審查意見進行‘修改’和‘撤銷’。從規定來看,優先適用的是修改,而且常務委員會有可能不通過‘書面審查意見’。”
違憲審查對監督憲法的實施,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國家提供了程序保障,然而,不管這一體制在理論上多么優越,它的實效性不是很明顯,目前為止,即使存在違憲的法律、法規等,也沒有按照法定的權限、程序進行撤銷或是修改,這就足以說明我國的違憲審查制度在實踐中存在問題。
1.違憲審查缺乏專門的機關
目前我國有多個機關享有違憲審查權,除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外,還有國務院、省級人大常委會、省會城市和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等,監督權交錯重疊導致有的機關要受到多重部門的監督,這樣多重監督的現象導致監督效率低下,甚至會出現沒有監督的局面。
2.缺乏系統完備的監督、保障程序
我國現行的憲法和法律對于監督憲法實施的具體方式、時限、步驟、等沒有具體規定,所以盡管憲法中規定了憲法具有最高性,一切違憲行為都必須要追究。有權機關對違憲的法律、法規、規章、決定和命令有權進行撤銷和改變,甚至還規定了一些制裁措施,但是怎樣進行,如何進行?違憲審查缺乏程序保障,一方面體現為法律沒有針對違憲審查的具體的啟動程序、步驟等問題作出明確的規定。另一個方面表現為缺乏違憲審查的啟動機制。
1.專門機關違憲審查模式
專門機關審查模式,是指憲法規定設立專門的機關對于違憲的法律、法規、行政規章等進行審查、裁決的一種模式。凱爾森反對“三權分立”的傳統學說,認為國家的基本職能只有兩種:創立法律和適用法律,而不是立法、行政和司法三者。他認為應由一個特殊機關——憲法法院對法律的合憲性進行審查。
2.普通法院違憲審查模式
司法機關審查模式又叫普通法院審查模式,是指司法審查權由普通法院(主要是最高法院)來行使,普通法院在審查具體案件的過程中,對該案件所適用的法律的合憲性進行審查和判斷。
3.立法機關審查模式
立法機關審查模式,又稱議會審查模式。這種模式首創于英國,在不列顛帝國內,除議會本身外,任何人或是任何團體都無權宣告英國議會的法案無效。法案既經過議會議定,只能由議會撤銷,在未被撤銷之前任何人都不能宣布其違憲或是其他原因將其廢止。一方面。它通過修改或是廢除自己制定的法律來保障法律的合憲性;另一方面,議會還有監督法院和行政機關的權利。從世界各國憲法監督的模式來看,采取立法監督的國家數量不多,實踐也存在著實效性、經常性和公正性不夠理想的缺陷,同時立法機關對于自己訂立的法律進行審查很難保證程序的公正性,立法機關進行違憲審查的國家在實踐中很少。
從憲政生活的實踐來看,一國采取何種的違憲審查模式,并不是統治階級所能決定的。一般來講都要與該國的歷史文化背景相適應,我國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治發展道路。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具有移植憲法法院違憲審查模式的條件,第一,作為一種憲法監督制度,這種模式不僅加強了權力的監督和制約,而且維護了法制的統一和尊嚴;第二,奧地利是最先實行這種違憲審查模式的國家,歐洲大多國家是實施成文法的國家,這種模式的實施效果顯著,得到歐洲很多成文法國家效仿,我國一直有著成文法的傳統,所以值得借鑒。
綜上所訴,筆者認為在當前我國的政治體制和國情下,要堅持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作為違憲審查主體資格不變的前提下,相對獨立的憲法監督委員會和普通法院共同進行違憲審查的混合體制,當然什么樣的法律、法規、條例等遇到問題需要普通法院解決,還需要認真推敲。這種體制是符合我國的政治體制的。但是如何做好這項工作還需要在一下幾個方面努力:
我國自憲法頒布至今,沒有一部法律因為違憲而被撤銷,也可以說從來沒有啟動過違憲審查的程序,應該在以后的工作中堅持把違憲審查從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一般法律監督中獨立出來。
在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下建立相對獨立的憲法監督委員會從事違憲審查工作。在組織上,由全國人大選舉產生,成員上應堅持法律專業和非法律專業各半為益。全國人大代表由人民選舉產生,代表人民行使職權,所以憲法監督委員會也應該有代表的地位;在職權上,有獨立的決定權。全國人大及其常委負責審查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違憲問題,還要負責由此實行的直接由憲法調整的行為,但是憲法監督委員會對上述兩個方面可以提出建議。
人民法院被授予權力后,對于一些特定的憲法糾紛就可以通過訴訟程序予以解決,也就是建立憲法訴訟制度。在以后的生活中,公民的憲法權利受到不法侵害,可以通過訴訟的方式解決,請求消除侵害保護合法權益,人民法院對侵權的合憲性進行審查,判斷公民的主張是否應該得到支持,最后做出裁決。綜上所述,該行為的合憲性應該由憲法監督委員會負責。給予人民法院一些職權,一方面監督了憲法的實施,一方面維護了司法的權威,同時也能緩解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因工作繁忙監督效力低下的問題,在以后的工作中兩者爭取能很好的協調配合。
根據我國的國情和現有的政治體制,綜合分析,在不改變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審查主體的前提下,設立相對獨立的憲法監督委員會,下放一些權力給人民法院,這樣既能減輕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負擔,提高憲法實施的監督效果,而且能高效及時的解決違憲問題,最后實現法治國家。
[1]劉曉琳.淺談國外違憲審查模式及其啟示[J].政法論壇,2012.02(中).
[2]歐愛民.違憲審查模式與中國的選擇[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
[3]苗連營.關于設立憲法監督專責機構的設想[J].法商研究,1998(4).
[4]費善成.論我國違憲審查制度的模式選擇[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1999(2).
[5]凱爾森.法與國家的一般理論[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
[6]文正邦.憲法與行政法[M].北京:中國監察出版社,2004.
[7]苗連營.憲法學[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