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丹丹 王紫彤
華中師范大學,上海 430070
對民事執行難問題的探討
萬丹丹 王紫彤
華中師范大學,上海430070
我國民事執行現狀亟待改善,執行難的現象普遍存在,這些事實已經嚴重拉低了我國民事訴訟活動效率。執行難不僅僅是對民事活動的一種反映,它更多的反映出了中國社會生活的現狀,執行難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的表現有很多。由于社會生活的多種因素存在,必將造成執行結果的一些不公平不合理發生,這些事實的出現就必須一種制度來力挽狂瀾,執行救濟就應運而生。
民事執行;執行難;執行救濟
我國民事執行現狀亟待改善,執行難的現象普遍存在,這些事實已經嚴重拉低了我國民事訴訟活動效率。判決僅僅只是民事審判活動的終結,并非整個民事訴訟活動的終結,民事訴訟的句號完不完美,群眾滿不滿意,還需執行的發言。執行工作是整個民事訴訟活動的最終環節,也是最終確定利益分配的一步。因此這一步對于當事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關乎他們的切實利益,法院也必須慎重自己的決定。
民事訴訟活動的終極目標就是審結案件并得到當事人的極度認可,從而得到當人的擁護以此來捍衛政府機構、司法機關的權威,維護社會穩定與和諧。社會公共一旦對法律判決不信服,認為政府的決定不公平,未能很好的維護他們的權益,他們就會用自己的手段來解決問題維護權利,這必將使整個社會亂套,影響人民的正常生活,從而撼動整個中國政權。
執行運作并非一人拍板就能完成,它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所以執行難也是社會現實的綜合產物,解決執行難更是一項重大的歷史課題,是一個復雜的、長期的系統的工程。執行難主要表現為“四難”:
(一)被執行人不配合。被執行人并不完全認為自己對原告負有判決書上所述的義務,在主觀上會排斥執行。同時,中國的經濟發展極度不平衡,因此人口流動性也很大,如果被執行人有意逃避執行,這必將是法院執行工作的一個巨大挑戰。
(二)執行財產難尋。民事執行大多指向財產上的義務履行,若被執行人故意逃避執行,隱匿或是轉移財產,或者被執行人確實沒有可供執行的財產,這是執行中遇到的最多的也是最難的問題。
(三)執行協助人不配合。執行并不是僅僅依靠法院就能完成的,還需要多方面力量的協調與配合,但是“無利不起早”,沒有利益的事,我想誰愿意去做呢。執行缺乏社會各界力量的鼎力協助使得其寸步難行。
(四)在一些涉及政府的案件中,資金問題嚴重束縛了辦案人員的手腳,使得辦案人員的積極性嚴重受挫。有些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根本沒有準備預算外資金,這對案件的正常運行,司法工作人員的積極配合造成了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
(五)有些涉及企業破產的案件,由于企業的本身痼疾,企業無法正常運行,也沒能達到破產的條件,使得企業資金無法清算,從而也不能對其行使執行程序,這嚴重影響了執行的效率,極大的耗費了執行的成本。
(六)對于有些案件,由于社會生活的紛繁復雜很難清晰的判斷夫妻個人財產與個人財產,而有些案件的執行只能執行個人財產,因此,面對這樣的情況,在我們這個崇尚民主的社會,執法人員不敢輕舉妄動,這嚴重降低了執行的效率,損害了司法的權威。
(七)執行法官素質偏低。執行法官是執行中的重要一員,原法院系統內部的構成大多以退伍軍人為主,在現在看來,其法律素質還未達到司法實踐所需標準。
執行救濟制度,是指執行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因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執行法院違法或不當執行行為的侵害,依法請求采取保護和救濟措施的法律制度。①任何事物不會完美的呈現,它都有缺點,民事執行也是。民事執行結果不是總能滿足被害人和執行的要求,甚至有時候會損害他們的利益。因此就需要執行救濟程序來進一步保護他們的利益。
民事執行救濟的出現能夠極大的保護被強制執行人的權利,從另一方面來講也維護了司法機關的權威性。執行救濟還存在很多漏洞,但是它的存在是必然的,在以后的司法實踐中必將得到完善。執行權作為一種公權力,會存在被濫用的情況,在行使過程中也可能會侵犯執行關系人的合法權益。關于執行救濟,按照法律規定,如果基層法院或中級法院的執行裁定,執行行為錯誤或違法,高級法院可以直接予以更正,也可以以決定或裁定的形式間接糾正,但并未表明是程序還是實體上的裁定。由此可見,監督的對象尚未明確,在現實操作中也難以實現。
目前,法院內部尚未有責任追究機制,即使有執行法官未依法定程序執行或者消極不履行職責,執行申請人和被執行人是不可能通過法院內部的監督使得執行人員承擔法律責任的。
法院內部紀律監察等部門往往出于家丑不可外揚的顧慮或自身利益的考慮,對執行人員的違法或者違紀等行為的處理流于形式,對執行違法現象“心慈手軟”;另外從監督程序上看,這種內部監督方式也欠公開化和透明化,難以讓人信服。
[注 釋]
①翁曉斌.民事執行救濟制度[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1]馮樂,賈鑫金.民事檢察監督現狀及完善[J].法制博覽,2013.
[2]曲斌.檢察機關執行修改后<民事訴訟法>有關問題研究[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3).
[3]王寧芳.民訴法修正案草案中檢察監督權的解讀及修正建議[J].法制與社會,2012.
[4]鄭厚勇,孫崢,阮建.民事檢察監督法律依據探討——正確領會民事檢察監督法律,全面履行民事檢察監督職責[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2(11).
D925.1;D926.2文獻標識碼:A
:2095-4379-(2015)18-0253-01
萬丹丹(1990-),女,湖北孝感人,華中師范大學法律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