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煒
衡陽師范學院南岳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8
所謂群體性事件,區別于個體事件,是針對一大份群體數量而言的。因此,無論是城市地區還是農村地區,倘若爆發了群體事件,一定是相關區域內較多人群參與并互動的大型事件??偟膩碚f,群體性事件具有以下兩大特點:其一在于群體性事件的參與人數較多,往往會是覆蓋到某一區域內的絕大多數人群;其二在于群體性事件的參與率比較高,是區域群眾主動參與其中的,具有較高的自主性和能動性。這兩大特點支撐了群體性事件,是群體性事件出現和爆發的典型特色。
總的來說,群體性事件分為物質性群體性事件、精神性群體性事件和綜合性群體性事件三種。其中,物質性群體性事件主要是由于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沖突而誘發的,在法律治理過程中,僅僅需要相關政府部門人員作出物質調配,就能夠有效處理好群體性事件的負面影響,治理難度相對較低;精神性群體性事件是由于人心本身無法真正承認和認可社會發展動態,從而造成的惡性精神沖突,這種矛盾沖突的處理辦法主要是需要法律部門作出心理調節和協調;相比之下,綜合性群體性事件涉及到物質和精神兩大層面,是較為復雜的群眾事件,法律治理問題較為嚴重。
從目前的發展來看,之所以會爆發大量的群體性事件還無法做出良好解決,其原因主要在于為形成專門的制定法律,使得法律部門在處理群體性事件時,往往會無從下手,導致他們的法律處理受到制約?;诰唧w的社會發展狀態,治理法律僅僅針對一般群體性事件,這也就意味著,當爆發較為特殊的群體性事件時,法律部門無法作出專門性的診斷和處理,導致了群眾事件無法在有效時間內得到控制。
從目前的發展來看,我國法律部門在解決群眾沖突時,還沒有形成嚴格的法律治理制度,因此,他們的政治治理力度相對較低,嚴重阻礙了群體性事件的綜合處理。具體來講,當爆發群體性事件時,法律部門的治理力度仍處于基礎階段,并存在一定的等級性,同樣的群體性事件,一般群眾和高層領導受處置的程度有所不同,可謂是存在著較大的分歧,這也導致了法律治理力度趨于更低。
我國法律部門處理群體性事件時,未能實現法律治理流程的透明化,換句話說,法律治理的相關工作和手續仍然存在著較為明顯的模糊性,嚴重阻礙了法律治理工作的具體開展。具體的來說,當爆發群體性事件時,法律部門采取怎樣的治理手段和治理措施,是處于相對保密狀態的,人民群眾是不能深入到法律制度內部,也不能關注法律治理問題的動態,導致了他們存在著較大的知識盲點,不透明性十分嚴重。
在后期發展過程中,為了使得群體性事件能夠得到良好的處理和解決,需要中國法律部門作出系統性的調研和分析,努力形成群眾事件治理的專門性法律,并直接作用于群體性事件的處理。一般來說,群眾事件的治理法律應該分為兩個部分,一般群眾事件和特殊群眾事件。其中,特殊群體性事件就需要特殊法律予以控制。
為了實現群體性事件法律治理力度的提高,應該逐步加強法律部門的整治管理力度。一方面,法律部門應該加強整治力度,使得群體性事件一旦爆發,就可以有專門人員負責監督管理,使得相應區域內的群體性事件能夠控制在原有區域,不至于過度擴散或爆發;另一方面,法律部門應該強化管理力度,使得合格的管理制度能夠作用于治理力度的提高,促成群體性事件的綜合管理。
為了使得人民群眾能夠更好地理解到群體性事件法律治理流程,就應該根據中國社會的實際發展需要,適當公開法律治理的流程和手續,使得群體性事件的綜合治理能夠在原有基礎上實現多元化和專業化。而在公開法律治理流程的同時,還應該強化社會層面的監督與管理,使得人民群眾能夠作為群體性事件法律治理的主力軍,真正作用于法律治理問題的解決和完善。
社會的不斷發展為群體性事件的爆發奠定了一定的可能性,在后期發展過程中,我們不能消極面對負面的群體性事件或消息,而是應該通過妥當方式來強化法律治理的力度和深度,使得群體性事件能夠在強有力的制度制約下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有效控制。
[1]汪擁政.中西方弱勢群體權益保護法律制度之比較[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2).
[2]李波.試析國外“群體性事件”法律處置策略[J].法制與社會,2008(34).
[3]許章潤.多元社會利益的正當性與表達的合法化——關于“群體性事件”的一種憲政主義法權解決思路[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