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志 徐寶學
遼寧大學法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6
投毒殺人案件指的是運用毒物,采用下毒的手段來故意殺害人的案件。由于投毒殺人案件往往具有隱蔽性,犯罪人下了毒之后有充裕的時間逃跑,被害人完全處在一個不知道的狀態,而且被害人由于沒有察覺導致中毒之后沒有及時的救治延誤了救治的最佳時間,對被害人往往造成嚴重的傷害甚至極容易死亡,而對于犯罪的人來說,作案的成功率往往比較高,所以投毒殺人案件在總的殺人案件中占得比例是比較高的。對于公安機關來說,投毒殺人案件隱蔽性,所以在偵查過程中會遇到更多的阻力。這類案件往往具有較為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影響較惡劣,偵破此類案件的責任重大,給公安機關更多社會壓力。所以迅速準確偵破此類案件,打擊違法犯罪,維護社會的穩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案發的原因復雜難料。此類案件的案發原因非常復雜,有無意也有故意的投毒原因,其中大多數為故意殺人而去投毒,所以當案件發生的時候,詢問被害人的家屬最近有無和誰結怨,了解被害人的社會關系對偵破此類案件有重要的作用。
(二)犯罪嫌疑人在作案前有充分的預謀。通常來說實施投毒殺人案件,犯罪人都是有準備有預謀的。犯罪人在犯罪前可以有充分的時間進行犯罪準備與策劃預謀,不論是犯罪時間、地點或是犯罪工具都是在事先安排好的,所以此類案件成功性相對較大,案后偵破工作也較難實施。
(三)作案毒物容易獲得、投放方便。由于多數毒物在市面或通過其他方式容易獲得,尤其是在農村地區,相對偏遠對毒物的控制相對較為松散,故犯罪實施前很難對其加以有效的控制,才使此類犯罪案件得意頻發。
(四)報案不及時導致的證據難以收集。這是在破案偵查中一種最為常見的現象與難題,往往警方也對此頗為無奈。當人中毒之后家屬往往只顧及對被害人的救治,而忽略了對相關證據的保存,導致一些關鍵證據被破壞,難以收集證據。
(五)現場勘查不細致,證據收集不全面。這個問題主要是因為偵查人員的不負責態度與基本收集能力差,破案人員如果沒持著一個認真嚴謹的態度進行偵查工作的話,可能會使破案工作大打折扣。因此辦案人員一定要具備全方面的合格能力才可接手此類案件,可以說這類案件考研的不是人的體力與精力,而是人的觀察力和集中力。
(六)證據收集方法不嚴謹、不符合法定程序導致的證據無效。包括未按照收集證據時的現場規定、嚴刑逼供、盛裝證據的器具等規定所收集來的證據都是不合法、無效的。這些證據也被比喻為“毒樹之果”,在司法實踐中是不能被承認的,因此它是毫無意義的,只有走正規程序得來的證據才是最珍貴最可靠的。
(七)直接證明犯罪動機的證物難以收集。這是由此類案件的特殊性質所決定的,其強烈的隱蔽性給收集證據工作帶來了巨大的難題。但在真實案例中也有過許多無法直接證明犯罪成立的,可最后還是將嫌疑人繩之以法的案例,這是因為辦案人員將所有能收集到的證據都收集起來通過縝密的聯想與分析拼湊出的一個完整證據。因此只要在不懈的努力收集下,真正的物證是絕不會說謊的。
(一)關注投毒殺人案件關鍵特有物證的收集
由于這類案件的特殊性,報案的時間一般較晚,所以容易導致關鍵的物證可能遭到破壞,所以這與這類案件的證據收集要及時迅速,當家屬報案之后,通知家屬不要再進入現場,同時組織專門的技術偵查人員查驗現場,因為投毒殺人案件的特殊性,不同于盜竊等一般案件,所以在對這類案件收集證據的時候不僅要關注常規的物證痕跡,遺留物之類的,更要關注這類案件所可能特有的證據,例如:犯罪嫌疑人在現場或者附近遺留下來的投毒的工具,藥瓶等。
(二)注重對被害人家屬及其社會關系的調查
因為投毒殺人案件性質惡劣,所以犯罪嫌疑人往往與被害人可能存在著某些過節或者矛盾,導致犯罪嫌疑人下次毒手。所以要仔細的詢問被害人的家屬最近的一些家庭鄰里之間的關系,尋找被害人有沒有最近經常來往的人員,有沒有存在仇人等。因為投毒殺人案件,犯罪嫌疑人能夠接觸到被害人,能夠給被害人下毒,可能對被害人的生活作息,生活狀況是有一定的了解的,確定被害人被害的時間,地點,以及被害人中毒前后家屬同事周圍鄰居人的相關的反應與關注程度。
(三)要對被害人及時進行所中毒物的檢測
由于在一些農村地區存在著一些民間習俗,不愿意對死者進行解剖化驗,偵查人員要對家屬進行及時的勸說與引導,對被害人的尸體要及時進行化驗解剖。通過化驗重點查明被害人是通過什么途徑中的毒,所中毒物的種類,以及對被害人的身體進行檢查,對于一些異常的現象要及時查清。
[1]江世貴.投毒殺人案件的特點及偵破方法[J].公安理論與實踐,2001.
[2]何家弘.證據調查[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