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汐
【摘 要】在全球高等院校國際化進程的推進中,交換生在各大高校中應運而生,跨校選課、交流學習催生了學分轉換的出現和發展,但學分轉換流程以及很多規定都還不夠完善,至今仍存在很多問題。以本校的交換生學分轉換現狀為例,對相關規定流程進行分析探討,找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對策,推動我國高等院校國際交流的發展。
【關鍵詞】交換生 學分轉換 國際化
“交換生”,又稱學校間學生交流計劃,“學生交換”是以提高不同地區、國家人民間的相互理解、尊重,培養青少年的世界觀為宗旨的項目。“國際學生交流計劃”起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主要目的是加強全球不同國家之間的交流,增進國家間的了解、文化溝通和學術交流,促進各國之間的友好往來。目前每年世界各地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生參加交換項目,相互交換學生。
現在我國的交換回國后的學生面臨一大問題,就是進行學分轉換。轉學分就是將在交換生在國外修讀的課程的成績和課程描述提供給原院校,經過學院及學校教務處審核之后,學生原院校認可的科目可以進行免修,直接通過學分轉換取得該課程的學分及成績。
每個高校的學生交流項目不同,因此學分轉換標準也是由各高校自行確定。下面就本院為例對交換生學分轉換流程進行探討。
一、學分轉換的條件
本院學生交換項目按照交換時長分為假期、學期及學年交換的學生,所有交換回校后的學生均可進行相應修讀課程的學分轉換,原則上要求國外合作學校成績單寄到后兩周內必須轉換完畢,學期及學年交換的學生需在出國前向學院和教務處提交學分預轉單,作為日后回校后學分轉換的參照。其中假期(寒假、暑假)進行交換的學生的所修課程,只能轉換成專業選修課或者全校性選修課,不可轉成必修課。
二、學分轉換需提交的材料
交換生進行學分轉換需提交相關材料。學分轉換表:學分轉換表由學校教務處制定模板,學生可從學校教務處網站下載。學生依據各自專業的培養方案及國外成績單填寫表格中相關信息。除此之外,學生還需提供境外院校的紙質版本成績單,成績單需有境外學校的公章或簽字以及在境外院校修讀課程的簡要的中英文課程介紹,以便教師核實學分轉換得是否合理可行。
三、學分轉換要求及方法
本院規定并非任何課程都可進行學分轉換,進行轉換的課程之間必須相對應或有相關性,與人才培養方案無關的課程不可進行學分轉換。交換生進行學分轉換可根據課程的實際內容進行相關課程的自由組合。例如:Finance內容包含國際金融及國際金融投資管理,因此可轉換成國際金融、國際融投資管理兩門課程,也就是可以一門課程轉換成多門課程,或者多門課程轉換成一門課程,或者一門課程轉換成一門課程,或者多門課程轉換成多門課程。這種轉換方式相對比較靈活,學生可依據實際上課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學分轉換。因此,可能每個項目甚至不同專業的學分轉換的情況都不盡相同。
本院交換生的學分轉換方法是:不同國家的評分標準不同,因此境外院校的成績不能直接轉換為我國的成績形式,因此在進行交換項目的協議簽訂階段,要充分了解該項目境外院校的評分情況,共同協商確認兩校之間轉換的標準,避免出現成績轉換后不公正的情況。
四、現行學分轉換標準下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以上的交換生學分轉換方式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將學生的學分進行轉換,但是仍存在很多問題。
境外修讀課程與本校的專業課程匹配程度很難把握。不同高等院校中,同一課程名稱所授內容以及課程講授的難易程度、考核方式很難統一。因此在進行學分轉換的過程中,很難通過課程名稱或者簡短的課程介紹確認兩門課程之間能否進行相互轉換。課程內容的認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主觀性,由于溝通了解程度受限,本校教學管理人員很難充分了解境外院校的課程設置、學分制度以及成績評定標準等情況。因此,如果學校相關部門能夠綜合考慮課程修讀的時間量、知識量以及內容難易程度等因素,同時聽取修讀課程的學生及進修教師的意見,依據不同的情況制定學分轉換的方案,將更為合理有效。
教學管理手段信息化水平不高。本校學生選擇交換項目之前很難自行到對方院校的網站進行查閱相關信息,無論院校專業介紹或是課程簡介以及授課教師等相關信息均由本校專門負責的老師通過講座形式進行介紹,公開的信息量相對較小。學生出國交換前并未充分了解項目情況,有可能導致在境外修讀的課程幾乎無法與我校課程進行學分轉換。高年級學生回國后面臨找工作寫畢業論文的壓力,還要準備多門未修讀課程的考試,才能順利畢業,交換回來后的學習生活非常緊張。因此,如果學生在選擇交換項目之前,能夠充分了解交換院校的各方面信息,大大降低交換的盲目性,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之后學分轉換的難度,使得回國后的交換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找工作和準備畢業論文的狀態中。
學校學分轉換相關規定還需更加完善細化。本校學生交換回校后所有的學分轉換手續均需要學院向相關同學轉述,學校沒有相對正式的學分轉換規定可以直接公布給所有學生。學生在準備學分轉換材料時也經常出現各種錯誤,例如:課程代碼錯誤、修讀學期未填寫完整、表格格式不準確等等問題。所有提交材料均需教學管理人員與每個學生的人才培養方案核對,核對無誤后才可交予學校教務管理部門正式進行學分轉換。每學期學分轉換的學生數量在逐漸增加,學院教學管理工作者的工作量也越來越大。因此,如果學校教務處能夠將學分轉換的申請在個人教務系統中進行,學生在進行課程選擇時直接選中該課程,可避免很多因學生粗心造成的小錯誤。學院審核完成后可直接從系統中提交至教務處相關部門,簡化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結語
隨著國際化在各大高校中越來越盛行,交換生的項目種類和數量也會日益劇增。規范和完善交換的相關規定政策,將學分轉換手續流程化,細致化勢在必行。國內外各大高校之間應該互相學習借鑒,共同提交學生以及學校國際交流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黃金賢,陸瑾.交換生事務及流程探討[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
[2]黎志華.歐洲學分轉換系統的發展及其啟示[J].大學教育科學,2007(2) .
[3]高綺.加強赴臺交換生教育管理工作[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
[4]陳娟.歐洲學分轉換與累積制度及其對我國學分制實施的啟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7) .
[5]陳青,曾毅斌,何洪,鄧少芝. 試析交換生與留學生的差異[J]. 高等理科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