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琦
【摘 要】對于法語學習者來說,英語因素一直存在法語學習過程中,而這種英語遷移影響有助益性和妨礙性兩個完全相反的作用。在本文中,筆者就以此遷移作用為切入點,以詞匯教學為例,來探討并驗證英語因素在法語學習中能夠起到積極的正遷移作用。
【關鍵詞】正遷移 法語教學 英語 詞匯
一、引言
根據廣泛認可的Odlin語言遷移理論:遷移是指目標語和其他任何已經習得的或者沒有完全習得的語言之間的共性和差異造成的影響。因此,我們從中可知:語言的遷移就是已有知識與新知識之間的相互促進和相互影響,當然其中已有知識可以包括學習者已經學過的第一外語。在傳統教學方法中,教師總是提倡“遺忘英語”去學習法語,同時,在課堂上從不提及英語。但對于掌握英語的法語學習者來說,總會不由自主地在學習過程中想起英語,甚至會憑借自己不完善的語言能力去建構不準確的英法對比認知策略。坦率地講,這種消極的回避語言遷移的教學方法,只能加深兩種語言的“誤解”,同時也會影響兩種語言的“吸收”學習。
二、英語因素在法語詞匯學習中的正遷移
(一)詞匯構成
英語和法語有很多單詞在詞根、詞形和意義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又不是完全對等。英語因素的正遷移作用正是在于這兩種語言的對等部分,而其不對等的部分就容易產生混淆,對法語學習就會產生阻礙或者負遷移。其實,英語中的某些單詞就是從法語中引入的。當遇到英語和法語相近的情況,將其異同點明晰化非常有助于法語學習,這就是我們提到的“正遷移”。
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對詞匯的構成規律進行正遷移歸納,例如就英語與法語的派生名詞為例,派生詞是由詞根加派生詞綴構成的。英語和法語的詞綴都有前綴和后綴之分,而且一般而言,同樣都是前綴改變詞義,后綴改變詞性或詞義。派生名詞就是由其他詞類的詞根加名詞后綴構成的。
英語和法語中都存在一些專門構成名詞的后綴,而且有一些在形式上和意義上都是相同的。這些后綴附加在其他詞性的詞根后,改變了原詞的詞性,部分詞也改變了原來的詞義。因此,英語和法語中有很多相似或相同的規律性派生名詞,從動詞至名詞都遵循著相同的構詞規律,這些已具有的知識經驗使法語學習者能順利地解決很多面臨的問題。因此在學習到這里的詞匯部分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英語的角度出發,得出相同的構詞規律,更好地去記憶這類單詞。一個單詞能在兩種語言中同時被使用,使用方法又是一致的,不僅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利于學生對這類詞的記憶。
(二)詞形詞義
在對法語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經常會發現學習的詞匯與英語單詞同形同義或者近形同義,教師研究這些親緣詞之間的關系并進行詞匯對比教學,不僅可以減輕學生記憶單詞的負擔,使得學生單位時間內的學習量增加,也可以加深學生對兩種語言詞匯的印象,增加學習的深度。例如下表是筆者在教學中總結出的常見英法同形同義詞匯:
根據對周正言的《大學法語教學大綱》中大學法語四級規定領會掌握的2700個詞匯中進行詳盡地分類后,我們發現:英語和法語同形同義的詞匯約共有400個,占詞匯量的15%;近形同義的詞匯約有1130個,占詞匯量的42%。英語和法語類似的詞匯占有50%以上,可見在法語詞匯教學中巧用英語正遷移非常重要,可以讓學生快速掌握新知識的同時,還可以學習新的學習方法,終身受益。
三、小結
外語習得遷移理論表明,先后兩種學習材料或對象之間存在的共同因素是實現遷移的客觀條件。這些共同因素越多,就越容易產生遷移。英語和法語天然的親緣關系使得它們不論是這里探討的詞匯,還是句法、時態和語言思維習慣,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著相似或相同之處,這不就是兩種學習對象之間存在的共同因素嗎?正遷移的產生需要客觀對象之間存在著這種共同因素,主觀上又能認出這種共同因素。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在現有的法語基礎上,培養學生有意識地將相似或相同的法語知識和英語知識相聯系的能力,而不能在課堂上“視而不見、避而不談”英語。學習遷移是已有經驗的具體化與新課題類化或新舊經驗的協調與整合的過程。因此,已有經驗的總結概括必然會影響到遷移的效果,為了達到遷移目的,我們應該著重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和概括。而上述英語和法語詞匯的對比總結就能激發英語的正遷移作用。同時,在法語教學過程中,正確使用英語正遷移的作用,能夠使得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情感,特別是在剛入門時期,更多地使用或列舉一些英法相同或相似的單詞或構詞法,讓學生猜詞義、推導用法等,會激起更多的法語學習熱情。
【參考文獻】
[1]孫緒華.語言遷移理論對多語學習者英語習得的影響.us-china Foreign Language.
[2]賈秀英.多元智能理論對英法“雙語”教學的啟示[J].山西大學學報,2005(2).
[3]孫承榮,馮鴻燕,劉艷芹.英語和法語語法比較研究[M].外文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