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國祥
【摘 要】我們要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才能推陳出新,適應時代的發展,做好與時俱進。通過探索與改革,找出適應新時期發展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教學 應試教育 改革 創新 探索
許多年來,我們繼承了傳統教學中“應試型”的教法:復習舊課—引入新課—講授新課—鞏固練習—布置作業,并得心應手地應用于教學實踐中。而當今社會所需的是“智能型”、具有實際能力和創新開拓精神的人才。我院目前所開展的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改革,是漸進式的、探索式的,面對現實我希望全體教師在把握住傳統模式的前提下,結合實際,主動出擊,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
一、深化教學改革的前提是對學習的深刻反思
1.從學習過程:學校學習的時間和學到的知識是有限的,社會生活中的學習伴隨人的一生,實踐是獲得知識的最重要的途經與方式。
2.學習的方式:不再間接,而是學生通過用眼觀察、動手做、動腦想等方式探究并經歷獲得知識的過程,親身體驗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3.課堂的含義:是學生學習交流展示的平臺,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天堂。學習的主人是學生而不是教師。
目前“應試教育”曲解了教育的真意,不應有的過度競爭使學習失去了原有的本意,學生和教師成為實現個人或集體目的的工具。社會不恰當的輿論、教育自身不切實際的宣傳、家長對教育越來越高的要求和對孩子理想化的期待使教育走入誤區、陷入困境:領導忙,家長急,教師累,學生苦。
二、實施教學改革的關鍵是明確教學中的若干問題
1.教育的本質是通過創設教育環境、搭建發展平臺,使學生提高生存能力,適應社會。
2.學生觀:學生是人,有獨立的人格;是孩子,是成長和發展中的孩子;是未來的勞動者、企業家、工程師、科學家……在信息時代,獲得信息渠道的多樣性,課程資源的多元化使很多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知識背景,甚至某些方面有所思考和研究。
3.教師觀:教師是學生學習的觀察者、參與者、設計者、指導和幫助者。教師是先生:年齡優勢、職位優勢、專業優勢;是工程師:學生人生規劃設計的引領者;是導師:學習、生活、自主發展的指導者;是園丁:學生成長過程的護花使者;是朋友:師生共同生活、共同學習、共同發展……
4.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外部:社區,家庭,學校,班級,小組,伙伴等。自身:智力,知識背景,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策略,自信心,意志力等。傳統教學中統一的教學方法不可能適合多數學生的學習——學生不能復制。
5.認知特點:實踐性、非邏輯性、差異性、自組織性等。教師教學設計過度強調邏輯性、忽視差異性、輕視實踐性是目前教學中存在的最大問題。
學校首先是對生命的教育,教師必須有對生命的敬畏感,維護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尊嚴。學生個體的差異性,發展的不均衡性、人才標準的多重性、成才渠道的多樣性,決定了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應該遵循教育的規律,創造條件讓學生展示其獨特性和創造性,讓每一個孩子快樂而又有創意的學習、成長。
三、新一輪教學改革的探索
1.改革的主題:陽光,綠色,自然,自主,探究,創新。陽光是能量,陽光是溫暖,師生具有陽光的心境、積極向上的心態,學生快樂成長,教師幸福生活;綠色是生命、是希望,教師和同學的鼓勵與幫助,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充滿人生的幻想,讓學生從進步走向更大的進步。自然、真實、科學的學習過程。創造有利于保護學生自我發展的生態環境,讓每個學生在良好的外部環境影響下自然成長;自主(自由、選擇、主動)的學習過程,還學習權于學生。學生積極主動,活動時間和空間相對自由,學習的內容和方式能夠自主選擇;探究教學組織形式、學習方式、課程資源、學習成果的表現形式,強化學生問題意識,注重思維能力的訓練。創新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教與學的過程充滿智慧并充分展現師生的創造性。
2.教學模式的探索。(1)綜合的學習模式:學習時空的突破――由在校學習到假期、雙休日、課前、課后,學生想學什么時候都能學。學習地點的拓展――由學校到自然、社會、家庭等,學生愿學哪里都能學。學習資源的拓寬――由課本到自然、社會、同學、非課任老師、課外讀物、網絡等各種媒體,學生要學什么都可以學。學習方式的變革――由聽講到自學、討論、展示與交流、實踐(參觀、調查、訪問旅游、勞動等)、課題研究等形式,學生真學想怎么學就怎么學。(2)一般的課堂教學模式:自學檢查、自主探究、問題解決、展示交流、分析歸納、總結提升、創新應用。使學生在獨立探究、合作探究的前提下,在同學的幫助下,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通過討論交流展示思路、解決問題、碰撞思維、升華智慧,通過分析歸納形成結論、建立學科思維模式,通過總結完成知識建構、提升學科思想和學科方法。
四、教學改革預期的效果
教師的變化:教師更智慧。教師具體的做法是懶一點、笨一點、慢一點。學生先學、先說,教師后教、后說,學生走上講臺,教師走下講臺到學生中去,學生多活動教師少活動。教師通過科學預設的積極行為襯托學生的聰明和智慧。尊重學生“請”字當頭掛嘴邊,鼓勵表揚學生(“你能行”“你很棒”“我都沒有想到”)成自然,讓學生選擇(誰說、誰做、誰還有更好的做法)成習慣。
學生的變化:學生更獨立。我字當頭,我——認為……覺得……發現……我的思路是這樣的、我是這樣理解的、我是這樣做的……我不同意你的說法、我還有其他的、更好的……在學習中學生能質疑、敢否定而不是惟課本、唯教師、唯真理,最終達到學生愛讀書、愿動手、勤思考、善提問、敢質疑、能創新的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