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巍劉金林周瓊
信息化條件下我國稅收征管模式探討
●韋巍劉金林周瓊

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起源于美國,始于20世紀60年代。相比之下,我國的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晚,基礎相對薄弱,關于信息化條件下構建我國稅收征管模式的理論研究也不多。在已有研究中,有學者主張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與稅收征管模式重構同步進行,構建以客戶關系管理為核心的電子征稅模式,集成稅務管理信息系統,實現稅收信息共享;也有學者提出選用以稅收信息化為依托、以稅源監控為核心的稅收信息化征管模式。當前,我國的稅收管理正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研究如何運用信息化手段來提高稅收征管的質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有助于提高稅務行政效率
傳統的征稅方式,稅務工作人員與納稅人通過面對面接觸的方式來實施稅收征管工作,需要配備的稅務工作人員數量較多,且稅收征管業務效率低,導致稅務機構規模逐步增大,征稅成本較高。稅收信息化的推進,通過運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手段,比如將申報表由傳統的紙質表格變為電子表格,稅務工作人員能快速地錄入稅收數據,稅務機關能快速、便捷地查詢稅收數據,納稅人能夠體驗到方便、快捷的涉稅服務等等。這些操作無疑降低了稅收成本,減少了稅務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和需求量,提高了稅務行政效率,使稅務管理方式逐漸由粗放式向精細化方向轉變,有效推動了稅務科學化管理。
(二)有助于推動稅收征管模式的變革
伴隨著電子商務和網絡貿易的快速發展,淘寶、京東、易趣等網絡交易平臺應運而生,這些網絡交易經營活動不受時間、區域、場所的限制,直接通過網絡進行交易和支付,每天都產生大量的交易額。在此背景下,加強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盡快建立稅收情報網絡,從而能夠全面、快速地掌握網上交易產生的稅收信息,同時加大監控和管理力度,才能不斷適應電子商務和網絡貿易快速發展、急劇變化的新情況和新特點。
(三)有助于推動稅收組織機構的變革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稅收信息化建設不斷加強,目前以逐級上傳下達方式為主的傳統稅收組織結構正逐步發生變革,以往逐級信息傳遞的方式將被開放式的信息體系所取代,效率優先的服務意識逐漸強化。稅務機關的組織結構由行政管理機構轉變為公共服務管理機構,稅務部門內部組織的設計更具靈活性,有效減少了管理的層次和環節,減少了行政審批流程。
(四)提供科學、準確的數據支撐
稅收信息化建設,需要充分利用計算機處理數據的能力。通過稅收征管信息化軟件系統,采集、存儲、分析和處理各項稅收數據,便于稅務機關獲取真實、完整的各項稅收數據信息,提高稅收征管的效率和質量,簡化稅務操作流程,減少稅務人員的工作量,降低稅收數據出錯、遺漏的可能性,為稅務行政管理部門制定各項政策文件提供科學、準確的數據支撐,提高稅收制度設計的科學性和稅收行政活動的合理性。
(五)降低納稅人的遵從成本
稅收信息化建設,將采用電子信息化的方式取代傳統的納稅申報、稅款繳納、稅務登記,如實行網上稅務登記、網上稅務預約、網上稅務指南及網上稅務舉報等,使得納稅人可以自由的獲取各項納稅信息,享受靈活的納稅時間安排,這將大大減少納稅人在履行納稅義務過程中所花費的時間和費用,提高了納稅人的納稅自主性,降低了納稅人的遵從成本,從而有效提高了納稅服務的質量。
當前,我國稅收征管存在著分散、欠規范、利用率低等問題,缺乏集中統一的組織規劃和整體部署,各地各自為政、重復建設、重復開發稅收征管軟件系統的現象較為普遍,甚為嚴重,不但耗費了人力、物力、財力,而且由于各地方的軟件系統版本不一致,給稅收數據的統一和兼容造成很大的困難,這與信息化的發展要求存在著較大差距,嚴重阻礙了稅收征管信息化的建設步伐。
(一)征管模式單一,不利于稅收信息化征管
我國經濟發展有較大的區域差距,導致各地區的稅源情況、征管基礎、信息化程度等并不均衡。在經濟發達地區(比如東部沿海地區),信息化發展程度高,稅收信息化征管已全面鋪開實行;而經濟欠發達地區、西部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信息化基礎薄弱,計算機的操作和網絡系統的應用仍處在起步階段,還未能完全達到稅收征管信息化模式的要求,況且這些地區稅收征管人員的職業素養、納稅人依法納稅的意識參差不齊,如果脫離當地實際,簡單照搬經濟發達地區的征管模式,反而會造成稅收成本上升,征管效能下降。
(二)稅收信息質量低下,信息資源缺乏深度開發
目前,有些稅務機關仍保持計算機和手工作業并行的操作方式,手工操作存在著人為因素的干擾,錄入計算機數據的完整性難以得到保障,嚴重影響了計算機應用的成效。另外,計算機數據的采集和管理缺少有效的監督和評價措施,難以保障數據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與此同時,稅收信息化建設需要保證數據信息在傳輸過程中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目前,各地方的稅收征管軟件系統版本不一致,導致數據格式不統一,開發平臺不兼容,代碼體系不規范,業務功能不完整等,使得數據信息質量不高,信息資源缺乏深度開發,嚴重影響計算機網絡應用的發揮,導致信息數據在傳輸的過程中逐步失真、衰減或不全,大量有用的信息數據在監控之外游離,大大降低了信息數據的質量和可信度。
(三)重軟件系統應用,輕數據資源管理
目前,我國大多數地方在稅收信息化建設中只重視稅收征管軟件系統的應用和開發,而忽視了信息數據資源的管理和挖掘。稅收征管軟件系統各自開發利用,缺乏統一的標準和開發平臺,如有的地方使用的開發語言是Foxpro或Sybase,有的地方使用的開發語言是Oracle或Java,等等,造成開發出來的稅收征管軟件系統的信息數據共享性差。有些稅務機關忽視稅收信息化建設的基礎工作,僅僅停留在加快軟件系統響應時間和數據處理速度、減少數據差錯等方面,使得稅收征管軟件系統的數據僅限于稅源監控、納稅評估等方面的應用,造成了數據資源的浪費。因此,稅收數據要想成為真正有價值的信息資源,必須提高對稅收數據的分析和挖掘能力。
新形勢下,我國的稅收征管面臨著新挑戰。相關部門應充分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大力加強稅收信息化建設,提高稅收征管的質量和效率,為稅收征收管理提供有力支撐。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
(一)建立多元化的稅收征管模式
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呈現不平衡性,因此,我國的稅收征管模式必須按照當地的稅源情況、征管基礎和信息化發展程度,因地制宜,建立多元化的稅收征管模式。在東部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信息化程度比較發達,稅源較集中,稅收征管基礎好,建議在現行稅收征管模式的基礎上,重點發展電子稅務,為納稅人提供便捷、安全和個性化服務。在經濟欠發達地區、西部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信息化建設相對落后,稅源較分散,建議在信息化建設上充分利用郵電、通訊、銀行網點,大力推行郵寄申報、電話申報、銀行信用社代理申報等遠程申報方式,加大稅收信息集中程度,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減少稅收成本,在完善現行征管模式的基礎上,逐步建立信息化稅收征管模式。
(二)構建信息化的稅源監控體系
稅源管理是稅收征管工作的核心。建議統一稅收數據采集口徑,統一稅收征管軟件系統的標準和平臺,實行稅源分類管理,實現稅收數據信息共享,在此基礎上建立信息化的稅源監控體系,即時掌控稅源異動情況,及時追蹤地區、行業、企業的納稅異常情況,完善納稅提醒服務,做好經濟稅源分析、稅收政策分析和稅收風險分析,將潛在的稅源轉化為稅收,實現對納稅人的嚴密稅收監控。同時擴大網絡化的應用范圍,通過與銀行、郵政、工商、海關等部門聯網,建成全方位的稅源監控網絡,構建快速、高效和及時的稅源信息匯集機制,使稅源監控工作卓有成效,逐步形成規范的社會化稅源監控體系。
(三)建立稅收數據處理中心
稅收數據,是實施稅收征管科學化的基礎,是實施稅收征管信息化的保障。建立稅收數據處理中心,要求各層級的稅務機關負責本地涉稅數據和信息,重點是各項稅收數據的采集、分析和處理,將采集到的稅收數據準確、快速地匯總到數據處理中心,實現網絡數據資源共享,實現稅收征管的重要數據分析和管理,便于稅務機關能準確、快速地掌握納稅人的涉稅信息,能快速獲取各項稅收數據及相關信息,能有效監控各稅收款項的征管執行情況,從而提高稅收征管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建立稅收數據處理中心,加快推進國稅、地稅系統數據信息的共享與交換,有計劃、分步驟地與工商、財政、統計、銀行等部門聯網,提高稅款解繳入庫、納稅戶控管等環節的質量和效率。
(四)完善稅收稽查體系
完善稅收稽查體系,根據各類稅收征管的相關數據信息,通過計算機操作與人工合作,及時對征管環節、稽查環節、發票環節及其他管理環節實施監控。重視稅務案件的舉報,成立稅務違法案件舉報中心并設立舉報熱線電話,做到舉報有獎。同時,加大稅法的宣傳力度,讓廣大群眾學法、懂法,了解舉報渠道,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護稅協稅活動。
(五)打造高素質、穩定的稅務信息人才隊伍
在稅收征管信息化過程中,人才始終是擺在第一位的。人力資源是稅務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因素,稅務系統信息化人才的缺乏,嚴重制約著稅收征管的信息化建設。堅持以人為本,以人才隊伍建設為根本出發點,全面實施人才戰略,加強稅務人員的信息化建設,打造一支高素質、穩定的稅務信息人才隊伍,對促進稅收征管信息化發展具有關鍵作用。一是在稅務系統大力開展計算機操作培訓,定期舉辦計算機知識培訓班,提高稅務人員的信息化操作能力和管理水平;二是引進計算機專業人才,提高稅務人才隊伍的信息化水平;三是培養復合型人才,重點培養既精通計算機網絡技術又精通財政稅收政策和業務的復合型人才,做到自力開發和維護本級稅收征管軟件系統,降低稅務機關的行政成本和稅收數據信息泄密的可能性;四是建立人才激勵機制,尊重人才、珍惜人才、愛護人才,各級稅務機關提供人才發揮特長的環境和空間,通過建立激勵機制充實、穩定信息人才隊伍。
科學、高效的稅收征管模式是稅收制度的實施載體。提高稅收工作水平的根本出路,就是大力推進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本文針對當前稅收征管模式存在的突出問題,在現有信息化條件下提出優化征管模式的建議和方法,建議通過建立多元化的稅收征管模式,構建信息化的稅源監控體系,建立稅收數據處理中心,完善稅收稽查體系,打造高素質、穩定的稅務信息人才隊伍,推動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為納稅人提供更為方便、快捷的涉稅服務,不斷提高稅收征管的質量和效率。■
(本文系廣西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資助項目“共贏型財政分權模式的構建與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課題編號:SK13YB085〉和廣西財經學院科研項目“最優財政分權模式與地方政府行為分析”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廣西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