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力生,徐力維
(1.寧夏醫科大學 藥學院,寧夏 銀川 750004;2.銀川市婦幼保健院,寧夏 銀川 750001)
?
自擬舒胃湯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臨床研究
徐力生1,徐力維2
(1.寧夏醫科大學 藥學院,寧夏 銀川 750004;2.銀川市婦幼保健院,寧夏 銀川 750001)
目的:研究舒胃湯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療效。方法:采用自擬中藥舒胃湯治療3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周后采用尼莫地平法評價其臨床療效。結果:經過治療,320例患者中顯效210例,有效90例,無效20例,總有效率為93.75%。結論:舒胃湯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臨床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腹痛、腹脹癥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功能性消化不良;自擬舒胃湯;肝失疏泄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臨床常見消化道證候群,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5%~20%的人群存在消化不良現象。其主要臨床癥狀包括上腹痛,指位于臍上、胸骨下緣、兩側鎖骨中線內區域的疼痛;上腹部燒灼感,指位于臍上、胸骨下緣、兩側鎖骨中線內區域的灼熱感;餐后飽脹,指食物長時間潴留在胃內的不適感;早飽感,指進食不久后即感到胃已充盈,食量減少。羅馬Ⅲ學術委員會官方定義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源自胃及十二指腸區域的癥狀,且無任何可以解釋該癥狀的器質性、系統性或代謝性病變。該病曾被命名為非潰瘍性消化不良、原發性消化不良、特發性消化不良等[1]。我院自2005年以來運用自擬舒胃湯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320例,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收治的3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137例,年齡17~79歲,平均41.5歲;女性183例,年齡16~80歲,平均39.8歲,均為門診患者。
1.2 診斷標準
具有上腹部疼痛、飽脹、燒心、返酸、噯氣、惡心、嘔吐或納差等癥狀,纖維胃鏡檢查排除糜爛、潰瘍、出血及腫瘤等器質性病變;實驗室檢查、B超、X線檢查等排除肝、膽、胰等器質性病變;病程在6個月以上。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舒胃湯進行治療,主要藥物組成為枳實、厚樸、砂仁、菖蒲、木香、檳郎、柴胡、當歸、丹參、雞內金、牡蠣等。根據患者具體癥狀辨證加減,胃痛甚者加香附、川楝子等,惡心嘔吐者加竹茹、半夏、生姜等。每日1劑,加水600mL,煎至300mL,分3次服用,2周為1個療程。用藥期間停用嗎丁啉、普瑞博思等其他消化道動力藥和制酸劑。
1.4 療效判定標準
對患者臨床癥狀進行評分。無上腹痛者計0分;有上腹痛,每天發作1次,但可自行緩解者計1分;每天發作1次,不能自行緩解者計2分;上腹痛每天發作2次或2次以上者計3分。無飽脹感者計0分,每天飽脹感持續2h以下者計1分,持續2~4h者計2分,持續4h以上者計3分。燒心感與飽脹感計分標準相同。返酸、惡心、嘔吐全天無發作者計0分,發作1次者計1分,發作2次者計2分,發作3次以上者計3分。無食量減少者計0分,減少30%以內者計1分,減少50%以內者計2分,減少超過50%者計3分。
采用尼莫地平法判定療效,療效指數=(治療前計分-治療后計分)/治療前計分×100%。療效指數≥50%為顯效;20%<療效指數<50%為有效;療效指數≤20%為無效。總有效=顯效+有效。
經過治療,320例患者中顯效210例,有效90例,無效20例,總有效率為93.75%。患者飽脹感、噯氣及納差癥狀緩解較快。治療期間29例患者出現便溏,9例出現輕度腹瀉,均可耐受,繼續服藥后癥狀逐漸消失。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常見功能性胃腸疾病,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2],多數學者認為其不是某種單一的疾病,而是多機制、多因素導致的臨床綜合征,患者多無器質性病變。一般認為該病發病與幽門螺桿菌感染、胃腸動力障礙、胃排空功能障礙、內臟感覺異常、情志失調等因素有關。
功能性消化不良屬于中醫學中“痞癥”“胃脘痛”等范疇,多由肝郁脾虛、中虛失運、痰濕蘊阻、氣滯血瘀所致。祖國醫學認為,肝主疏泄,肝氣具有舒展、升發、柔和、條達的生理特性,可調暢氣機,助脾胃之氣升降,且與膽汁分泌、排泄密切相關。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腐熟水谷,其水谷精微則由脾運化至全身,肝脾胃共同作用以養人體。若肝失疏泄,最易影響到脾胃的消化功能和膽汁的分泌與排泄,從而導致消化不良癥狀。因此,肝氣郁結者除具有胸脅脹痛癥狀外,還常見胃氣不降的噯氣、脘脹、納減或脾氣不升的腹脹、返酸,惡心、嘔吐等癥狀。
由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暫無特效藥物,臨床常選用胃腸動力促進劑進行對癥治療,如采用嗎丁啉、普瑞博思促進胃腸蠕動,但長期使用該類藥物可產生一定副作用,部分患者可表現為胃排空加快或胃腸蠕動紊亂[3]。
中醫認為該病的病機為寒熱并見、脾失健運、升降失序、虛實夾雜,故癥情復雜、纏綿不愈,治宜疏肝解郁、健脾化濕、理氣活血。本研究使用的舒胃湯中柴胡疏肝解郁,枳實、木香理氣止痛;厚樸、菖蒲、砂仁芳香醒脾、寬中消痞、和胃止吐;檳榔、內金化食消積、助運中氣;牡蠣軟堅散結、行水消痞。諸藥合用,共奏疏肝解郁、理氣活絡、消痞散結、化濕運脾之功。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木香、砂仁、厚樸、枳實能促進胃腸蠕動,具有雙向調節作用;枳實、厚樸可提高膽堿能神經功能和血漿胃泌素水平[4];丹參、檳榔對Hp有較強的抑制作用,且能改善胃腸道黏膜血液循環;雞內金含有胃動素及蛋白質成分,可促進胃腺分泌,增強胃動力,加速胃排空;菖蒲具有調節植物神經、安神鎮靜的作用,可調節患者情緒,改善消化不良癥狀;牡蠣含有高鈣離子,可緩解胃腸道痙攣,調節胃腸蠕動。
本研究結果表明,經過治療,320例患者中顯效210例,有效90例,無效20例,總有效率為93.75%。采用舒胃湯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臨床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腹痛、腹脹癥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TACK J,TALLEY N J,CAMILLERI M,et al.Functional gastroduodenal disorder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1466-1479.
[2] 王雅文,張雪李,趙偉,等.小劑量奧美拉唑聯合帕羅西汀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療過程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2014,7(4A):81-82.
[3] TELLY NJ,CAMILLERI M. Epidemiological feature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an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J]. Clinician,1996(14):7-13.
[4] 林江,唐靜蘭.枳實消痞丸對大鼠胃排空影響的實驗研究[J].中華消化雜志,1999,19(1):45-47.
(責任編輯:尹晨茹)
2014-11-17
徐力生(1958-),男,寧夏醫科大學高級實驗師,研究方向為中藥學。
R285.6,R57
A
1673-2197(2015)06-0117-01
10.11954/ytctyy.20150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