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卓
摘 要:音樂課程標準提出:“以音樂為本,從音響出發,以聽賞為主。應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引發想象和聯想,并在活動中獲得較高的評價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效率”。為完善學生的整體藝術素質,培養多元化、多情趣,具有創造力、競爭力的人才創造條件。
關鍵詞:小學音樂欣賞教學;音樂課程;問題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4-026-01
音樂課程標準提出:音樂教學必須是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弘揚名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并伴隨科學完善的評價機制的教學活動。音樂欣賞的過程就是對音樂的感知品味以及感情的投入和表現的過程,它既包括欣賞者對于音樂包含感情的體驗,又包括欣賞者自己的感情和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相互交融發生的共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欣賞教學不可或缺,它對于孩子們樂感的培養和藝術素養的形成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新課標指導下,我們該如何開展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將學生從原本對音樂無意識的“聽”進入對音樂內涵(包括節奏、曲調、音色、和聲、曲式等)的感覺和理解,讓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音樂的欣賞者,進而用心靈去感悟、理解、表現音樂。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有興趣的欣賞
音樂欣賞教學是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內容,了解、欣賞中外優秀的音樂作品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對音樂的感悟力是十分必要的。但傳統的欣賞教學法脫離了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整堂課都是教師講,教師放音樂,學生只是聽眾而已。學生失去了興趣,就是失去了學習的動力。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著名教育學家皮亞杰則說“兒童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也不是被動的接受環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的支配。用多媒體教學容易把學生帶入積極的思維狀態,它改變了以往學生不論什么內容都只能面對教師和磁帶音樂的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真實自然的語言環境,使教學變得生動、活潑、感染力強,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優化教學情境,改變以往課堂中死氣沉沉的氣氛,從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濃厚的學習氣氛,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智力、非智力因素,讓他們興趣昂然地學習知識。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拓展了教學情景,多方面地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多渠道地獲得信息,從而加大了課堂教學的密度。
我在教學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都市變奏時,課前收集了自己生活的城市、學校、社區、家庭等地方新舊對比的圖片和資料制作成多媒體課件,課堂上進行展示、比較,讓學生們一起體會城市的變遷。學生看到自己熟悉的畫面前后變遷的對比后,興趣盎然。通過這個環節讓學生觀看自己家鄉的照片,讓學生們發現城市的變化,體會城市發展速度之快,聯系生活,激趣導入欣賞內容《北京的橋》。此外在拓展部分我找了一些舊時的叫賣調(磨剪子、賣冰棒、賣芝麻糊)的視頻和現代的“廣告音樂”(舒膚佳的感謝媽媽、廣而告之等)通過多媒體的對比播放,讓學生從音樂中感受到了都市的變奏,使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最后,我選擇了播放由劉歡演唱的《磨刀老頭》的MTV來結束全課。學生在觀看中進一步理解了音樂來源與生活并隨著生活的發展而進步。
二、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讓學生喜歡欣賞
評價是音樂課程改革實施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對于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現代教育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科學的評價能有效的促進學生的發展,推進音樂課程的建設和發展。欣賞教學更應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學生。
三、在音樂實踐中欣賞音樂,讓學生懂得欣賞
音樂教育,要把語言、舞蹈、演奏、情感融合在一起,使學習產生各種體驗,這種體驗接近生活,源于生活,自然流露,能被每個學習者體會與理解。我認為必須把學生的親身實踐,主動學習音樂作為一個教學基本原則。
1、在聽賞管弦樂《公雞與母雞》時,我運用了聲音模仿、音樂游戲等方式。我先讓學生用聲音模擬公雞和母雞的叫聲并說說它們不同的特點,進而引導學生感受樂曲中不同樂器所表現的公雞與母雞叫聲里的情緒。當然在聽賞這一樂曲時我還嘗試設計了一個“猜一猜、演一演”的音樂游戲,引導學生聽音樂并猜猜是什么動物,猜出后用動作與聲音進行表演。對于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說,這樣的形式極大地調動了他們學習的興趣。音樂形象鮮明,故事性強的欣賞內容都可以采用這樣的形式。如:《蟈蟈和蛐蛐》、《跳蚤之歌》等。
2、在六年級下冊音樂教材《北京喜訊到邊寨》的欣賞教學中我采用了樂器模擬演奏的形式。欣賞之前在老師帶領下學生分別認識了長號、小號、雙簧管、小提琴、圓號、長笛,熟悉了它們不同的音色和演奏姿勢。在此基礎上我要求學生邊聽邊模擬自己喜歡的樂器進行演奏。輕而易舉的解決了樂曲的分段和主題的變化等問題。然后再結合教師的講解與分段欣賞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樂曲主題的理解。
可以采用這種方式的音樂作品很多。如:《紫竹調》、《歡樂歌》等。
法國文豪雨果曾說過“開啟人類智慧寶庫的鑰匙有三把,一把是文學,一把是數學,一把是音樂。”音樂欣賞整合了個體在聽覺、視覺、動作、認知和感性等各方面的運作。音樂欣賞教學并非讓學生單純地聆聽,而應該結合音感、識譜、演唱、演奏等活動,通過創造性的引導帶領學生進入音樂的內涵。教師的職責是選擇最優秀的、最有代表性、最能激發學生美感的藝術精品,通過激發學生欣賞的興趣、學生的親身實踐主動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和在活動、評價中獲得音樂美的體驗,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終生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為完善學生的整體藝術素質,培養多元化、多情趣,具有創造力、競爭力的人才創造條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