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
摘 要:教改是為了解決飛速發展的新時代,對教育工作的要求與落后于這個時代的教育思想、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矛盾;是為了解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教育工作的要求和與此不相適應的教育思想、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矛盾。語文學科的素質教育是素質教育改革的奠基工程,它以培養學生自學及實際運用語文的能力為目的,滲透德育于其間,對提高全民族的語文素質起重要作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呢?
關鍵詞:素質教育;培養;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4-048-01
一、培養學生口頭表達及書寫的能力
聽、說、讀、寫是課堂教學最基本的要求,會說、會寫是學生最起碼的素質。有不少的中學生,特別是農村地區,普通話都講不好,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社會交往,影響了信息的攝取。再說寫的方面,不少學生寫字潦草,模糊難辨,這種惡習甚至帶入了考試試卷。由此表明,培養學生口頭表達及書寫能力并非小題大作,而是當務之急。說一口清晰流利的普通話,寫一手規范漂亮的字,不僅是學習的需要.更是交際的需要。
二、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課堂教學的重點是理解、掌握課文內容,而理解、掌握課文內容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訓練,只有通過訓練,才能讓學生有效地鞏固知識,提高運用技能。因此,老師要注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解題方法的指導。如對議論文語段的閱讀理解,其操作過程是先給每個句子編上序號,抓住關鍵詞語,尤其要抓住復雜句子進行剖析;然后通過語句的照應、上下文的連貫,把握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語義關系:進而對其語言風格、語體風格進行品味;最后在認識個性的基礎上把握規律。否則,不掌握要領,不會運用方法,只能是讀書萬遍,其義難見。
三、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是學生終身受益的東西。要在實質中促進學生的發展,尤其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自學能力從哪里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學生多讀書。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多讀書不僅能增加閱讀知識面,更能培養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我們在運用傳統的教育方法時,總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只重視知識的傳授積累,輕視知識的創造和運用,學生很難扔掉配角的角色地位,老師一直占著主角地位。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中學生對新內容有期待心理,與其老師滔滔不絕地滿堂灌,還不如讓學生自已去閱讀,自己去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獲取新知識的目的。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對新知識會掌握得更加牢固。
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有人說:21世紀所需要的是開拓型人才、創造性人才。現在的中學生,可以說是集思想感情和主觀能動性于一身的人,他們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事物,勇于探索。針對這一特點,老師要加以指導、引導,讓他們學會多元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逆向思維等,用豐富多彩的思維去創造豐富多彩的思維。老師還可以利用教材優勢,從課文中設置思考點。比如,學習九年級第五冊小說單元,可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作更深層次的思考:楊二嫂這個人僅僅是可憎嗎?她假如生活在當今社會,她會怎樣?旅行中菲利浦夫婦遇到富翁于勒,情節將如何發展呢?李京京這樣的故事,我們身邊有嗎?這些問題,緊密聯系社會實際,其中有對社會的思索,有對人生價值取向的探討,有對傳統觀念的反思,具有思維的深刻性和辯證性。
五、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語文教材中也不乏優美典范之作。如《岳陽樓記》、《紫藤蘿瀑布》、《三峽》、《春》等文章所呈現出的大自然的奇境,其鐘靈神秀可陶冶學生的心靈,激勵他們更加熱愛大自然,從而投身于保護大自然。《散步》、《七色花》、《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等文章所表現出來的人間的美情、美意,為祖國而獻身的精神,能夠給學生以思想的洗禮,并能引導他們體會到美是社會的主旋律,美必將會戰勝丑,體會到正義必將戰勝邪惡。教材是挖掘美的礦藏,蘊含著各種各樣的美。關鍵是在于語文老師是否善于挖掘,善于賞析引導。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從美景、美行、美情中去挖掘美,感悟美,接受美,并通過審美的過程來培養、提高學生審美的能力。
六、培養學生的參與能力
這個“活動”應有兩方面:一是在課堂上,二是在課外。在課堂上開展語文活動,則能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語文活動要強調學生的自主實踐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記得在上文言文《公輸》的時候,先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后,讓他們自己排練了一個課本劇。當時,上臺表演的幾個同學,都是他們自愿的,而且演得最好的是筆者平時很少注意的一個學生,他很投入,而且悟性很好。下面的同學被他們的表演弄得時而哄堂大笑,時而靜心關注,很有感染力。通過幾次這樣的活動,筆者發現,平時很少發言的同學,有機會展示自己,讓他自己和別人都發現了他的價值,從而更加樹立他的自信心。相比較而言,課外活動比課內活動更能鍛煉學生的能力,學生的參與面更大。“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生活有多廣闊,語文就有多廣闊。當然,課外活動比課內活動需要的精力也更大。
總之,把各種能力分解為若干訓練點,一一進行對應訓練,長期堅持,學生的語文能力素養就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語文教學是提高中學生綜合素養的一塊主陣地,而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做到以人為本,把學生的思想品質、知識素養、能力素養的培養放在顯著的位置上,全面發展并提高學生的思想素養、知識素養和能力素養。這樣一來,學生的綜合素養就會得到完整的提高,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就會得到很好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