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金雷
摘 要:中學生的過激行為是指在教育教學中由于某種因素、刺激而產生的與教育意圖相違背的、反常的甚至是暴力的一種行為。這些行為多表現為強烈的逆反行為、極端的過激行為(包括自殺、破壞行為等),不能有效地用理智來控制,極端的還會觸及法律、法規。中學生過激行為的頻繁發生已嚴重影響教育教學的順利實施及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高中生;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4-076-01
學生出現過激行為,可以說是教育的悲劇。究其原因問題固然主要在學生,但細細分析,教師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1)教師缺乏預測的思維策略。有經驗的教師遇到這類學生,看到他面紅耳赤的表情,就知道該生情緒糟糕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于是,采取迂回策略,便可以避免事件的發生、事態的發展。(2)教師對學生缺乏了解。教師如果經常同學生溝通思想,就容易及時發現問題。(3)教師的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對學生的違規行為不問青紅皂白就痛斥一頓,往往是導致學生產生過激行為的導火線。
我們預防和化解學生過激行為,首先要來了解一下高中生過激行為是怎樣產生的。
過激行為常由一些情景或刺激引發。情景和事件包括在學?;蚣依锉慌u,同學之間意見不合發生沖突,考試失利或被別人取笑等。在這些情景或刺激下,當事的青少年有時會表現出過度反應,如與人發生較大的沖突;有的表現出強烈的逆反行為,不讓做什么偏做什么。
極端的過激行為包括自殺、破壞行為等。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一、教師要用溫和的教育方式,寬容比懲戒更重要
對人寬容是做人的一種美德,對學生寬容則不僅是美德,還是一種愛、一種教育藝術。實施過激行為的學生一般都有沉重的自卑感,總認為別人對他的目光都是冷冰冰的,尤其是與班主任目光對視時,感到不寒而栗,因而喪失了進步的信心和勇氣。既然沒有進步的轉機,又沒有存在的價值,我何不“一鳴驚人”呢!于是,草率地對教師實施過激行為,以病態的形式表現自己。針對學生的這種狀況,教師要像輕柔的風一樣給他溫暖,用溫和的方式解除其思想上的負擔。以前班上有一位學生學習成績一直不好,與教師的關系也很緊張,我了解到這一情況之后,首先找到他談心,誰知他根本不與我交流,后來在我的一再要求下,他才勉強答應我的幾個小小的要求,幫我安排值日生,收一下班級的雜費,但每次都不多說話,不過不像以前冰冷了,不像以前有敵意了,后來我就班級的工作與他商量,他萬萬沒想到我會這么做,驚異之余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我認為很好,就采納了,漸漸地,他竟能對我說,“老師,我錯了,看我今后的表現吧!”終于我用寬容的方式融化了一座冰山,現在這位學生的狀態很好,班級工作很積極,學習也有了勁頭。
二、教育學生要注意講究方法
教育后進生,尤其是轉化行為偏激的學生,教師要用溫和的手段,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體諒學生,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如果方法簡單粗暴,一味地要求或者命令學生,效果反而不好,甚至導致學生過激行為的發生。因此,轉化易出現過激行為的學生,教師必須與學生平等交流促其醒悟,搶抓教育契機促其轉變。做好抓反復、反復抓的心理準備,把握循序漸進的原則,鞏固和穩定教育成果,這是充滿寬容和耐心的教育歷程。
三、培養學生的健康行為
一方面,需要家長、教育工作者等能提供青少年成長的有利環境,給予適宜的教育和對待;另一方面,也需要中學生自身更好地認識自我,學習用更恰當的行為表達內心世界,學習用合理有效的行為與他人溝通。體察中學生的內心感受,中學生的內心是極其敏感和脆弱的,同時又有著重要的心理任務要完成,即認識自我,并逐漸擺脫依賴,走向心理的獨立。給中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機會,讓中學生學會用語言而不是用過激行為表達他們的內心世界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給他們用語言表達自己想法和感受的機會。
四、改變家庭教育觀念,提升家庭教育質量
我校學生大多數為農村學生,家長在家務農的很多,文化程度也不高,與高中生的交流仍停留在小學或初中階段,動輒打罵或冷戰。找到了原因,我就同家長進行不斷的溝通,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孩子和家長的關系得到很大的緩和,孩子的過激行為也日漸減少,人也變得開朗了許多,學習也有了興趣,成績也有了長進。
有的學生在學校里犯了錯誤,無論如何也不想讓家長知道,其原因就是一旦家長知道便會大發雷霆、雷電交加,其實這種做法只能使事態朝著惡性方向發展,孩子變得更為偏激。
五、改善德育工作,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學校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場所,教師要經常接觸學生,加強師生互動,用真誠的情感和無私的愛去關心、幫助每一個學生,在學校、班級中營造民主、寬容、友善、平等、向上的氛圍,使學生樂于接受道德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水平和學校道德教育的實效性。我們每一個教師都應注意加強學習,提升自身素質,防止教育失誤,提高教育工作的質量,都要學會情緒的自我管理,學會心態的自我調適,讓自己的心靈和諧起來;尤其面對學生的過激行為時,教師一定要冷靜,學會冷靜地思考分析問題是我們教師必備的心理素質,要給學生臺階,避免問題激化,盡量減少和控制學生過激行為的發生。
總之,高中生過激行為的教育疏導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全力配合,需要在了解他們生理心理發展特點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疏導,這樣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