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新

摘 要:布魯納認為探索是數學教學的生命線,只有不斷的探索,才能有不斷的發現。作好解題總結對學生不懈探求精神的形成,解題水平的提高以及發散、定勢兩種思維品質的培養都是大有益處的。
關鍵詞:總結;解題;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4-192-01
一個完整的解題方案一般而言應分為四個步驟:1、審請題意;2、擬訂計劃;3、實現計劃;4、回顧。本文擬對第四個步驟,也就是解題后的總結談一點認識以及做法。
美國著名數學教育家G·波利亞說過:“一個好的教師應該懂得并且傳授給學生下述看法:沒有任何一道題是可以解決得十全十美的。總剩下些工作要做,經過充分的探討、總結,總會有點滴的發現,總能改進這個解答,而且在任何情況下,我們總能提高自己對這個解答的理解水平。”在現代控制論中,好信息反饋視作整個系統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而解題總結就是一種很好的信息反饋,它是解題→提高解題水平→培養數學能力→優化思維品質這一系統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許多學生缺乏對解題程序的理解,當他們得到問題的一種解是就立刻獲得了心理上的滿足,從而導致心理封閉,忽視了解題后的總結工作。殊不知,這與在解題過程中應該得到的有效益的東西失之交臂了。
解完一道典型題后,對題目本身結構及解題全過程進行認真地回顧,以期達到舉一反三、由題到發、由題及類,從而擴大解題效益的目的。一般可從以下四方面總結。
1、運用了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易出錯誤的原因何在?如何防止?
2、運用的思維方法、數學思想、解法有無規律可循、其幾何解釋。
3、難點、關鍵突破的方法,其余方法擇優選取。
4、題目的條件和結論的結構特點。運用這些特征是否可以將條件加以改變,結論加以引伸,題型加以更新,解法加以推廣?下面舉例說明。
例 求數列:1,11,111,…, ,…前n項和。
解:這是一道常見題,對通項做變換得
這時教師應不失時機的引導學生做總結一如下:
解此題運用了何種方法?運用了哪些基礎知識?題目結構有何特點?你能否加以變化舉出一例?(問題一)
這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提出后,學生紛紛動手動腦,積極思考,例子層出不窮,我選用了其中比較典型的一個。
求和:
問題給出后立即有學生給出解法:
教師進一步提問:能否就此滿足,還有其他解法嗎?(問題二)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師生共同給出總結二:
解法二:
解法三:(此法稱為補法)每一項加1得:
。
解法四:(此法稱為拆項法)
解后問:四種解法中何種解法最優?(問題三)讓學生自由討論后,教師給出總結:從簡潔性看,解法1最簡,但思維價值不大;從創造性來看,解法3其思維價值高于解法1而又不失簡捷,故解法3最優。
解完題后,對題目做開拓性思考,引申出新題和新解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而開啟創造力,提高解題能力的關鍵恰在于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接著提出問題四:
觀察前兩例各項有何特點?能否將其推廣?其一般形式是什么?其最簡解法是什么?
問題提出后,學生思維頓時活躍起來,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教師因勢利導給出總結四:
各項位數上的數字相同,其一般形式是: ,其最簡解法為:提取 后轉化為首例來解決。結果為: 。
接著將、思維再次發散,提出問題五:各項位數上有兩個不同數字能否求解呢?
例求 前n項和。這時,教師啟發學生發揮定勢思維的作用,聯想舊發,設法轉化,容易得到三種不同解法。得到結果為: (過程略)。
“探索是數學教學的生命線”只有不斷的探索,才能有不斷的發現。
通過對一個例題縱橫兩方面的深入挖掘,步步總結,無論在題型變換上——一題多變,由題及類,由特殊到一般;還是在思維訓練上——先定勢,后發散,再定勢,都獲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使我們對這一類求和問題有了比較深刻、比較全面的了解和把握。有興趣,有余力的同學在此基礎上還可以繼續探索下去。當你一旦成功時,便會享受到一種別人無法體會到的無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