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小娟 連天子
(淮安市實驗小學幼兒園,江蘇 淮安 223003)
對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的幾點思考
連小娟 連天子
(淮安市實驗小學幼兒園,江蘇 淮安 223003)
當前,許多家長過于溺愛孩子,一些家長重智能輕品德教育,導致不少幼兒出現沒有禮貌、不守規矩、霸道、任性、缺少愛心等不文明行為。幼兒期是一個人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和個性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是接受品德教育的最佳時期。為此,對幼兒從小進行禮儀教育,對其今后的人生發展有積極影響,尤其對幼兒的個性、社會性及道德品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幼兒教育 文明禮儀 習慣養成
當今社會,許多家長過于溺愛孩子,孩子成為家里的“小皇帝”和“小公主”,部分家長重智能輕品德教育,導致生活中出現不少幼兒缺乏文明禮儀。諸如在公共汽車上,某些幼兒就是不肯給老人讓座;在秋游活動中,只有個別小朋友愿意把自己的食物與別人分享;在玩具店內,家長沒有答應給買玩具,便大哭大鬧。我國自古被稱為“禮儀之邦”,有著注重禮儀的傳統美德。從孔子時代的“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到“讓棗推梨”、“虛席以待”、“三顧茅廬”、“程門立雪”,以禮待人的案例層出不窮,數不勝數,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當前,和諧社會的構建、社會秩序的維持、人們的相互誠信和互相尊重、獨生子女的教育現狀,等等,都強烈呼喚禮儀教育。“少若成天性,習慣成自然”,那么,如何促進幼兒文明禮儀的養成呢?
幼兒教育課程是對幼兒實施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活動,將幼兒禮儀教育納入幼兒教育課程中,旨在將幼兒禮儀教育作為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實施幼兒素質啟蒙教育的手段。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將幼兒禮儀課程融入幼兒園教學中,讓禮儀之花開滿園。
1.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滲透。
教師利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內容讓幼兒感知文明禮儀的重要性,讓幼兒在活動中得到熏陶,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平衡地發展。例如:音樂活動《小烏鴉愛媽媽》,老師充分挖掘歌曲中所要表現的情感“小烏鴉對媽媽的愛”,讓孩子明白媽媽愛我們,我們也要愛媽媽的情感,在情感這條主線下實現音樂教學目標。在中班語言活動《讓座》中,先請幼兒觀看大班的情景表演,再進行交流、討論,活動后幼兒不但知道乘車的禮儀,而且懂得了謙讓的美德。在《做客》活動中,先觀看由家長拍攝幼兒到朋友家做客的錄像,通過觀看文明與不文明做客的錄像,幼兒知道了正確做客的方法,學會了“請進、請坐、請喝水、請玩玩具、再見、歡迎下次再來”等禮貌用語。在社會活動《歡樂天地》中,大家學會了“請給我玩會好嗎”、“謝謝”、“我們一起玩吧”等句子,幼兒在玩的過程中懂得了禮儀知識的運用。
2.在教師自主創編下生成。
教師自主創編禮儀內容,成為禮儀研究的參與者,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文明養成。開展教師自編禮儀兒歌、禮儀故事、禮儀歌曲、禮儀教案競賽,讓教師讓知道更多的禮儀行為,從而更好地教育孩子。如教師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設計幼兒感興趣的、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兒歌《小老鼠變了》,小老鼠,愛害羞,見生人,不敢瞅,左一躲,右一扭。客人問話不開口,客人和它要拉手,哎呦呦,它藏媽媽身后頭。瞧,小老鼠變了:小老鼠,有禮貌,見生人,問聲好,客人來,說歡迎,您請坐,請喝水,客人和它共游戲,哎呦呦,真是個有禮貌的好寶寶。教師通過詼諧的語氣和夸張的表演,讓幼兒知道要做一位有禮貌的好寶寶。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環境是幼兒活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在幼兒的生活、教育中起著重要作用。
1.創造人文環境。
華東交通大學王東華先生認為,好的文明禮儀習慣的培養更多的要靠潛教育。他認為每個孩子都可以從他周圍的成人身上找到“影子”。如果身處孩子周圍的老師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培養孩子具有良好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就非常容易。學生具有向師性的特點,他們有一個共同特征,即對老師的依賴與信任感,從其小小的心靈看來,教師是高大的、無所不會、無所不能的。進而,他們就會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因此在幼兒禮儀工作中,教師、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響,不斷提高自身修養,注意以身作則,言談文明有禮,不說粗話,與人交往中做到“禮”字在先,用自己的文明言行感染幼兒,起示范輻射作用。
2.創造物質環境。
創造一個溫馨的,能夠充分滿足幼兒需要甚至刺激他們活動需要的環境,對幼兒進行文明禮儀教育。如:在教室的走廊內張貼“文明禮儀從我做起”主題墻面,上面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每位幼兒做的文明禮貌事情,讓幼兒通過自主參與,探索文明禮儀奧秘,充分發揮環境的教育功能。在班級創設“文明之星”評比欄,對幼兒的文明行為給予表揚,進一步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游戲區創設“娃娃家”、“微笑商店”、“表演吧”等,通過這類游戲,使他們良好的禮儀習慣得到進一步的培養,學會使用 “請欣賞我們的表演”、“您好,請問需要我幫助嗎”、“謝謝”等句子。在游戲區內粘貼圖文并茂的文明禮貌用語,要求幼兒在把玩中養成使用文明用語的習慣。開展“禮儀天使——值日生”活動,“禮儀天使”每天站在門口向來園的家長、老師、小朋友問好,體驗文明禮貌帶來的快樂和自豪感。
現代教育家陳鶴琴強調“活教材”的作用,主張以大自然、大社會作為出發點,讓孩子在與自然、社會的直接接觸中、在親身觀察中獲得經驗和知識。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基本內容包括交往禮儀、就餐禮儀、儀表儀態禮儀等。交往禮儀包括問候禮儀、同伴禮儀、做客和待客禮儀、接打電話禮儀、居住禮儀、公共場合禮儀;就餐禮儀包括餐前禮儀包括餐前禮儀、使用餐具禮儀、就餐時的禮儀、餐后禮儀;儀表儀態禮儀包括:儀容、形體禮儀、穿著禮儀、坐立行的姿態。
禮儀的內容決定了禮儀教育應是在生活中習得,并應用于生活中。開展多種社會實踐活動,讓幼兒運用文明禮儀與人交往,促進幼兒文明禮儀的養成。可以“走進理發店”、“走進郵局”、“走進超市”、“走進秋天”、“走進敬老院”等。在“走進理發店”中,幼兒用文明語言與理發師交流,詢問理發的程序。在“走進秋天”中,幼兒爭做文明的游玩者,遵守公共場所禮儀,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在“走進敬老院”中,幼兒為老人獻愛心,給老人表演節目,萌發尊老、敬老、愛老的情感。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幼兒把學到的文明禮貌運用到社會中,體驗文明帶來的成功感和自豪感,增強了自信心,激發了幼兒講文明、講禮儀的積極性,促進幼兒文明禮儀的養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密切配合,共同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家庭是幼兒成長的第一大教育資源,它對幼兒良好品德行為及習慣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家庭教育是影響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因素。教師多與家長溝通交流,達到家園一致,共同促進幼兒文明禮儀的養成。及時向家長介紹幼兒園開展文明禮儀教育的意義,宣傳幼兒園的教育主張和對幼兒禮儀教育的要求,讓家長了解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性,成為孩子的行為楷模。父母見人隨和,能主動打招呼問好,經常使用文明用語,遵守公共秩序,等等,孩子潛會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建議家長多為幼兒創設鍛煉機會。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幫助家長做事情;有客人來時,讓幼兒招待客人;帶幼兒走進公共場所等。共同為幼兒創造一個和諧、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學習環境,使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鞏固,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值得關注的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重視幼兒的個別差異,為每一個幼兒提供發揮潛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進一步發展的機會和條件。”對個體差異的幼兒進行文明禮儀教育一定要因材施教,即要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對待性格怯懦的幼兒,應以培養勇敢品質為主;對待個性霸道的幼兒,應以培養寬容、和諧與人為善的個性為主;對待貪占他人物品的幼兒應以培養誠實品質為主;對待逆反個性較強的幼兒,應采取綜合訓練方式,以對其進行不良個性的矯正訓練為主,等等。
總之,幼兒文明禮儀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幼兒園、家庭、社會都要努力為幼兒營造一個有利于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氛圍,使幼兒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逐步養成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堅實基礎。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N].2012.
[3]陳鶴琴著.陳鶴琴教育思想讀本-活教育[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朱學梅.談禮儀教育應從幼兒抓起[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