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紅 夏欣華 孫艷玲
(天津市泰達醫院,天津 300457)
2015年8月12日天津市濱海新區發生危險品爆炸事故,造成重大傷亡,距離事故現場最近的一家三級綜合醫院——泰達醫院成為了搶救傷員的主戰場。泰達醫院的護理人員在應對突發事件中用敬業、專業精神在傷員搶救、治療、護理、康復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事件發生后泰達醫院陸蕓院長第一時間通知護理部主任并趕到醫院親臨現場指揮搶救。護理部主任接到通知,立即啟動護理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通知科護士長、護士長、居住濱海新區附近護士立即趕赴醫院。泰達醫院距離事故現場最近,接受傷員最早、最重、最集中,但護士對傷員的處置有序進行。所有參與搶救的護士長、護士按照專業搭配,分為檢傷組、傷口處理組、配合醫生清創縫合組、護送檢查組、護送手術組、護送入院組、信息統計組、物資管理組等,各項工作專人負責,使搶救工作在應急狀態下秩序井然,為傷員的救治爭取了黃金時間。
大批傷員住院后,臨床護士對傷員實施一對一地責任制護理。責任護士每天參加國家衛計委、天津市衛計委、泰達醫院專家組的查房,掌握患者病情,對每位傷員每日的主要護理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例如ICU在每位病人病室粘貼病人的基本信息表(姓名、年齡、診斷等)、GAS評分、體溫、腿圍等動態監測表,方便專家查看,獲得國家衛計委專家的一致認可。
2.1 急救路徑的應用,及時檢傷分流病人 8.12在爆炸后的半小時內第一批傷員大量涌入我院急診院內、急診大廳、綜合診間。傷員為爆炸傷、燒傷、銳氣切割傷、摔傷,重癥傷員多為多發傷、復合傷,表現為顱腦外傷、胸腹外傷、四肢外傷。立即開通綠色通道,急診大廳內聚集外科、神經科、骨科、胸科、泌尿科、ICU、床旁B超等多學科的醫療專家,迅速會診,即刻決策傷員的檢查與治療。兩個通道:一個通往搶救室,另一個通往住院區域,使病人得到及時的分流。護士配合醫生快速檢傷,做出初步診斷及處理意見,并進行簡單登記標識后,根據急救路徑進行分流:意識喪失隨時有生命危險需要立即搶救的紅色標識傷員被送進搶救室進行搶救,迅速處理傷情,維持生命體征;有手術指征的傷員緊急送往手術室進行手術;病情暫不危及生命但意識障礙的黃色標識傷員經必要檢查處理后及時轉運至病房;意識清楚,能配合檢查,傷情較輕綠色標識病人安排做相應的檢查;輕微軟組織擦挫傷的病人先紗布按壓止血,安撫家屬等候。由于快速、高效的分流為病人贏得了寶貴的黃金救治時間。
2.2 彰顯專科護理,預防并發癥 此次收住院的爆炸傷員特點急、危重癥,并多學科交叉。我院護理部立即啟動護理專家會診小組:壓瘡護理、骨科護理、外科護理、胸科護理、神經科護理,針對跨學科護理予以指導。我院骨科病人最多,四個病區已全部收滿,對于收治其他病區合并骨折的病人,由骨科和壓瘡護理小組共同予以床旁指導,根據壓瘡評估好發部位如骶尾部、石膏末端、防懸鞋足跟等分別使用電器褥、減壓貼等國際先進技術,并指導護士如何搬運翻轉病人,預防壓瘡的發生;骨科、大手術后的高風險病人DVT的預防極為重要,通過評估,對于存在危險因素病人,先行雙下肢B超,確定無血栓形成,給予抗栓泵使用18小時,夜間使用彈力襪,密切監測血小板、D-二聚體、纖維蛋白原等,必要時給與藥物治療;神經科護理小組對于腦室引流的高度、去骨瓣的臥位、顱底骨折病人如何置胃管等方面給與充分指導。正是因為這些護理會診小組及時有效地護理措施,從而預防了并發癥的發生,也提高了護士的專業水平。對于存在心理問題的病人早期給予干預,加強疏導。早期實施康復護理,盡可能地將傷殘降低到最小。
1名居住在受災樓里的骨科護士抱著孩子逃離時,在樓梯上發現了1名心臟驟停的傷者,立即將孩子交給母親,為傷者施行心肺復蘇,復蘇成功后送往醫院。這就是專業價值,可以起死回生的力量。事故發生后,許多護士長、護士已經自發地趕到醫院急診科搶救傷員。許多護士的家就住在事故受災最嚴重的居民區,受損嚴重,但她們冒著危險逃離出來,爭分奪秒地奔赴醫院救治傷員。無法顧及自己已無家可歸;無法顧及自己的傷口也在流血;無法顧及愛人孩子也是傷員,全身心地投入救治工作。這就是護士職業的本能;這就是護士職業賦予我們的神圣,在生命面前義無反顧。1名天津醫科大學護理學院的實習生動情地說:“當我看到護士老師用自己瘦弱的身體背著男傷員奔向搶救室時,剎那間那份凝固的感動讓我們由衷地敬畏“護士”職業。平凡的舉動,卻是鮮活的教材,會讓南丁格爾的奉獻精神繼續傳承。
1名年輕的護士長家住距離爆炸現場只有500米,沉睡中的她被爆炸聲和震動驚醒后,和愛人抱著1歲多的孩子從18層樓向下跑時,發現受傷了,也發現小區內很多人受傷了。她的第一反應是醫院肯定會有很多傷員,必須盡快趕到醫院。路上愛人的腿一直血流不止,趕緊用衣服綁住傷口止血。到醫院后,她馬上換上白大衣,才發現自己的后背也受傷了,她簡單處理一下傷口就直奔急診科參加傷員搶救。后來她才知道愛人腿上有四處傷口,都很深,縫了20針。孩子的腳也受傷了,縫了3針。但她根本不顧及,前夜一直在急診科忙碌著,后半夜傷員陸續減少了,她所在的胸外科收治了多名傷員,她又回到病房繼續奮戰著。
1名新畢業的年輕護士是從這次爆炸的重災區爬出來的,門窗掉了,玻璃碎了,天花板掉了,只穿著睡衣逃了出來。她驚魂未定,不顧自己的傷痛還在問護士長:“我還能為病人做啥?收治傷員集中、數量多的科室護士,放棄個人休息時間堅持在崗,只為能夠多盡一份力、多救一個人、多為傷員緩解一份痛苦。
8月13日深夜,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受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委托,代表黨中央、國務院來到泰達醫院探望爆炸事故中受傷人員及家屬,并慰問一直奮戰在救治一線的醫務人員,對醫院的護理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8月16日下午,李克強總理也來到泰達醫院看望事故傷員和家屬,親切慰問戰斗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充分肯定泰達醫院在第一時間救治傷員的突出貢獻。當總理看望事故30小時后生還的消防員后,慰問醫護人員代表與之握手,每個人都想感受到總理的溫暖,但當總理看到站在后排的護理人員時,跨過前排,主動把手伸向我們護理部主任,還有護士,握手說:“你們護理的好,病人已經能半臥位了。”隨后總理作了簡短的講話,他說:“在事件發生后,有兩支隊伍往前沖,一支是消防員的綠軍裝,另一支是醫院的白大衣。聽說你們許多醫務人員及家屬也受傷了,你們為大家,舍自家,發揚了救死扶傷的奉獻精神。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感謝你們。”
總理的肯定我們倍感驕傲,會讓我們更加精準地去治療護理病人;總理的關懷我們倍受鼓舞,會讓我們更加精細地呵護照顧病人;總理的重托我們倍加努力,會更加精益地優質服務病人。
經過10多天的搶救治療,已有傷員陸續出院。在應對突發事件災難中泰達醫院護理部能夠臨危不懼。一方面來源于國家衛計委、天津市衛計委、院領導正確指導,緊急情況下人力資源的調配以及對護理部的重視,同時也與護理部一貫高度重視急救技術培訓和應急預案演練密切相關。此次事件是護理人員人生難得的考驗,考驗了我們的技術和意志。泰達醫院全體醫護人員在災難面前不負重托為生命保駕,為愛護航,只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救死扶傷的責任。也許我們還可以做的更多、更好,這些值得我們慢慢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