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濤,林 琳,吳 蕾,王曉峰,許銀姬(.廣州中醫藥大學,廣州50405;.廣東省中醫院,廣州500;.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佛山58000)
成人病毒性肺炎的中醫證治與機制研究進展*
胡濤1,林琳2,吳蕾2,王曉峰3,許銀姬2
(1.廣州中醫藥大學,廣州510405;2.廣東省中醫院,廣州510210;3.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佛山528000)
中醫藥在防治病毒性肺炎的發生發展中具有一定優勢,中醫理論認為病毒性肺炎是因感受溫熱病邪而發病,與人體正氣虛弱相關,病位主要在肺,涉及心、脾、肝等臟腑,虛實夾雜是其病性。臨床多見風熱犯肺、痰熱阻肺證型,運用臟腑辨證、六經辨證、三焦辨證及衛氣營血辨證理論進行辨證施治。中醫藥主要從抑制炎癥反應、調節免疫功能、降低病毒復制轉導等方面發揮防治作用。
成人病毒性肺炎;中醫證治;作用機制
DOI:10.11656/j.issn.1672-1519.2015.03.15
病毒性肺炎是一種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多發生于冬春季節,可散發流行或于密集人群中暴發流行。在社區獲得性肺炎中,病毒性感染占5%~15%,在非細菌性感染中,病毒感染約占25%~50%[1]。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全球每年約有4.5億肺炎患者,其中約400萬死于病毒性肺炎,占死亡人口的7%[2]。重癥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H5N1禽流感和H7N9禽流感極強的傳染性和病死率使人們認識到病毒性肺炎的嚴重危害性。西醫對人禽流感的治療多以對癥治療和抗病毒治療為主[3],目前特異性抗病毒治療只有早期依靠神經氨酸酶抑制劑。但廣泛使用神經氨酸酶抑制劑預防人群中H5N1流感可能會產生耐藥性,這一點已經見于用金剛烷胺治療流感的過程中[4],而中醫藥在抗病毒方面有一定優勢。中醫學雖無病毒性肺炎之病名,但大多數醫家依據其病因、癥狀特點、傳變規律等將其歸于“風溫”[5-6]、“溫病”、“時疫”、“咳嗽”、“肺炎咳嗽”[7]等病證的范疇。筆者就近年來成人病毒性肺炎的中醫證治和機制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對于病毒性肺炎的中醫病因,歷代醫家普遍認為本病感受外邪是直接的因素,多以溫邪為主,主要是風熱病邪[8]。結合現代流行病學資料,多種病毒均可導致病毒性肺炎,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巨細胞病毒、冠狀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和某些腸道病毒,如柯薩奇、埃可病毒等也可引起病毒性肺炎[9]。除了外因,內因在致病過程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少學者認為正氣不足是病毒性肺炎的重要內因,甚至是主要方面。對于正氣不足的概念,各個醫家也有著不同理解,有的強調是肺氣不足、衛外不固,有的則認為是肺陰虧虛,亦有人主張是肺脾氣虛為主等,但大多數強調肺氣陰虧虛是病毒性肺炎主要病理基礎。其病位主要在肺,涉及心、脾、肝等臟腑[10]。
而對于成人病毒性肺炎病性的討論,一般認為虛實夾雜是其病性,或以虛為主,或以實為主。虛主要指的是氣陰虧虛,實主要責之于實邪,如熱、痰、毒、瘀等。余如瑾等[11]提出成人病毒性肺炎根據其臨床不同發病特點分為“時行邪氣”所致(即流行與季節相關,如麻疫病毒肺炎、流感病毒肺炎、水痘病毒肺炎等)、“伏邪”所致(如免疫力低下患者體內巨細胞病毒活化感染所致的肺炎,其病機為機體正氣不足,“伏邪”活化從里而發)和“非時疫邪”所致(如SARS,正氣虛弱是其發病的基礎,當正邪交爭之時,因其邪氣而致的內生之毒是其重要發病環節,如痰、瘀等,而痰阻氣道、瘀阻血絡又是其重要病機特點[12])。劉青等[13]總結田玉美經驗,認為正虛邪實是病毒性肺炎的主要病性,氣分熱盛是病毒性肺炎的病機關鍵。王艷輝等[14]認為,病毒性肺炎發病多為外感六淫之邪,閉束皮毛,入里化熱,致使肺氣壅遏不宣,清肅之令失常,里熱灼津為痰,阻塞氣道,影響肺氣之出入而發病。
綜上所述,現代醫家普遍認為病毒性肺炎主要是因為感受溫熱病邪而發病,且與人體正氣虛弱相關。因正氣不固,外邪入侵,正邪相爭,耗傷機體正氣,并產生痰、瘀等病邪,病邪反過來又阻礙機體臟腑功能的正常運作,加重疾病的發展。
2.1成人病毒性肺炎的辨證研究病毒性肺炎屬外感熱病、溫病,目前臨床上多采用八綱辨證或衛氣營血辨證,辨證體系較單一。而在中醫學史上,對于外感熱病、溫病則多采用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和三焦辨證,三者相互補充。六經辨證創造性地將外感疾病錯綜復雜的證候及其演變加以總結,提出病因、病機、病位、診斷、辨證、治法、用藥較為完善的辨證論治體系,以及“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辨治原則,六經辨證是臟腑辨證的基礎。衛氣營血辨證在反映疾病的層次性和階段性上有一定的優勢,說明病情按衛、氣、營、血由淺入深地傳變,能更準確對本病進行辨治,但在確定病變臟腑上則較臟腑辨證差[15]。三焦辨證彌補其不足,運用縱向辨證,以三焦劃分病位及臟腑,演繹本病的發生、發展及傳變規律。運用三大辨證體系進行三維辨證對病毒性肺炎的證治進行規范化及標準化的分析,更有利于疾病的臨床診治。
2.2成人病毒性肺炎中醫證型分布情況目前成人病毒性肺炎中醫證型的分類并沒有明確、統一、規范的標準或依據。相關研究認為成人病毒性肺炎的中醫證型主要是以風熱、痰熱證型為主。如廖慧麗等[16]對107位成人病毒性肺炎患者進行臨床研究指出其證型是以風熱犯肺證、痰熱阻肺證為多,二者共78例,占73%,其余則為一些風寒證、痰濕證。唐雪春和彭勝權[17]通過研究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的證型分布規律,指出成人和小兒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證候分布有所不同,成人以痰熱型分主,其次為風熱型和痰濕型;小兒以風熱型為主,其次為痰熱型。以上研究結果表明病毒性肺炎的中醫證型以風熱、痰熱為主,證型的分類各有所不同,但并沒有對癥狀、證型、病毒類型等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這需要進一步的深化研究。
2.3成人病毒性肺炎中醫證型的四診情況目前普遍認為成人病毒性肺炎的主要臨床癥狀包括發熱、咳嗽、咯痰、氣促、惡寒、鼻塞、流涕等,不同證型的癥狀各有輕重不同,其證型分布差異與發熱、咳嗽、咯痰、氣促、惡寒、精神狀態、舌象、脈象等四診情況在統計學上是有意義的。李瑞麗等[18]對近三百例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患者進行證候研究,結果顯示在發熱、咳嗽、咯痰、紫紺、精神狀態、舌脈象的異常程度上,痰熱閉肺證要重于風熱閉肺證,而風熱閉肺證在惡風、惡寒的程度上則重于痰熱閉肺證。根據以上研究結果,發熱、咳嗽、咯痰、惡寒、氣促、紫紺、舌象、脈象、精神狀態等可以作為成人病毒性肺炎辨證的主要鑒別癥狀。
綜上所述,目前成人病毒性肺炎的中醫辨證分型不盡相同,臨床多運用臟腑辨證、六經辨證、三焦辨證及衛氣營血辨證理論對病毒性肺炎進行辨證施治,其證型主要集中在風熱犯肺、痰熱阻肺等,而夾濕、風寒、痰濕方面的證型則明顯較少,證型與癥狀體征之間的關系雖有所涉及,但并不全面,尚需要進一步觀察研究。
中醫藥對病毒性肺炎的治療有其優勢,在對SARS的治療中已有驗證[19],中醫藥防治SARS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早期干預,可阻斷病情的進一步發展;可明顯減輕SARS的臨床癥狀,特別是能夠縮短發熱時間,促進炎癥吸收;能減少激素用量及西藥毒副作用,減少后遺癥與并發癥。能夠縮短病程,提高療效;對促進患者康復有良好效果等方面。目前中醫藥對成人病毒性肺炎的治療主要采用分型論治。臨床上較為多見的證型是風熱犯肺、風熱閉肺、痰熱犯肺、氣虛邪實等,治法則以清宣肺熱、化痰止咳、清熱解毒、扶正祛邪多見。史瑪寧[20]在西醫常規治療基礎上,對一定數量的病毒性肺炎患者進行辨證治療,結果提示中醫治療組較西醫治療組在胸片及全身癥狀改善方面的治療效果更好。李寧等[21]應用喜炎平輔助西藥治療急性病毒性肺炎,并與純西藥組對比,結果顯示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且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及用藥時間均較西醫對照組明顯縮短。田雅萍等[22]通過對52例確診為病毒性肺炎的患者運用痰熱清注射液進行治療,結果表明該藥可提高中性粒細胞以及巨噬細胞的抗炎能力,以達到減少患者的治療天數,顯著的提高了治療效率。黃玲麗[23]應用茴芥散外敷肺俞穴治療病毒性肺炎,與單純西藥治療組對照觀察,發現外敷肺俞穴可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緩解及消除喘咳癥狀療效優于單純西醫對照組。由此可見,中醫對病毒性肺炎的治療較之于西醫有一定的優勢。
中醫藥治療成人病毒性肺炎的機制主要體現在降低病毒復制轉導、調節免疫功能、抑制炎癥反應等方面。
第一,對某些中藥本身抗病毒成分及機制的探討。段林建等[24]對連翹單味飲片做進一步研究發現,連翹中含有的連翹苷成分可以通過抑制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與病毒核糖核酸(RNA)結合形成核蛋白復合物,直接抑制病毒的基因轉錄繁殖。茍玲等[25]通過研究發現荊芥、桂枝揮發油含藥血清在體外抗病毒實驗中不但能夠抑制病毒增殖,而且能直接殺滅病毒。
第二,中藥對調節、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作用機制的探討。不少學者認為中醫藥的優勢并非是直接抗病毒作用,而是可以通過調整人體的免疫狀態來達到治病的目的。所以他們主張以評定免疫功能指標來評定療效,而不是以病原學為重點。唐光華等[26]通過對小鼠體內的實驗研究認為,瓜蔞甘草顆粒可以通過整體調節機制降低病毒性肺炎小鼠的死亡率,減輕病毒所致肺組織病變。劉亞民[27]、劉琪[28]、羅炳德[29]等人的研究都表明中藥具有調節抗炎因子與促炎因子作用,使機體免疫功能得到有效恢復,并初步揭示了中藥通過糾正Th1、Th2平衡來調節免疫的作用。
第三,探討中藥抑制炎癥及保護作用。曹洪欣等[30]研究發現安替威膠囊能降低病毒性肺炎小鼠外周血CD4、CD8及一氧化氮(NO)含量,從而減輕過度的免疫反應對肺部的損傷。吳瑩等[31]發現從黃連、黃柏等中藥中提取的小檗堿具有降低病毒性肺炎小鼠肺組織中的細胞間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VCAM-1)表達水平,減輕炎性細胞滲出,阻斷瀑布效應形成,從而減輕肺組織炎癥損傷。
綜上所述,目前已有大量的相關研究從分子水平探討中藥的抗病毒作用機制及其有效性,中醫藥可以從多靶位、多機制及多環節綜合治療病毒性呼吸道疾病,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發揮抗病毒效應,從而達到防治病毒性感染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減輕組織炎癥損害,改善預后。
中醫治療強調治未病,即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后防復,符合現代醫學模式的診療要求。中醫藥治療病毒性肺炎的優勢不僅在于單純抗病毒,其調整人體的免疫狀態和增強組織自身的穩定性及抗損傷的能力的作用亦較明顯[32]。如中藥治療SARS的機制表現在抗病毒作用、調整機體免疫狀態、減輕炎癥反應、減輕免疫病理損害、保護組織細胞功能等多方面[33]。這正是中藥治療病毒性疾病取得療效的重要作用基礎。由于對成人病毒性肺炎的證候及辨證論治研究尚無統一規范化及標準化的認識,所以以后的深入研究,應當明確病毒性肺炎的中醫病名,加深對其病因病機的認識,進一步規范和統一辨證分型和療效的評定標準。不斷提高中醫藥治療病毒性肺炎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經濟性,深化基礎研究,從而更有效地服務于臨床。
[1]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1678.
[2]WHO.Revised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02 estimates[EB/OL]. http://www.who.int/healthinfo/global_burden_disease/estimates_regi onal_2002/en/#.2013-10-01.
[3]人禽流感診療方案(2005年修訂版)[N].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公報,2005(12):28-33.
[4]Hayden FG,BelsheRB,Clover RD,et al.Emergence and apparent transmission of rimantadine-resistant influenza Avirus in families[J]. N Engl J Med,1989,321(25):1696-1702.
[5]康慧君.中醫辨證治療病毒性肺炎42例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2013,3(3):348-349.
[6]孫斌,陳廣新,張瑛玉.病毒性肺炎的中醫藥治療概況[J].北京中醫,2006,25(5):310-312.
[7]汪受傳,陳爭光,徐珊.小兒病毒性肺炎中醫診療指南[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27(4):304-308.
[8]林培政.溫病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65-67.
[9]WHO.Revised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02 estimates.2004[EB/ OL].http://www.who.int/healthinfo/.2011-09-20.
[10]張慶宏,龔婕寧.中醫藥治療病毒性肺炎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7,14(3):93-95.
[11]余如瑾,姜良鐸,唐光華.成人病毒性肺炎中醫臨床辨治思路[J].中國中醫急癥,2004,4(4):227-228.
[12]廖慧麗,孫維廣.成人病毒性肺炎的中醫臨床辨治思路初探[J].江西中醫學院報,2008,20(5):20-21.
[13]劉青,熊家平.田玉美辨治病毒性肺炎經驗[J].湖北中醫學院學報,1999,1(3):49.
[14]王艷輝,周雪林.麻杏石甘合劑治療重型病毒性肺炎82例[J].國醫論壇,2003,18(2):10.
[15]劉亞敏.衛氣營血辨證臨床運用的構思[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6,20(3):221-222.
[16]廖慧麗,董洪珍.107例成人病毒性肺炎中醫證型分布特點[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3,20(7):18-20.
[17]唐雪春,彭勝權.呼吸道病毒感染與濕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0,7(10):39-40.
[18]李瑞麗,汪受傳,楊燕等.297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中醫證候學分析[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23(6):355-357.
[19]曹洪欣,于友華,王喜軍,等.中醫藥在防治SARS中的作用[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3,9(9):3.
[20]史瑪寧.中西醫結合治療病毒性肺炎30例臨床觀察[J].浙江臨床醫學,2007,9(11):1506.
[21]李寧,吳先龍.喜炎平注射液輔助西藥治療急性病毒性肺炎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3,22(6):1052-1053.
[22]田雅萍,侯明惠,李祥.痰熱清注射液治療病毒性肺炎52例臨床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04,9(5):505.
[23]黃玲麗,楊湘華,茴芥散外敷治療病毒性肺炎[J].湖北中醫雜志,2004,26(9):23.
[24]段林建,張清,王農榮,等.連翹苷對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基因表達的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18):2082-2084.
[25]茍玲,何婷,曾南等.荊芥、桂枝揮發油含藥血清體外抗病毒的實驗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13,24(1):19-21.
[26]唐光華,余如瑾,姜良鐸.栝樓甘草顆粒對流感病毒肺炎小鼠肺組織和血清TNF-a、IL-6、MCP-1、INF-γ及IL-10含量的影響[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7,13(12):950-952.
[27]劉亞民.清養湯治療小鼠病毒性肺炎作用機理的實驗研究[D].福建中醫學院,2008.
[28]劉琪,顧立剛,盧娜娜,等.疏風宣肺、解表清里方藥對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輔助性T細胞1/2平衡調節的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13,20(1):1-4.
[29]潘沅,羅炳德,林培政,等.嵩岑清膽湯對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肺炎濕熱證小鼠機體的免疫調節作用[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0,44(7):612-616.
[30]曹洪欣,崔曉蘭,趙靜,等.安替威膠囊治療小鼠病毒性肺炎的作用機制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5,30(13):1039-1041.
[31]吳瑩,李季倩,孟建,等.小檗堿抗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肺組織炎性損傷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3,20(9):40-43.
[32]余如瑾,唐光華.淺談中醫防治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辨治及研究思路[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3,10(7):79-80.
[33]劉濤,李際強,羅翌,等.從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治療探討中醫藥治療病毒性疾病的優勢[J].中國中醫急癥,2004,13(1):3-4.
(本文編輯:李琳,馬曉輝)
Progress of the research in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and mechanisms of adult viral pneumonia
HU Tao1,LIN Lin2,WU Lei2,WANG Xiao-Feng3,XU Yin-ji2
(1.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450,China;2.Guangdo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120,China;3.Guangdo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Foshan 528000,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has certain advantages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iralpneumonia.Viral pneumonia is caused by warm disease in TCM theory,associated with Zhengqi weakness.The Zang-fu involved in viral pneumonia mainly contain lung,heart,spleen,liver and so on.Viral pneumonia is mingled with excess and deficiency syndromes. Sydrome of wind-heat invading lung and syndrome of phlegm-heat congesting lung are mainly seen in clicical research.Methods of treatment ar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Zang-fu viscera,syndrome-differentiation of the six meridians,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triple energizer and Weiqi Yingxu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TCM plays a major rol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viral pneumonia by inhibiting inflammation,regulating immune function and reducing viral replication transduction and so on.
adult viral pneumonia;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mechanisms
R563.1
A
1672-1519(2015)03-0189-04
廣東省教育廳高等學校高層次人才項目-中醫藥辨治病毒性肺炎的臨床研究(2012KT1308)。
胡濤(1982-),男,在讀博士,研究方向為慢性阻塞性肺病證治研究。
林琳,E-mail:drlinlin620@163.com。
(201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