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林春

摘 要:無機化學元素的學習是高職高專無機化學教學的核心部分,針對高職高專的教學環境及學生特點,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調整教學方法。筆者結合多年實踐經驗,在對高職高專教學現狀分析的基礎上,對其改進提出幾點策決,旨在提高高職高專學生的化學元素學習的效果。想使無機化學元素的教學效果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需要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在對知識的全面掌握的前提下,采用多種不同教學方法,活躍課堂,鍛煉學生思維能力,提高高職高專學生對無機化學元素部分的重視程度,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高職高專 教學方法 化學元素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0(b)-0201-01
無機化學教材包含的內容繁復冗雜,主要分為基本理論和元素兩大板塊。這部分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其教授情況和接受情況都是比較容易的,但是元素部分作為無機化學的重要部分,一直以來,都是學習的難點。其客觀原因在于:無機化學元素部分內容繁雜,有物質的存在和制備,元素的通性,化合物的性質,化學反應式等原理性知識,較難掌握。從主觀方面來說,高職高專的學生存在學習基礎較差,學習興趣和動力不足,信心不高,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等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把我教材的特點,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更好的應用到無機化學的教學中來。
1 高職高專無機化學教學現狀分析
無機化學元素部分的學習是無機化學教學過程中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由于教學方法不當,常常是事倍功半,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1)無機化學元素部分本身存在內容冗雜繁瑣的現象,資料零碎,化學現象和化學反應很多,給學生的記憶增加了沉重的負擔。同時,由于高職高專的學生大都基礎較為薄弱,學習信心不足,使得學生對無機化學元素的學習更加抵觸,導致學習熱情大大降低。(2)理論部分與無機化學元素部分分崩離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對其進行合理整合。在講理論的時候沒有切實聯系實際,在講化學元素的時候又沒有涉及實際,使知識更加零碎,學生的學習興趣驟減。(3)教師在講授無機化學元素的課程時,沿襲傳統教學方法,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將教學的重點放在物質的存在、制備、性質和用途上,而很少涉及物質的制備方法以及其存在的原因分析,導致課堂枯燥乏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降低,使得學習效果也大打折扣。
2 高職高專無機化學元素部分教學策略
針對上述情況,為使高職高專師生客服對無機化學元素教學和學習的抵觸心理,筆者根據多年實踐教學經驗,從教師出發,總結出以下幾條方法策略,與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分享交流。
2.1 基礎理論貫穿教學內容
無機化學元素部分以敘述性的材料為主,教師若按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填鴨式”教學,會極大的破壞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必須善于整合資源,將基礎理論融入到化學元素的教學中,使學生加深對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質判斷和理解。(1)以結構帶性質。在講解物質結構部分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分子結構、原子結構以及晶體結構的理論引導學生對每種化學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質進行分析判斷。例如:教師在教授氮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化合物的結構部分時,引導學生從分子間形成氫鍵的角度分析氫氟酸的弱酸性及氫氟酸的酸性歲濃度變化而變化,既可以使學生掌握氫氟酸的弱酸性,又可以鞏固前面所學的理論知識。(2)以元素電勢圖為主導。將元素電勢圖融入到無機化學元素的教學方法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在學習中更加有效的提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根據錳元素在不同介質中的電勢圖,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酸液中:
(1)MnO42-,Mn3+發生歧化
3MnO42-+4H+→4MnO2+2MnO42-+2H2O
2Mn3++2H2O→MnO2+Mn2++4H+。
(2)Mn2+最穩定。
(3)MnO4-,MnO2氧化性較強。
堿液中:
(1)Mn(OH)3,MnO42-發生歧化。
(2)Mn(OH)2:較為活潑,空氣中已被氧化成為MnO2。
(3)MnO2較穩定,MnO2、MnO42-、MnO4-一定濃度下,在堿液中可以共存。
此種方法能夠使原本晦澀難懂的基本法應規律變得形象生動,條理清晰,對學生化學元素的學習有較大的幫助,從而加深其對基本反映規律及原理的理解,提高學習效率。
2.2 討論教學法發散思維
課堂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交流的最佳場所,教師在教授無機化學元素這部分內容時,要著重加強與學生的討論交流。在討論中,學生可以在思維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觀點,相互辯論或爭論,學生在此期間可以不斷的取長補短,集思廣益,有助于充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應變能力,是創新學生思維的有效方法。同時,還可以進一步加深師生間的情感,增進同學間的友誼。
2.3 化學史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機化學元素的學習是枯燥乏味的,要想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是考驗一個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方面。在無機化學元素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穿插一些生動有趣的化學史知識,吸引學生的目光。例如:在講氮的氧化物這一部分內容時,可以向學生講述關于N2O的歷史趣聞。通過對化學史的引用,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明白知識的獲得是眾多科學家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研究的結果,從而更加樂意去接受先人的智慧結晶。
2.4 歸類法進行教學
鑒于無機化學元素部分內容繁多復雜,教師在備課時要注意將內容進行整合分析和歸類劃分,使原本雜亂無章的知識點變得清晰條理,學生掌握了其中的規律,學習起來自然事半功倍。常見的歸類方法有三種:同族串線歸類、對比歸類、作圖歸類。例如:在學習錳的各種氧化態之間的變化,以及Cr(Ⅲ)和Cr(Ⅳ)之間的變化時,運用歸類法可使其間的變化規律無所遁形,學生掌握起來也更加具象。
3 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使無機化學元素的教學效果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需要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在對知識的全面掌握的前提下,采用多種不同教學方法,活躍課堂,鍛煉學生思維能力,提高高職高專學生對無機化學元素部分的重視程度,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廖海達.無機化學元素部分教學方法研究[J].高校教育研究,2010(11):132-133.
[2] 胡宗球,萬堅,張愛東,等.無機元素化學開放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與體會[J].高等理科教育,2012(6):51-54.
[3] 柴鳳英.無機化學教學中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策略[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1(4):126-1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