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伊,王鐵軍*
(河北聯合大學出版管理中心 河北唐山 063000)
數字出版,廣義上就是利用二進位技術對出版的任何一個環節進行操作。數字化出版目前包括原創、編輯加工、校對、印刷、發行、銷售、閱讀和日常應用數字化等出版形式。[1]我國科技期刊數字出版主要還是作為傳統紙質出版的附加增值服務出現,先出版紙質期刊,然后再網絡出版。具體到科技期刊,其數字化行為在當前主要表現為編輯制作過程和終端產品形態的數字化。[2]目前,我國大多數科技期刊主要是依靠網絡、移動終端出版實現其數字化進程,其所謂的數字化出版模式顯得相當單一,渠道狹窄。對于傳統出版來說,數字出版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是對傳統出版形態和樣式的全方位變革。Web 3.0時代的到來,為科技期刊數字化開啟了新的成功之門。
科技期刊肩負著傳播科技知識和科技創新的責任。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受眾需要快速、有針對性地獲取科技知識,使科技期刊數字化有了用武之地。數字化實現以前,部分編輯部還應用傳統出版流程,手工記錄稿件加工進程。具體到科技期刊,由于其大部分依屬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并未像國外一樣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的出版龍頭企業,即使部分科技期刊實現了初步的數字化,也僅僅是各家分散制作期刊電子版,然后交由數字出版商去運作。目前針對科技期刊依托網絡搭建的數據庫初步具備了科技期刊數字化出版的架構。
網絡技術是科技期刊數字出版進程提速的基礎。我國的科技期刊數字出版網絡環境已經由Web 1.0、Web 2.0發展到如今的Web 3.0時代。[3]在Web 3.0 環境下,相關期刊網站能夠進行語義出版模式的各種探索,其核心為實現知識關聯與共享,從而使得期刊信息的語義描述在領域范圍內達成普遍共識,且這種描述能夠被計算機理解、自動處理及推送至用戶。David Shotton 等[4]于 2009年首次提出了語義出版的概念,即發掘并豐富文章的知識內涵,使其在網絡上能夠更方便地被自動發現,可以自動鏈接與之語義相關的文章;支持對文章中所包含的各種知識進行訪問并操作,文章之間各種知識能夠便捷的進行關聯和集成,這為廣大科技期刊提供了新的數字發展模式,突破以單篇文章為單元的傳統紙質出版信息組織方式,突出論文中的知識點以及知識關聯的作用,從而為出版者提供更多的知識服務新思路。
2000年,B.Lee首次提出語義網概念,Web 3.0核心理念就是“人性化”加“智能化”。Web 3.0在科技期刊中實現數字化的具體做法為以下幾方面:
所謂建模,可理解為本體建模,這是我國科技期刊數字出版的基礎。本體是一種知識組織結構,它是通過領域本體建模將科技期刊及相關的出版信息抽象成簡易的概念術語以及屬性的表達形式,使得概念術語以及不同概念之間的關系具有唯一的定義,從而使讀者在科技期刊出版的專業領域范圍內達成一致的理解。
基于 Web 3.0對科技期刊進行數字化處理的過程就是利用本體對科技期刊進行語義標引的過程,其是提高我國科技期刊服務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它的引入,使得期刊信息能夠在網絡出版過程中被系統主機所理解和處理,同時,這樣做也避免了傳統關鍵詞標引的弊端。以前,大多數數字出版的科技期刊只能表達字符邏輯層面的異同,語義標引后,科技資源在概念上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普遍的語義聯系,從而增強科技期刊資源的語義互操作性,更進一步加快了科技期刊數字化出版的進程。
Web 3.0的科技期刊服務平臺能夠使用戶準確地獲取符合語義需求的科技資源,是向終端用戶提供服務的手段。對于用戶反饋的其他相關信息的服務請求,此平臺同樣可以參照本體進行語義化處理,使得計算機能夠真正理解用戶的意圖,并最終轉化為用戶的語義需求。所獲取的科技資源不再是來自于某一發行實體,而是整個互聯網上可用的語義化科技資源,這顯著增強了科技期刊的互操作性,從而提高了科技期刊的數字化服務質量。
Web 3.0對科技期刊未來的影響主要為:整合資源,實現共享,可通過網站在線付費瀏覽或下載所需要的內容,并根據其內容的時效性、價值、點擊率等免費或降價提供,加快資源共享速度。節約Web 3.0成本,提高效益,應用“拿來主義”,借鑒國內外現有的運營平臺,通過付費等方式盡快引進科技期刊編輯部網絡系統,省去自主開發過程,從而降低運營成本。智能手機作為新興媒介和渠道,具有個人性、隨身性、交互性、整合性等特點,符合讀者新的閱讀習慣,各編輯部可利用此平臺開展稿件選題策劃、編輯加工等工作,提高編輯出版效率,隨時實現與作者的互動,縮短發表時滯。期刊數字出版后,為滿足讀者個性化、多樣化需求,編輯部可利用移動通信技術將信息推送到用戶智能手機上,實現信息的便捷性、實時性和動態性。對于有條件的期刊編輯部,還可嘗試引入云出版技術,實現各種內容資源的集合,匯合多種產品及出版者,實現店面、通信、互聯網、無線等的統一,進而滿足讀者的不同需求。
網絡化為科技期刊信息交流搭建了平臺,而基于語義的Web 3.0則進一步實現了海量科技信息的智能化,在相同內容,多媒介展示、多渠道推送的出版趨勢下,將有利于構建科技期刊多元化、立體化的數字化出版模式。■
[1]崑曲 .試論數字出版技術及數字出版的發展方向[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13):254.
[2]閆玉璽.論學報出版的數字化轉型[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2(1):126-128.
[3]董成悌,周維彬.面向服務的Web3.0 網絡[J].情報探索,2010(10):108-110.
[4]David Shotton.Semantic publishing:the coming revolution in scientific journal publishing[J].Learned Publishing,2009,22(2):8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