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君(中共甘肅省委黨校, 甘肅 蘭州 730070)
甘肅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新思路和運作模式
——基于絲路經濟帶建設的思考
張希君(中共甘肅省委黨校, 甘肅 蘭州 730070)
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給甘肅省的外向型經濟發展帶來了許多新的機遇。本文依據對近年來甘肅省外向型經濟發展現狀的分析,提出了“技術+基地+貿易+互聯+實業”的外向發展新思路及其運作模式。
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省;外向型經濟;新模式
當前,我國西北各地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都把向西發展、向西開放、向西推進作為區域發展戰略的基本思路和主導戰略形式。但是,在大家同時都向西發展的條件下,甘肅省應該以自身的資源基礎、經濟實力、產業成長、技術特點、貿易結構等為背景,深度分析中西亞等絲路沿線國家的產業結構和開放需求,選擇適合甘肅省情和可行性比較高的戰略對策,這就是“技術+基地+貿易+互聯+實業”的外向發展新思路及其運作模式。
1.發展基礎
根據統計資料,2013年甘肅省進出口總值達102.81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53%,增幅位列全國第9位,進口增幅列全國第17位,出口增幅列全國第4位。在西部12省區中總量居第8位,增幅列第7位。出口總額中資源型產品出口占比為11%,機電高新產品出口占比為31%,農產品出口占比為7%,其他產品占比為51%。在進口總額中,資源型產品占比為91%、機電高新產品占比為2%,其他產品占比為7%。
2.轉變趨勢
根據統計,截至2014年底,甘肅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的中西亞27個國家實現進出口20.67億美元,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20.2%。甘肅有9家企業在中西亞及歐洲8個國家設立了13家境外投資企業,7家省屬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在中西亞及中東歐10個國家承包了27個工程項目。有11個中西亞及中東歐國家在甘肅設立了23家外商投資企業。其中,2014年甘肅省的企業僅向伊朗出口貿易就達到9800萬美元,比2013年增長近一倍。
3.決策導向
近年來,依據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甘肅省委和省政府把“西向戰略”作為對外開放戰略的重點,出臺了大量有關扶持向西開放、貿易、融資、交流的政策和規定。同時,甘肅省商務廳組織各種考察、展銷活動,并取得了積極成果,與中西亞國家的經貿合作逐步擴大。2014年先后在伊朗、白俄羅斯等國家舉辦展銷會,同時與伊朗、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
斯坦等絲路沿線國家簽約經貿合作項目83個。
4.制約因素
主要有:一是外向型企業缺少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弱,技術“組團”和技術公司化發展比較滯后。二是社會環境與基礎設施比較滯后,特別是交通運輸設施很落后。三是外向型產品單一,外貿企業規模小,跨國公司太少。四是外向型產品的品質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原材料比重大,產成品比重小,附加值偏低。五是專業性人才缺乏,人才流失嚴重。概括起來,主要是沒有形成向西開放發展的制度和體系,嚴重缺乏高新技術、高級人才、跨國公司、國際馳名產品等開放型實力。
1.思路依據
改革開放37年以來,在選擇對外開放的思路問題上,多數地方政府和學者傾向于合作和共贏。實際上,在國家之間、貿易伙伴和融資雙方問題上,獲得、代價和讓渡都是實力和背景共同作用的結果。也就是說,在我國與中西亞等國之間,綜合實力當然是我國比較強,在這種情況下,期望中西亞等國到我國大量投資、產業轉移、融資合作等,實際上在目前是不可能的。因此,對我國大多數地區而言,向西開放的戰略更多地應該是“走出去”,而不是“引進來”。所以,對于甘肅省來說,在策劃向西開放戰略的時候,必須明確這個“大局”,在“走出去”戰略為主的前提下,再思考和決策西向戰略的細節。
2.政策響應
從2013年10月開始,甘肅省委和省政府圍繞甘肅整體融入絲路經濟帶建設的問題,在宏觀上做了大量的利好決策。比如,編制了甘肅省絲路經濟帶建設規劃,出臺了扶持甘肅企業向西開發發展的政策,劃定了向西開放的產業布局和基地。除此之外,還研究制定了擴大向西開放的若干措施,如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企業向西開放,提高企業出口程序便利化水平,實現進出口貨物進入中西亞等國家的“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和優先退稅,加大出口中、西亞等沿線國家的中小企業出口扶持資金等一系列利好政策。
3.產業對接
甘肅省把向西開放的核心問題歸納為戰略和中外產業對接問題。一是在交通運輸方面,積極開辟蘭州直飛中西亞、中東等地區重要城市的國際航線,盡快開通飛向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的航線,爭取敦煌機場口岸盡早對外開放。二是在國際貿易方面,甘肅省計劃從中西亞國家大量進口鐵礦石、鋅銅礦砂、木材重等工業產品,向其大量出口化工產品、機電產品、特色農產品、清真食品和果蔬產品。同時爭取設立蘭州新區自由貿易區,早日重啟馬鬃山貿易口岸。三是在資源開發方面,爭取雙方更多的合作投資項目,互相投資,創辦企業,開發資源。四是在融資領域支持有實力的銀行、企業、實業家等到沿線國家投資,進行融資合作、對外投資、工程承包、勞務合作和技術培訓。
1.模式內涵
本文提出的甘肅省西向戰略是“技術+基地+貿易+互聯+實業”。之所以提這樣一個戰略模式主要是考慮:(1)技術是決定一切發展的最為關鍵的因素,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不管面向什么方向開放,沒有技術支撐根本不行。(2)各種類型的產業基地是經濟對外開放的基礎,或者說是對外開放的“根據地”,是人文社會的“老家”和“故里”,只有產業沒有規模和基地也不行。(3)貿易是最基本的開放手段。把他們需要的產品迅速出口出去,把我們需要的產品成規模進口過來實現大市場對接和大資源循環發展。(4)互聯是向西開放的制度架構問題,我們要與沿線的國家地區、企業、市場之間建立合乎市場契約的各種制度和法律文書,用以約束和保護相互之間的誠信。(5)實業是開放國家雙方都能夠接受的經濟形式,雙方可以自由自主地在資源型、能源型、加工業、服務業、農業等方面選擇各自愿意搞的投資、生產、加工和貿易項目。
2.模式標準
本文所提的甘肅省向西開放戰略模式,既是從戰略高度上思考問題,也是從操作機制上思考問題。也就是說,在“技術+基地+貿易+互聯+實業”中,每個要素的定性定位必須站在一定的高度思考和把握。比如,技術必須是符合高新技術和新技術要求的技術,而且必須是技術團隊,能夠向外組合發展;基地必須形成規模和社會影響有一定的層次,如果能夠把我省與主導產業配套
的基地建設成世界級、國家級、省級,那就絕對可以支撐產業和產品外向發展;貿易必須是雙方的,對于甘肅省來說,如果能夠從絲路國家大量進口我們短缺的資源,那就更理想;互聯和實業實際上是一個“孿生子”的關系,現在主要是我們到他們那里投資創業,將來他們肯定也會來我們這里投資創業。
3.模式啟動
當前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一是調查摸底。既要對甘肅省自身的資源特點、產業結構、市場供需、技術人才等進行摸底調查,而且要利用各種途徑對絲路沿線國家的同樣指標進行摸底調查,掌握基本情況。二是能力評估。在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雙方的優勢和劣勢、供給與需求、需要與可能、政府與市場等進行系統分析,從中選擇最佳的開放領域、合作項目和融資方式。三是編制規劃。整體融入絲路經濟帶建設是個長期工程,自然需要編制發展規劃來用于有序指導工作的開展,特別是涉及到產業、行業、技術和人才的詳細實施規劃。四是確定戰略重點。重點是技術創新和基地建設,把甘肅省的優勢科技和人才優選出來,形成比較強大的向外“沖擊型”發展能量。五是“組團”推進。不論是解決技術和人才問題,還是解決企業和貿易問題都必須堅持團隊作戰的方式。
1.搭建窗口設置平臺
組織甘肅省內外貿企業積極參加各類展會,積極籌辦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各國經貿合作研討會。將在甘肅省會舉辦的蘭洽會辦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性品牌展會,邀請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政企界人士參加蘭洽會期間舉辦的經貿合作高峰論壇,推動甘肅與絲綢之路沿線及周邊國家的經貿合作。推進省內國家級開發區率先發展開放型經濟,培育和扶持面向中西亞地區的生產加工貿易基地。
2.打造數字化新絲綢之路,建設信息通道
依托甘肅商務網數據庫與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合作搭建跨境國際電子商務的應用平臺,進一步解決甘肅省外貿企業找客戶難和銷售渠道不通暢等問題。加快國內、國外間企業的聯網,利用電子商務為企業提供廣泛的外向型經濟政策法規信息、商情信息和投資環境信息,做到信息資源共享、共用,并運用國際電子商務平臺與互聯網開展對外貿易活動,增強甘肅省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凡涉及對從中西亞及中東歐國家和地區引進的外資企業,簡化審批手續,盡快促進落地。
3.加快產業調整與升級,積極應對外貿環境變化
積極推進外貿產業轉型升級,逐步形成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市場深度融合的區域經濟外貿企業及出口產品的轉型升級是甘肅省對外貿易過程中提高競爭力的一個必要手段,在企業及產品的生命周期中,轉型升級是實現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途徑。外貿企業在推進對外經貿合作中必須要重新優化配置內部資源,塑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外貿企業要根據國家的新政策,不斷調整內部結構,加強內部管理,使自身的發展不斷適應外部市場環境,才能提高外貿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4.逐步培養具有優勢的外向型特色企業
培養具有優勢的外向型特色企業,應引導甘肅省外向型企業向專業化、特色化方向發展。培養具有優勢的外向型特色企業,要在保持傳統產業特色、傳統工藝技術的前提下,適應市場和消費者價值觀的變化,加大企業核心技術開發資金設置研發機構,加強對企業實施品牌戰略的扶持力度。要針對其獨特資源和特色產業進行重點扶持,培養外向型特色企業的競爭能力。
5.努力培養外向型技術人才和經濟管理人才
要加強培養具有世界性眼光,熟悉國際市場法律法規的新一代外貿經營人才,培養具備國際經貿管理理念及國際化經營的管理人才,培養熟悉國際貿易環節、熟悉國際貿易糾紛的法律人才加強高校國際貿易領域師資隊伍的建設,既可以在全國范圍內聘請專門人才,也可以采取邀請外貿公司專業人士來課堂以多種形式進行教學。采取高校和外貿企業聯合培養的方式,從而培養出與國外客戶能交流,懂對外貿易流程,熟悉出口產品的復合型人才。·
F752.8.42
A
1009-6566(2015)04-0077-03
2015-05-10
張希君(1968—),女,甘肅平川人,中共甘肅省委黨校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為區域經濟和經濟地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