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升張聰涂曉靜
(1.重慶通信學院圖書館;2.重慶通信學院基礎部,重慶400035)
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引入市場機制的利弊及對策研究?
趙文升1張聰2涂曉靜1
(1.重慶通信學院圖書館;2.重慶通信學院基礎部,重慶400035)
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機制是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力量。圖書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作為一種社會化行為,理應考慮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環境的影響。當前,信息資源共建共享過程中出現的“資源共建不積極、自建資源不共享”問題,歸根結底還是機制問題。引入市場機制,可以在信息資源共建和信息資源共享兩個層面發揮積極作用,但同時,由于市場機制固有的局限性,可能會給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帶來一些負面問題,這就需要借鑒國家宏觀調控的做法,采取有效對策予以規避。
共建共享市場機制資源配置對策
1.1市場機制與資源配置
資源配置(resource allocation)是指對相對稀缺的資源在各種不同用途上加以比較做出的選擇,是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任何一個社會都必須通過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資源合理分配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中去,以實現資源的最佳利用,即用最少的資源耗費生產出最適用的商品或勞務,獲取最佳的效益。資源配置合理與否,對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成敗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機制是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力量。
市場機制(market mechanism)是通過市場競爭配置資源的方式,即資源在市場上通過自由競爭與自由交換來實現配置的機制,也是價值規律的實現形式,具體來說,它是指市場機制內的供求、價格、競爭等要素之間相互聯系及作用的機理。市場機制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主要由價格機制、供求機制以及競爭機制等構成,其中,價格機制是指在競爭過程中,與供求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市場價格的形成和運行機制,是市場機制中的基本機制,是核心;供求機制是指商品的供求關系與價格、競爭等因素相互制約和聯系而發揮作用的機制,是市場機制的主體,供求運動是市場內部矛盾運動的核心,其他要素(如價格、競爭、貨幣流通等)的變化都圍繞供求運動而展開;競爭機制是經濟行為主體為了自身利益,通過價格或非價格競爭,按照優勝劣汰的法則來調節市場運行的機制,是商品經濟最重要的經濟機制。總之,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市場機制發揮著基礎的資源配置功能,是市場經濟之所以能最優配置社會資源的根本條件。
1.2資源配置與信息資源共建共享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共建共享事業取得了很大進展,先后建成了“全國圖書館信息資源協作網”“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CASHL)”等多個全國性信息資源共建共享項目,以及“江蘇省高等學校文獻信息保障系統(JA?LIS)”“上海市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協作網”等地方性信息資源共建共享項目,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和特色的信息資源共享與服務體系[1]。但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嚴重影響了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可持續發展,如馬繼剛等指出我國人文社科文獻的共建共享存在收藏量低、學科發展不平衡、資源利用率不高等問題[2];李秀麗指出我國的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存在與用戶需求、本館特色相結合不夠、缺少協作、質量評價體系不規范、宣傳程度不夠等問題[3],這在很大程度上都歸根于“資源共建不積極、自建資源不共享”這一根本問題。
面對這一問題,一些圖書館人認識到圖書館建設發展的社會環境已經發生深刻變化,并開始在圖書館建設的某些層面探索引入市場機制。如劉小鋒、呂佳分析了圖書館面臨的龐大的信息競爭市場,當今的圖書館競爭實力相當薄弱,同時指出圖書館普遍存在缺乏競爭理念,競爭力度降低,最終導致無特色、低水平的重復經營管理,圖書館服務效益低下,并提出了通過商業模式、迅速提高競爭力的戰略設想[4];馬建玲指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應轉變觀念,服從經濟規律,樹立投資回報意識[5];王東波大膽提出了“融資辦館”,即在政府財政投入以外進行資本吸納的圖書館經費運作方式,并對基于融資的圖書館的經營理念和運行機制進行了分析研究[6]。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信息資源共建共享中的各種問題,探索研究引入資源配置和市場機制理論中的一些有益做法,是非常有意義的。
探索研究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中引入市場機制,是因為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涉及資源配置的問題。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內的人力、財力、物力等各個資源要素的總量是一定的,也會表現出相對的稀缺性。因此,若要達到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效益最大化,就需要對這些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以實現資源的最佳利用,即以最少的資源耗費,實現最大產出。東方在分析了信息資源的商品屬性和市場存在的基礎上指出,市場機制的引入有利于圖書館加強成本核算,合理制定信息資源建設規劃,并有效防止信息資源共享過程中的“搭便車”現象,推動信息資源共享的利益平衡機制的構建[7]。
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中適當引入市場機制,就是要在共建共享的“肌體”內注入“利益”“競爭”等活力因子,合理運用市場機制中的價格、供求、競爭等機制,激發圖書館的共建共享熱情,化自愿性為自覺性,化被動為主動,化消極應對為積極作為,徹底改變以往“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的不利局面。
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中引入市場機制,就是針對信息資源共建共享過程中存在的“共建資源不積極,自建資源不共享”問題,加強市場機制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中的應用研究,探索分析引入價值規律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充分調動共建共享各方的積極性、主動性,在競爭與合作的基礎上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3.1信息資源共建中的市場機制應用
信息資源共建引入市場機制,需要著手建立動力機制、信息機制和決策機制等三大機制。首先是建立動力機制,就是解決信息資源建設的動力問題。市場機制下,通過市場經濟主體行為實現資源配置最佳效益目標的同時,也需要滿足這些市場經濟主體的利益需求,這就形成了資源配置的動力機制。因此,建立信息資源共建的動力機制,就要把參與信息資源共建的圖書館作為市場經濟主體,可以在信息資源共建過程中追求一定的經濟利益,把信息資源作為一種“商品”,視信息資源建設為“商品生產”,這就需要在信息資源共建系統內建立起信息資源的價格形成機制。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供求影響商品價格,商品價格以價值為中心上下波動,信息資源的價格也應由信息資源的價值決定,并受信息共建系統內的用戶需求影響。價值規律原理雖簡單,但信息資源的價值規律應用卻是一個嶄新而難度很大的課題,特別是信息資源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即價值量如何確定,需要進行系統而深入的數據統計和調查研究。
其次是要建立信息機制,全面而準確地掌握共建系統內的相關信息。市場經濟下,為了選擇合理配置資源的方案,需要及時、全面地獲取相關的信息作為依據,這就涉及信息的收集、傳遞、分析和利用。因此,信息資源參建圖書館要實現自身的經濟利益,就需要建立起一整套信息資源建設相關信息的收集、分析、利用機制,其中就包括本圖書館內部信息、其他競爭圖書館信息以及共建系統的用戶信息等。潘宏亮以制造企業為對象,通過理論模型構建以及實證研究得出結論:企業內部信息、競爭對手信息、顧客信息對新產品開發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8],這同樣適用于信息資源共建系統。在這3種信息中,最基本的是用戶需求信息,是信息機制的主體。關于用戶需求信息利用,劉甦、曹均提出的讀者決策采購[9]、丁一聞提出的讀者主導式采購[10]以及吳雪芝等提出的PPV采購[11],均主張以讀者需求為主導的信息資源建設。建立信息資源共建信息機制,可以實現信息資源的建設更能體現用戶需求,這就使信息資源具有了建設和使用的價值基礎,同時,其對競爭對手信息的獲取和分析也使信息資源的建設更具競爭力。
最后是要建立決策機制,為信息資源共建的科學決策提供機制保障。市場條件下,決策機制是企業在享有充分財產權的情況下,對生產、經營等經濟活動做出抉擇的機制。健全的決策機制是有效決策的必要條件,其衡量標準是看其是否與決策的運行規律相符。肖容梅關于圖書館法人治理提出了理事決策機制,倡導設立必要的常務委員會和專業委員會,為理事會決策提供管理咨詢和專業咨詢,實現民主決策、科學決策[12]。市場機制下的信息資源共建決策,應包括館內決策和館際決策,館內決策主要體現的是競爭,而館際決策更多體現的是合作。無論是館內決策還是館際決策,均應符合市場機制的客觀規律:①決策主體明確,保證信息資源建設決策的有效性,同時注意權力均衡,積極調動廣大館員的積極性、創造性;②正確處理權責利三者關系。決策行為由利益推動,由責任約束,由權利保證,要實現信息資源共建決策行為的合理化,就要建立起與權利結構相適應的利益結構;③建立信息資源共建決策咨詢體系。決策主體要行使其職能,除要有權利保證以外,還要依托決策咨詢保證,為決策提供及時、準確、適用的信息支援。
3.2信息資源共享中的市場機制應用
在傳統的政府行政管理體制下,圖書館信息服務面臨著巨大的“免費服務困境”。程瓊、傅佳穎針對圖書館的免費服務提出了公益與權益的內部困境、權利與秩序的服務困境、保障與支配的供給困境等三大倫理困境[13]。誠然,信息資源共享同樣面臨著“免費困境”問題:一方是想“坐享其成”“搭便車”,免費共享他人資源,另一方是“我的資源我做主”,自己的資源不愿共享。信息資源共享中引入市場機制,就是要打破“免費資源”“免費服務”的傳統,建立起權利限制下的信息資源共享雙方利益平衡機制,因此,信息資源共享以信息資源價值量為基礎,實現等價交換。
關于信息資源的定價原則和定價規律,國外對信息資源的定價也采用不同的模式,澳大利亞采用成本回收模式,以有效解決信息資源開發的成本回收與融資問題;歐盟等國家則采用邊際成本模式,向用戶收取部分或全部信息復制、傳播費用。夏義堃主張在維護公共利益原則的主導下,適當兼顧成本效益和適度促進市場競爭,以刺激信息資源建設和服務的質量和效益[14]。信息資源共享引入市場機制,信息資源接受方應向信息資源提供方支付的費用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信息資源共享行為本身產生的邊際成本(費用);二是市場機制下信息資源提供方應得的利益。前者的依據來自“信息共享是知本(即知識成本)的置換”的理論,信息資源被共享會產生復制、傳遞等新增成本,包括信息技術、信息設備等硬成本和勞動力成本,這部分成本必須要信息資源接收方承擔;后者的依據是關于利潤的市場經濟規律,市場機制下,企業作為經濟主體,以盈利為目的,通過交易商品的使用價值獲得利潤,同樣,信息資源共享引入市場機制,信息資源共享行為應看作是商品交易行為,理應獲得一定的利益回報,這就從根本上解決了“自建資源不愿共享”的問題。這部分“利潤”應以信息資源的價值為基礎,取其一定比例,比例大小應由共享系統內供求、競爭等相關因素及信息資源雙方的利益博弈結果確定。
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中引入市場機制,必然會很大程度上激發共建共享系統內各種資源的活力,極大提高各參建圖書館的共建共享資源的積極性,這主要表現為:①信息資源規模迅速增大的同時更加注重質量,功能更加完善,更具特色,而且會注意節約資源,降低成本;②信息資源建設與用戶結合更加緊密,更貼近用戶需求,適用性更強;③圖書館之間的協作性更強,信息資源共享水平會進一步提高。
但由于市場機制固有的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后性等局限性,必然會對信息資源共建共享造成一定的損害。市場經濟中,商品生產者(經營者)的經濟活動都是在價值規律的自發調節下追求自身的利益,在價值規律對資源合理配置起積極作用的同時,也會因其固有缺陷而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負面效果。同樣,引入市場機制的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由于逐利性的驅使,也會存在失效性,具體表現為:①市場機制的自發性、盲目性,會造成信息資源建設缺乏統籌規劃,導致信息資源建設體系不完整,結構失衡;②市場機制的盲目性和滯后性,會造成熱點資源建設一哄而上,導致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③個別圖書館由于過分地追求自身利益,極易出現信息資源壟斷、侵犯知識產權、欺詐等不正當行為,對公共信息利益造成巨大破壞。
與計劃體制相比,市場機制固然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但也并非完美無缺,存在明顯弱點。因此就需要政府通過宏觀調控對市場經濟進行干預和調整。同樣,引入市場機制的信息資源共建共享,也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這就需要政府部門或教育機構采取相應措施來預防和糾正可能出現的負面問題。
5.1加強戰略規劃,明確建設目標
戰略規劃一般是指某一組織或機構就某事項未來發展而制定的目標體系及行動方案。20世紀70年代起,美國圖書館界開始關注戰略規劃研究和應用,在美國公共圖書館協會(PLA)推動下,戰略規劃在推動圖書館事業發展方面具有重要意義。20世紀80年代末,國內圖書館開始討論和制定戰略規劃,以謀求更長足發展[15]。嚴鳳玲、高波對美國圖書館行業組織戰略規劃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對美國圖書館行業組織戰略規劃的制定、體制、內容、實施、評估等進行了全面介紹[16],對制定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戰略規劃提供了有益借鑒。
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戰略規劃應包括指導思想、建設目標、建設內容、保障措施4個基本方面:①指導思想:以用戶信息需求為牽引,以基礎環境、信息資源、共享服務建設為重點,堅持一體化設計、集約化建設、規范化服務,構建具有時代特色的圖書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保障體系,為用戶提供高水平、高質量、高效率的信息與知識服務;②建設目標:構建布局合理、種類齊全、內容豐富的信息資源體系,建成功能先進、紙電一體的圖書館信息管理系統,建立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服務體系和運行管理保障體系,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服務功能,滿足用戶需求,提高圖書館服務質量和建設效益;③建設內容:以基礎環境、信息資源和共享服務建設為重點;④保障措施:明確職責分工、完善制度規范、加強隊伍建設等。
為了有效避免和克服市場機制的固有缺陷,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戰略規劃應特別注意以下事項:①堅持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公益性,加強館際協作,規范行為秩序,避免惡性競爭和信息資源壟斷;②注重信息資源共建的體系結構,合理布局,突出重點,兼顧全面建設和重點建設,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③加強信息資源價值、共享邊際成本和利潤比例的調查研究和指導政策制定機制的戰略規則,以實現對有關價格的正確引導,保證信息資源共建共享雙方的利益平衡。
5.2完善管理制度,合理獎懲
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是一項系統工程,必然涉及多方面的因素,這就離不開政府機構的參與并發揮作用。通常情況下,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應堅持政府主導原則,政府機構起主導作用。李增義認為,政府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引導、協調、服務、監督4個方面。引導,即制定發展戰略、建立共建共享管理機構和制定經費投入、預期收益等相關政策;協調,即建立相關政府機構與圖書館協會和各圖書館之間的關系,形成一個覆蓋全社會的網絡體系;服務,即為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建立良好的激勵和約束機制;監督,即建立一套完善的評估機制,對圖書館的共建共享行為進行評估[17]。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的宏觀調控是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學發展的宏觀調控體系,充分發揮宏觀調控手段的總體功能。這對引入市場機制的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調控管理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意義。市場機制下的共建共享,應加強以利益平衡為主要內容的管理制度建設,如資源價值評估和定價制度、信息共享邊際成本核算、利潤比例劃定和評比獎懲制度等。日本大學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共享服務,收費政策由起初的文部省統一管理改為由各圖書館自主設定,館際互借的費用為:往返運費+服務費用,文獻傳遞的費用為:文獻復印費+遞送費用+服務費用,為了提高共享服務的工作效率,在共享系統內推行館際互借費用互抵服務[18]。這對制定信息共享邊際成本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同時,應加強共建共享行為監督管理,規范秩序,堅決打擊和懲治信息壟斷、價格欺詐、侵犯知識產權等不正當行為。
5.3加強著作權保護研究,避免侵權
著作權保護是信息資源共建共享過程中不可回避的課題,加強著作權法律法規認識,提高著作權保護意識,避免和減少著作權侵權行為,對推進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持續健康發展尤為重要。而引入市場機制的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在利益的驅使下,著作權侵權行為必有過之而無不可及,因此更有必要加強著作權侵權的應對策略研究。
楊曉秋對文獻傳遞服務過程中的著作權侵權問題進行了細致分析,并對CASHL文獻傳遞服務的著作權保護進行了調查分析,對CASHL服務中提示尊重著作權的告之義務、合理規避著作權問題的做法予以肯定,并建議CASHL和各服務館及用戶還應高度重視著作權保護意識的培訓和宣傳[19]。文向華從經濟學的視角,通過對著作權制度的價值及其成本收益分析,提出了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宏觀層面和微觀層面的著作權策略,其中宏觀層面強調國家提供有力制度支持,為信息共建共享創造良好環境,微觀層面則強調對現有著作權法律制度規定進行突破并予以創新,包括充分利用著作權法中的合理使用制度、整合著作權授權模式、積極參與著作權立法以擴大法定許可范圍、學習利用CC(Creative Commons)模式等[20]。
市場機制下的著作權保護策略可以概括為“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立足當前”即基于我國《著作權法》《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等現有法律規定,加強學習理解和宣傳引導,充分利用法定許可和合理使用制度,并以利益平衡的為原則,積極探索著作權集體授權模式,同時采取提示尊重著作權的告之義務、著作權聲明等形式,合理規避著作權侵權行為發生;“著眼長遠”即加強著作權保護的社會性和法理性研究,在著作權利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兩者平衡的前提下,擴大圖書館的信息獲取和信息傳播權利,并積極參與著作權立法,以法定權利的最高形式固定下來,同時加強國外著作權法律制度和著作權保護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借鑒,并緊密結合我國國情和實際情況,進行創新發展。
[1]陸寶益,等.《圖書館合作與信息資共享武漢宣言》評說[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7(2):40-43.
[2]馬繼剛,等.人文社科文獻保障與共建共享的現狀分析與發展策略[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3(2):26-29.
[3]李秀麗.我國八所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服務現狀調查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3(22):64-68.
[4]劉小鋒,呂佳.本土圖書館競爭格局的變化及發展戰略[J].圖書館學研究,2013(13):32-37.
[5]馬建玲.樹立投資回報意識,轉變評估觀念[J].圖書館學研究,2013(9):30-34.
[6]王東波.基于融資的圖書館運營理念和機制創新[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2(1):50-53.
[7]東方.市場機制引導下的圖書館資源共享新模式[J].圖書館雜志,2007(2):28-29.
[8]潘宏亮.知識共享、戰略匹配與新產品開發績效的關系[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3(8):1-6.
[9]劉甦,曹均.讀者決策采購——為用付費[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3(3):41-44.
[10]丁一聞.PDA在我國圖書館的實施策略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3(21):75-78.
[11]吳雪芝,等.美國大學圖書館按量付費期刊采購案例分析及思考[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3(4):9-13.
[12]肖容梅.深圳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試點探索及思考[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4(3):13-19.
[13]程瓊,傅佳穎.公共圖書館免費服務倫理困境探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4(5):15-19.
[14]夏義堃.西方國家公共信息定價原則與定價規律分析[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4(5):23-34.
[15]別立謙,劉晉偉.美國高校圖書館戰略規劃的方向、實施及啟示[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4(5):19-24.
[16]嚴鳳玲,高波.美國圖書館行業組織戰略規劃現狀調查與分析[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4(3):28-34.
[17]李增義.高校圖書館聯盟服務社會的基本原則[J].圖書館學研究,2013(12):87-89.
[18]力愷.日本大學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與共享服務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4(5):92-98.
[19]楊曉秋.數字圖書館文獻傳遞服務的著作權保護問題調查與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3(4):93-96.
[20]文向華.圖書館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的版權策略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3(10):5-8.
趙文升男,1983年生。本科學歷,館員。研究方向:信息資源建設和信息服務。
張聰男,1984年生。碩士,助教。研究方向:信息資源管理與利用。
涂曉靜女,1986年生。本科學歷,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管理。
G252.0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軍隊院校圖書館延伸服務研究”(項目編號:12XTQ002)成果之一。
(2015-07-02;責編:徐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