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薏儒
(阜新市圖書館,遼寧阜新123000)
跨界合作:構建順暢的圖書產業信息鏈——談圖書館在協同創新環境下的角色定位
馮薏儒
(阜新市圖書館,遼寧阜新123000)
從圖書館在協同創新環境下的角色定位出發,深入分析當前圖書產業信息鏈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對圖書館、出版社、館配商跨界合作之必要性以及如何開展合作提出相應對策。
跨界合作信息產業鏈圖書館角色定位
在協同創新環境下,圖書館應厘清同出版社、館配商跨界合作的思路,并對自身有明確的角色定位。對于圖書館而言,其面對的讀者結構與需求各有不同,各地區讀者群體的文化素養、教育程度、經濟收入及閱讀需求等要素更是差異較大,這些都對圖書館的時效性、靈活性與主動性等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同時也對圖書館、出版社與館配商三方之間開展跨界合作構成了更大的挑戰;對于出版社及館配商而言,由于其難以直接獲取讀者群體的閱讀需求,因此對于何種類型的文獻是當前市場需求熱點并不明晰,也就難以有針對性地推出相關的文獻,這不僅影響到了自身業務的發展,同時也難以滿足廣大讀者群體的閱讀需求。相較于出版社與館配商而言,圖書館的標準化程度相對較高,其承載著為廣大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宣傳、知識普及與思想教育的職能,肩負著為廣大社會公眾提供圖書服務及引導的使命,應當從閱讀資源與引導上保障廣大讀者群體獲得優質的圖書館服務。
作為圖書產業鏈終極服務目標,讀者群體的多樣化和閱讀口味的多樣化,決定著其對圖書館文獻有著多樣化的需求,圖書館依據對讀者閱讀傾向的把握程度,同出版社與館配商進行溝通,將讀者群體的閱讀需求反饋給出版社與館配商,然后由出版社及館配商推出相應的書籍,圖書館再從出版社與館配商那里補充這些文獻資料,進而將其呈現在廣大讀者群體面前,從而以個性化的資源服務來滿足讀者群體多元化的閱讀需求。由此可見,結合圖書館在出版社、館配商及讀者之間的作用來看,其在創新協同環境下的角色定位應是合作紐帶。
2.1圖書館與內容供應商之間聯系的必然要求
“傳統媒體的技術特性決定了傳播者處于中心地位,信息(內容)由傳播者決定,經過傳播者過濾,受眾的反饋事實上得不到足夠重視。媒體無法估計個體的個別需求,卻更關心這個群體的大小,因為它是媒體傳播某種觀念的對象,可以出售給廣告商從而獲取經濟效益。”圖書館作為一種傳播文化的媒介,與傳媒行業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其中讀者群體的主體性地位在不斷上升,“傳者中心”的理念逐漸開始向“受眾本位”的方向轉變。以讀者為中心的文獻資源采購模式和理念正在逐漸為圖書館界所采納。在這種新模式下,圖書館根據讀者需求來采購文獻資源,在很大程度上將文獻資源采購的決策權賦予了廣大讀者,能讓讀者真正體驗到圖書館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促進了圖書館館藏資源的有效利用。而從文化社會學角度看,作為圖書館互為度量的出版社則為圖書館藏書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文獻資源,圖書的出版質量也直接影響著藏書質量。圖書館作為內容供應商的穩定客戶,不僅能給其豐厚的經濟回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圖書出版的選題、品種和數量。圖書館通過及時推動館社商三方合作,把讀者需求和圖書館的文獻采購、出版社、館配商外部文獻供應環境聯結起來,已成為重塑讀者與圖書館關系、圖書館與內容供應商之間關系的必然。
2.2規避圖書產業信息鏈現實問題的必然要求
圖書館、出版社及館配商三方在服務讀者和推廣閱讀當中都各有長處及短板,在實際操作過程當中,三方彼此之間往往各行其道。圖書館應明確自己需要什么。質量和服務比價格重要,圖書館作為買方市場的主導,如果把目光只集中于采購本身,一味壓低價格,那么質量和服務就難以得到保證。而館配商和出版社要在低價供貨中盈利,就只能在減低成本上下功夫;出版社出售圖書的租型權,把原來的“正版圖書”以低廉的紙張和印刷工藝做成專供館配的低價圖書,所謂“二渠道書”。館配商把出版社滯銷、壓庫的書提供給圖書館,提高圖書定價,再以較低折扣供貨。在對圖書館的圖書采購中,其往往只提供暢銷書目和一些通俗性的社科圖書,而一些學術性、專業性的圖書則不愿經銷。而圖書館采購不到學術價值高的圖書,就只能退而求其次,盲從于市場。不良信息反饋回出版社,就導致某些類型的圖書出版量少或者不出版,或者積壓庫存,進而導致正規出版社出版的優秀圖書無緣進入圖書館。長此以往,圖書從生產到銷售到閱讀的流通鏈形成無效循環,造成讀者閱讀的缺失,閱讀內容的供給與需求嚴重不對稱。為解決這一問題,館社商三方的良性合作,已成為有效規避圖書產業信息鏈現實問題的迫切需求。
2.3拓展各自業務的必然要求
“在開展閱讀推廣的過程中,出版界的優勢體現在推廣經費的來源、推廣涉及面、推廣資源的更新速度和豐富程度、推廣中受眾范圍、推廣的宣傳力度等方面,這些方面正是圖書館界不足之所在。”對于出版社與館配商而言,其在標準化程度上明顯要弱于圖書館,圖書館是與廣大讀者群體面對面接觸的主體,直接掌握了第一手的讀者信息與閱讀需求。
出版社與圖書館承載著共同職責與使命,即傳承人類文明與提供公共文化服務。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提供者,圖書館在實踐當中一直秉承讀者至上的理念,為廣大讀者群體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務,并通過開展閱讀推廣活動來激發廣大社會公眾的閱讀需求,鼓勵社會公眾自覺地參與到閱讀推廣中來,以此來獲取社會公眾的認同感,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自身的圖書館服務。而出版社與館配商的文化服務屬性一直未變,它們在閱讀推廣過程當中雖然會追求經濟利益,但同樣肩負著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職能與使命,通過在閱讀推廣中向廣大社會公眾推薦圖書來打開銷路,并在此過程中更為及時準確地獲取廣大社會公眾的信息反饋,進而更為精準地把握讀者的閱讀需求,推出讓廣大讀者群體更為滿意的精品圖書,同時也讓館配商以更為合理的價格及方式出售圖書。
促進圖書館、出版社及館配商開展跨界合作不僅是三方共同訴求的體現,同時也是三方拓展各自業務的必然需求,通過三方開展跨界合作,推動三方在閱讀推廣過程當中互相合作、互相促進,進而實現聯動開展閱讀推廣、有效拓展各自業務的目的。
3.1規范文獻采購需求標準是館社商合作的基礎
圖書館作為合作紐帶,要努力串連起讀者和出版社館配商之間的聯系。作為文獻內容提供者的出版社和館配商,應把滿足圖書館需求作為館社商合作的首選理念,要對文獻資料的品種、品相嚴格把關,保障圖書產業信息鏈的順利運轉,從而實現各方收益的最大化,實現三贏局面;明確參與文獻采購各方的責任和分工。圖書館要對文獻采購的學科、主題范圍、收藏級別、語種、時間、地區、文獻類型、載體形式結構、采購經費分配及復本提出要求,并將其提供給供應商;制定對出版社和館配商的多方考評標準,將服務理念、折扣力度、信譽好壞、資質優劣、圖書品相、價值取向作為對其綜合實力考量的依據,優中選優,進而實現館社商之間互惠互利。
3.2搭建館配中盤平臺以強化館社商互動力度
在圖書館、出版社及館配商開展跨界合作過程當中,最重要的是解決三方之間的信息互動,而拓寬三方交流合作渠道,則是解決這一難題的關鍵。圖書館、出版社及館配商開展跨界合作的終極目的是服務廣大社會公眾,而擁有健全的交流合作渠道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必要條件,交流合作渠道是否通暢則影響到三方的跨界合作水平及效果。
為解決館、社、商三方在圖書產業信息鏈中信息不對稱問題,需搭建館配中盤平臺,建立集產品、信息服務為一體的開放式平臺。作為上游的供貨商、中游的全國館配商、下游的圖書館,應積極參與到平臺建設中。出版社可以將圖書種類廣泛宣傳;圖書館通過對全國總書目的直接接收,可有效拉低低折扣供貨造成的專業學術品種的缺失;拓寬中小出版社產品以及小眾、冷門圖書存儲和流通的渠道,共占市場份額,從而推進大館配市場向良性循環發展,達到圖書館、出版社、館配商的三方合作互贏。
3.3用大數據實現三方知識服務管理,為讀者提供個性化、人性化、智慧化服務
在大數據時代,一系列閱讀指數與群體性偏好,都能從海量信息中窺見一二。圖書館要實現服務模式創新、知識服務創新,其有效方法就是大數據技術。圖書館利用大數據技術,通過讀者的每一次借還通道,獲取讀者的一系列動態閱讀行為,根據讀者閱讀學科和讀者從業范圍作出有效分析,為不同讀者建立個性化服務檔案,從而成為館社商三方合作的智慧發展平臺。
3.3.1創新數據分析展示,提升服務個性
整合圖書館、出版社及館配商收集的讀者借閱與購買書籍的相關信息,并對所獲得的信息數據進行充分挖掘,從而把握讀者的地域、年齡、性別、閱讀偏好等特性與需求;圖書館在把握讀者群體需求的基礎上,設計、生產與優化閱讀產品,同時注重提升廣大讀者群體的數字化閱讀體驗,發現與運用相關的數字閱讀技術,以提升廣大讀者群體閱讀的便捷性與及時性,打造個性化服務形象,實現數據分析可視化。公共圖書館通過電子巨屏,實時推出讀者到館、當日流通書籍、借閱排行榜、讀者書評和館員薦書信息,讓讀者對熱點讀物及流通狀況一目了然。圖書館通過數據挖掘出不同年齡、職業、學歷的讀者閱讀趣味傾向,為出版社調研作注腳,并串聯起上游出版方、公共機構和受眾。
3.3.2構建高效推廣平臺,延伸讀者范圍
高效推廣平臺的搭建,是圖書館、出版社及館配商滿足讀者多元化閱讀需求、創新協同環境下開展跨界合作的基礎,通過構建高效的閱讀推廣平臺,圖書館、出版社及館配商可以用豐富、優質的閱讀資源來為廣大讀者群體提供服務,延伸受眾范圍;由圖書館、出版社及館配商三方共同打造在線讀者俱樂部、手機閱讀APP、微博微信等網絡多媒體推廣平臺。依據閱讀者的閱讀信息、購買信息進行深入的數據挖掘,實現及時獲取、滿意購書優惠、優先參與閱讀體驗活動等一站式閱讀服務,培養讀者閱讀興趣;為閱讀者提供on-line閱讀、對黏性讀者推行優惠制度、對未形成閱讀黏性的讀者創建讀書活動、對系統閱讀空間設立導航等延伸服務,以滿足不同閱讀者的多元閱讀需求;利用平臺的傳播特性來激發讀者群體的閱讀主動性,通過讀者閱讀心得和閱讀經驗,提取有價值的反饋信息,并在此基礎上能動地優化圖書館、出版社及館配商之間的跨界合作成效;結合圖書館服務職能,通過閱讀教育培訓、課程培訓等方式實現創新。聯合教育部門、出版社、媒體,常年開展線上和線下的公益性閱讀培訓,推廣有社會影響力的圖書,將圖書品牌化,通過品牌形象引導讀者閱讀方向,進而形成從出版到經銷及閱讀的聯動。
3.4健全統籌協調機制,建立學術交流論壇
在圖書館、出版社及館配商開展跨界合作的過程中,需要對其進行統一協調與管理,從而在健全的統籌協調機制下共謀閱讀推廣工作,打破圖書館、出版社、館配商及讀者群體之間的信息屏障,有效構建順暢的圖書產業信息鏈。
通過三方建立資源學術交流論壇。公共圖書館將信息反饋給出版社和館配商,三方找到相互結合的契合點,具體內容包括:第一,構建一個統一的協調管理機構,由該機構制定圖書館、出版社及書商三方跨界合作的相關制度,負責協調圖書館、出版社及館配商之間的溝通工作以及三方在跨界合作過程當中的行為獎懲,在此基礎上保障圖書館、出版社及館配商順利開展跨界合作;第二,明確圖書館、出版社及館配商三方之間的跨界合作制度,明確三方在跨界合作當中的權利、義務與地位,完善圖書館、出版社及館配商三方跨界合作的決策程序,從而在制度機制上為三方更好地開展跨界合作提供保障與支撐。
未來圖書館、出版社、館配商的合作發展應實現“高度貢獻,高度共享”。即館社商三方將自己的標準、質量貢獻出來,投放給讀者,滿足讀者多樣化的需求,進而得到更多實際效益。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通過渠道建設、需求定位、平臺構建、機制優化等方式,有效發揮圖書館在跨界合作當中的合作紐帶作用,深化圖書館、出版社及館配商三方跨界合作力度,推動三方拓展業務,加速圖書產業信息鏈的有效形成,為全民閱讀水平與能力提升、構建書香社會提供助力。
[1]程遠,歐陽周遐,王域鋮.圖書館與出版界開展全民閱讀宣傳活動比較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1(8):90-93,51.
[2]聶紅江.新媒體環境下的媒介融合——兼議傳統電視媒體發展之路[J].探討與爭鳴,2009(6):61-62.
[3]丁建勤.圖書館對文獻供應商行為的規范化[C].全國采訪工作研討會.第一屆全國圖書采訪工作研討會論文集,2005.
[4]黃安翼.文獻采購渠道的演變和發展趨勢[J].全國新書目,2005(10):10-11.
馮薏儒女,1978年生。碩士,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協作協調。
G259.23
(2015-07-11;責編:楊新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