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慶媛
(清華大學圖書館 北京 100084)
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特藏網頁的特點及啟示
韋慶媛
(清華大學圖書館 北京 100084)
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特藏網頁具有服務信息齊全、檢索工具多樣、展示和使用并重、特色服務豐富等特點,值得我國高校圖書館特藏部門學習和借鑒。我國高校圖書館特藏網頁的建設,應明確功能定位、樹立開放意識、開拓服務空間、拓寬檢索渠道,為讀者提供及時、全面、有效的特藏信息服務。
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 特藏資源 高校圖書館特藏網頁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圖書館的開放程度越來越高,通過網絡獲得普通資源變得越來越容易,因此,越來越多的圖書館把特藏資源作為本館特色化的重要內容。擁有特色化、個性化的館藏成為許多圖書館追求的目標。
圖書館特藏網頁是了解特藏資源的窗口,通過建立特藏網頁,可以讓讀者直觀、快捷地查詢特藏資源,發揮特藏的展示和使用功能。然而,國內高校圖書館的特藏網頁建設相對滯后,很多圖書館沒有專門的特藏網頁,有的圖書館設有特藏網頁,但內容簡單,功能欠缺,不能達到揭示、引導使用特藏的作用,致使很多珍寶深藏館中,不為人知;有的圖書館建設了特色資源數字庫,但因為缺乏揭示途徑,使數據庫使用量很少,沒有達到目的。
美國著名大學圖書館特藏資源建設工作開展較早,以鮮明的特色為人們所熟悉,各圖書館很注重建設內容豐富、功能齊全的特藏網頁,有效地宣傳本館的特色藏品,給讀者了解特藏、使用特藏提供方便。特藏網頁相對于圖書館普通網頁來說,有其特殊性。本文以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古籍與特藏部網頁[1]為例,通過分析其網頁的特點,借他山之石,給我們以啟示。
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設有古籍與特藏部(The Department of Rare Books and Special Collections),該部擁有10項重要特藏:
(1)兒童文庫,由該校畢業生羅伊德·扣岑(Lloyd E. Cotsen)捐助創建的扣岑兒童圖書館(The Cotsen Children's Library)隸屬于古籍與特藏部,收藏從15世紀到現在的兒童圖畫書、手稿、圖書插圖、教學玩具等。該館的任務之一是收集、整理世界各國的兒童文學出版物和其他反映兒童歷史及文化的資料,為研究人員服務;二是為兒童免費開展寓教于樂的閱讀推廣活動,直接為當地社區服務。
(2)圖畫藝術藏品,收藏藝術家個人出版的圖書和畫稿等藏品,這些資料也為造紙、印刷、書法、制版、精裝、圖書設計的研究提供服務,其中包括2萬多件精裝本、凸版本(印紋部分高出于非印紋)、現代書法本(現代花體字版本)以及個人自印本,6萬多幅圖書的插圖、圖紙、繪畫、照片,約有350塊古老的用于排版的版塊實物,以及大量的藏書標簽、商業名片、明信片等。
(3)歷史地圖藏品,建立于1986年,包括16世紀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地圖,大多數是平面圖,地圖范圍囊括世界各地,北美和西歐的地圖尤為豐富,此外還包括18世紀新澤西州城市道路的地圖手稿等。
(4)手稿,包括跨越世界五千年的歷史記錄,尤其是關于西歐、近東、美國和拉丁美洲的藏品比較豐富,藏品中有古代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還包括現代文學、出版歷史、美國歷史、美術、圖畫等專題資料。
(5)錢幣和獎章,有10萬件藏品,包括硬幣、獎章、代幣、紙幣等。2006年5月,美國杜邦公司化學家、華人吳書恒(譯音,Souheng Wu)的遺孀吳東清(譯音,Tung Ching Wu)將2 000多枚中國錢幣捐贈給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包括古代刀幣及唐、宋、元、明、清等各朝代的錢幣,成為該館的特藏。該館對這些錢幣進行了數字化。
(6)本校檔案,包括該校教職員、學生的各種文件資料,這些資料主要記錄學校的管理、學術部門的發展和計劃,以及學生的生活。
(7)公共政策文件,包括20世紀美國個人和組織的對外政策、法規、與公共政策有關的報紙雜志、國際關系等原始文件。
(8)珍本圖書,收藏20萬冊西文印刷本圖書,包括經典拉丁課本、美國歷史和文學、英國歷史和文學、釣魚和運動,以及法國、德國、拉丁美洲文學,尤其是維多利亞時代的小說家、美國婦女的作品等。
(9)沙伊德文庫,由該校1936年畢業生威廉·沙伊德捐贈的個人藏品創建的沙伊德圖書館(William Scheide library),于2015年2月16日正式歸屬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古籍與特藏部。其藏書均為稀有圖書和原稿,共2 500冊,其中包括《圣經》前6個版本、《獨立宣言》的原版打印稿以及有貝多芬簽名的速寫集等,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對其進行了數字化。
(10)西部史料,最早由普林斯頓大學1889屆學生菲利普A.羅林斯(Philip Ashton Rollins)和其夫人捐贈,包括歐洲大陸概況、牲畜交易、落基山脈西部等資料,此后校友不斷捐贈,增加了美洲印第安人、土著語言、西部圖片等資料,形成了特藏。
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豐富的特藏給該館帶來了榮譽,該館很重視對特色藏品的宣傳和促進使用。古籍與特藏部的任務,就是對特藏資料進行整理、保存、組織、描述、編目,提供藏品研究、參考、展覽等拓展服務。在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網站上,建有古籍與特藏部網頁,網頁上共設立6個一級類目,分別是部門與藏品、查詢服務、目錄和數據庫及檢索助手、展覽、新聞與大事、研究基金,每個一級類目下設若干二級類目,該網頁反映了該部豐富的特藏和先進的服務理念。
2.1服務信息齊全
在古籍與特藏部網頁中,功能性類目占主導地位,特色藏品是網頁揭示的最重要內容,在“部門與藏品”的介紹中,詳細列出了該部門收藏的特藏數量、項目等信息,讓讀者對特藏一目了然。查詢服務提供開放時間和規則、允許照相復制的內容和價格、權限、申請格式等信息,其中還提供了訪問特藏的方式及附近的住宿信息,列出了到達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的飛機、火車、公交、自駕路線,并提供校園電子地圖,可以遠程了解校園布局情況及圖書館的位置。網頁還介紹了大學周邊的賓館、汽車旅館、客棧、床位加早餐的簡易住宿等信息,為遠道而來的讀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2.2檢索工具多樣
特藏網頁上提供了3種查找特藏資源的途徑: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聯機公共目錄查詢系統)、MASC(Manuscripts, Archives, and Special Collections,手稿、檔案和特藏數據庫)、FA(Finding Aids,檢索助手)。
OPAC是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聯機公共目錄查詢系統,可以以任一主題進行查詢;網頁提供了關鍵詞、題名或刊名、作者、相鄰關鍵詞、主題、檢索號、連接詞等檢索項,并對檢索式進行釋義,給出檢索式樣例。
MASC是特藏部專有的數據庫,包括10萬條記錄,提供23 000多種個人資料和1 200多種分類藏品,可以用于查詢手稿、西部史料、圖畫藝術、地圖和錢幣等特藏資料,提供作者、藏品、日期、主題、類型、國別、學科等檢索項。
FA是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特藏檢索的一項特色服務內容,主要功能是幫助發現特藏中的信息和資料(包括獲得該資料的歷史背景和過程)、來源(包括管理的歷史、資料捐贈者的信息)、藏品的形式(包括大小、主題、存儲介質、組織和排列)以及藏品目錄等。特藏部門提供了主題、題名、藏品3種瀏覽方式:①按主題瀏覽,目錄按字母排列,列出了59項特藏;②按題名瀏覽,共列出1 786項特藏;③按藏品瀏覽,可以通過館藏地、題名、主題、分類、語言等查找、瀏覽特藏,提供每種藏品詳細的作者(或創建者)、題名、日期、尺寸、分類號、館藏地、位置、語言等項目信息,讀者通過這些信息可以全面瀏覽資源,有針對性地確定所要查找的資料,準確找到資源。
除了強大的機檢目錄外,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特藏網頁上還有印本目錄信息,以滿足讀者對不同查找方式的需求。從1953年到2003年,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特藏部門先后出版了9種特色藏品的印本目錄,如美國圖畫藝術、兒童文庫、美國早期圖書插圖畫家與木雕師、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里的寓意畫冊、歐洲圖畫等目錄,一些圖書館收藏的小冊子、期刊、歌曲、法國大革命時代的藏品也有印本目錄。
2.3展示和使用并重
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特藏網頁除擁有豐富的檢索信息外,還可以直接提供全文或原件。主要獲取途徑有兩種,一個是利用特藏數據庫查找資料,另一個是直接點擊網頁上的展覽欄目(Exhibitions)進入網上展廳進行查找。特藏數據庫包括印刷本特藏數據庫、可視化資料數據庫,其中有圖片、圖畫、雕刻等非書資料,以及錢幣藏品、珍本圖書、手稿和檔案、圖畫藝術等數據庫。網上展廳包括主畫廊、米爾博格(milberg)畫廊、西雷·穆德(Seeley G. Mudd)手稿圖書館建筑展覽、扣岑兒童圖書館主題展等。
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還通過特藏網頁發布各種實物展覽和網上展廳展覽信息,展示并宣傳各種重要藏品。例如,該館于2002—2003年舉辦了各種手工裝訂的圖書展覽,網上展廳同步開展,并保留至今。此外該館網上展廳也不斷推出新的展覽內容,不同歷史時期、各個國家的歷史地圖展覽等,顯示了該館厚重的歷史收藏。
該館在宣傳特藏的同時,非常重視提供特藏的便捷使用,一些特藏數據庫是開放的,讀者可以在任何國家、任何地點進行查詢,部分數據庫可以直接提供全文。例如,在“印刷本圖書和資料特藏選”數據庫中,有10種資料可以在網上顯示全文;又如《普林斯頓大學周報》(Princeton University Weekly Bulletin),從1919年9月23日到2010年6月14日,共3 280期,全部可以查看全文,還可以進行復制、打印、放大、縮小等操作。
特藏網頁上還有以往的展覽和未來展覽計劃,如果讀者想要查找以往的展覽,網頁上都有保留,目前能夠查找到從1995年到現在的各種主題展覽,并且都可以直接查看原文。此外,一些電子數據庫也可以直接查看全文。
2.4特色服務豐富
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特藏網頁上提供了個性化和研究性的服務項目,滿足特定用戶對特藏資源的需求。
特藏網頁上設立了接口,為計劃進行某項研究的讀者提供先期服務,讀者在來館之前,可以提前1~2個工作日與特藏部門聯系,告知其研究目的和所需資料的主題、內容、范圍等,圖書館提前為讀者準備好資料;當讀者來館時,可以直接閱讀,省去了查找時間,使服務更豐富、更全面、更具有針對性,體現個性化服務特色。
特藏網頁上還提示讀者可以使用“自助研究教程”,主要針對那些新的研究人員,或不熟悉特藏部政策和資源的研究人員,指導他們如何使用特藏資料,包括:如何開始、如何查找資料、使用技巧等。作為公共服務的一部分,特藏部為對藏品感興趣的班級提供研究導引課程,由該館工作人員,或在該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由教員講授,課程使用的資料放在閱覽室供長期查閱。
古籍與特藏部除了提供日常查詢資料的服務外,還設立研究基金,引導對特藏資料進行研究。例如,校友研究基金于1930年由校友捐款設立,提供短期研究基金,促進學者使用特色藏品進行學術研究。此外,斯坦利 J. 西格(Stanley J. Seeger)希臘研究基金也支持少量圖書館獎學金,扣岑兒童圖書館基金支持對兒童圖書的研究。例如,麥克斯維爾(Maxwell)基金支持對葡語文化資料的研究,西德·拉皮德斯59研究基金(Sid Lapidus '59 Research)設立獎金,獎勵對大西洋區域的啟蒙運動和變革時代以及相關課題的研究。這些研究有效地促進了特藏資料的利用。
3.1明確功能定位
高校圖書館網頁的服務對象主要是本校的教學、科研人員和學生,他們并不喜歡特別花哨的網頁,而更喜歡內容豐富、對他們科研和學習有所幫助的網頁。除了本校師生外,由于特藏資源的特殊性,使用特藏網頁的還有大量校外專題研究人員。由于地域的差別,他們最先了解特藏資源及索取信息的渠道往往是特藏網頁。因此,在網頁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各方對圖書館特藏的需求,除提供全面的特藏資源信息外,還應提供資源以外的信息,如圖書館的地址、特藏的地址、到達途徑、附近的餐飲住宿等情況,充分體現圖書館的人文關懷。
3.2拓寬檢索途徑
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特藏網頁提供的3種檢索途徑非常實用。比較來講,OPAC在我國圖書館的應用已經較為普遍。類似MASC的特藏專題數據庫,我國很多圖書館也都有自建的專題數據庫,只是使用上限制較多,沒有真正發揮作用。FA是有效的檢索助手,但我國特藏網頁乃至圖書館網頁基本沒有應用。FA的功能強大,對特藏資源描述詳盡,是很好的揭示資源信息的途徑,對于使用者來說,對資源描述得清楚、準確,可以節約很多查找資料的時間,對于專有的特色資源更是如此。因此,在建設特藏網頁時,應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實現技術創新,建立順暢的特色數據庫鏈接途徑,建立有特色的檢索助手工具,為讀者查找資源提供便利。
3.3樹立開放意識
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開放的管理理念很值得借鑒,其網頁宣傳到位,資源開放程度高,很多特色資源在世界任何國家、任何時間都能進行查閱和使用,而且可以直接獲取原文或原件,這與國內動輒將特色資源束之高閣形成鮮明對照。目前國內一些圖書館對特藏的保護大于使用,遵循“保藏主義”,使一些特藏“無人知曉”或“知之甚少”,影響了特藏的使用。事實上,特色藏品的價值恰恰是在使用中體現出來的。因此,在設計特藏網頁時,應體現公開原則,對特色數字化資源適當放開使用限制,既能使特藏資料發揮特殊作用,又能擴大對特藏的宣傳力度。
3.4開拓服務空間
作為高校圖書館,除了為學生提供普通的學習資料外,很重要的任務就是支持和幫助師生進行專題科學研究。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特藏網頁推出的“自助研究教程”等服務是重要的個性化服務項目。其實,很多國外大學圖書館,尤其是一流大學圖書館的特藏部門,都推出了很多個性化服務項目,盡管形式有所不同,但圖書館嵌入研究課題已經成為一種趨勢。葉春峰和蔣筱曾對賓夕法尼亞大學圖書館館員對學生一對一的服務有過詳細的描述:該校藝術和科學學院的大四學生約書亞·赫希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由于導師不滿意他的文獻綜述,于是他預約與館員艾倫一對一的談話。赫希一直關注公共交通的資金問題,致力于寫一篇解決未來問題的方案,但艾倫指導他,要了解前人的工作,在前人的基礎上創新,才能更好地體現研究的價值,赫希最終接受了艾倫的建議,并查找到相關文獻,赫希表示“不虛此行”[2]。讀者需求的變化對傳統服務模式提出了挑戰。對于有特殊意義的特藏,在設計網頁時,要適時推出新的服務項目,充分考慮讀者的個性化需求。
我國特藏建設起步較晚,網頁建設相對滯后。然而,21世紀是互聯網的時代,我們應該改變觀念,學習美國高校圖書館特藏的先進理念和技術,盡快建立特藏網頁,明確網頁的功能定位,樹立開放的資源意識,拓寬揭示資源的途徑,揭示特色服務信息,使特藏資源不僅局限于一館一部,而讓更多的讀者了解特藏、使用特藏,讓寶藏真正發揮作用。
[1]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古籍與特藏部網頁[EB/OL]. [2015-04-09].http://www.princeton.edu/~rbsc/.
[2]葉春峰, 蔣 筱. 賓夕法尼亞大學圖書館一天的寫照[J].當代圖書館,2010(4):71-74.
Features and Inspiration of the Webpage of the Special Collection in Princeton University Library
The webpage of the special collection in Princeton University Library contains rich service information. It lays equal stress on both exhibition and usage, provides more convenient access to the collection resources and a variety of personalized outreach service. As a reference, the department of special collec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y libraries should learn the service philosophy and the experience of the webpage design. In order to provide timely comprehensive and productive service for readers, we should clarify the functional orientation of the service, building up the sense of opening, exploit the thoughtful personalized service, and expand the access to the resource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special collection webpage.
Princeton University Library; Special collection resource; Webpage of the special collection in university library
G250.7
A
韋慶媛 女,1963年生,碩士,現工作于清華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已發表文章40余篇,出版編著5部。
2015-0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