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巧云
(黃淮學院圖書館,河南 駐馬店 463000)
文化傳播是指“一種文化中的文化元素從其發祥地擴散到不同地方而被模仿、采借和接受的社會過程,是人類社會中的文化傳播、擴散、遷移和繼傳現象,是人類社會文明與進步的巨大動力”。而文化傳播之于圖書館,則體現在用不同的表現方式把圖書館文化、館藏文化和社會文化現象展示給讀者和受眾的過程,這也是圖書館重要的本職功能[1]。其中,不同種類、不同體裁、不同形式的文獻即是館藏文化,館藏文化自身就是一種文化源;社會文化現象與館藏文化的區別在于,它具有即時性和時代性,它只是一種文化樣式。圖書館在進行文化傳播時,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的借用,即直接借用非本土的文化元素;另一種則是間接傳播,也就是一個地區在接觸一種新的文化元素之后會主動思考,并在此基礎上創造出新的文化。圖書館作為文化教育與社會文化傳播的知識載體,在文化交流與傳播的網絡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文化屬性鮮明地彰顯了時代特征。
2.1.1 傳播內容的專業性和多層次性
紛繁多姿的社會衍生了各種各樣的行業,不同的行業對自己的專業知識有不同的要求。對于某些有嚴格界限的行業來說,他們的文化知識需求大多數圍繞著自己從事的專業而言,他們會關注和尋找與自己專業有關的最新、最全面、最權威、最實用的知識,這就要求圖書館的傳播內容要具有專業性。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同層次的讀者就有不同層次的文化需求。比如,工農商的不同身份特點與職業,就注定他們選擇不同層次的知識來充實自己,工人注重技術的科學性,農民注重與田地有關的氣候及其他方面的關聯性,商人則注重商業利益的最大效益。這也就要求圖書館在文化傳播中要具有多層次性[2]。
2.1.2.傳播形式的復雜性和干擾性
圖書館凝聚著多種珍貴的資料與文獻,無論是內容豐富多彩的書籍和報刊,還是存有海量信息的文獻資料,都是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不同語言的知識匯總,同時又促進了各種文化之間的融會貫通,一縱一橫之間的傳播發展就形成了完整的知識體系。讀者在找尋自己所需知識的同時,不僅能縱向升華已有的知識,還能橫向延伸對知識的理解,因此就注定圖書館文化傳播形式的復雜性,比如交錯式的傳播方式、放射式的傳播式、單向式的傳播方式和迂迥式的傳播方式等,讀者對文化復雜多樣的需求再交織著網絡狀的傳播形式,“場效應”特征就在圖書館的文化傳播中形成。“場效應”雖然形成,但是由于受到各種未知因素的干擾和影響,它或多或少地影響甚至制約傳播形式在結構和功能上的正常發揮,成為圖書館文化傳播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干擾問題。只有時刻留心觀察、及時發現、立即排除這些問題,才能讓圖書館在文化傳播中取得切實有效的成績[3]。
2.2.1 自身文化的傳播
研究圖書館學的學者和專業人士還應注重圖書館自身文化的研究,因為作為重要的文化傳播機構,它與圖書館的文化傳播工作掛鉤,直接影響著工作的發展。研究圖書館的自身文化,要做到以下兩點:一是從圖書館的理論文化和服務內容入手。圖書館學在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方法,一種人為創造而成的文化現象,一門具有實踐性的科學,它的服務理念更多地體現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圖書館的文化傳播是新時期建立與讀者和諧關系必不可少的工作。二是圖書館建筑文化與環境。圖書館的建筑是文化的一個縮影,用不同的建筑營造不同的環境,創造出不同的美感,從而體驗不同的文化享受,圖書館應用圖書沙龍、電子閱覽室、藝術欣賞室、書吧等全新的閱讀環境來改變過去陳舊單調的閱覽室、借書廳,用多種手段來實現文化的傳遞[3]。
2.2.2 館藏文化的傳播
圖書館的文化傳播中,館藏文化是最基本的內容。它囊括了天文、地理、文史、金融、經濟、技術與科學中與工作和學習有關的方方面面,圖書館事業被認為是“圖書館之作用系補學校教育所不及”“教育文化之樞紐”。新時期,伴隨著網絡技術的提高和計算機存儲功能的強大,文獻以不同的形式被保存和傳播,就這讓現實中的圖書館成為人類文明與智慧的巨大寶庫,具有極強的時代意義。在對館藏文獻資源進行整理時,地方文獻的重要性不可忽視,它不僅是重要的文化源,還充分顯示了地方特色,彰顯了地域文化,在圖書館傳播當地文化中有重要意義。
3.1.1 正確引導,構建良好讀書環境
在我國大力提倡精神文明建設的氛圍中,作為重要陣地的圖書館,應該切實把握機遇,爭先創優,提升自身價值,力圖在精神文明建設中做好楷模,為先進文化的傳播提供動力。平時的工作要努力倡導和營造科學健康的讀書環境,引導和鼓勵讀者正確閱讀圖書館內的書刊,把科學、健康向上的好書推薦給讀者使用,逐漸形成“好讀書,讀好書”的良好風尚;牢記“以人為本”的宗旨,在滿足當代社會發展的前提下,做好圖書館文化傳播工作,把人文精神發揚光大。圖書館相關負責人應尤其注意讀書活動的重要意義,通過不同形式的組織活動,把黨的基本方針、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融入時代的主旋律中,讓獨立自主和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的精神得到弘揚和升華,發揮圖書館在傳播先進文化中的現實意義,潛移默化地營建良好的讀書環境[4]。
3.1.2 勇于創新,變革培訓服務模式
想要在知識經濟時代站穩陣腳,就必須做到創新,用全新的、符合時代發展的觀念來指導日常行動。只有在掌握原有的圖書館內涵和理論的基礎上用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謀求創新,才能讓圖書館在文化傳播的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圖書館管理人員應摒棄傳統的“開門—關門”模式,變被動為主動,用主動的服務方式,培養積極樂觀的服務精神,多了解最新的圖書館發展動態,用全新的服務模式對待科技的快速發展,發揮圖書館在文化傳播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要通過一系列的培訓和學習,積極調動圖書館員的主觀能動性,把封閉、被動、無償的服務變為開放、主動、有償的服務,多種形式和手段綜合利用,在滿足社會需求的同時滿足圖書館員的個人需求,達到利益的均衡和最大化。
3.2.1 利用網絡技術,擴大文化傳播平臺
圖書館不僅要豐富紙質文獻,還要加強電子文獻的收集利用,做到紙質文獻與電子文獻齊全,讓館內的文獻呈現信息服務型的姿態,圖書館要為廣大讀者提供準確快捷的咨詢服務,強化情報服務。逐步改善圖書館流通管理和行政管理,在編目、采訪、咨詢和文獻檢索上做到自動化,與中國知網、教育科研網連接,讓讀者在利用到本館信息的同時還能利用到網上的信息,讓實體圖書館與虛擬圖書館相結合,全方位滿足讀者的需求。為了拓展圖書館的文化傳播功能,圖書館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擴大文化傳播和交流的平臺,切實承擔起文化傳播者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為讀者提供海量的文獻、溫馨的服務和舒適的環境,打造現代一流的、多功能的圖書館[5]。
3.2.2 依托先進技術,實現自動化技術支撐
圖書館在文化傳播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一個標志性的建筑,它的技術基礎設施也應得到改善。圖書館在積極地進行文化傳播時,先進的技術、良好的技術基礎設施可以作為技術支撐幫助圖書館實現個性化、人性化、定制化的發展,為圖書館順利實施人文化的管理提供物質保證。實際運用中,技術基礎設施想要得到改善,就需以時代發展為背景,滿足讀者在網絡信息化社會中的知識需求,大力提倡和應用先進技術,重點圍繞著與計算機有關的核心技術,在圖書館的業務流程上實現自動化,把圖書館推向現代化的新臺階。讓先進的技術指引著新時期的圖書館朝著電子化、虛擬化、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的方向發展。
圖書館員在文化傳播中也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源的作用在眾多資源中顯得異常突出,人的主觀能動性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事態的發展趨勢,因此,現如今的圖書館員應該在文化傳播的浪潮中撐起自己的帆,迎頭趕上,努力更新自己的知識,強化自己的技能,捕捉和掌握最新的、全面的、系統的科學知識,培養自己的分析判斷能力、社交能力和管理能力,力爭成為新時期合格的、專業的圖書館員。為順應圖書館向著虛擬化、電子化的發展方向,館員要用計算機的理論和實際運用能力充實自己,促進圖書館在文化傳播中更好地發揮應有的作用。傳統的傳播形式已經無法滿足新時期的各種需求,圖書館員應想方設法的改變傳播形式,用新書通報、讀書指南、導讀卡片、報刊索引等多種方式向讀者展示紛繁多樣的文化信息,也可通過各種專題講座、讀書報告會及書刊等,有計劃有目的地向受眾提供服務。拓寬文化咨詢的渠道,提供場所和專業人員,為受眾提供各類文化咨詢,幫助他們理解各種不同的文化問題,提供多層次的文化咨詢。
伴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文化和知識有著越來越多的渴求。圖書館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陣地,理應與時代接軌,與社會相融。正如吳建中先生說的那樣:“圖書館如同美術館、博物館,都保存和傳播著先進文化,都是具有公益性質的社會機構,而圖書館與美術館、博物館的區別在于,不僅要保存和展示,還要提供利用,讓讀者在直接接觸中增長對藝術品的認識,陶冶他們的情操。”圖書館在未來的發展中,要協調好文化傳播功能和其他功能的相互發展,在交融中達到和諧統一。
[1] 趙紫云.我國公共圖書館的發展現狀與對策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5):19-20.
[2] 呂波.浙江圖書館網站榮膺2013年浙江省文化傳播創新十佳網站[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4(1):9.
[3] 陳香.推動圖書館文化傳播功能建設的載體[J].新課程學習(中),2014(9):172.
[4] 馬立.高職院校圖書館參與地方文化傳播研究——以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3(12):48-50.
[5] 周靜華.胡總書記五項要求對圖書館網絡文化傳播的指導作用[J].圖書館學刊,2010(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