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春梅(沈陽農業大學圖書館,遼寧沈陽110866)
?
高校圖書館古籍保護工作的探索與思考
——以沈陽農業大學圖書館為例
霍春梅
(沈陽農業大學圖書館,遼寧沈陽110866)
[摘要]分析并梳理當前古籍文獻保護存在的管理制度缺失、專項經費不足、貯藏環境不達標、人員培訓不到位、領導重視不夠等問題,結合沈陽農業大學古籍保護的現狀,提出了古籍保護的措施。
[關鍵詞]圖書館古籍保護人員培訓
[分類號]G255.1
古籍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承載著民族豐厚的歷史和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歷史見證和文化遺產,在中華文明的薪火傳承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自2007年全國古籍保護中心在國家圖書館成立以來,古籍保護工作全面展開。古籍的學術參考價值也得到了高校專家學者的高度重視。但從高校自身而言,古籍保護條件尚顯不足,目錄建設尚未到位,人員培養、設備添置等方面還面臨著許多問題。高校圖書館作為古籍收藏的機構之一,保護與開發利用好這些珍貴典籍,是高校圖書館必須履行的重要職責。筆者結合農業大學圖書館古籍保護工作的實際,就高校圖書館古籍保護工作的有關問題進行探討。
1.1管理不到位,管理制度缺失
目前,國家尚未出臺有關古籍管理與保護的法規,許多高校的古籍只對本校有特殊需要的教師開放,沒有建立完善的古籍管理機制,也沒有設立專門的古籍管理人員。如沈陽農業大學現有古籍農書近14000冊,但哪些是真正的古籍還沒有進行甄別,雖然有專門的古籍書庫,但沒有專業的管理人員,也沒有按相關的溫度、濕度要求進行貯藏。去年利用圖書館搬家的機會,對這些古籍重新設立賬目,逐冊建賬登記,剛剛摸清了家底。對古籍的管理不到位,管理制度缺失,是古籍保護工作中面臨的一大難題。
1.2古籍存藏環境不達標
古籍作為國家珍貴的文化遺產,有嚴格的貯藏要求和標準,《圖書館古籍特藏書庫基本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行業標準WH/T24-2006)》規定的古籍特藏書庫溫濕度控制標準:溫度為16-22℃,相對濕度為45%-60%。同時要求溫濕度24小時恒定。但由于各高校圖書館經費不足、領導重視不夠等因素,許多高校圖書館雖設有專門的古籍書庫,但達不到古籍圖書要求存放在恒溫恒濕條件下的保存要求,缺乏防火、防盜等安全措施,未能滿足古籍原生性保護的存藏條件[2]。
1.3缺乏古籍保護專項資金
古籍保護不僅需要恒溫空調、專用古籍修復機等硬件設施的大量投入,還需要修補古籍的大筆經費,換言之,古籍保護是一項耗時費力的持續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3]。另一方面,紙質及電子資源的持續大幅上漲,對于資金有限的高校圖書館來說維持正常的資源采購都面臨困難,很難再投入資金進行古籍修復,加上古籍的讀者群少、利用率低,古籍保護已成為一些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盲區。古籍保護如果沒有專項資金的支持很難持續開展下去。
1.4古籍修復人才出現斷層
目前,我國古籍修復人才缺乏已經成為古籍保護的瓶頸[4]。據國家圖書館統計,全國高校目前僅有古籍修復人員10余人,除北大、清華等少數圖書館外,多數高校圖書館沒有配備專職修復人員[5],而那些配有專業修復人員的高校圖書館人員數量也不多。古籍修復出現嚴重的人才斷層和空白。古籍修復是一種特殊技術,同時也是一種待遇低、責任大、工作環境差、勞動強度大、就業面窄的工作,多種因素致使古籍修復人才數量不足,高水平專業人才匱乏。我國高校古籍修復人才少與古籍修復任務重成為當下古籍保護的突出矛盾與問題[6]。
2.1加強古籍保護宣傳
古籍收藏單位應加大古籍保護重要性的宣傳,讓社會充分認識到古籍的不可再生性,通過展覽、講座等方式加強對古籍保護的宣傳。也可以利用網絡、新聞媒體等多形式、多渠道營造全社會保護古籍的良好氛圍,增強全社會保護古籍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2.2建立科學有效的古籍保護制度
國家應盡快出臺古籍保護的法律法規,建立統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全國古籍服務行業標準,健全古籍保護責任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只有這樣古籍收藏部門的管理制度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據可查。古籍管理體制直接影響古籍的保護效果,通過完善古籍管理制度,加強了對古籍的規范管理,為各館提供切實可操作的規范,全面促進古籍保護工作的有效開展。
2.3設立古籍保護專項經費
古籍保護是一項持久性的工作,其保存、修復和開發利用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不斷的經費供給,需要專門、長期的古籍保護專項資金的支持。國家和部分省份相繼頒布了一系列加強古籍保護工作的意見,持續增加古籍保護專項經費,專款專用于改善古籍存藏環境、古籍修護人才的培訓等。各古籍收藏單位應根據實際情況和古籍保護中存在的問題,發掘多種渠道來解決資金難題。既可以通過申報國家級及省級古籍重點保護單位來獲取古籍保護專項經費的支持,也可以制定鼓勵政策吸納社會資金參與和支持古籍保護工作,多措并舉保證古籍維護資金的持續注入。同時,還應以法規或其他行政干預的手段來保證經費不被挪用,使古籍保護經費進入規范化運作并得到有力監督[7]。
2.4加強古籍保護人才隊伍建設
古籍保護工作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這對古籍保護人才提出了特殊的專業要求。加強古籍保護應建立科學的古籍保護人才培養模式,可以采用傳統古籍修復技術傳承下來的精髓與現代化職業教育及高等教育結合的培養模式,走職業化和高等教育并存之路[8],盡快建立起一支技術精湛、素質較高的古籍人才隊伍。同時建立古籍修復的長效培訓機制,加大對現有從事古籍保護工作的人員的培訓力度,重視古籍修復人員的培養和引進,積極為他們提供各種學習和交流的機會,逐步建立一支專兼職結合的古籍保護隊伍。
2.5加快古籍的數字化進程
古籍屬于非再生性文化遺產,存在著文獻使用和保護的矛盾[9],古籍數字化是運用現代數字信息技術對古籍進行加工整理,實現數字資源共享的過程。古籍數字化是保護和傳承古籍最有效的形式,是古籍再生性保護的重要途徑[10],也是實現古籍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徑,古籍數字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對于高校圖書館而言,實施古籍數字化工作是保護珍貴古籍的必由之路。
古籍具有不可再生性,古籍保護工作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高校圖書館要積極行動起來,不斷探索與實踐古籍保護的途徑與模式,將古籍保護工作納入良性循環的軌道,全力做好古籍的保護與開發利用工作。
參考文獻:
[1]周和平.明確思路精心部署努力開創我國古籍保護工作新局面—全國古籍保護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國家圖書館學刊,2007(2):2-6.
[2]趙小丹.遼寧省高校圖書館古籍保護現狀及其問題分析[J].圖書館學刊,2014(9):30-33.
[3]周愛蓮,等.國家農業圖書館古籍保護的現狀與思考[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5(1):10-15.
[4]周蓉.古籍保護工作人才培養的現狀及思考[J].新世紀圖書館,2014(2):64-67.
[5]鄭玉娟.新時期高校圖書館古籍保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2(1):133-134.
[6]程仁桃,楊健.高校圖書館古籍保護的現狀與展望[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9(8):61-53.
[7]魏秀玲.以普查為契機加強圖書館古籍保護[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9(12):104-109.
[8]莊秀芬.古籍保護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4(5):18-24.
[9]徐金鑄,滕希華,管振岐.高校圖書館古籍數字化建設工作探討[J].當代圖書館,2012(3):58-60.
[10]陽廣元.西南民族大學圖書館古籍保護利用現狀與規劃[J].圖書情報工作,2013(增2):108-110.
霍春梅女,1969年生,館員。研究方向:圖書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
收稿日期:(2015-03-20;責編:徐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