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敏 王瓊超
(湖南農業大學圖書館,湖南 長沙 410128)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2013~2014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調查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為5.27億,在整體網民中占比達83.4%;我國智能手機市場趨于飽和,移動互聯網應用豐富程度加大,對社會生活服務滲透增加,成為手機網民常態的生活方式和各行業的重要發展模式[1]。因此,移動互聯開發在圖書館的應用將是未來圖書館研究的重要領域。然而,基于WAP的B/S模式和基于移動操作系統的原生應用模式是當前圖書館移動應用的兩種主要模式,這兩種模式各自存在一定缺陷,尋求基于HTML5在圖書館移動互聯的應用是移動圖書館未來發展的主要開發模式,也將是在移動互聯環境下開拓作為圖書館核心服務的用戶教育領域研究、普及圖書館知識、創新圖書館服務模式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移動網絡應用技術的發展經歷了3個重要的發展階段:早期的無線應用協議(WAP)網站、現今流行的原生應用(Native Application)和逐漸轉向基于HTML5標準的移動互聯開發應用模式(Web Application)。
WAP應用協議包括WAP1.0和WAP2.0協議。1998年,以XML為基礎、支持WAP1.0協議的無線標記語言WML誕生,成為手機訪問Internet內容的重要網站設計語言。為進一步適應互聯網技術和移動終端的發展要求,WAP2.0協議應運而生。它支持移動平臺、支持CSS、JavaScript等交互技術,支持TLS協議和無線身份識別模塊技術,適用于智能移動終端,用戶體驗效果較好。
隨著蘋果、三星、華為等以移動網絡服務為主導的智能手機出現,手機瀏覽器開始既支持HTML標準,同時兼容WAP2.0協議,也使得越來越多的網站推出了支持移動設備訪問的網頁布局及功能。隨后,蘋果公司開發的蘋果應用商店帶動的原生應用(Native Application)開發熱潮,也使得訪問互聯網的工具,移動終端應用開始趕超PC終端應用。原生應用支持手機硬件功能(如揚聲器、加速度傳感器、攝像頭等),具有呈現全媒體內容、地理感知和人機交互等特點,但存在開發周期長、難度系數大,需從Android應用程序市場下載等弊端,限制了原生應用開發模式的發展。
2008年,萬維網(W3C)公布HTML5標準草案,為互聯網信息組織和移動應用開發提供了實現方案。2014年10月28日,W3C的HTML工作組發布了HTML5的正式推薦標準。HTML5(可擴展標記語言的第5版)作為萬維網的核心語言,相比HTML4而言,帶來了新的用戶體驗:Web的音頻和視頻無需插件,通過Canvas更靈活地完成圖像繪制,而不必考慮屏幕的分辨率;瀏覽器對可擴展矢量圖(SVG)和數學標記語言(MathML)的本地支持;通過引入新的注釋信息以增強對東亞文字呈現(Ruby)的支持,對富Web應用信息無障礙新特性的支持等方面[2]。因此,HTML5可實現原生應用效果的網頁應用(Web Application)功能,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穩定性,且開發難度降低、應用性高,適應了移動互聯應用“富內容、富體驗、富交互、跨平臺”[3]發展的要求。
由于各種移動設備終端存在操作系統、接口標準等方面的差異性,圖書館要提供完善的移動應用服務將面臨著巨大的技術困難,具體表現在3個方面。
①移動應用開發欠缺統一標準。比照傳統PC應用劃分為桌面應用和網頁應用的做法,移動應用也可分為兩類。一種是基于移動操作系統的原生應用,另一種是基于移動瀏覽器的Web應用。從當前的開發情況來看,由于原生應用具有豐富的全媒體表現、良好的用戶體驗而備受青睞。但是,這種開發模式難度高、缺乏統一的開發接口,由此導致移動應用開發多標準、高門檻,是當前圖書館移動應用開發的最大困難。
②移動應用開發欠缺開放性。由于原生應用高度依賴于操作系統,因此當前的移動應用開發天生就有封閉性的缺陷,應用程序不能跨平臺、跨設備運行。這既有悖于軟件業界“一次開發,處處運行”的潮流,也有違圖書館移動應用開發的目標。在泛在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移動應用開發的目標是“實現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任何移動終端載體使用圖書館的任何應用”[4]。因此,移動應用開發缺乏開放性的現狀嚴重阻礙了圖書館移動應用開發的發展。
③移動應用開發欠缺普及性。圖書館是一個擁有Web2.0精神的行業,不僅追求高大上的移動應用系統,也樂于開創具有個性、能接地氣的微創新應用服務。但由于當前的移動應用開發過程是面向底層硬件而不是面向高層應用,決定了當前移動應用帶有嚴重的系統封閉性,易用普及度低。因此,圖書館要自主開發個性化的移動應用,難度極大,這不利于圖書館移動應用服務的發展繁榮。
作為HTML系列標準的新版本,HTML5的最大特色是對用戶交互、多媒體和本地化等方面的技術支持[5]。這種改變究竟意味著什么,它與過去的網頁設計技術標準有什么聯系與區別?它將如何解決圖書館移動應用開發面臨的困難,為圖書館的移動應用開發模式帶來哪些變革?對此,筆者將從HTML5功能應用的5個方面深入分析。
通過使用HTML5增加的
HTML5繼承了HTML4的核心思想——網頁表現與結構相分離。新增了一些結構化標簽
移動設備上集成了多種傳感器、觸控屏、振動器、GPS、加速計、光亮感應器、麥克風、攝像頭、溫度計等[6]。它們為用戶帶來了更大的沉浸感和真實感,營造出一個逼真的、立體化的虛擬現實空間。用戶通過移動設備硬件提供的各種集成功能,可以輕松實現攝像頭、短信、郵件、博客、地理位置、文件存儲、在線語音等功能。HTML5提供了豐富的硬件API,讓開發者無需面對復雜的底層操作系統接口,簡化了研發工作。
離線存儲技術是在用戶無網絡的離線狀態下,使用HTML5離線網頁應用技術以使得離線網頁更好運行,以擴展網頁數據處理能力來達到離線訪問目的。這種離線存儲技術包括離線數據緩存、在線狀態檢測和本地化存儲3種方式。
HTML5擁有的Canvas是最強大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序編程接口))之一,可動態生成圖形、圖像和動畫。開發者可使用原生JavaScript語言在Canvas畫圖,能直接在頁面使用這一標簽來制作2D圖像或者通過腳本語言和JavaScript調用OpenGL或DriectX來渲染3D效果和作用。
隨著HTML5系列標準的不斷成熟,尤其是2014年10月28日,W3C的HTML工作組發布了HTML5正式推薦標準,無論是在豐富瀏覽器功能上,還是提高JavaScript等腳本代碼執行性能上,基于HTML5標準的圖書館移動互聯應用將為圖書館解決當前移動應用建設中的困難提供可行方案,為圖書館移動應用帶來全新的建設模式。
當前,圖書館發展移動圖書館服務面臨著不少困難,這些困難主要來自技術開發方面。過去數年,圖書館移動服務的應用架構經歷了從基于B/S結構的WAP網站向基于C/S的各種原生應用的發展歷程。但由于原生應用開發標準不統一、系統封閉性強、開發門檻高的缺點,致使圖書館難以深度介入移動應用開發,阻礙了圖書館移動應用向縱深發展。HTML5標準的制定與應用,為圖書館移動開發提供了理想的解決方案。基于HTML5的B/S架構的創新型移動Web應用將越來越多,引領著移動圖書館服務向業務環境云化、業務展現終端化、業務部署合作化、業務內容關聯化、業務形式模式化的方向發展[7]。
RIA(Rich InternetApplication,富互聯網應用)是全新的Web應用程序架構,它結合了桌面軟件良好的用戶體驗和Web應用程序易部署、跨平臺、兼容性的優點,分為瀏覽器類、瀏覽器插件類和桌面類3類[8]。而基于HTML5的移動Web RIA將成為圖書館移動業務的新形式。當前,圖書館的移動業務主要有以下3種。
①移動圖書閱讀服務:圖書館一般通過內容提供商和軟硬件提供商的內容與軟件綁定、內容與硬件綁定的模式來購買移動閱讀服務[9]。
②移動信息推送服務:通過短信平臺與圖書館管理系統、圖書館門戶系統的集成和數據交互,實現讀者信息、圖書館資訊的自動推送服務[10]。
③移動資源檢索服務:利用圖書館已有的電子資源整合平臺及其接口,完成WAP移動網站上異構學術資源的定制與整合檢索[11]。
總體而言,現有的移動圖書館業務形式是數字化網絡時代圖書館服務在移動互聯時代的再現,雖然有所創新和拓展,但不能體現出專屬于移動互聯時代的特性。基于HTML5的移動Web RIA以豐富的桌面操作體驗、虛擬現實體驗為特征,融合了具有桌面系統特性的拖放式操作和實時同步數據更新技術,集成調用了移動設備特有的觸控技術、重力感應技術、聲溫光氣等環境元素感應技術、地理位置感知技術,能夠提供虛擬化的桌面系統應用、模擬現實的虛擬社區服務、環境感知應用等。移動Web RIA將是圖書館拓展和深化移動服務的利器,為圖書館打造屬于移動互聯時代的新型的、立體化的服務空間。
隨著物聯網、云計算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及移動設備和移動應用的普及,圖書館界提出了“泛在圖書館”(Ubiquitous Library)概念并開展相關研究。“泛在圖書館”的建設目標是用戶能隨時隨地隨需使用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門戶系統是圖書館服務的重要輸出平臺。而圖書館門戶系統不僅需要兼容各種PC桌面瀏覽器訪問;更要支持各種移動設備,如手機、MP4、手持閱讀器、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的訪問。為此,構建“泛在”圖書館門戶系統將是必然選擇。HTML5標準是構建泛在門戶的基礎性標準。HTML5標準新增的圖形圖像渲染技術、媒體播放技術能夠為門戶系統增添豐富的交互與內容展示元素,進而構建虛擬化互動社區服務,更可結合Web 3D技術,構建沉浸感更強的三維虛擬社區。結合HTML5的離線數據存儲功能和RIA開發技術,模擬桌面系統操作,在離線環境和在線環境下均能支持操作應用。圖書館門戶將成為可定制個人化的虛擬桌面系統,提供個性化的移動服務。基于HTML5的圖書館門戶,將是兼容各類智能終端的操作平臺,為用戶提供虛擬化、泛在化、隨需隨用的圖書館服務。
[1]CNNIC.2013-2014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調查研究報告[EB/OL].[2014-12-13].http://www.cnnic.net/hlwfzyj/hlwxzbg/ydhlwbg/201408/t20140826_47880.htm.
[2]W3C中國.W3C發布HTML5的正式推薦標準[EB/OL].[2014-12-15].http://www.chinaw3c.org/archives/677/.
[3]黃悅深.基于HTML5的移動Web App開發[J].圖書館雜志,2014(7):72-77.
[4]夏翠娟.圖書館移動閱讀服務的新契機[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2(5):16-24.
[5]彭濤.基于移動瀏覽器的HTML5核心技術的研究及其應用[J].廣東通信技術,2012(4):47-50.
[6]陳博.移動終端HTML5Web應用技術與標準[J].電信網技術,2012(5):5-9.
[7]顧旻霞.構建更加開放的移動互聯網[J].信息通信技術,2011(4):54-57.
[8]博客園.RIA大潮中,哪種技術適合你?[EB/OL].[2012-10-17].http://www.cnblogs.com/liko/archive/2011/05/05/2037819.html.
[9]劉煒.移動圖書館的業務模式[EB/OL].[2012-10-17].http://www.slideshare.net/keven/ss-8377111.
[10]張成昱.關于移動數字圖書館建設的幾點思考[J].圖書館建設,2009(9):109-112.
[11]竇天芳.移動互聯網與傳統互聯網的服務融合[J].圖書情報工作,2011(9):67-7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