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建設信息生態園:當代圖書館義不容辭的社會使命*

2015-02-13 03:48:27徐紅玉淮海工學院圖書館江蘇連云港222005
圖書館建設 2015年10期
關鍵詞:圖書館生態信息

徐紅玉 (淮海工學院圖書館 江蘇 連云港 222005)

盧章平(江蘇大學圖書館 江蘇 鎮江 212013)

建設信息生態園:當代圖書館義不容辭的社會使命*

徐紅玉(淮海工學院圖書館 江蘇 連云港 222005)

盧章平(江蘇大學圖書館 江蘇 鎮江 212013)

信息生態園的概念是基于生態學有關概念、信息生態原理及信息時代信息原生態的負面特征而提出的。圖書館的社會職能和社會責任表明,建設信息生態園是當代圖書館義不容辭的社會使命。其建設對策包括:①面向圖書館的對策,即在理論研究、制度建設和實踐探索等方面有所作為。②面向用戶的對策,即區別服務、特色服務不斷強化;推進圖書館物理空間與用戶學習空間、研究空間、文化空間、精神空間深度契合等。

信息生態信息生態園圖書館社會職能圖書館社會責任

生態是生物和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的一種生存發展狀態,“原生態”是一切在自然狀況下生存下來的東西[1]。信息和網絡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在自然狀況下的生存發展狀態,本文稱之為“信息原生態”。信息原生態是未經人類公平控制和正義規范的信息自發的生存、發展狀態。相對于自然、文化領域“原生態”的原始、質樸、未經開發和污染,當代信息原生態既具有技術先進、傳播快速、載體多元等正面特征,也有因信息“爆炸”[2]與互聯網“淺薄”[3]帶來的信息超載、信息壟斷、信息侵犯、信息污染和信息綜合癥[4]等若干負面特征。

技術進步推動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負面社會現象,各級政府、各類社會組織和機構應該本著對公民負責的態度,在自己的職能范圍和責任領域,遵循特定社會意識形態的價值觀念,尋求對策,擔當起社會使命。本文基于圖書館是信息中心、知識樞紐和人類文明傳承的基地[5-7]的共識,提出圖書館應該建設成“信息生態園”的命題,即:針對信息生態的無序和非均衡發展狀態,圖書館負有在一定范圍和領域里實施信息生產、傳播和交流的規范、控制職能和責任,應擔當起改善信息生態環境的社會使命。

1 信息生態園相關問題

1.1概念

“生態園”本意是指在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指導下,針對城市化進程中導致的環境質量下降的問題,強調綠地對城市的滲透力和系統性,運用生物學、生態學規律建立綠色走廊,并以此引導城市的空間布局的集自然、人文于一體的園林地帶[8]。有學者將其定義為:遵循生態學原理建設的多層次、多結構、多功能、科學的生物群落綠地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具有不同生態特性的生物能各得其所、相互協調,充分利用陽光、空氣、土地、水分等元素,構成一個和諧、有序、穩定的群落,建立人類、動物、植物相聯系的新秩序,達到生態和諧美[9]。借鑒“生態園”概念,“信息生態園”可以描述為:遵循信息生態學原理建設的多層次、多結構、多功能、少重復、無冗余、無產權糾紛、節約實體和虛擬空間的、科學的無污染信息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具有不同生態類型的信息、文獻、知識群落各展其長、相互補充,為人類共享,共同為人類知識發現、知識創造、文明進步發揮應有的作用。

1.2建設的理論基礎

信息生態理論是信息生態園建設的理論基礎。信息生態理論提供了一種觀察、分析和處理組織內和組織間信息產生、組織和利用的方法論。信息生態理論可以和已有的圖書館學理論工具很好地結合,進而豐富信息載體保存職能理論和方法,指導圖書館信息載體管理工作[10]。信息生態系統研究中,生態信息與人文社會密切相關的理論,闡明了信息生態系統所特有的本質屬性,有助于對信息生態園基本屬性的理解;信息生態平衡研究中,關于信息主體種類和數量等合理匹配、信息生態環境因子相互協調、信息主體與信息生態環境高度適應、整個系統的信息流轉暢通高效的相對穩定狀態[11]的價值鏈規律和競爭規律理論,可指導信息生態園內外部環境協調研究;信息生態群落演化機理、信息生態群落演替特征理論,支持圖書館生態群落向信息生態園演進,圖書館文獻信息工作從紙質文獻向全媒體多元化發展研究。

1.3建設的意義

針對信息環境中日益膨脹的問題(諸如信息鴻溝、信息污染、信息侵略、信息安全、海量垃圾信息、數字版權糾紛),信息生態園建設,強調信息人(圖書館)科學高效地保存、管理、利用信息載體(紙質文獻、電子圖書和期刊、多媒體數字資源等),推動信息生態環境結構協調和信息流轉通暢、安全、高效,運用信息生態平衡規律,建立以圖書館為主體的,以圖書館信息載體為支撐的局部良性循環信息生態系統,使圖書館成為一方信息“凈土”,引導信息人與信息生態環境系統之間,信息人與信息人之間自然和諧相處,促進信息資源的良性循環再生。它是圖書館載體保存職能信息化進一步深化發展的客觀要求, 也是建設以人為本的圖書館的重要內容。其有利于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能提高信息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引導館員和用戶形成科學的信息觀;同時也有利于促進信息生態環境的凈化與污染的自我剔除[12],更有利于和諧信息社會的構建。

1.4構成要素

信息生態園由生態園主體結構和內部信息“造景”要素構成。具體說來,在信息生態園主體結構中,圖書館(信息主體)實行文獻載體搜集、保存、管理、應用職能,通過信息技術、特色資源利用、特色信息服務以及信息規章制度來協助信息提供者(數據庫商、網絡資源商、出版社等信息主體)攜手凈化信息環境、消除信息鴻溝、應對信息污染等問題;同時,引導讀者、社會團體、社會公眾遠離信息垃圾和信息安全問題的威脅,維護社會信息生態環境的平衡與和諧。信息“造景”要素由圖書館信息載體保存職能衍生而出,主要涉及到特色信息資源、信息服務、信息技術、信息規章制度的制定和善用。

1.5內外部關系

信息生態園內部關系主要指正式信息渠道(數據庫商、出版社、合法網絡資源和圖書館)之間的競爭、合作和載體轉換關系,外部關系則是指基于信息資源流轉和信息資源共建共享[13]的信息生態園主體結構與圖書館信息生態環境、信息生態系統的相互作用關系。圖書館信息生態園在信息資源流轉和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方面起到紐帶作用,且能給更大范圍的信息主體群種(讀者)帶來最大限度的滿足,同時又能保持自身可持續發展,實現圖書館與出版社、網絡運行商、數據庫公司間的和諧共處與互利共贏。研究信息生態園要素及其內外部關系,以圖書館為信息主體,以維護信息生態平衡、和諧信息生態環境為主要目的。在宏觀層面上,充分尊重信息生態循環,以信息生態平衡原理為準則,研究形成信息傳播鏈與信息產業健康發展相結合的綠色循環模式;在中觀環境建構上,研究符合信息生態原理的信息生態園,能使信息生態環境系統具有特色性、多樣性、合理性等特征,具備自我演替、發展的能力;在微觀生態構成上,研究信息生態園范圍內的信息主體與信息環境、信息資源,應形成有機互動的生態網絡空間。對于信息環境內產生的信息垃圾、信息鴻溝,可在系統內自我消化、填埋,從而起到完善信息環保功能和自然、高效、穩定、經濟的生態景觀結構的作用。

2 建設信息生態園是圖書館社會責任擔當的必然

從圖書館職能角度看,建設信息生態園,就是要促使信息載體保存“優化”,保證所傳遞科學情報的可信、可控、可靠,要以一個民族、一個社會而言至關重要的價值觀念、精神傳統、科學知識、文化情趣等[14]強化社會教育,并將網絡環境圖書館功能拓展,通過與相關信息產業協同合作,共同打造良性信息生態圈,使信息生態園逐步形成規模,在開發人類智能的同時,構建社會良性信息生態系統。這一切都是圖書館職能行使的社會要求,也是圖書館社會責任擔當的必然。

2.1圖書館社會責任要詣

ISO26000 將社會責任定義為“組織通過透明和合乎道德的行為,為其決策和活動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而承擔的責任”[15]。圖書館的社會責任,按照社會責任研究學派理論劃分[16],可以用伊壁鳩魯為代表的“社會契約說”解釋其緣由:社會的進步發展產生了圖書館,同時圖書館應當以自身的職業價值回報社會。用德魯克的“組織理論觀”說明其責任觀、價值觀、發展觀以及道德觀的社會訴求:圖書館作為知識組織,自始至終必須秉持公益理念,必須在信息社會扮演促進信息生態進化、合理發展的角色。用阿奇B.卡羅爾和安 K.巴克霍爾茨為代表的“利益相關理論”定位其服務對象的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責任和自覺責任:核心是圖書館作為社會行為主體應該承擔維護所處社會普遍遵循的社會“共同善”或“公德良序”的責任[17],抵制信息侵權,信息污染。用庇古的“外部性理論”規范服務過程中對他人或其他社會行業造成的影響以及規避策略,正確處理信息生態環境中內外部關系,強化系統內部的優化整合,強化與系統外部的協同合作,以保障圖書館履行社會責任的科學性和持續發展策略。

2.2圖書館社會責任本土化

圖書館的社會責任是圖書館對社會共同關注問題的責任擔當[18]。社會性問題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雙重屬性。信息自由、平等、包容,構建“良序社會”是圖書館具有普遍意義的正義責任之所在[19]。在西方發達國家,信息自由權力濫用與實施信息過濾和控制常常交鋒、糾結,給圖書館擔當社會責任帶來巨大挑戰[20],盡管如此,國際圖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共圖書館服務發展指南》[21]還是給圖書館的網絡服務加上了“安全”的定語,圖書館員必須努力幫助今天的青少年學會做一個有鑒別能力的信息用戶[22]的立場毋庸置疑,這也是對圖書館建設信息生態園的立論支持。

另一方面,社會性問題因國家、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核心價值體系的差別而顯示其特殊性。圖書館的社會責任本土化[23]是本文立論信息生態園建設的重要理念之一。它是界定與圖書館職能相關的社會問題性質、程度,研究圖書館責任擔當的價值取向,制定圖書館應對措施的標尺。在我國,圖書館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信息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和國家信息化戰略實施,要求各級各類圖書館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適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息生態環境,為文化強國、信息化強國擔當起應負的社會責任。這些都是圖書館社會責任本土化的題中應有之義。

2.3圖書館社會責任的擔當

圖書館的社會責任擔當我們可從圖書館職能履行的比較研究角度去認識,如既要保證從圖書館職能履行角度優化文獻信息環境,又要把圖書館放在更廣闊的社會平臺上,思考、踐行、營造適合我國國情的信息生態環境;既要注重文獻情報信息的整理、加工、傳遞,又要從圖書館內部轉向外部社會,從到館用戶轉向全社會利益相關者,從信息服務轉向整個社會的信息化環境建設,與相關行業協同合作,與用戶溝通互動,共同服務于整個社會的文化建設及和諧社會的建設;圖書館作為一個社會組織,一個法定公民,既要承擔社會賦于的“應作義務”和“分內之事”,又要努力在信息領域當好道德公民,做信息道德楷模,在圖書館探索建設信息生態園,在信息服務領域向公益全面化、對象全民化、服務社會化、手段多元化、內容深入化、信息環境凈化方面轉向,努力建設好公共文化平臺,傳遞積極文獻信息,引導健康文化娛樂,提倡文明信息消費,讓普通老百姓都能共享公共文化成果,共享信息資源,為構建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盡心竭力[24]。

職能與責任是圖書館系統內部與外界發生聯系的渠道和節點,責任與職能體現了一種承接延續的關系,責任的賦予體現了社會對圖書館的作用和影響,職能的發揮則實現了圖書館應有的社會價值[25]。正是由于這種承接和延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下的信息生態園建設必將上升為圖書館的社會使命。

3 面向圖書館的對策

3.1理論研究有所作為

現階段,圖書館需要在理論領域對信息生態園建設加強研究。

(1)信息生態理論指導下的信息生態園理論:①信息生態園建設與信息生態系統、信息生態環境關聯研究;②信息生態園中信息自由與信息安全、信息鴻溝與信息共享、信息泛濫與信息控制關系研究;③信息生態園功能及其對社會信息環境作用研究等。

(2)信息生態園建設研究:①信息生態園構成要素與內外部關系研究;②信息生態園運行原理與機制研究;③信息生態園可持續發展研究等。

(3)信息生態園中圖書館生存環境變革與功能拓展研究:①圖書館在信息意識、信息能力、信息行為和信息活動等方面能力強化和功能拓展研究。②圖書館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和文化創新,提高主體對于外部信息生態環境的適應能力,并對外部信息生態調節、平衡作用研究等。

3.2制度建設有所作為

(1)積極參與國家信息安全體系中的法規、制度體系、道德規范建設研究。目前,我國信息領域的法律法規還很不完善,在知識產權保護、網絡信息分類管理、信息垃圾界定、傳播危害青少年保護、數字文獻價格、非法出版物監控等領域都有不少空白[26],涉及圖書館工作的方方面面,圖書館應該從自身的性質、任務和職業敏感角度,為國家和地區層面的政策法規制定獻計獻策。

(2)基于圖書館權利、職能和責任立場的信息執法和制度完善。圖書館要建設成信息生態園,首先自身要嚴格遵守國家信息法規和制度,做信息道德模范,同時要針對圖書館的服務對象、服務流程制定完善一整套規章制度,保證圖書館自身信息安全和信息環境凈化,如信息過濾、存貯、交流、傳播規則等。

3.3實踐探索有所作為

互聯網的產生與發展不可逆轉地改變了信息產生、存儲、傳播的方式和過程[27]。圖書館在收藏對象上從以紙質文獻為主到以電子文獻為主,收藏空間上從物理空間向網絡空間轉變,收藏策略上由一館收藏變為合作收藏。信息載體保存任務除了要將原有的紙質文獻進行數字化處理,保存在物理介質中外,還應重視對廣泛分布在互聯網、各類數據庫、各種介質中的數字信息資源的搜集、整理與保存。圖書館應該在信息生態園建設中探索出一條運行管理的新模式。

(1)資源建設方面:①信息搜集與篩選,圖書館工作者要嚴守職業道德,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養,運用文獻鑒別、篩選、整序等職業技能,把好“進口”關,堵住圖書館信息生態園的 “污染源”。 ②要更加重視資源的共建、共知與共享,努力做到不重復購置文獻、不重復建庫,最大限度減少信息生態園信息冗余與信息垃圾。③資源獲取、數據庫建設、資源本地化(以不侵犯知識產權為前提)。

(2)信息保存方面:強化內容整合與長久保存安全策略探索,要積極實施《數字圖書館安全管理指南》[28],在大數據背景下,還要注意:①重視數據的結構化,以保證圖書館信息保存便于管理和加密,便于處理和分類,能夠有效地智能分辨非法入侵數據,保證數據的安全。②加強網絡層數據辨識智能化,在結構化的基礎上重視本地系統的相互監控協調,同時杜絕非常態數據的運行,③在機構知識庫等數字資源建設的本地策略構建上,加強內部管理的監控和監管手段,完善數據存儲隔離與調用之間的數據邏輯關系策劃[29]。

(3)與社會協同方面:開展更廣泛的社會協同,不僅要建設行業內的圖書館聯盟,還要廣泛結成戰略聯盟、知識聯盟。合理利用生態網絡和社會網絡關系,組織合作網絡和知識社群,增強與擁有特色館藏或者核心業務存在差異的相關信息機構的合作,加強彼此分工程度和層次,減少不必要的重復業務,規避成員之間因為利益競爭形成的信息封鎖等,充分利用圖書館在信息生態鏈中的“中心”節點作用,在各種合作鏈中選擇或創建新的中心節點,提高館際互借、文獻傳遞、分工采購等合作項目的效率[30],同時注重各種聯合體內外的互動,確保資源共建共享,為信息生態鏈的良性循環和信息生態環境內的良性競爭作出貢獻。

4 面向用戶的對策

4.1區別服務、特色服務不斷強化

(1)在信息生態園建設中,圖書館要始終秉持信息公開、自由平等的理念,但也絕不給信息欺詐、知識侵權、色情、暴力予“自由權”,必須對特定的文獻類型,針對特定讀者群體,實施信息流向與流速的控制:①利用分類、分級技術實施數字信息內容管理;②制定工作流和策略;③設計客戶端支持;④規劃權限和安全性。

(2)在信息生態園里,圖書館“擁有”本館館藏和“存取”館外信息相輔相成、長期共存、缺一不可,圖書館物理空間與信息空間對偶匹配,從而有利于更深入地探索館內與館外、物理空間與虛擬空間深層次的信息互動關系[31]:①本館特色資源、地方特色資源、古籍特色資源和外部特色資源文獻信息的存儲,應以資源共享為宗旨,注意“擁有”與“存取”之間的平衡,把特色化的擁有和服務放在重要位置[32];②在信息空間與物理空間之間建立反饋機制,研究和利用它們之間的對偶關系,使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和針對性服務成為可能,這是信息生態園建設面向用戶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信息生態園建設個性化、特色化的需要。

4.2推進圖書館物理空間與用戶學習空間、研究空間、文化空間、精神空間深度契合

在信息生態園建設中,圖書館空間轉向——從強調人對空間的構建到注重空間對人的影響,從單純的物理空間轉向物理和精神空間的結合,從傳統空間的文化形態之間的沖突到多元文化形態的和諧共處[33]。圖書館應以用戶為中心,根據用戶變化的需求調整和變革空間布局,打造適應新一代用戶需求的圖書館空間與服務,喚起用戶對變革后的圖書館空間服務的興趣[34]。

(1)學習空間的建設:要點是強調人性化、倡導綠色生態、注重營造趣味性、建立具有靈活性與可持續發展的空間環境,引入展覽空間、功能性的色彩、多樣化的家具設施、“動靜結合”的聲環境、復合化的空間分隔等理念[35]。

(2)研究空間的形成:關鍵在于形成團隊互動環境和項目研究特色服務全媒體信息氛圍。

(3)文化空間的打造:內核是“以文化人”,高雅文化以形而上學的追求與超越精神提升人們的審美境界和人格魅力;世俗文化以其地域性和民族性體現人的情感依托和精神追求。近年來,國外一些圖書館探索“復古圖書館”值得借鑒[36]。

學習空間、研究空間和文化空間同處一個信息生態園內,促進了圖書館物理空間與人類精神空間的深度契合。可見,圖書館的社會作用是永遠不會被取代的。

4.3提倡多元閱讀方式的適應與多維閱讀方法選擇輔導

信息載體的多媒體化,豐富了圖書館文獻類型,也對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提出了新要求。

(1)作為社會“均衡器”的圖書館,社會“包容性”除了對讀者身份的包容,還應該有用戶閱讀方式和閱讀習慣的包容。在信息生態園里,讀者使用不同類型文獻的機會是均等的,讀者利用圖書館的習慣也應當是被充分尊重的,必須杜絕以各種理由對用戶利用圖書館的習慣排斥。

(2)圖書館的責任和義務:對“數字移民”[37]加強數字文獻利用輔導,對“數字原住民”[37]加強紙質文獻利用宣傳,縮小數字文獻“鴻溝”,也不擴大紙質文獻“盲區”,使各種信息載體生態共存互補。

4.4加強對用戶的信息道德規范、宣傳、教育和引導,創造一個良好的網絡輿論監督環境。

信息生態環境改善是全社會的事,圖書館信息生態園建設更離不開用戶的支持和踐行。

(1)圖書館建設信息生態園具有示范作用,就像規定不允許在公共場所抽煙一樣,先在圖書館內規范用戶信息行為,實施一系列管理措施。

(2)在用戶信息道德養成方面,圖書館應充分發揮教育職能,采取各種用戶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信息道德,抵制信息污染,遠離信息垃圾,保護信息安全和自身利益。可以開展一些活動,如關掉電視一天、在圖書館關閉移動電話、限制電子郵件、抵制廣告等。

5 結 語

目前,信息原生態和信息生態園還不是專業術語,其概念的界定需要進一步探討和厘清,信息生態園的建設在理論、技術、機制、運行等很多層面需要深入探討,面向圖書館和面向用戶的對策也需要系統化研究。但是,信息生態園具有美化信息生態環境、吸收反射信息噪聲、消除信息區域分布不平等(信息鴻溝)、調節信息生態氣候、維護信息生態平衡、改善社會信息生態環境等作用,充滿了魅力。信息生態園建設對于圖書館在網絡環境下功能定位和社會職能變革的意義顯而易見,希望本文能給圖書館界同仁深化研究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1]原生態[EB/OL].[2014-08-31].[2014-12-22].http://baike.baidu.com/link?url=1-v0uNWwjoDLTXRgIr9PwKPH7JZ_tARIRN1-ilmz3FbXneGrYNJyPUYoe7AHDsN5SbvqhbJK8ppbjPVpclKgva.

[2]申克.信息煙塵:在信息爆炸中求生存[M].黃锫堅, 朱付元,何芷江,譯.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

[3]卡爾.淺薄[M].劉純毅, 譯.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0.

[4]陳曙.信息生態研究[J].圖書與情報, 1996(2):12-19.

[5]王子舟.圖書館學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8.

[6]吳慰慈.圖書館學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7]高新陵, 王正興.生命不會終止——圖書館存在下去的N個理由[J].圖書館雜志, 2012(5):10-13,59.

[8]生態園[EB/OL].[2014-10-19].[2014-12-22].http://baike.baidu.com/link?url=fVT2sdy5K_atCXoghLnI6n FD1uMTo6WCia NVTUgboKqMQYpmJ1nE 86QBBn2K0cPgH2z8etohQVwpw7-2_awJh_.

[9]郭麗萍.生態園建設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探討[J].中國西部科技, 2008(6):1-3.

[10]周德明.危機管理與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J].圖書館雜志,2002 (4):3-6.

[11]周旖, 于沛.公共圖書館的基本立場與社會角色:對《公共圖書館宣言》1949年版、1972年版和1994年版的分析[J].圖書館論壇, 2014(5):1-7.

[12]蔣永福, 王麗云.網絡環境下圖書館職能的變化趨勢[J].情報資料工作, 1999(3):19-21.

[13]邱紅.試論高校圖書館職能拓展路徑的選擇[J].圖書館學研究, 2012(9):25-28.

[14]邱五芳.內容重于傳遞:圖書館不應回避的社會責任[J].中國圖書館學報, 2007(4):5-10.

[15]ISO 26000: 2010(E) -Guidance on Social Responsibility[2013-10-22].[2014-12-23].http://share.iask.sina.com.cn/download/explain.php?fileid=22983137.

[16]郎玉林.圖書館社會責任理論基礎研究[J].圖書館, 2014(2):11-13,38.

[17]蔣永福, 佟 馨.圖書館社會責任研究[J].情報資料工作, 2011 (4):38-40.

[18]劉茲恒, 朱荀.關于圖書館社會責任的若干思考[J].圖書館論壇, 2010(6):23-26.

[19]郎玉林.圖書館社會責任沖突的權衡:正當與正義——從契約責任到正義價值之思辨[J].圖書館建設, 2014(4):25-27,20.

[20]李超平, 畢達, 馬辛.互聯網時代的智識自由與社會責任之爭:美國公共圖書館互聯網過濾相關法案與判例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 2014(4):55-64.

[21]國際圖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共圖書館服務發展指南[M].林祖澡, 譯.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2:44-45.

[22]Symons A K.Open Letter from the ALA President[EB/OL].(2013-08-16).[2014-12-23].http://web.ebscohost.com/ehost/detail?sid=8527d058-71d5-44af-9f1f-466e593220e4% 40sessionmgr12&vid=1&hid=23&bdata =Jmxhbmc9emgtY 24mc2l0ZT1laG9zdC1saXZl#db = aph&AN=1409089.

[23]白君禮.論圖書館社會責任的研究內容[J].中國圖書館學報, 2012(3):117-127.

[24]左雪梅, 馬功蘭, 王曉燕.道德視角下的圖書館社會責任研究[J].圖書館, 2013(2):5-8.

[25]趙益民.21世紀公共圖書館的社會責任與社會職能[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9(2):11-14.

[26]張光博.國外網絡信息立法對我國的啟示[J].現代情報, 2004(9): 54-57.

[27]周曉英, 曾建勛.情報學進展系列論文之四——網絡世界的信息組織[J].情報資料工作, 2009(2):5-10.

[28]趙亮, 劉煒, 徐 強 .《數字圖書館安全管理指南》解讀[J].中國圖書館學報, 2011(1):47-58.

[29]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安全“隱患”[EB/OL].(2013-06-03)[2014-10-19].http://sec.chinabyte.com/478/12630978.shtml.

[30]楊九龍, 楊雪琴.論圖書館與社會網絡的互動[J].情報雜志, 2009 (9):27-30.

[32]冷東明.特色化建設——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館藏發展策略[J].現代情報, 2005(10):64-65.

[33]劉亞玲.人文化成——圖書館社會教育功能的理性回歸[J].圖書館建設,2014(9):7-10.

[34]于國英.高校圖書館空間布局改造與重新設計理念[J].圖書館建設, 2014(5):71-73,70.

[35]王蔚.高校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設計的新趨勢[J].圖書館建設, 2013(7):66-69.

[36]The Retro Library[EB/OL].(2012-01-10)[2014-12-12].http://blog.libraryjournal.com/annoyedlibrarian/2012/01/05/the-retrolibrary/.

[37]Prensky M .Digital Natives, Digital Immigrants Part1[J].On the Horizon,2001,9(5):1-6.

徐紅玉 女,1971年生,碩士,現工作于淮海工學院圖書館,副研究館員。

盧章平 男,1958年生,博士,江蘇大學圖書館館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Building Ecological Circle: The Duty-Bound of the Modern Library

The concept of information ecological circle was proposed based on ecological concepts, information ecological theories and the neg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ecosystems in the information age.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ecological circle is one of the bounden social duties of contemporary libraries owing to their social functions and responsibilities.The construction methods include: ①Methods to libraries.The construction should b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oretical research, system construction, practice exploration and so on; ②Methods to users.The construction should enhance the targeted and characteristic service, deepen the combination between libraries' physical space and users' space, such as study, research, culture and mind space.

Informative ecology; Informative ecological circle; The social role of library; The social duty of library

G250.73

A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的生存環境與功能定位的變革研究”的成果之一,項目編號:12BTQ007。

2015-04-05 ]

猜你喜歡
圖書館生態信息
“生態養生”娛晚年
保健醫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住進呆萌生態房
學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態之旅
圖書館
小太陽畫報(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訂閱信息
中華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 23:00:31
飛躍圖書館
圖書館里的是是非非
生態
領導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9:05
展會信息
中外會展(2014年4期)2014-11-27 07:46:46
去圖書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a色毛片免费视频|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中国美女**毛片录像在线|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国产人人射| 婷婷综合在线观看丁香| 国产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午夜一区| 国产欧美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日韩黄色在线|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中文|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Jizz国产色系免费| 国产玖玖玖精品视频|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V| 美女无遮挡被啪啪到高潮免费| 免费不卡在线观看av|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电影|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免费视频| 综合色区亚洲熟妇在线| 国产91精品久久|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午夜国产小视频|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成人国产三级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不卡一区二区 | 亚洲天堂福利视频|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免费| 91热爆在线| 亚洲天堂2014| 午夜三级在线|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视频播| 国产丝袜第一页| a色毛片免费视频| 中国美女**毛片录像在线|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97人人做人人爽香蕉精品|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 久草视频一区| 精品国产网|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尤物午夜福利视频| 成人亚洲视频| 亚洲一区国色天香| 欧美色亚洲| 免费AV在线播放观看18禁强制| 日韩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女人喷水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伊一| 91av成人日本不卡三区| 亚洲欧美激情小说另类| 亚洲欧美成人影院| 伊人久综合| 亚洲国产黄色| 热伊人99re久久精品最新地|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h在线观看网站站| 久久一本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屁孩| 免费亚洲成人| 精品国产成人av免费|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 | aⅴ免费在线观看| www亚洲精品| 婷五月综合|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 青青青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91po国产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 囯产av无码片毛片一级|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永久天堂网Av| 国产精品三级av及在线观看|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