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明
教育信息化研究
基于信息化趨勢下的英語教育生態圈構建
王允明
基于信息化趨勢下的英語學科的生態構建因時而變。宏觀的信息化生態環境對英語課程生態和課堂生態產生的教與學變革促進英語教育的本真回歸。基于信息化的英語教育生態圈,立足三個維度,通過信息化與英語學科的整合,在線教育和線下教育的結合,移動學習和終身學習的契合,教育規律和教法手段的創新混合,聽說讀寫譯,教學考練測評的一體組合,家校生三方的密切配合,多平臺、媒介,電腦手機平板,APP軟件和微信端口,形成教學管一體化,構建起數字校園和家庭,形成云端教育生態,筑起家庭學校社會教育成閉環的移動智慧教育生態圈。
信息化;生態圈;維度;融合
21世紀是信息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深刻改變著人類的思維和學習方式,教育的革命正在全球發生。“可汗學院”“MOOCS”“翻轉課堂”“微課”等極具革命性的數字化教育教學形式引發了一場技術帶來的“以學生和技術為中心,充分連接的教育模式”的教育革命。教育的革命性變化在于信息化的四大特性:一是教育信息化突破了時空限制,是縮小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徑。二是教育信息化推動了教與學的“雙重革命”,是共享優質資源、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三是教育信息化打造了沒有圍墻的學校,是實現全民學習、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必然選擇,真正實現了“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四是教育信息化匯聚了“海量知識資源”,是人類文明傳承創新的重要平臺(劉延東 2015)。中小學基礎教育階段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信息化教育體系,適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經濟新常態,已成大勢所趨。
我國為推進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自2011年以來,已經在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了嘗試和實踐: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國家將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制定并實施了教育信息化發展10年規劃(2011~2020);二是注重同推進,各級政府成立相應的機構,確保教育信息化有力有序推進;三是拓寬渠道多方式,按照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原則,采取企業墊資建設,學校付費使用等多種方式,加強與網絡信息運營商合作,促進企業參與教育資源開發;四是堅持應用驅動,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創新,鼓勵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創新,支持學生個性化學習探索,推動形成“課堂用、經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學新常態(劉延東2015)。
教育信息化集中體現為:“現實空間與虛擬空間的互聯互通,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創造泛在學習環境,隨時、隨地、隨需開展學習,建設全民學習的開放平臺。在教學方式上,主動式、互動式學習,泛在學習、移動學習、個性化學習逐漸成為現實。在教學資源上,通過構建智能化的平臺,提升優質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水平。在教育管理上,實現扁平化管理,建設好‘三通兩平臺’,即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集中力量開發英語等短缺課程,引導學生利用智能工具,開設網絡學校,使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入教學和管理的核心業務,讓師生容易用、喜歡用。建設智能化教學環境,提供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和軟件工具,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鼓勵發展性評價,探索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新模式,倡導網絡校際協作學習,提高信息化教學水平。基于網絡資源,運用信息技術構建合理開發和積極利用包括英語教材以及有利于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其他教學材料、支持系統和教學環境等現代教學資源”(教育部 2011)。
2011版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第四部分:實施建議——開發與利用網絡資源中明確提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教師,要積極充分利用條件,建立自己的英語教學網站。”按照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原則,可以通過企業參與教育資源開發,借助社會企業力量,將科技運用于教育,服務于教育。
國家在教育信息化層面為英語教育的生態趨勢、和諧發展搭建了宏觀的生態環境,對英語課程中宏觀生態和課堂微觀生態產生的教與學的變革將帶來英語教育的本真回歸:學生中心和語言泛化環境的構建,英語教育由“語”向“文”的回歸,向素養和道德的回歸(黃遠振、陳維振 2007)。英語教育宏觀生態是關于社會環境和文化環境對外語教育的關系,外部因素與外語政策對外語教育的影響;外語教育中宏觀生態是關于課程的生態,包括課程的內涵和價值取向、高中課程生態和英語課程生態;外語教育微觀生態是外語教師通過自身專業素養和綜合技能(比如信息技術與學科的融合),更有效地實施外語課堂教學(黃遠振、陳維振 2007)。
通過教育信息化,把英語學科整合起來,整合知識(know ledge)、技術(Technology)、教學途徑與方式(Pattern)、課程內容(Contents)、家長資源等,融通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移動互聯,運用混合教學法(Blended learning),聯通課內課外,打通校內校外,貫通線上線下,溝通教師、家長、學生。信息教育化延伸和擴大教育生態圈的半徑,學校教育本身延伸到校外,連接了家庭和社會教育,通過互聯網絡的載體,交互構成了多位一體的生態圈。
信息教育環境下注重課堂教學個性化、精準性,提倡體驗式、互動式學習,泛在學習,移動學習的教與學方式將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有利于建立高效的講、練、測、答和析等學習環境,有利于個性化與分層教育,有利于培優促中和補差,實現個人成長路徑全程的數據跟蹤和分析,幫助學生學得更好,幫助學校老師教得更好,幫助家長監督參與更佳。構建全民(家)學習的氛圍,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各個微生態環節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為高效優化英語教育生態圈,可以按照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原則,通過企業參與教育資源開發,將科技運用于教育,服務于教育。企業、學校、家庭和學生共建智慧教育新模式,以O2O和OTC模式服務垂直行業應用,為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提供互聯網應用工具和服務等多種路徑,從而實現技術服務于教育,技術改變教育,技術提高教育的愿望。學校充分利用條件,利用三通兩平臺,準允企業參與,建立自己的英語教與學一站式網站,既享受海量資源又有自有的題庫資源,既有學校教與學管理的平臺又有家校聯系的APP等端口,還有教師專業發展的曬課、創課、微課、慕課等平臺,以及校園空間等。虛擬校園和真實校園一體,將校園文化植入和孕育,實體教育和電子教育結合。“好風憑借力”,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學校品味提升,有助于教育主體即學生本真的回歸;有助于受教育者可持續性和終身的發展。正如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所說:“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在學生能自學自勵,一輩子做主動有為的人。”具體的實施,可以立足以下幾個維度進行:
(一)課標課程與教育信息技術維度
在線教育和線下教育結合,猶如鳥之兩翼,車之雙輪,推動教育均衡和更快更好地發展。借鑒社會企業技術優勢,依托成熟的在線教育網絡平臺,比如www.ekwing.com立足于紙質媒體《學生雙語報》,精心打造線上英語教育平臺,通過品牌植入現代技術,內容和技術結合,多種英語技能平臺微課程搭建:口語聽力作業平臺,運用混合教學法,實現聽說引領,一對一在線打分糾錯,語言的交際功能本質得到強化,有利于改善啞巴英語的現狀,體現新課程語言交際性的功能;同步課堂教材講練平臺,課文文本信息輸入和輸出的課件、微課等;同步異步在線完形閱讀等題庫測試平臺,初高中各種教材和考試題型,語言基礎知識(詞匯語法等)思維導圖和文學名著節選,或者圖書館藏,側重語言知識綜合應用,匯集海量知識體系,強調基礎知識和語篇閱讀的重要性;寫譯等輸出和人機交互的平臺,句型操練到模版訓練,從話題寫作到任務型寫作,修辭手段,寫作技巧訓練的課程,各種題材體裁的欣賞和寫作訓練,甚至小說接龍,以及作文打分系統,微視頻作品秀等,體現新課程語言運用從口頭交際到較高級的思維文化形成,實現英語課程三大目標:行為目標、生成性目標和表現性目標。一站式平臺下,完成不同英語微技能,開發運用三個APP:教師模塊(E-assistant),解放老師,智能聽說讀寫譯,微課助教組卷減負;學生模塊(E-learning),題庫功能,智能測試糾錯,人機交互助學;家長模塊(E-consultant),微信家校通,全方位伴學。三方互聯互通,手機平板電腦多平臺,移動學習新常態。
(二)課堂教學和家庭教育的維度
基于以上各種微技能的平臺,依托教師群體和家長參與,運用移動互聯網技術,課堂教學微課化,運用海量的互聯網信息,甄選和充實課堂,增加課堂的趣味性、知識的有效性。爭創高效交互的課堂模式,整合英語學與教的策略和方式,讓師生移動教與學和便捷學習,微課和慕課等資源載體可以嫁接平移、自創和引用;作業平臺利用APP軟件和微信端口,作業電子作業化,要求學生網上完成聽說和在線完形閱讀等作業,在線刷題和形成個性化的錯題本。從而利于在線監控學生的學習,智能評測個性化,趣味性和測試評價功能結合,評測過程性和終結性結合;有效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但不減分和減效的評價監測,題庫數字化分類,聽說讀寫譯有機結合;線下紙質媒介和網絡語音教室等媒介相結合,授課虛擬教師和專業教師相結合。并有家長和APP端口,助教和家教的結合。課下線下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協調配合,實現教育資源智能化并更好地服務教學等。
(三)學生英語學習現狀和心理角度
基于網絡平臺,結合語言學習的規律,創造和諧趣味性的外語生態環境,開設一些海選競技平臺,如口語大賽、模仿秀、作文作品秀、英語角。利用網絡黏性功能,因勢利導,寓學于樂,開發或移植英語趣味性小游戲,不斷升級迭代,積分換獎品和裝備。評審獎勵的端口,分層獎勵,營造良好的PK氛圍,挖掘學生積極的心理潛能和培養自我激勵的意識,構建虛擬校園中的語言學習游戲文化、角色文化、Cosplay,從而解決啞巴英語現狀,突破英語的聽說障礙,進一步提高英語讀和寫。
互聯網+使在線教育成為2015年的熱點之一,也是今后傳統教育走向信息現代化,實現智慧教育的必由之路。教育信息化環境下利用課堂與人工智能結合,運用網絡平臺,為學校提供英語學科多個完善的教學閉環產品:搭建起基礎英語數字化聽、說、讀、寫、譯,教、學、題、考、評一體化的英語教和學的平臺;搭建起教育、考試、心理咨詢和家長—學校平臺,營造家庭學習和監管氛圍;搭建起校際之間(尤其是名校之間)的教學資源共享的網絡平臺,豐富教學資源,實現教育資源優質化、節約化和均衡化。實現多平臺,多媒介,電腦手機平板都可用,APP軟件和微信端口服務,移動互聯校訊通,進而形成教學管一體化,構建起數字校園和數字家庭,形成云端教育生態,筑起家庭、學校、社會教育成閉環的移動智慧教育生態圈。多度空間、交叉生成、生生不息,從而助推基礎英語教育教學領域中在信息高速路上漸行漸遠。
引用文獻
黃遠振,陳維振.2010.中國外語教育:理解對話——生態哲學視域[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2011.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劉延東.2015.www.jyb.cn/world/zyyj/201516/t20150 609625536.htm l.
作者信息:364000,福建龍巖,福建省龍巖一中
7577077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