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滿濤 李陸桂 龍 文 康艷云
大集體備課機制的實踐研究
——以桂林市高中英語學科新課程大集體備課為例
肖滿濤李陸桂龍文康艷云
【摘要】大集體備課機制是“教研共同體”,能有效改善教研生態,實現“優勢互補”,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廣西桂林市大集體備課活動的實施與管理在借鑒其他省市先進經驗的同時,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主要采取了“健全組織,統一管理”“統籌安排,落實任務”“豐富活動,注重實效”“搭建平臺,碰撞交流”和“匯集成果,共享資源”等管理模式,為有效提高高中英語課堂效益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關鍵詞】實踐共研;新課程;大集體備課;高中英語
自2012年秋季起,伴隨著廣西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啟動,桂林市從高中2012級(高一年級)開始實施新課程改革,同時啟動“桂林市高中各學科大集體備課活動”。三年來,英語學科大集體備課活動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大集體備課活動,促進了全市英語教學優質資源的整合,搭建了教研平臺,幫助形成了“教學共同體”,建立了資源共享機制,改善了教研生態,增強了全市高中英語教師適應新課程的能力,提高了教學和管理能力,有助于全面落實《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教育部2003)(以下簡稱《新課標》)的各項要求和目標,確保英語新課程的教學優質高效。本文擬就三年來英語學科大集體備課所做的主要工作、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總結與反思。
(一)健全組織,統一管理
以桂林市為單位的大集體備課涉及面廣,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想取得預期成效,務必精心組織、強化管理、加強引領。在廣西課改專家、桂林市教科所英語教研員、特級教師李陸桂老師以及桂林市高中英語新課程課改專家組的指導和引領下,于大集體備課活動前期成立了“大桂林中心備課指導組”,成員分別由市級高中英語新課程專家組成員(5人,另加名師1位,共6人)和各縣中心備課組負責人(6人)擔任;下設市區中心備課組(6人)和三個縣中心備課組(第一組:全州、資源、興安、灌陽;第二組:臨桂、靈川、永福、龍勝;第三組:恭城、荔浦、平樂、陽朔)(縣域中心備課組由各縣教研室中學英語教研員負責相關協調工作);做到大集體備課活動由市英語學科備課指導組統一部署、協調安排,各縣中心備課組根據各地域實際情況開展相關大集體備課活動;各主備學校要求自覺服從學科專家指導組和中心備課組成員的管理和要求,做到任務承包、分工協作,確保集體備課求真務實、優質高效。英語學科大集體備課中心指導組(含市、縣中心組,下同)根據實際情況分配任務給各主備學校,要求各主備學校務必進行“集體備課”,做到“四定”,即: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各主備學校以年級備課組為單位,任課教師人人參與,做到既分工又合作、集思廣益,確保教學設計和教學課件質優效高,按時提交成果。教學設計與課件統一按要求提交給“大桂林中心備課指導組”,然后由學科專家組成員負責審核,并提出修改意見。
(二)統籌安排,落實任務
每學年或每學期初,大集體備課中心指導組負責人按模塊單元將大集體備課任務酌情分配給各主備學校,并將任務安排細目表印發給各校教研組長,同時上傳到“桂林市高中英語課改QQ群”,要求各主備學校的年級備課組組長具體組織實施完成,教研組長負責督促檢查,確保任務落實、按時完成。任務分配的宗旨是:主備學校以市區示范性高中和縣示范性高中為龍頭,引領市區普通高中或縣域部分高中承擔,以此實現優勢互補,同一單元盡可能安排三個不同層次的學校擔任其主備任務,以便大集體備課的成果能在更大范圍內發揮其作用。
(三)豐富活動,注重實效
教師的教學基本理念、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執行力是學生有效學習的保證(王薔2009)。因此,如何將英語新課程理念滲透到教學設計(大集體備課)之中,真正在課堂教學中得以實施并產生實效,一直是我們探尋的課題。為此,我們一開始就堅持把理論學習、課堂觀摩、成果展示、集體研討、技能競賽(如優質課競賽、評課稿比賽)等作為大集體備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還增加了微課視頻培訓、制作與展示活動。三年來,我們英語學科組織和開展全市性的大集體備課活動達50余次,具體包括:集體備課活動籌備與工作安排會議、階段性工作總結與交流會議、現場課堂觀課議課、主備學校說課、教學設計與課件比賽、評課比賽、微課視頻優秀作品展示、微格教學課堂展示等。此外,我們還組織教師積極參加高中新課程通識培訓和學科教學培訓、外地名師進課堂觀摩活動。學科專家組成員代表曾兩次參加市教科所舉行的桂林市大集體備課研討會,分別介紹了我們學科組大集體備課的階段性工作情況。各縣中心備課組除了組織老師參加一些全市性的大型活動之外,還分別針對縣域情況,按計劃開展了一系列大集體備課活動。
我們不僅按計劃開展系列活動,而且每次活動通過精心策劃和細心安排,做到主題明確、任務落實、內容豐富、富有特色,確保實效性。
(四)搭建平臺,碰撞交流
外語教學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需要廣大外語教育工作者智慧耕耘。因此,除了通過開展現場集體備課成果展示、說課、課堂教學等活動之外,搭建一個在線交流平臺是十分必要的。我們在啟動大集體備課活動時,就同步建起了“桂林市高中英語課改QQ群”,至今,桂林市絕大部分的高中英語教師都加入了該群,這里是大集體備課成果上傳和下載的地方;這里成了高中新課改和大集體備課的交流平臺,群員們在這里暢所欲言,答疑解惑,交流心得,傳遞信息,感嘆人生,常常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五)匯集成果,共享資源
三年來,大集體備課所有主備學校的高中英語教師,尤其是高中2012級的任課老師,為之付出了大量心血,設計了許多優秀的教案,制作了配套教學課件。按照市教科所的要求,市區中心備課指導組成員從提交的眾多教學設計和課件中篩選出了一套高中英語必修1至必修5的教學設計(含配套課件,課件統一上傳市教科所教學資源庫),于2014年6月結集出版(內部交流)并發放到各校,實現資源共享,以利于日后各校年級備課組、各位任課教師結合校情和學情進行教學設計與課件的二次加工,不斷打造精品,有效實施,加強教學管理,切實提高課堂效益。
(六)制作微課,順利起航
為了適應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教育教學的發展與要求,市教科所從2015年春季學期開始又有了新的任務和安排,即要求各學科開發和制作“高中英語微課程”。其實,我們學科組早在2014年秋季學期,就已經進行了兩次“英語微視頻”展示和培訓活動,由五中的梁元軍老師主講,并展示了自己制作的微課視頻,引起了較大反響。隨后,陽珺老師也在英語課改QQ群展示了自己的微課視頻佳作。由此,英語學科組開啟了微課視頻設計和制作之旅。
2015年3月27號,我們組織全市約90余名高中英語骨干教師參加了市教科所舉辦的“高中學科骨干教師微課制作培訓”學習,大家對微課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參訓老師掌握了初步的設計和制作技術。我們學科組于2015年4月15日下午在逸仙中學成功舉行了“桂林市高一、高二年級英語微格教學課堂觀摩、微課視頻展示活動”。在活動中,五中的覃萍、桂中的賴小龍、師大附外的甘朝敏等三位老師自己制作了微課視頻,這些視頻充分體現了科學的微課設計思想、良好的語言表述功底、嫻熟的視頻制作技藝,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桂林市高中英語學科微課視頻設計和制作順利起航!
(一)構建基本模式,實現“有效備課”
教學設計既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教學設計的優劣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品質。根據先行課改省區經驗,區域大集體備課通??梢圆捎脤n}式、主講式、競爭式、引領式和互惠合作式等實踐模式。三年來,我們通過大集體備課的實踐與探索,形成了桂林市英語學科大集體備課的基本模式,促進了“校本教研”。
1.規范操作流程
(1)明確任務,個人初備
各主備學校年級英語備課組全體成員根據桂林市英語學科指導組布置的任務在集體研討之前一周,分別認真學習研究《課程標準》,吃透教材,閱讀教學參考書以及其他相關材料;切實把準教學目標,抓住關鍵,思考如何進行單元整合,采取怎樣的有效教學方式,開展哪些核心語言活動等。備課主持人根據組內教師特長和主要課型特點,分別布置教師有側重地準備,即該教師為某一課型(如聽說教學)的主備人,并寫出備課提綱和說課稿。
(2)集體研討,碰撞升華
在個人初備就緒之后,由主持人召集備課組全體成員進行集體研討,具體內容包括:首先,相互交流上一單元教學中的體會和得失,進一步提出改進意見;討論主備單元,先由主備人說課,其他成員相互質疑研討、碰撞思維。然后,集體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思路、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板書設計等。最后,形成初步方案,并提交指導老師進行審核。
(3)科學設計,展示共享
在集體研討之后,根據指導老師意見,由主備人根據學科教學指導組制作的“教學設計模板”進行正式教學設計。設計好之后,經主持人和備課組其他成員審閱后,在全市大集體備課活動中展示,展示后由學科專家、名師和骨干教師進行點評。然后,將教學設計、課件和相關視頻等資源打包(按統一格式標注),并通過網絡上傳到公共郵箱和QQ群“共享”,供桂林市區和各縣高中老師下載使用。各校老師在主備學校方案的基礎上,再根據本校和教學班級學情進行個性教學方案設計,充分發揮教學個性和創造性,尤其要注意核心活動的設計,注重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確保課堂教學有效進行。
(4)深度反思,匯聚交流
為了進一步促進全市老師的積極參與,搭建交流平臺,學科指導組同步建好“桂林市高中英語新課改交流QQ群”,要求全市所有執教老師加入(最初主要是全市高2012級的任課老師),并積極開展交流討論。授課后,教師對教學進行深度反思,對主備學校教學方案進行評估,鼓勵大家撰寫教學日記、教學反思或隨筆,通過QQ群進行交流。主備學校老師能虛心接受其他學校老師的批評和建議,并根據具有建設性的提議對教學方案進行進一步修訂和完善。主備學校要寫出本校主備情況總結,包括備課過程情況、成效與問題、改進措施等,上交學科指導組組長。
(5)總結評比,推介典型
為了調動主備學校老師的積極性,提高其責任意識和質量意識,英語學科指導組組織力量分別對備課成果以及學科老師參與全市大集體備課的情況進行評比表彰,樹立典型,力推優秀作品。優秀教學設計和教學課件根據專家組評議結果,以及各使用方案學校的投票情況確定。此外,為了激勵廣大教師認真參與大集體備課活動,市教科所還為參加教學設計和課件現場展示的教師頒發相關證書。
2.確定基本要求
(1)創新理念,理論支撐
備課或教學設計時要嚴格遵循課改精神,依據《新課標》要求,樹立新的課程觀、學生觀、語言觀、外語教學觀、外語學習觀,在分析學情的基礎上對教材、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加工和提煉,形成理論支撐、目標明確、內容詳實、重點突出、脈絡清晰、方式靈活、學法適切的外語教學設計方案。
(2)結合實際,借石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主備學校的老師要加強學習,注意借鑒他人尤其是先行課改省區外語教學教改經驗,做到既博采他人之所長,又能結合我市和學校實際,精心設計可操作性強的教學方案,以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設計可以汲取他人優秀教學設計中的精華,但要杜絕簡單復制、粘貼他人成果;必要時需注明資源出處,以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和勞動成果。
(3)課型突出,目標明確
主備學校老師要樹立“善于結合教學實際的需要,靈活地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理念(教育部,2003),遵循“總攬單元、科學整合、靈活機動、合理配置”的原則,教學設計要求做到課型特點鮮明。根據高中英語學科特點,一般分為聽說課、閱讀課、寫作課、綜合課、復習課、試卷講評課;此外,還有詞匯教學、語法教學、文化欣賞課、學習策略訓練課。再者,新課程還鼓勵老師開展學科研究型學習活動(如project)。當然,課堂教學過程中,很少出現單一的課型,通常采用綜合課型(如讀寫結合)。值得注意的是,不管采用何種課型,一定要做到教學內容有價值(Significance)、教學目標可實現(Attainability)、活動任務(Authenticity)、教學方法適切(Acceptability)。此外,每個教學單元教學時數建議為6課時(45分鐘/課時,40分鐘課時制的學??啥?課時/單元);要求每3周完成2個單元,每段安排1周復習,1周考試。
(4)分層兼顧,優化設計
主備學校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要按好、中、低三水平層級分別進行預設,兼顧各層面的學校和學生,具體做法是,針對某些個性的設計,在教學模板的備注欄目中標注出適合哪個層次和水平的學校和學生,做到精心構思,優化教學設計。這樣,使教學方案既有先進性,又具有代表性。
(5)有效輔助,科學適用
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要求具備通用性、可控性、科學性、容錯性、可移植性、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等特點。因此,其設計和使用應遵循理論指導、開放設計、動態交互、適度運用、適量信息、有機結合等原則,做到圖文聲像并茂,畫面簡潔、精煉、重點突出,風格統一協調,真正讓多媒體起到畫龍點睛、激發興趣、輔助教學的作用,避免教學過程中出現“電灌”現象。
(二)形成“教研共同體”,實現“優勢互補”
大集體備課之前,不僅校際之間的教學交流甚少,就連學校教研組的“集體備課”大多流于形式,傳統的“單兵作戰”“散兵游泳”式的方式較為普遍。通過大集體備課,名校、普通校、城市學校、鄉鎮高中的老師可以同臺展示研討,參與說課、議課,依托互聯網建立的“課改交流群”拉近彼此的距離。桂中、師大附中、十八中、二附,以及大部分縣中是享譽桂林市、廣西乃至全國的示范性高中。這些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資源豐富、外語教育教學成效顯著。這些學校的老師承擔較多的主備任務,充分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同時,其他普通高中也不乏值得挖掘的優質資源。因此,我們有計劃地安排中山、逸仙、一中、四中、五中、八中、十七中、十九中等8所市教育局直屬普通高中學校(中山、逸仙中學現已為區示范性高中)分別承擔一定的主備任務。此外,將桂林市所轄12縣按地域分成三大中心備課組,分別以各縣中學為龍頭,并帶動其他學校參與大集體備課。俗話說,“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The wisdom of the masses exceeds that of the wisest individual.)。這種采取“以示范性高中與普通高中相結合、以市帶縣、全員參與”的方式進行教學設計,既有利于發揮集體智慧、形成“教研共同體”、提高教學設計的質量,又能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有利于整體推進桂林市外語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三)匯編優秀成果,提供優質資源
歷時三年的大集體備課,凝聚了桂林市高中英語教學一線教師的智慧,形成了物化成果——《桂林市高中英語新課程大集備優秀成果集》(必修1至必修5),為高中新課程的后續實施工作提供了不少優質教學資源,必將對整體推進桂林市高中英語教學水平和質量產生深遠的影響。
(四)改善教研生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三年來的實踐表明,大集體備課有助于教師更深刻地領會《新課標》的理念、基本要求以及新教材的編寫意圖,更準確地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更科學地設計教學活動,更靈活地實施教學方法,更有效地解決教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最終實現“有效備課”,即把備課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解學生、研讀教材,尤其是構思教學設計上,引導教師從一般性備課轉變到對教學設計的思路上來,實施有效教學。
我們通過參加培訓,以提高理論素養,更新觀念,增強新課改的適應性;通過主備學校說課和專家評點活動,以確保教學設計和課件制作科學有效;通過觀摩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檢驗集體備課成果,并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通過共同教研,多出教學成果,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通過組織備課成果評比活動,提供展示舞臺,并調動教師參與積極性;通過觀看外地名師課堂教學,開闊視野,借“他山之石攻玉”;通過及時研討大集體備課中存在的問題,群策群力找到解決方案;通過課改QQ交流群,綻放思想火花。
總之,作為“校本教研”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集體備課活動有利于促進學校教研組“生態”的改善,有利于“喚醒”教師沉睡的生命感和價值感;“融合”課程、教材等文本視界和學生現實經驗視界;形成“對話文化”,即共享知識、共享經驗、共享智慧、共享人生意義與價值(廣西區課改辦2012),給廣大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提供了學習、交流、合作、探究與展示的平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三年的新課改和大集體備課之旅,讓我們體味了新課改和實踐共研的風景和快樂,收獲頗豐。然而,我們也清楚地意識到,由于主、客觀等諸多因素,大集體備課還存在一些問題,亟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進和完善。
(一)備課流于形式,督促管理待加強
由于少部分學校和老師對集體備課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加之學校教研主管領導、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對集體備課缺乏指導、督促和檢查,因此,沒能真正做到按集體備課的要求和流程去做,備課依然“傳統化”,即重形式輕實效、重教法輕學法、重課前準備輕課后反思、重任務完成輕課堂實效。這樣設計出來的教學方案何以質高效優?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隨著課改實施的久遠,部分新課程主體出現“倦怠”和“麻木”現象。針對這些問題,教科所、市縣中心備課指導組、主備學校和教研組務必加強調研、強化管理、有效督促和檢查,并形成制度,使之常態化,以建立求真務實的管理機制,確保實現“有效備課”。
(二)質量存在問題,教師素養有待提高
從所提交的作品來看,其中不乏優秀作品。但是,由于是新教材,大多為提前備課,難免存在不合理現象,如單從主備學校學情和校情出發進行設計,任務與活動缺乏層次性,普適性不強等。更為嚴重的是,部分教學設計根本不按學科組統一的教學設計規范進行,而且質量低劣,純屬為了“完成任務”。更有甚者,少數學校或教師提交的教案與課件屬于全盤照搬,嚴重地抄襲他人成果。要避免此類現象的發生,作為教師,務必加強師德修養,提高責任意識,同時需加強學習,努力提高專業素養。
(三)參與不夠主動,激勵機制需改善
從幾年來的備課組織和管理工作實踐來看,發現不少教師對大集體備課熱情不高,其原因多種,一方面,一線教師教學任務重,提前備課更加重了負擔,不少教師感到身心疲憊;另一方面,不少教師沒有沉下心來認真研究大集體備課的成果,去尋找和提煉有用的精華,或者有些教師確實發現少數低劣“產品”后,對大集體備課信心不足;還有,參與集體備課,缺乏及時的精神鼓勵和物質回報,導致教師參與大集體備課的積極性不高。為此,日后需完善激勵機制,從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面給予優秀者以肯定和獎勵。
(四)實效不夠理想,創新發展有空間
面對新教材,內容多、范圍廣,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學生基礎不牢,學習不主動,且學習能力不強,課堂效益難于提高;學生英語素質和能力沒能真正得到提高和發展,教學效果不太理想,新課程理想與現實存在較大差距。鑒于此,上下需加強研究,走進課堂,走進師生,發現和研究課堂教學“真問題”,加強專業引領,堅持送教下鄉,以強帶弱,提高教師對新課程的適應性。教師通過深刻領會新課改精神,吃透《新課標》,熟悉新教材,立足“以學思教”,提高教學設計能力,創新教法,提高課堂教學的執行力,確保英語新課程有效實施。
(五)微課視頻剛起步,做出成效待時日
微課視頻短則30秒,長則不超過20分鐘,內容廣泛,視頻形態多樣,涵蓋小電影、紀錄短片、DV短片、視頻剪輯、廣告片段等,是可通過PC、手機、攝像頭、DV、DC、MP4等多種視頻終端攝錄或播放的視頻短片的統稱?!岸?、快、精”、大眾參與性、隨時隨地隨意性是微視頻的最大特點。由于微視頻在教學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出來,正逐漸受到教師們的重視。自2014年以來,桂林市的高中英語大集體備課活動增加了一項新的內容——微課視頻的制作?!拔⒄n視頻制作”活動,看似簡單,但要想真正做出優質的微課視頻,需要廣大教師付出極大的熱情和艱辛的勞動。
注1:課題組負責人:李陸桂
課題組成員:肖滿濤陳艷華黃世香王林芝王向華秦慧蘭秦分勝梁芬蘭康艷云李佩蓮高聞
注2:本文為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桂林市新課程高中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研究”(立項編號:2013C 323)成果之一。
引用文獻
廣西區課改辦.2012.廣西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學習手冊(綜合本)[M].內部資料.
教育部.2011.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2003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薔.2009.改革開放30年中國基礎外語教育的回顧與前景展望[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
(2):1-5.
作者信息:肖滿濤:541001,廣西桂林,廣西桂林第八中學;
李陸桂:541001,廣西桂林,廣西桂林市教科所;
龍文:541800,廣西桂林,廣西桂林永??h永福中學;
康艷云:542500,廣西桂林,廣西恭城縣蓮花中學
leelilugui@126.com
課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