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君華
“零存整取”式初中英語寫作教學研究
馮君華
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不能一蹴而就,要從學生實際水平出發,有目的、有要求、有檢查、有反饋地進行,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零存整取”式英語寫作就是這樣一套行之有效的寫作模式。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零存整取
寫作是一種思維活動,是語言的輸出,是學生傳遞和表達思想的重要方式。它能體現一位英語學習者的綜合素質和語言應用能力,是英語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也是中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和考查的重點內容。但長期以來,寫作訓練在初中階段未被重視,寫作淪為英語課程的附屬品;初中學生多數懼怕動筆,因此出現遣詞造句的能力低下,語法意識薄弱,能使用的詞匯不多等問題。為此,我校一線教師針對目前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大膽創新,積極開展研究,經過調查全區教師教學和學生寫作情況,最終確立“零存整取”式初中英語寫作方法的研究作為研究課題。
近幾年,全國各地的中考試題對學生的寫作以書面表達的形式進行考查,這正是對學生創造才能檢測和要求的有利證據。然而,我們發現大多數學生在寫作時存在以下問題:
問題一:詞匯量不夠,詞匯運用能力差。現在的學生在語言學習時只注重語法知識,忽略了詞匯的其他信息,導致在寫作時不能靈活運用,較多地單一使用同一詞語來表達相關內容。
問題二:句型單一,句式變化運用能力差。
問題三:實際操作能力差。在學生習作當中,常常可以見到以下幾種語法錯誤:串取(Run on),即兩個句子之間直接以逗號隔開;殘缺句(Fragment),即句子的標點符號用錯,一句話還沒有說完,就用句點了;平行錯誤(Faulty Paralleism),即所謂的搭配不一致;錯位修飾(Misplaced Modifiers),即句子的某一個成分,本來應該修飾A部分的,但是給人的感覺就好像是修飾了B部分;垂懸問題(Dangling Modifiers),即所謂的邏輯主語一致不一致的問題。
另外,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很多學生在寫作時會根據中文的說話習慣來寫英文句子,也就是我們所說的“Chinglish”(張慧敏 2015)。
(一)“零存整取”式初中英語書面表達的概念
1.時間概念上的“零存”,即操練要經過一段時間,需要逐漸的積累,這就是“零存”;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式寫作訓練,學生英文寫作能力逐漸得到提高與發展,這種經過不斷的訓練而獲到的提高與進步就是“整取”。
2.語言學概念上的“零存整取”,即“零存”與“整取”的關系就是語言的“輸入”與“輸出”的關系。
3.“零存”課文材料每段中可作為寫作訓練的素材,分段讓學生進行模仿寫作練習以及擴寫(添寫)寫作練習,整合每段模仿寫作的作業,形成一篇以課文文本為藍本的新的材料,達到“整取”的目的。
(二)“零存整取”式英語寫作的原則
定時定量,保證質量;隨時記憶,積少成多。
(三)“零存整取”式初中英語寫作訓練的具體做法
1.“零存”詞匯,加強寫作基本功的訓練;
2.“零存”美文佳句,豐富學生的內涵;
3.注重過渡性詞語的“零存”,增加行文的流暢性;
4.注重典型錯例的“零存”,關注對學生文章的修改與評論;
5.優化作文開頭,重視結尾,形成完整的語篇結構;
6.寫作模式多元化,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一)研究目標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重點研究英語寫作教學在任務型教學中的實施,力求探討出一套較為完善的書面表達教學模式,全面提高我校學生的整體寫作水平,進而使我校的英語寫作教學走向系統化、規模化、理論化、實用化。在本課題完成之后,希望能夠達到:
1.找到切合實際、行之有效的解決初中學生英語寫作難的對策;
2.力求形成一套有指導意義的英語寫作教學的模式,改善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不斷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3.使研究者在素質和能力上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4.通過研究和實驗,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運用書面語言大膽交際,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二)研究內容
1.解決學生背單詞難的問題;
2.英語寫作教學在任務型課堂教學中的實施,解決課前一小練,課中一大練的問題;
3.英語寫作教學在日常訓練中的應用;
4.如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實施寫作教學;
5.教師如何實施專題寫作訓練課。
(一)課題研究的對象
本課題以重慶市95中學七、八、九年級學生(近3000人)為研究對象。
(二)課題研究方法
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要研究方法,通過文獻研究、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等輔助手段,運用等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得出研究結論。
1.文獻研究法
由于課題研究需要理論依據,所以在研究之初我們就開始搜集英語寫作教學的相關研究材料和與此相關的學習心理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為課題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調查研究法
我們采用問卷調查法,對我校的教師在對寫作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學生對自己的寫作能力現狀等問題進行了調查,并在調查的基礎上進行了分析研究。
3.實驗研究法
在本校不同年級、不同班級進行對比試驗,檢驗在教學工作中寫作教學模式化的理論構想,豐富在教學工作中實施寫作教學模式的式樣。
(三)研究步驟
課題周期為一年,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立題準備階段(2014年7月~9月)
1.調查發現法
通過問卷調查法了解學生對寫作的態度及困惑。在日常教學中通過發現法了解每個學生的寫作水平。
其結構順序:問卷—討論—收集—整理。
2.討論認同法
經多位不同年級教師對學生反饋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后,提出學生英語書面表達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及合理化建議。經過討論,課題組成員一致決定,根據學生英語寫作方面能力較差的實際情況,確立“零存整取”式初中英語寫作方法的研究作為研究課題。
其結構順序:發言—討論—立題。
第二階段:實施研究階段(2014年10月~2015年6月)
本階段力求做到每周至少進行一次寫作練習。寫作前確立寫作主題、內容、要求及注意點,寫作后一律進行詳批,力求面批。每次批閱后,將大部分學生存在的共同錯誤加以歸納、分析、研究,找出產生這些錯誤的原因所在,再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練習,再總結有關經驗,改進下一階段的寫作教學方法。
1.范例對比法
在初中階段學生接觸作文初期,教師選取不同題材的高、低兩檔次作文各一篇呈現給學生,通過學生自己對比,讓他們自己感受優秀作文的美。在教師的分析鼓勵下,提高學生寫作的信心,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
其結構順序:范例—對比分析—感受—鼓勵。
2.理論指導法
學生從七年級到九年級會接觸到各種不同文體的作文。教師應根據文體的需要,先給予學生不同的寫作方法指導,并配以范文進行理論講解,可采用“審、抓、擴、連、改、抄”六步法[即一審題、二抓要點、三擴展成句、四連句成文、五查錯改錯(即潤色的過程)、六謄寫]進行寫作。
其結構順序:講授—范例—分析—歸納。
3.循序漸進法
教師在訓練學生書面表達時,應符合認知規律,根據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知識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模式:七年級作文訓練應以句子和簡單的描述性和敘事性文章為主。八年級作文訓練采用聽與寫相結合、說與寫相結合、讀與寫相結合的模式。九年級作文則應以訓練學生的能力為主,參照中考英語書面表達評分標準進行有的放矢的系統訓練。總之,要做到“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
其結構順序:全面了解學生—適當選材—指導練習。
4.全批反饋法
這是教師在作文批改中最常用的方法。學生寫作后,要求教師逐個批改。每次批閱后,將大部分學生存在的共同錯誤加以歸納、分析、研究,找出產生這些錯誤的原因,及時地把作文批改情況反饋給學生,并進行有針對性的點評。
其結構順序:批改—記錄—歸納—分析—點評。
5.面批輔導法
這個方法主要針對書面表達能力一直較欠缺或某次作文中問題較突出的學生使用。此方法對個別學生的作文問題更有針對性,使其對知識點印象更深刻,同時也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情感關注。
其結構順序:批改—面談—指導。
6.互批學習法
這是一種體現互助精神的批改方法,也符合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合作學習”的理念。通過學生互助批改作文的方式,可提供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機會。此方式的實施可以是一對一的批改,也可是同一篇作文,多人批改,形式靈活。通過彼此文章的對照批改,可強化對知識點的細化與掌握,可啟發參與者的思維,可使其明顯感到自己作文中的優缺點,可極大限度地積累寫作及批改經驗。
其結構順序:選定批改對象—詳細批改—討論—對照自省—啟發。
7.范例導學法
此法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互動實施,尤其適合即興作文。同一題目的作文可請好、中、差三個層次的學生同時在黑板上書寫,再由教師和全班學生共同討論、批改。學生可通過黑板上的范例最直觀地感受到不同檔次作文間的差別,可通過教師的分析來指導自己對作文的自批定檔。
其結構順序:范例—討論—批改—對照分析—總結—實踐提高。
8.自批自評法
此法與以上四種批改方法相輔相成。積累批改的經驗實際上也是作文經驗的積累。好的作文是改出來的,能把一篇作文改得面面俱到,那么自然也能輕松地寫出一篇好作文來。
其結構順序:作文—批改—歸檔—反思—實踐提高。
9.積少成多法
英語學習中強調單詞、短語的積累,當然作文中也少不了美文佳句的積累。要求學生平時注意收集與整理美文佳句,并整理成冊,形成美文集錦,多讀多背,水到渠成,自然會出口成章。
其結構順序:閱讀—收集—整理成冊—多看多背多用。
10.作品激勵法
根據不同年級、不同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作品展示:如,可以采用限時寫作比賽或展示一年來學生們自己整理的作文集等,使學生看到自己在作文方面的成長,讓作品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讓成果激勵他們的自信。
其結構順序:活動策劃—參與—結果—展示—激勵。
第三階段:結題總結階段(2015年9月)
1.整理課題研究的實踐性資料;
2.對此寫作教學進行全面分析、總結;
3.完成課題研究的結題報告。
第四階段:深化推廣階段
(一)研究成果
通過這個課題,一線教師有了更多的鍛煉機會,不僅僅是單純的教學工作者,也是學習者、教材建設者,還是課題研究者。
隨著課題《“零存整取”式初中英語寫作方法的研究》的深入開展,各位教師不斷思考、實踐、反思,將自己的實際操作經驗形成文字,為主題研究提供理論支撐和可行性操作。王維的論文《淺談“零存整取”式初中英語寫作方法》結合自己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向我們傳授了許多關于訓練學生寫作的寶貴經驗;馮君華的論文《“零存整取”式初中英語寫作教學初探》則列舉了大量生動的實例來詮釋“零存整取”的意義;陳莉莉的論文《積跬步以致千里,聚溪流以成江河——初中英語書面表達訓練之我計》中則推薦了多種可滲透在日常教學中的作文訓練方法。
(二)本次課題研究反思
至此,我們組對于研究怎樣提高英語寫作能力的研究已告一個段落。綜觀這次研究,我們主要解決了提高英語寫作能力的幾個問題,初步形成了一套英語寫作能力訓練的教學模式。
蘇霍姆林斯基說:“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轉引自朱永新 2012)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泓流淌不息的泉水”。讀書是教師自身成長的必需,是催開教育之花的源源活水。廣博的讀書應該是現代教師的另類備課。翻開書,我們盡享前人一生積淀的寶貴財富。在品嘗前人的睿智中,在和名家對話時,體驗豁然開朗的喜悅;提起筆來,嘗試著在潔白的紙頁上留下點點墨香。QQ群上、博客上、公共郵箱中都可以尋找到我們虛心求教、認真分享和智慧思考的蹤跡。
一年來,我們邀請專家講座及外出學習多達十余次。英國領事館主辦的英語教師系列講座——“如何超越課堂”“寫作教學”等讓我們感受了外國教師的教學理念,也讓我們反思如何將他們的教學理念和實踐與中國國情相結合。每一次聆聽專家的心聲,與專家的現實對話,都讓我們的視野更加開闊,我們體會到了成長不再是一個人,而是站在一個集體中,站在別人的肩膀上。
學習的渠道是廣闊的,而學習的收益卻是不等的。應課題要求,我們必須讓自己做一個有心人。我們聽別人的示范課,有聽課記錄,記下精彩的教學設計,也有自己臨場生發的靈感火花。我們看了好書,要寫讀書筆記,記下震撼自己心靈的語句;要寫讀書心得,提煉出書中的精華,講出自己的所感所悟。我們聽了講座報告,要開會討論如何將名師的理論指導變成可操作的步驟。反思是自我提高的階梯,我們就是這樣從積累教學案例、積累自己的感受、積累自己的思考開始,用心地將自己有價值的一顆顆的“珍珠”串起來。
可喜的是,作文訓練六步寫作法“審、抓、擴、連、改、抄”已受到大渡口區英語教師的關注,目前正在大渡口區課堂教學實踐中推廣使用。教師不再為寫作教學感到困惑,教學有成效,工作勁頭更足了。學生更是在課題研究中受益匪淺,他們不再害怕寫作,日常積累多了,寫作有法了,作文分數自然就提高了。成績只代表過去,我們深知:只有“逗號”,沒有“句號”;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唯有不停地前進,人生才更具生命力,學習如此,成功的追求如此。勤懇地學習—思索—實踐,實踐—思索—學習,周而復始,我們堅信:天道酬勤,水滴石穿。
然而,還有以下幾個問題值得我們反思,有待我們作深入研究。第一,寫作課的形式單一,缺少和多媒體的有機結合。第二,班級容量加大,以至于語言的訓練面較窄,不能兼顧每一個學生。第三,教師授課前能收集大量的材料,但沒有對材料的整理和歸納;所設計的調查問卷和調查結果有些地方還欠周密。第四,由于培訓機會較少,教師素質提高的較慢。
引用文獻
張慧敏.2015.初中英語作文存在的三個問題[J].江西教育,(6).
朱永新.2012.我的閱讀觀[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信息:400084,重慶,重慶市第九十五初級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