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
關于高中英語作業教學的點滴思考
王菲
在新課程理念下,作業應成為學生課外和校外的一種生活過程和生活方式。探索設計新型英語作業,對于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發展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轉變學習方式,使學生學會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新課程;教學;作業;評價
高中英語新課程的改革與實施使新課程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及教學策略較之以前都有很大改進,教學效果顯著提高。然而,教學中的一個環節——課后作業布置卻時常為一些英語教師所忽視。學生作業是學科教學的延續和補充,是對單位時間內所學知識的復習和鞏固,是教師用來檢查教學效果、指導學生的教學手段之一。巧妙地布置作業,不但能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在系統疏理的基礎上得以升華,而且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主動參與學習。
在新課程理念下,作業應成為學生課外和校外的一種生活過程和生活方式。然而,受傳統應試作業模式的影響,教師布置給學生的作業變成了學生沉重的負擔,缺乏教育性。具體來說,有以下特點:
(一)作業要求規范統一,沒有全面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
教師為了強化教學效果,搞“題海戰術”,全班同學作業任務“一刀切”,沒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層次性作業,排斥了學生作業完成方式的多樣化和個性化,不利于不同水平的學生的學業發展。
(二)作業結構不合理,缺乏對形式和情境的設計
作業結構不合理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作業偏重記憶,缺乏應用與探究;二是作業偏重書面形式,忽視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
(三)作業總量過大,缺乏量的控制
作業總量過大,學生無法按時完成,抄襲現象嚴重。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比較隨意,采用“拿來主義”策略,缺乏研究、缺乏選擇。
針對這些問題,在高二這一學年我對英語作業教學做了以下思考和嘗試,學生反映良好,教學成績也有所提高。
(一)分層漸進式作業
1.作業量分層。適當減少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作業量,他們可以選做或者不做拓展性練習。
2.作業難度分層。針對學生英語能力有差異的情況,為他們確定相應的目標,設計難易有別的作業。
3.完成作業時間分層。分層漸進式作業注重因人而定,并兼顧全體,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消化和處理知識。
(二)積累拓寬式作業
語言的積累可以從課堂、課外兩個大環境入手,從語言的特點上也可以從口語、書面語入手。
1.口語積累式作業形式多樣。比如每節課抽出5分鐘時間,讓學生輪流登臺鍛煉口才。
2.書面語積累式作業范圍更廣。
(三)多元化的作業評價
美國教育評價專家斯塔弗爾比姆認為:“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Prove),而是為了改進。”以往的作業評價過多地關注作業的結果,缺乏對作業過程的關注,不利于學生作業能力的提高。新型作業體現了作業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注重追求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有機整合。因此,作業評價既要關注作業的結果,又要關注作業的過程,側重過程性評價,更多地關注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與方法,以及與之相伴隨的情感態度和文化意識的形成。
1.學生自評。讓學生對自己的作業做出客觀的評價,正確認識自己的得失,樹立自信心。
2.小組評價。組內互評、學會合作;互勉互助、共同提高。
3.教師評價。尤其要強調的是教師評價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四)精心備課,保證作業質量
我校特別重視作業教學,作業設置都以備課組集體討論為依據,任務分配到人,并由大家集體審閱,根據難易程度適當刪減。同時,題目內容要緊扣每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題目形式要多樣化,貼近考綱要求。
實踐證明,高中英語作業設計策略的有效性是不容置疑的。但在實踐中也暴露了一些問題,應該進行調整。
教師加強指導,加強與其他學科教師的合作;強化學生學習匯報,讓學生表現自己,形成良好的合作和競爭學習氣氛;加大學生自主發展的力度,教師應加強作業開放性的研究,促進學生的發展;加強作業設計內容的應用性開發,形成作業設計的新概念,即貼近生活,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學校所學知識的價值。
作者單位:山東省博興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