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鐵
( 黑龍江省圖書館 黑龍江哈爾濱 150090 )
基金會是非政府組織,是非營利性、公益性、慈善性組織。在我國,基金會也被稱為民間組織、社會組織,成立的目的是資助公益事業。基金會擁有自己的資金,管理機構是委托人或理事會、不受政府或捐贈人的控制。公益性是基金會的本質屬性,所有的基金會必須是公益性的,最基礎的公益是慈善行為。圖書館基金會是基金會的專門類型,公共圖書館是基金會資助的最佳領域,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圖書館基金會成立歷史較早、規模較大、資助范圍較廣。公共圖書館事業興旺發達的標志是公眾身邊的圖書館星羅棋布,我國基層圖書館服務功能、社會影響力比較薄弱,特別是廣大鄉村地區公共圖書館服務不足,建設主體不夠明確。成立全國性的公共圖書館發展基金會是解決我國鄉村地區公共圖書館建設主體缺乏、建設主體能力不足問題的可能模式之一,將在公共圖書館可持續發展中起特殊作用。
國外圖書館基金會歷史悠久,一般由公共圖書館依法設立,并在政府稅收、圖書館志愿者組織等社會支持下,實現了持續健康的發展。美國圖書館基金會制度比較完善,基金會眾多,美國國稅局網站顯示,以“library foundation”命名的基金會有1184家。[1]印度Raja Rammohun Roy圖書館基金會在印度公共圖書館經費保障、公共圖書館體系建立、鄉村圖書館及圖書館法的制定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2]
我國圖書館基金會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專門以“圖書館基金會”命名的有:2003年12月成立的杭州市圖書館事業基金會,2005年成立的新華財經圖書館基金會(2006年10月在香港注冊、2007年12月在美國注冊)致力于在中國的偏遠鄉村建立圖書館。目前,對我國公共圖書館領域進行資助的主要是國內外大型基金會下設的圖書館資助項目。
理論研究方面,針對圖書館基金會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國外圖書館基金會的介紹及啟示,對基金會的作用、類型、特點、運作方式、持續性機制等方面的介紹,如李丹的《美國圖書館基金會的發展及其啟示》[3],介紹了美國在基金會的建設管理、經費募集、項目資助等方面的經驗。(2)圖書館基金會與縣以下基層圖書館發展,如劉茲恒、朱荀的《我國農村圖書館持續發展的可行措施——圖書館基金會》[4],提出發展圖書館基金會,使我國農村圖書館得到更多可持續發展的資金支持。(3)我國圖書館基金會投資與發展,如陳毅暉的《我國圖書館基金會投資與發展探析》[5],分析我國圖書館基金會投資的途徑、策略、啟動投資時需要注意的問題等。(4)我國圖書館基金會的調查報告,如劉茲恒、嚴越君的《對我國本土圖書館基金會的探索——杭州市圖書館基金會調查報告》[6],對杭州市圖書館基金會進行了調研,提出了規范工作流程、建立長效合作機制、開展國際合作、拓寬資助領域等方面的建議。
實踐探索方面,我國基金會在進行圖書館資助時的形式與特點:(1)本土圖書館基金會缺乏,海外圖書館基金會對圖書館的資助項目是我國圖書館基金會發展的主要力量,資助的內容包括在中西部地區捐建圖書館館舍等基礎設施、捐贈圖書資料、設備提供、技術支持、人員培訓等方面。(2)企業通過基金會參與基層圖書館的建設。如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與一汽豐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合作開展的“一汽豐田愛心圖書室”項目;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和安利公司的“陽光圖書館”;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與微軟MSN聯合開展的“幸福書屋,愛自2010”大型公益行動。(3)基金會與各類公益組織合作,向中國農村和貧困地區的中小學校捐贈圖書、建立圖書館。例如,心平公益基金會與海外中國教育基金會、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立人鄉村圖書館、天下溪教育咨詢中心等公益伙伴合作的核心項目“從圖書到閱讀”,截至2013年底,已在25省市捐贈了3894個圖書角、861個學校圖書室、90間社區圖書室。[7](4)基金會建立流動圖書館,如宋慶齡基金會,在全國資助、合作建立了21所流動圖書館,用送書車將圖書送到周邊的流動圖書點,供孩子們閱讀,定期輪換。
綜上,我國圖書館基金會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專門的以“圖書館基金會”命名的圖書館基金會還很少,主要是通過國內外大型基金會下設的圖書館資助項目的形式實現。我國基金會的圖書館資助項目主要是以圖書、設備捐贈、捐建中小學校圖書室為主,并不以投資建設公共圖書館為目標。
資金、社會公益、專業化是基金會的核心詞匯,成立全國性公共圖書館發展基金會,使中國公共圖書館行業能夠更加方便募集善款,能夠有資格與世界性的公益組織或基金會開展公共圖書館公益項目;以資金籌集為起點,在公共圖書館領域,通過專業化的運作實現支持公共圖書館事業,特別是支持縣以下基層圖書館建設與發展的目標。
美國是圖書館基金會最為發達的國家,圖書館基金會遍布美國各地。例如,1911年創立的紐約卡內基基金會在世界各地興建了3000座公共圖書館。1972年成立的印度Raja Rammohun Roy圖書館基金會是中央自治組織,由印度文化部撥款,主要支持印度公共圖書館事業及圖書館服務,尤其是鄉村地區公共圖書館的發展。英國政府削減公共服務基金的計劃實施以來,很多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古老圖書館都是依靠基金會資助而留存下來。
公益事業包括各類教育、文化、社會福利、衛生、環保、科學、體育、救災等都成立了全國性公募基金會。例如,1989年3月團中央發起的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截至2013年,其品牌公益項目“希望工程”累計募集捐款97.57億元人民幣,建設希望小學18335所,建設希望工程圖書室20604個。[8]2006年3月,教育部、財政部支持發起的中國教育基金會,截至2012年底,共募集社會捐贈款物26.82億元。[9]相對于教育、衛生、科技等部門主管的基金會,文化基金會,特別是圖書館基金會發展還比較滯后,社會參與不足。公共圖書館是典型的社會公益性機構,承擔實現和保障公民文化權利、縮小社會信息鴻溝的使命。迄今為止,圖書館行業還沒有成立全國性的基金會,這種狀況不利于公共圖書館爭取社會資源,更不利于公共圖書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成立全國性公共圖書館基金會非常必要。
成立全國性公共圖書館基金會,可打破我國基層公共圖書館分級投入的機制,為我國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特別是鄉村公共圖書館網絡建設與發展提供最佳路徑。在相關的公共圖書館財政撥款和管理制度不變的情況下,為鄉村公眾提供平等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政府責任實際上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實。全國性的公共圖書館發展基金會可以憑借其社會公益組織的公益性,以及非政府組織的組織特性,可在文化部的指導下不受行政區劃的限制,合理規劃與資助鄉村公共圖書館的建設。
在當前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中,省級圖書館、市級圖書館、縣級圖書館都有所發展,但是鄉村圖書館的發展仍相對滯后,鄉村圖書館缺乏強有力的建設主體,其公共圖書館定位還不明確,已經成為我國公共圖書館建設中較為薄弱的環節。全國性的公共圖書館發展基金會可以通過募集資金在全國范圍內與鄉鎮政府合作建設鄉村圖書館,發揮基金會的配合作用,做好補位補缺工作,統籌規劃鄉村圖書館基礎設施、合理布局圖書館網絡,確保鄉村圖書館藏書、項目、服務的可持續發展。
成立基金會,可使我國公共圖書館從主要依賴政府財政撥款,被動地、零星地接受捐贈向主動地、有計劃地、系統地多渠道籌資辦館的方向轉變,可以使我國公共圖書館籌資工作走向經常化、規范化、專業化、系統化。
構建起公共圖書館與社會各界溝通和聯系的橋梁,構建公共圖書館獲得社會支持的平臺。我國圖書館基金會缺位,對我國圖書館提供支持的基金會主要來自境外,因而缺乏社會支持的基金會平臺。公共圖書館發展基金會也可說是一種資源整合機制,通過捐款與募捐匯聚整合海內外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資金等資源,能夠形成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圖書館建設以及以需求為導向、以項目為牽引、以平臺為載體的資源整合機制。
成立全國性公共圖書館基金會是中國圖書館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嘗試。通過圖書館基金會籌措事業發展基金,接受各種渠道的社會資助,是國際上通用的尋求社會支持的方式。我國基層圖書館,尤其是鄉村圖書館的經費需求經常得不到保障,建立圖書館基金會是解決基層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可行措施。目前,我國圖書館基金會雖然發展力量還比較弱小,但從事資助工作的基金會組織卻有很多,既包括香港同胞、海外華人華僑建立的基金會,也有國內的專門圖書館基金會以及大型基金會框架內的圖書館資助項目。這些基金會以及圖書館項目的成功實踐為成立全國性公共圖書館發展基金會積累了寶貴經驗,為更好地設計公共圖書館資助項目提供了參考。全國性公共圖書館發展基金會是一種資源整合機制,它可以根據我國公共圖書館的戰略目標對各方面的需求和利益進行調整與分配,實現社會資源的再利用、再分配,支持公共圖書館的長遠發展。
我國綜合國力日益提升,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民眾社會責任感增強,慈善意識更加普及,公共圖書館志愿者組織已經形成規模,企業家熱衷于公益事業,2008年,我國社會捐贈總額突破1 000億元。[10]不斷完善的社會公益環境為進一步發展圖書館基金會,為基金會的募捐提供了可能,也為成立更加專業化的全國性公共圖書館發展基金會開辟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我國公益慈善事業發展政策正在完善,1999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施行,將社會捐贈納入法制軌道;2004年6月《基金會管理條例》頒布實施,強調基金會的公益性質,確立了基金會、捐贈人、受益人三方面稅收優惠的總原則,為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基金會活動提供了制度與政策基礎;2005年和2011年的《中國慈善事業發展指導綱要》指出要推動完善慈善稅收減免政策;《慈善事業法》已納入國家立法規劃,志愿服務立法工作已經啟動,為圖書館基金會的建立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基金會管理條例》將基金會分為面向公眾募捐的公募基金會和不得面向公眾募捐的非公募基金會。公募基金會按照募捐的地域范圍,分為全國性公募基金會和地方性公募基金會。全國性公募基金會的原始基金不低于800萬元人民幣。全國性性公募基金會的活動范圍涉及全國,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具有登記和監督的條件。考慮到目前民政部登記公募基金會名稱中一般都有“中國”或者“中華”字樣,住所地都在北京。因此,全國性公共圖書館發展基金會的名稱可以是:“中國公共圖書館發展基金會”,發起人可以是:文化部、中國圖書館學會、國家圖書館、全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國家中心、全國各省級圖書館聯合。
目的與使命是基金會的重要內容,可以明確基金會想做什么,為什么這樣做,其價值理念是什么等諸多問題。
中國公共圖書館發展基金會的使命可以陳述為:傳播對社會普遍開放、平等服務、以人為本的現代公共圖書館理念;支持中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的完善和發展,為公眾平等享有公共圖書館服務提供幫助;在文化部的指導下,按照相關的文化行業標準,投資建設鄉村公共圖書館;資助公共圖書館優秀公益項目,促進社會平等和諧;幫助弱勢群體提升閱讀能力;支持民間公共圖書館建設;支持公共圖書館建設理論研究、政策制定和實踐探索,為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和進步建言獻策;與國內和海外致力于公共圖書館發展的機構進行合作;為政府提供與公共圖書館發展相關問題的建議,等等。
發起人向業務主管單位(文化部)提出申請;經過業務主管單位(文化部)批準;發起人向登記管理機關(民政部)申請設立、登記基金會的基本信息,如基金會的名稱、類型和宗旨、公益活動的業務范圍、原始基金和法定代表人等;登記注冊后,辦理稅務登記;憑登記證書申請組織機構代碼、刻制印章、開立銀行賬戶,將稅務登記證件復印件報登記管理機關備案,由登記管理機關向社會公告,基金會取得合法地位,宣告成立。
理事會為基金會最高權力機構和決策機構,監事會負責對基金會的運作情況進行監督,秘書處負責日常活動的開展和執行,并設置各種執行部門。
為保證理事會決策的科學合理性,理事成員由來自社會不同領域的志愿者組成。依據《基金會管理條例》規定:“理事為5-25人,任期由章程規定,但每屆任期不得超過5年,可以連任;理事長從理事中選舉產生,是基金會的法定代表人。”由此,中國公共圖書館發展基金會理事會成員可包括社會聲望較高的學者、政府官員、企業家、圖書館館長、普通民眾等。應爭取社會地位高的政府官員、公司領導加入理事會,有利于提高基金會的社會影響,更有利于擴大籌資渠道;而理事會中的普通民眾則代表社會大眾的意愿,能真實反映社會需求,使圖書館基金會體現出為弱勢群體服務的宗旨。
監事會的權利包括對財務的監督權以及對理事會決策的建議權。監事不從基金會獲取報酬,任期與理事任期相同。《基金會管理條例》明確規定,監事不得由“理事、理事的近親屬和基金會財會人員”擔任。
秘書處負責日常活動的開展和執行,秘書長由理事會選舉產生、對理事會負責,負責日常工作的執行,在開展項目活動的決策和管理、基金會內部機構設置和規章制度的制定、工作人員的人事安排等方面具有極大的發言權和處理權。
理事會、監事會、秘書處以及各職能部門只有相互配合、協調發展,才能使圖書館基金會健康運作。
基金會資產源于政府資助、社會捐贈、其他收入等三個方面。政府資助:政府通過直接撥款、項目委托、稅收優惠等方式給予資助。例如,文化部專項資金和美國勞拉布什基金會聯合資助中美圖書館員專業交流項目;對基金會的某些營利性活動政府通過稅收優惠政策給予間接支持等。社會捐贈:人人可公益,捐贈是基金會資金的主要來源。中國公共圖書館發展基金會應通過搭建平臺、設計項目、拓寬渠道、宣傳引導等多種方法,開展社會募捐。公共圖書館是企業和社會組織比較關注的公益領域,公共圖書館基金會作為連接熱衷于公益事業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與圖書館的橋梁,應該積極尋求各方支持,開展各種資助項目。其他收入:國外會員制圖書館基金會可以向基金會成員收取一定數額的會費,會費收入是基金會資金的一個組成部分。圖書館基金會也可以通過與其他機構或組織開展合作獲得資金。總之,要積極拓展籌資渠道,可以通過與其他非營利組織的合作提高影響力,捐贈者建立長期合作互動關系,使捐贈者制定持續的捐贈計劃,贏取持續性的捐贈。
基金會所擁有的資產是公共財產,社會捐贈者是資產的所有者,基金會是資產的管理者,代表社會公眾開展公益活動或是在某一領域開展公益活動。
國外圖書館基金會公益支出項目比較廣泛,如圖書館館舍建設、館藏資源建設、圖書館學教育與科研、圖書館服務項目、出版圖書館基金會刊物等。此前我國圖書館基金會以及基金會的圖書館資助項目大都是支持基層圖書館的建設、鄉村大眾閱讀的基礎設施設備建設、獎勵優秀的基層圖書館工作人員等等。因此,中國公共圖書館發展基金會的公益支出應該是基層公共圖書館的建設以及與基層民眾的閱讀相關的問題,重點關注“老、少、邊、窮”地區。
成立全國性的公共圖書館基金會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圖書館基金會建設模式。中國公共圖書館發展基金會是資助公共圖書館建設與發展的專門的公募基金會,其投資建設鄉村公共圖書館,為我國鄉村地區公共圖書館形成專門的建設主體提供可能;為公共圖書館募集資金、接受實物捐贈,確保公共圖書館各項活動、服務的開展,培養公眾的閱讀興趣,豐富館藏;為公共圖書館重要科研項目提供資金支持;為社會公眾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搭建平臺、設計項目,爭取國內外社會組織、個人對公共圖書館的支持與捐贈。公共圖書館基金會對圖書館的資助可以是資金、文獻資源、設施設備,也可以是專業人才、社會輿論等。因此,只有成立全國性的公共圖書館基金會才有可能在規模、運作機制、監督機制上實現我國圖書館基金會建設的跨越式發展,縮小與發達國家圖書館基金會的差距,為覆蓋全社會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建設爭取更多的社會支持資源。
(來稿時間:2014年8月)
1.寇爽.我國圖書館基金會建設研究.保定:河北大學碩士論文,2012
2.朱荀.印度 Raja Rammohun Roy 圖書館基金會研究.圖書館建設,2011(9):89-91,96
3.李丹.美國圖書館基金會的發展及其啟示.圖書館雜志,2012(12):76-79,96
4.劉茲恒,朱荀.我國農村圖書館持續發展的可行措施:圖書館基金會.圖書館論壇,2009(6):37-41
5.陳毅暉.我國圖書館基金會投資與發展探析.圖書館學刊,2013(3):15-16
6.劉茲恒,嚴越君.對我國本土圖書館基金會的探索:杭州市圖書館基金會調查報告.中國圖書館學報,2012(1):21-24
7.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67db1b0101iq2h.html
8.http://www.cydf.org.cn/
9.http://www.cedf.org.cn/cedf/gywm
10.http://www.gov.cn/gzdt/2011-07/15/content_19073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