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華(德州學院圖書館 山東德州 253023)
學理觀視閾下的我國當代圖書館學理論研究范式的哲學定位與理念堅持
陳立華
(德州學院圖書館山東德州253023)
〔摘要〕學理觀是圖書館學研究中的基礎性的方法論。以歷史為線的學理觀研究方法對我國當代圖書館學理論的作用、學理思維成為我國當代圖書館學可持續發展的動因、學理思想是我國當代圖書館學獨立發展的依據與條件等,文章皆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圖書館學 學理觀 研究范式 哲學
研究范式是指特定的學科共同體從事某一類科研活動所必須遵守的公認的模式,包括共有的世界觀、基本理論、范例、方法、手段、標準等與科學研究有關的所有的東西。正如馬恒通所說:“范式是科學家集團約定俗成的一些科學準則與范例,是某一科學家集團在某一專業或學科中所具有的共同信念。這種共同信念規定了他們共同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為他們提供了共同的理論模型和解決問題的框架,從而成為該學科的一種共同的傳統,并規定了該學科發展的共同方向。”[1]因此,研究范式成為了具有科學導向作用的哲學概念,具有哲學理念的價值意義,是一種普遍性、指導性、綜合性的觀念,引導帶動學術科學的整體發展。圖書館學研究范式是圖書館學研究者所共有的東西,即專業的一些科學準則與范例、專業或學科所具有的共同信念、共同的傳統、學科發展的共同方向,就是用來解決圖書館活動實踐之問題的基本原理方法。[2]圖書館學自誕生以來,其自身在特定時期有著特有的研究范式。在圖書館學研究歷史與時代發展變化中,研究范式適時更新,而當代圖書館學研究范式的主要表現形式就是學理觀的運用,以學理觀為基礎的研究方法是當代圖書館學理論發展的根本方法論。
自圖書館誕生以來,圖書館學以理論性闡述為主要的表達方式,以描述圖書館運動規律和揭示圖書館本質的學理性研究方法在圖書館理論研究中占據主導地位。中國古代整理文獻中“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理念,就是一種經驗性的研究范式。我國近代意義上的圖書館學研究,很大程度上是西學東漸的結果,西方自由民主的經典哲學研究范式使我國圖書館學理論跟上了時代的節拍。上世紀20、30年代,學理性思維研究進入了一個相對的高潮時期,圖書館學理論得到了推廣與普及。新中國成立后,圖書館學研究深受國家政治形態的影響,階級性成為圖書館的本質屬性,強調圖書館事業要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為生產服務、為工農兵服務。[3]上世紀90年代,圖書館學理論研究出現歷史性拐點,促進研究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具體內容描述轉移到規律、本質描述,科學理性、人文理性、制度理性得到了進一步發展。1994年《公共圖書館宣言》 問世后,開放、自由、民主成為圖書館學的時代主題,以人類永恒倡導和發揚的普天關懷作為學理觀的遵守公理,把圖書館學理論研究引入了更為深層和更為廣闊的價值理念之中。1996年,第62屆IFLA大會召開,人文理念和人文精神得到廣泛認可,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圖書館學人文理論的研究。世紀之交,圖書館責任、自由、精神、價值等人文理念得到了廣泛普及,完成了從“譯介”到“研究”再到“創新”的模式轉化。可見,自開始到現在,圖書館學是把學理性研究作為根本方法運用在圖書館學理論研究之中的。
在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中,我國圖書館學者和專家秉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科學理性,運用學理性研究方法對圖書館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這些研究成果證明了學理思維在圖書館學研究中的重要性,通過學理觀更加使人理解和接納圖書館。圖書館學研究主要在于學理性研究方法的運用,其哲學的說理性、思辨的人文性及內涵的價值性直接或間接地推動了圖書館學理論的建設與發展。近十年來,工具性實用技術色彩籠罩圖書館,技術性研究范式過度膨脹,使得人們對科學意識、理論意識及對理論的功能、價值、意義的思維逐漸淡化,忽略了學理思想的人文理性特點和人文理性屬性,尤其是忽略了學理思想中的人文理性內涵研究。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人是實踐的主體。人也是通過實踐認識世界創造理論的主體。謝拉說過:圖書館學始于人文主義,圖書館學是研究人的學科,它的一切均是為人的全面發展服務。[4]對于圖書館學來說,人文是一個廣博、全面的屬性,學理性是一種科學理性、學術理性,需要人文理性的視角與人文理性的關懷,沒有人文理性不堪稱為圖書館學,為此我們要把科學研究返回到圖書館學基礎領域,通過實踐獲得的公理、定理來研究圖書館學基礎理論與本質,從知識存貯、交流、利用中挖掘、闡釋圖書館價值理念和價值追求,那么以具有人文屬性的學理性研究方法自然也是我國當代圖書館理論研究中最為主要的方法論,在圖書館理論研究中起著重要的理念引領和方法指導的作用。
葉圣陶說過,理論乃根本,乃原則。根本定,原則立,自能左右逢源,自由肆應。方法則隨事而變,難以隅反也。[5]對于圖書館學來說,也需要理論作為根本,需要適合于理論的研究范式。圖書館理論通過對圖書館行為與本質、運作與體系、知識與社會關系的認知與把握,為圖書館工作實踐提供理論支持,應為哲學層次的科學觀。然而,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數字化的普及,我國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受到沖擊萎縮不前,學理方法運用研究偏少,效果不明顯。問題的癥結就在于學科理論研究自身,進一步說與圖書館學學理性思維弱化直接相關,這正是當前圖書館學基礎研究止步不前的根本原因。圖書館學理論研究之根本在于運用學理觀,其具有哲學意義的思辨性、公理性、前瞻性和規劃性等具有人文理念的價值內涵,是推動圖書館學理論研究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所在。學理觀的運用可以直接對圖書館學哲學理念進行反思與追問,通過掌握客觀運行的規律探求圖書館的本質,如果一旦弱化,勢必會影響對圖書館本質的理解和把握,影響圖書館理論研究的深入發展,因此,我們有必要強化學理思想的研究。
當前我國圖書館理論研究的整體迷離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技術性范式的興起和張揚。技術性范式導致圖書館學的單一性發展會更加嚴重,促使圖書館學趨向單一的工具性學科,成為信息學、情報學、計算機學的附庸。從當前圖書館研究論文可以看出,研究傾向于對理論的闡釋和建樹,對圖書館具體實踐關注過少,研究成果沒有深入向下傾斜,缺乏與圖書館實踐的結合,導致圖書館理論人文研究與技術實踐融合的根基不穩。因此,我國圖書館學研究范式的轉換勢在必行,這種轉換應充分體現圖書館學人文性理念與行為的演進,最終回到圖書館基礎理論研究上來,由工具性實用技術發展回到人文圖書館學建設上來。在哲學上講,學理范式是一種人文理性的研究范式。吳晞曾說過:“圖書館的本質是人文的,在過去、現在和將來,它都不是什么科技產物,提倡圖書館的人文精神,研究圖書館的人文地位,才更合乎圖書館的本來意義。”[6]可見,學理觀的理論研究既是圖書館學自身不斷拓展與深化的內在需求,也是圖書館實踐發展的現實需求,圖書館學基礎研究一方面應遵循理論發展的一般規律和理論觀點的自由探索,在學術創新上實現圖書館學的理論發展,另一方面也應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導向,增強理論對現實的科學闡釋性、指導性和預見性,以基礎研究的理論優越和質的升躍帶動技術實踐領域方法、理念的改革創新,促進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發展研究的共同發展。[7]從本質觀上講,對事物本質的探究是人類的天性,正是這種天性促進了人類自身思維理性的進步,同時,理性也促使人類具備了自我批判和反思的意識,通過理性,人類能夠清醒地認識事物的規律和本質。運用理性思維建立本質理論始終是認識圖書館現象、揭示圖書館本質規律的重要手段,對圖書館本質的探索需要理性,把握學理思想對圖書館學理論進行研究本身就是一種理性的方法論表達。當前,完成圖書館學發展的使命,要發揚學術理論研究中的理性,要把以學理性研究方法為代表的理性方法論貫穿于圖書館學理論研究的每一個環節中去,真正使學理思維成為時代運用的方法論,成為我國圖書館學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圖書館學是一門有關圖書館現象與規律、本質與發展的科學。近年來,在學術界始終存在一種否認圖書館學本質存在的思想觀,認為圖書館僅為一個實體機構,冠以“學”的稱號有降低檔次的表現。此外,還有試圖繞開圖書館工作實際,避談圖書館本質規律,向信息、情報、計算機技術等學科傾斜的觀點。這實際上是用圖書館學之名,行信息、情報學之實,造成圖書館學自身研究主題和任務的缺位,使得圖書館學研究到處都是“客家”的影子。由于圖書館學本質研究的缺席,圖書館學獨立性無從談起。對于圖書館學內涵的界定,必須充分體現自身的獨立性,不能僅僅停留在圖書館字面意義,更不能用信息、情報、計算機學代替,要研究精神、價值、文化等哲學理念上的圖書館學,通過研究思路的轉變來達到對圖書館內涵的提升和外延的界定。達到對圖書館學研究的獨立,這種研究思路的轉變主要來自對學理思想的明確上,通過圖書館實踐對人的作用,體現人的價值、作用和意義,實現由物到人、由實踐行為到理論抽象的升華。圖書館學對實踐的關注并不是單一的、一般的關注,而是以學理性哲學的方式來關注,通過理性的思維和哲學的運用把圖書館實踐的具體升華為理論的抽象,運用學理思維探求圖書館的特質,體現圖書館學的獨立性。在運用先進應用技術的同時,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學理的眼光思考、評判圖書館學基礎理論,自覺地回到圖書館學本身,在人文層面上追問圖書館學內涵的深入和外延的界定、追問圖書館是什么。在如今普遍而活躍的先進技術環境中,圖書館學所涵蓋的現象和本質問題需要進一步的分析、概括、總結和反思,追問圖書館學本身具有和發揮的特征性價值,通過學理觀表達對圖書館學的看法和觀點,挖掘出我國當代圖書館學內涵的特質的東西,這是圖書館學獨立性的學理表達,也是圖書館學自身的責任和使命。
圖書館學理論研究的價值取向具有獨立性,應該說在圖書館學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辯證關系的體系中,在價值觀上體現人的獨立性,進一步說也是圖書館人文精神在科學理性基礎上的獨立性,在操作層面上體現圖書館學在研究價值取向上的獨立,應是圖書館學研究價值取向的獨立性的應有之義。[8]我國當代圖書館學不僅要研究客觀知識,也要研究知識受眾的價值結構。在理論研究范式的選擇上,要注重經驗化向科學化的提升,注重科技化向人文性的提升,把實用主義的剛性方法構建過渡到具有解讀、感悟特征的理念思想,以學理思維的哲學高度來謀劃、定位圖書館基礎理論。對于當代圖書館學理論研究來說,學科理論在學科研究范疇體系中處于基礎與核心地位,學科理論是學科發展的根本理由,也是學科之間區別的特征內容。我國當代圖書館因為科學理論的飄忽不定或淺進淺出使得圖書館學整體弱化,圖書館學科學化的夢想總是因技術主義、實用主義的打擊而泯滅,僅僅成為圖書館研究史上的記憶和遺產。我國圖書館學的技術立說和對工具技術的過度依賴,使得圖書館人缺少科學理論意識的氛圍,對理論的價值意義缺乏應有的理解,這是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不能充分發展的主因。我們應該思考圖書館學應該怎樣做的問題,那就是在學理觀下,建立一元論的圖書館學理論,彰顯圖書館本質性的特征,形成獨立性的圖書館學哲學化體系。建立一元論的圖書館學,是對我國當代圖書館學做什么、應該怎樣做的學理性回答,促使圖書館學包涵更為豐富的哲理內涵和人文意蘊。一元論的圖書館學也是理性的,它的學理性和獨立性足以說明它不是那種漫無邊際的泛化和無解的圖書館學,而是與圖書館學人文實踐有密切聯系的并具有人文精神的圖書館學。我們把圖書館學理論的學理性研究置于哲學原則高度,這是圖書館學獨立性特征闡述與明確的需要,也充分表明學理思想已經成為了圖書館學理論研究的前提與基礎。
對于處于學科弱勢的圖書館學來說,堅持表現特征明顯的研究范式是由弱轉強的根本方法論。我國當代圖書館學理論研究需要奠定學理思想基礎,其哲學意義與層次上的說理性、思辨性、文化性和前瞻性思潮,必將推動我國圖書館學事業的向前發展。
(來稿時間:2014年5月)
參考文獻:
1.伍若梅,王翠萍.我國圖書館學范式研究綜述.圖書情報工作,2010(13):41-45
2.陳耀盛.論圖書館學范式——評“圖書館學是前科學”的觀點.圖書情報工作,2000(11):80-83
3.黃宗忠.堅持圖書館事業為無產階級政治、為生產、為工農兵服務的方針.武漢大學學報,1959(7):32-43
4.徐引篪,霍國慶.現代圖書館學理論.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43
5.曾祥芹,韓雪屏.閱讀學原理.鄭州:大象出版社,1992:11
6.吳慰慈.21世紀圖書館學情報學的研究方向.圖書情報工作,2001(1):7-11
7.儲流杰.論圖書館學研究的當代困境與危機.圖書館,2013(3):12-17
8.王梅.中國圖書館學的學科獨立性探析.圖書館建設,2013(1):11-13
〔分類號〕G250
〔作者簡介〕陳立華(1970-),男,史學碩士,副研究館員,德州學院圖書館副館長。
Theory of Contemporary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 from Visual Threshold of Academic Principle——Philosophy Location of Research Paradigm and Persevere in Idea
Chen Lihua(Library of Dezhou University)
〔Abstract〕The academic principle is fundamentality methodology in research of library science. With the historical lin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function of theory research method, the ag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at academic thinking becomes, the basis and conditions of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theory in contemporary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
〔Keywords〕Library scienceAcademic principleResearch paradigmPhilos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