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應
(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長沙 410016)
給予學員從事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的教育稱職業教育。中國現代職業教育發軔于1867年創辦的福州馬尾船政學堂,蓬勃發展于20世紀90年代末,成為牽動國民生產總值,繁榮市場經濟、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的一種大眾化教育,占領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1]從本質上說:職業教育既不是單純的學校教育,也不是純粹的企業培訓,而是一種跨界的教育。職業教育要與現場實驗實訓緊密結合,教育與產業存在跨界需求:一是教學活動緊密結合產業即行業標準,二是教學資源來源于企業即教材開發,三是大學生的實驗實訓來源于企業即頂崗實習,四是教學師資來源于企業的能工巧匠即雙師型教師。既是“跨界”,也是“融合”:跨越了企業和學校的疆域,表現為現代企業和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理念的融合;跨越了工作和學習的界限,表現為“做中學”與“學中做”的學習路徑的融合。[2]
高等職業教育既然有上述本質特征和辦學規律,那么,高職院校圖書館呢?同理,高職院校圖書館在具有大學圖書館服務的一般規律下,還具有職業教育功能上和行為上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就決定高職院校圖書館不是普通本科院校圖書館的壓縮型或普通??频囊浦残汀8呗氃盒D書館必須具有自己的職業特色和優勢,服從產業行業規律、服從教育教學規律,滿足高職教育對象全面發展的需要。
培養“應用性人才”是職業院校畢業生的職業崗位所決定的。在工程技術方面,一個產品從開始構思到開發成商品,需要兩種類型的人才,一種是研究設計型的人才,另一種是從事產品的制造、維護、測試、修理、施工等的應用型人才。前一種人才,是由普通本科高校的各專業來培養,后一種人才是由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來培養的。[3]
以技術應用為核心,突破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重視課程實施模式創新的前提下,保證學生有充足的實踐時間,是高職課程改革的主導方向。實踐體現在高職院校圖書館構建的教學職業資源共享平臺,建設仿真模擬的“情景性”教學職業資源,建立具有高職院校職業特色的文獻保障體系,實現教學內容、教學范例、教學管理的網絡化,提高優質教學職業資源的使用率和受益率,是實現高職院校圖書館職業特色之一。近年來,全國有多所高職院校開展“情景性”教學職業資源庫的開發和利用,將教學職業資源融入網絡課堂,采用多媒體的“情景性”教學職業資源,刺激學生的視覺感官,使學生獲得感知并促進思維,從而理解與掌握知識,增強學生的記憶力,保持獲得事物的映像并成為經驗的過程。
從職業崗位的角度和人才培養的適應能力看,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各專業人才,專業教育體現職業性、學習過程體現實踐性。具體指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必須掌握上崗所必需的知識和能力,要取得某種或某類職業資格。因此,它以培養學生的全面職業素質、技術應用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主線,通過學校和企業合作,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實現理論學習、基本技能訓練與實際工作經歷的有機結合。[4]
職業性人才培養要求圖書館全程參與工學結合的教學改革,包括培養目標的確定、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改革和組織實踐性教學,全程參與為校企合作雙方提供最新的高職教育改革動態、專業建設方案、畢業生就業指南、產品市場動態等職業信息和資料,拓展高職院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空間。[5]如我院圖書館全程參與為學院汽車與信息工程系申報汽車檢測與維修、汽車營銷專業成功立項;參與學院申報湖南省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應用試點項目的改革和建設工作等等。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由于職業分類的多樣性,按照掌握職業技術、技能難易程度進行劃分,學制有2年、3年、3+2等差別,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職業崗位上所含技術與技能的比例會愈來愈高,學制與專業設置也更多樣化。[6]
圖書館“主動性”職業服務模式,體現在充分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主動為學校的多樣性辦學機制提供職業信息服務,節約其尋找和分析信息資源的時間和精力。通過主動與學校的改革和發展對接,開展不同層次的職業信息推送服務與職業信息素養教育課程,有機地把職業信息獲取與利用同大學生的職業教育相結合,培養創新型人才。
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開放的教育類型,決定了高職院校的“實效性”教學和人才培養方式,必須注重市場經濟的發展,注重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結合,注重投入與產出的平衡。由此也決定了高職院校圖書館“開放式”的職業資源結構。就是根據企業信息資源和人力資源的需要為其提供專業服務,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促合作,把學校的合作企業看成是自己的客戶和服務對象,主動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和企業文化等各方面的情況與特點,了解產品開發、技術創新、品牌建設、人力資源等方面的需求,為其提供各類職業文獻信息服務,創造全面合作的可能性。[7]
德國的“雙元制”,被譽為世界上最為成功的職業教育,其成功的構建了一個法制化的、開放性的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既是大學,又像企業;既是教授,又像師傅;既是學生,又像員工;既是教室,又像車間;既是作品,又像產品。讓學校與企業達到了深度融合。因此,要明確高職院校圖書館的發展定位、找準高職院校圖書館職業特色,既規范、保障“跨界”教育,又遵循職業和教育規律。制定職業培養目標的定向性、樹立館員隊伍的“ 雙師型”、指導知識結構的職業性、配合教育教學內容的針對性、達到校企合作的“雙軌型”的辦館特色。
一是重組工作崗位,建立專業服務館員制度。挑選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館員擔當專業服務館員,緊密聯系系部、企業、處室、院領導,開展講座培訓、職業資源推薦與評價、特色數據庫建設、課題訂單服務,同時及時跟蹤學院校企合作動態、專業異動、職業需求、教研教改等深層次服務工作。二是成立若干跨部門的項目小組,以項目管理的形式完成任務,如信息素養課程改革項目組、校企合作項目組、網絡建設項目組、讀者活動項目組、特色數據庫建設項目組、系部專業建設項目組等。項目組的構成既保障館員業務工作的開展又保障圖書館整體業務工作的推進,形成具有職業能力和職業特色的服務模式,保障職業院校教學發展。三是聘請企業專家入館擔任咨詢館員,為學院校企合作的不斷深入提供保障。
特色館藏是指圖書館對某一特定形式,特定主題、特定時期,或出于特定原因的資源的收藏。它是圖書館優化館藏結構、開展職業特色服務的基本保障,是提高文獻信息服務水平與質量的新思路、新模式。[8]
職業院校圖書館的館藏資源不一定都是文獻資源,也可以是職業行業發展的歷史實物,職業院校圖書館同時應具有博物館、陳列館、展覽館的功能。館藏應立足于服務,注重產學結合的特點。如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圖書館建立的“貨幣金融博覽館”、“金融票據博覽館”;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的“建筑技術館”等等。[9]緊緊圍繞辦學特色建立職業特色館藏是圖書館調整資源的重中之重,特色館藏形成學院的專業特色、行業特色、地方特色、資源特色、服務特色,也體現了高職院校圖書館構建職業特色的發展趨勢。
高職院校圖書館的文化建設要考慮并注重融合企業文化,創造企業環境,塑造企業氛圍。如在專業館、主題館中建有多媒體教學資源區、實物展示區、模擬實訓體驗區、成果展覽區,使之既具有一般高職院校的特征,又具以往普通校園里所沒有的職業氛圍。同時,還可以建立反映企業文化、企業發展、企業思想的資源區,營造出真實(仿真)的職業氛圍和環境。如有的學校圖書館櫥窗中展示學校創業成功的校友照片、創業事跡;還有的學校以合作企業或對學校有貢獻的名人、優秀合作企業家、優秀校友的名字,命名圖書館內建立的專區、專室,潛移默化地培養大學生的職業素養。[10]
圖書館的創新服務表現為與眾不同的辦館理念、館風、館貌、館藏、服務方式、管理措施和人才培養模式。高職院校圖書館在職業特色服務中強調與院系、企業開展合作,強調對學校專業建設、技能操作、工學結合的支持與服務。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成立多媒體制作部,與學校電化教育中心、實訓中心聯合制作視頻資料庫,為重點專業的精品課程服務,取得了1+1+1>3的效果;深受院系師生的好評。[11]我院圖書館在職業資源整合的同時,創建職業特色專業數據庫、建立專業服務館員網絡服務平臺、校企合作窗口,并通過對網頁進行改版,增設微信、微博等信息發布平臺,形成了一個適合學校專業建設的立體化高職教育信息資源系統,完善了學校文獻信息保障體系。
提高高職院校圖書館的管理效應,應充分結合讀者的共性與個性需求。在滿足普通讀者閱讀和學習需求的基礎上,滿足不同層次讀者的個性需求,做到四個關注:一是關注讀者對圖書館管理與服務的參與度,讓管理與服務透明、公開無死角;二是關注讀者對信息的意識度,讓圖書館的資源利用最大化、最優化;三是關注讀者對圖書館的滿意度,建立完善的讀者服務評價體系;四是關注圖書館的美譽度,校內讀者美譽、校外行業與企業美譽。重視管理效應,使高職院校走出去,“借力”、“增勢”,走合作與聯盟之路。合作是高職圖書館發展的必由之路。交流是高職圖書館加快發展的助動力、聯盟是高職圖書館優勢互補、取長補短的秘密武器。我院圖書館2008年與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簽訂館際合作協議;2009年牽頭搭建湖南省高職院校圖書館聯盟,全省37所高職院校在一個平臺上實現館藏資源的共知與共享;2011年在教育廳的支持下牽頭“湖南省職業教育文獻資源共享服務中心”建設工作;2013年與周邊社區建立社區服務站、與企業建立信息服務研究所等等。合作與共享,體現了職業院校圖書館職業特色,順應了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需求,同時,也擴大了高職院校圖書館的社會影響。
高職教育從定界走向跨界,在學校教育與企業培訓之間,跨界服務的思考既要求我們圖書館人“跳出學??磳W校,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企業看企業”,又要求我們“跳出行業看行業,跳出職業看職業,跳出特色看特色”。只有這樣,才能把握職業教育的本質,通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館系互動、課館并舉、師生共贏”來培養人才。跨界必須架橋,構建職業教育立交橋是我們每一個職業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問題。我們不僅要架設學校與企業、專業與技術、職業與行業橫向層次的橋梁,還要架設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在縱向層次上的橋梁,從真正意義上滿足職業教育的發展需求。
(來稿時間:2014年8月)
1.汪華.高職網絡教育——理論與實踐探索.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6
2.姜大源.教產跨界合作的大手筆.人民政協報,2012-08-08(C02)
3.高教研究室.也談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培養目標、培養途徑及其特色. 南通職大教學研究,1994(1):1-5
4,5,6.唐曉應. 基于高職教育特色的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研究.高校圖書館工作,2009(3):59-61
7.陳麗娟.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的高職圖書館建設.職業,2008(26):22-23
8.李青.對高職旅游院校圖書館構筑特色館藏的思考.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9(10):48-50
9.方桐清.高職博物館是啥樣.光明日報,2014-02-11(14)
10.耿曉東等.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職校園文化建設方案.現代企業教育,2010(3):5-6
11.龔自振,郭向勇.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創新的實證研究——以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圖書館論壇,2011(8):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