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第五實驗中學姚紅紅
課標在你的教學中占多大比重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實驗中學姚紅紅
近日聽了一節課,講《項羽之死》。講課教師先是一番慷慨陳詞,用《霸王別姬》的歌詞引入課文,營造一種悲壯的氛圍,讓學生感受末路英雄的悲歌。接著帶領學生翻譯課文,解決文言字詞問題,這也不錯,讓學生掌握文言知識,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再下來的教學,我就大吃一驚了。學生進入討論環節:塑造項羽這個形象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哪些是正面描寫,哪些是側面描寫?完全撇開了文言文,師生陷入了互動的混亂中,鬧哄哄的一堂課就這樣過去了。我覺得這位青年教師沒有把握住文言文教學的目標。文言文教學的目標是:能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由此可見,文言文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文言文的能力。而分析人物描寫手法則是在小說教學中要解決的重要問題。退一步講,即使在文言文中要分析人物形象,也應當結合文言文的內容進行,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感受古文化的魅力,而不是撇開文言文,拿出大量的時間來單獨地解決這個問題。
由這節課,我想到之前我聽過的講授《說木葉》的一節課,教師帶領學生急匆匆地分析了“木葉”的兩個特征之后,就直奔意象而去,學生在一大堆詩詞中分析“柳”“梅”“蘭”等意象在古典詩詞中的特定意義。《說木葉》是一篇論述類文章,教師應引導學生著重思考思想的深刻性、觀點的科學性、邏輯的嚴密性、語言的準確性,把握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教師應該讓學生在學習中提高閱讀能力,把握關鍵詞,概括文句的意思,而不是去引導學生鑒賞詩詞。
所以,教師在講課時,一定要明白,這節課你想讓學生提高哪些方面的能力。這個目標不是老師臆想出來的,而是課標的要求。從課程目標到教學建議,到評價方式,到不同類型文本的閱讀指導,新課標都有具體而詳細的說明與要求。比如對于傳記類文章,就應該讓學生能把握基本事實,了解傳主的人生軌跡,從中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斷,而不是從小說的角度去分析環境描寫、人物描寫等問題。
教師在講課中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目標錯位的現象?我想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教師壓根兒就沒有重視課標。我在一個教學成績中等的學校做了一個關于教師使用課標情況調查,發現:有五成以上的教師沒有課標,有近九成的教師從來不看課標,用課標指導自己教學的教師不到一成。有些教師的教學是隨心所欲的。教師能不能離開課標自行教學呢?當然不能。課標是國家制定的課程標準,是教師教學的依據和準繩,更是教師指導學生掌握一定能力的標準。
教師從哪些方面來切實重視并運用課標呢?我想可以問自己四個“有沒有”:有沒有認真閱讀過課標;有沒有用課標指導你的教學;有沒有用課標指導學生應考;有沒有在課標指導下出過一份完整的試題。如果其中有兩項你都沒有,我想你必須重視課標,以此提高你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成績。如果你做到了其中三項,我敢肯定你的教學是扎實而卓有實效的。如果你做到了四項,恭喜你,你已經是教學名師了,不管你有沒有這樣的榮譽。
課標在你的工作中占有多大比重呢?我們應該從現在做起,重視課標,應用課標,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業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