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錫娟
詞匯教學一直在英語學習占據著重要地位,但是目前英語閱讀中的詞匯教學存在很多問題,使得教學效果難以提高。對此,筆者認為采用多元化的完整教學方式極為重要。
目前,大多數教師會在教學時將閱讀整體篇章和需要學習的詞匯分割開來。在閱讀教學之前,統一講解詞匯表內的單詞和短語,并練習背誦和讀寫。很多教師認為學生在理解了單詞之后,可以更快速而且沒有詞匯障礙地練習閱讀能力。這種失去語境的詞匯教學方法使學生對于陌生的詞匯只能產生瞬間記憶,對詞匯理解不深刻,以致出現了難學、反復學的狀況。同時,學生也需要擁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否則,久而久之,當學生獨立閱讀時,遇到含有生詞的文章將變得束手無策。
學生被一次性灌輸大量的生詞,難以充分理解。正所謂“欲速則不達”,失去了語言環境,學生對生詞無法形象具體地理解。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練習閱讀時磕磕絆絆,閱讀的速度、質量均受到了限制。相比于理解詞匯,運用詞匯顯然難度更高。很多學生對于詞匯的理解建立在死記硬背的基礎上,因此在實際應用的時候往往出現將相似詞匯的含義混淆的情況。例如as well/as well as,學生理解不深刻,實際應用自然不順利(許俊 2012)。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有的教師過于細致,將每一個生詞都作為重點講解,使得閱讀講解出現斷斷續續的情況,文章缺乏整體性,同時,學生疲于學習單獨的詞匯,無法提升整體的閱讀能力。有的教師則過于重視整體理解,培養學生的語感和閱讀能力,反而忽視了一些特殊詞匯在整篇文章語法上的特殊作用,對詞匯的講解并不充分,導致學生對一個詞匯的錯誤理解,無法聯系上下文,進而對整篇文章無法充分理解。
英語的詞匯量非常大,不可能完整全面地學習。對于牛津高中英語教材來說,有一部分是使用頻率較低的詞匯,這種詞匯多是一些技術性詞匯、專業用語、專業名詞。對于這種認知名詞,由于他們的應用有限,學生只需要能夠辨認和發音,并且簡單了解含義及詞性即可。而另一部分詞匯出現頻率高,應用范圍廣,這種應用詞匯是詞匯學習的重點,學生必須能聽會讀,并且熟練、準確地應用,這就需要細致、反復地學習。在教學中,教師對重點詞匯詳細講解,對僅需要了解的詞匯簡單講解,這樣一來,學生能夠掌握主次之別,有層次地進行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在教學前,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等方式使學生直觀了解或閱讀與文章有關的事件、知識。以往,大多數學生在練習閱讀中,遇到生詞時對生詞的推測能力不強,這是因為枯燥的教學難以引發學生的聯想能力(董軍紅 2014)。在一個輕松、自然的情境里,學生的思維會更加活躍;在良好的語境中,學生更容易聯系上下文的內容,進而猜測出陌生詞匯的詞義,使其對陌生詞匯的推測能力得到逐步的培養。同時,與被別人灌輸知識相比較,學生自己主動理解的印象更深刻。例如,模塊二第3單元以考古為話題,教師在教授時,以PPT的方式呈現與考古相關的一些文獻與圖片,與閱讀文章相結合。教師通過情景劇的方式,使學生演繹出所學的閱讀文章,教師在學生表演的同時對重點的詞匯進行講解。通過這種方式的教學,學生受到相關知識的吸引,注意力更加集中,踴躍發言提問,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表演也會使自己對詞匯的含義更加容易理解。隨堂測試結果在整體上也比以前有了大的進步。這些生動、輕松的教學方式也會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在閱讀中,學生會遇到很多似曾相識的詞匯,單獨學習這些意義相近或者形式相近的詞匯,容易混淆。這時教師應采用歸納與比較的方式,使學生能夠簡單直觀地發現它們的區別和不同用法,并對所歸納的詞匯加以練習。歸納和對比使學生產生系統的記憶,有效地避免混淆和產生模糊的認識。例如講解be/get used to(doing)時,列舉used to(do)和be used to(do)。將意義相近或形式相近的詞匯一起歸納,一起講解。對歸納在一起的詞匯進行比較,如be/get used to(doing)的意思是“習慣于做什么”,used to(do)則代表“過去常常做什么”。Insist on和insist都是堅持、堅持認為的意思,然而前者要接名詞短語,后者則要接從句。這一方面,可以通過造句、填空等方式練習。
在講解之前,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自學,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成為學生的輔助。將學生分為多個學習小組,在組內預習閱讀文章,并承擔各自不同的任務。如,將文章分成不同的段落,各小組將遇到的難以理解的問題記錄下來并在組內討論,小組內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申請其他各組的援助。改變傳統教育里教師主動講,學生被動聽的模式。最后在上課時,各小組提出問題,教師再逐一解答,并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評定。
對于“教師講課,學生記筆記”的枯燥教學模式,可以適當增添一些積極的游戲競賽。以個人或者小組的形式,進行詞義競猜、詞匯對決、課文背誦等游戲競賽,并采取一定的獎懲措施。通過這種方法,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展示和思考,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還會增強學習詞匯的自信心。而教師也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并針對學生出現問題的方面進行教學。
想學好英語,僅僅用上課的時間是不夠的,想要學好詞匯,就要不斷溫習和鞏固。在復習中加深印象,并且鍛煉實際應用能力。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業余時間進行預習和復習。課前,讓學生閱讀并了解課文內容及要學習的詞匯,以便學生帶著問題去上課;課后,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布置適量的課后作業,通過課文背誦、詞匯默寫以及專項練習題等方式使學生對上課內容得以鞏固,通過長期的溫習,使學生真正學會、記住并運用詞匯(孫培培 2013)。
詞匯的掌握能力影響著閱讀能力,是學習閱讀的關鍵,同時也是學習英語的基礎。閱讀中的詞匯教學不能隨意、盲目,需要針對學生采取適當的教學方式,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生建立起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教師的輔助與指導就會讓學生的學習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建立以學生為主導地位的同時,教師要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對課程充分做準備,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只有通過合適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師和學生的互相配合,才能使學生的詞匯能力、閱讀能力,乃至整體英語水平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