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學
談高等教育中民族聲樂演唱專業方向課程體系的設計與實踐
——以沈陽音樂學院為例
史玉學
民族聲樂演唱是隸屬于藝術學下音樂表演專業中的一個專業方向,是高等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沈陽音樂學院為例,從明確目標與規格、優化課程結構、打造精品課程三個方面,結合現階段的教學實際與具體做法,對民族聲樂演唱專業方向課程體系的設計與改革作以思考。
民族聲樂演唱 專業方向 高等教育 課程體系
百年大計,教育為先,高等教育是培養優秀人才,推動先進經濟文化建設與發展的重要環節。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聲樂演唱是隸屬于藝術學下音樂表演專業中的一個專業方向,它肩負著培養專業民族聲樂演員、專業教師、文化事業單位工作者等行業人才的使命。當前,在新時期、新形勢下,我國高等教育的整體趨勢已由外延式擴張轉為內涵式建設,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人才是目標,課程是關鍵。本文以沈陽音樂學院民族聲樂演唱專業方向為例,試結合現階段的教學實際與具體做法,對課程體系的設計與改革作以思考。
課程體系是在教育核心價值理念的指導原則下,將課程的目的、實施過程與結果等重要因素,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與支撐關系加以構建和組合,以使其在動態的循環過程中統一指向并達到既定的目標。課程體系的設置目標,實際即為培養方案的培養目標,它的設置目的是為了完成培養規格中對學生知識與能力的要求。而民族聲樂演唱專業方向的培養目標與規格,則隨著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需要而調整,它始終圍繞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如何培養人才這一命題,而對課程的教學目的、內容、進度、組織形式與效果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課程設置必須考慮到人才層次、社會需求和學生自身發展之間的關系,它既要能滿足專業拔尖人才的需要,又要能適應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既要能為文化藝術培養中堅力量,又要能使學生在走出校門后,迅速適應社會需求和崗位需求。
基于此前提,結合國家教育部高教司的相關要求,結合沈陽音樂學院的教學實際,民族聲樂演唱專業方向的課程體系應以培養“能在專業文藝表演團體、文化館站、中小學”從事民族聲樂演唱和教學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①在課程設置的內容上,要使學生能夠“熟悉黨和國家對于文藝領域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幫助學生掌握本專業方向以及“音樂學、作曲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培養其“獨立研習、分析音樂作品,并在表演中進行二度創作的基本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了解相關音樂表演的理論前沿、發展動態以及行業需求”,并為其“進一步深造打下基礎”。②
科學、合理、可持續優化的課程結構,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課程體系的功能,并協調各個設計環節,最終實現設置目標。藝術人才的培養,不僅專注于技術和技巧,更注重對學生感知能力、審美能力、教學能力與理論研究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民族聲樂演唱專業方向課程體系的構建,需要兼具專業性、多樣性、開放性和實踐性,各課程模塊的設計既要互相支撐,又要互相補充。
1.模塊結構設置合理
沈陽音樂學院民族聲樂演唱專業方向的課程結構,由必修課、選修課和綜合實踐三個部分組成。其中必修課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主干課,選修課包括公共選修課和專業選修課,綜合實踐包括社會實踐、藝術實踐等。另外,按照專業特點與需求,專業基礎課和專業主干課的學時比例需大于公共基礎課,實踐環節應占必修學時,理論與實踐兩類課程須保持一定的平衡。
在必修課部分,公共基礎課主要開設思想道德修養、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等國家教育部規定的“兩課”內容,目的在于引導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其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不動搖,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打下堅實的思想理論基礎。另開設如大學英語、語文、藝術概論、計算機基礎、體育等理論或實踐類課程,旨在結合教學實際,培養身體素質過硬,外語和計算機水平達到一定實踐標準,具備一定程度的文學素養,能夠從事專業理論研究與寫作相關工作的高素質人才。
專業基礎課主要開設樂理、視唱練耳、和聲、曲式分析等作曲技術理論課程,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從技術層面分析所演唱作品的結構、織體、和聲功能與旋律特點,促進和加深對作品的理解;中國音樂史、西方音樂史等音樂史類課程,使學生深入了解中西音樂家、音樂作品、音樂流派和藝術思潮等,“以史為鑒”,提高學生對于創造美及審美的價值判斷能力;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是一門極具專業特色與地域特色的課程,它以感性認識為基礎,理論講解為指導,運用講述、欣賞、模唱等教學方式和方法,使學生熟悉并掌握中國民間歌曲、說唱音樂和戲曲音樂的風格,既便于他們繼承和發揚傳統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又從實際演唱的角度幫助他們深入了解中國傳統聲樂藝術的精髓;鋼琴演奏則根據學生演奏的不同水平及程度,因材施教,提高演唱專業方向學生的演奏能力,提升其音樂修養。
專業主干課除開設民族聲樂演唱及民族聲樂鋼琴伴奏等與本專業方向關系最直接、最緊密的課程,還開設形體、表演等提高學生舞臺綜合表演能力的課程,以及合唱、民族歌劇排演等需在聲部演唱和表演上團結協作的實踐類課程。
在選修課部分,公共選修課主要借助實際開設的選修課和爾雅網絡通識課程,向學生講授科學、歷史、軍事、法律、經濟、哲學、文學、藝術、宗教、倫理及職業規劃等方面的知識,提高其綜合素質;專業選修課則為有能力、有精力和有需求的學生,開設專業進階課程與實踐類課程,如民歌合唱排演、部分專業基礎課的高級班等。
在綜合實踐部分,主要設有社會實踐和藝術實踐,二者既為集中實踐環節,又屬必修課程,旨在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和對社會職業需求的適應能力。
2.知識能力相互支撐
從縱向上看,課程體系“屬于一種人為結構,是人們思想中占主導地位的價值觀念在課程實踐中的具體體現”。③從橫向上,課程體系應以課程為單位,以模塊為組合,打破了專業(方向)的限制,以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完善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自我規劃和自主選擇能力,拓寬學生的就業口徑為宗旨,著眼于幫助學生鞏固和加深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豐富其舞臺實踐經驗,開發其潛能,培養、激發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拓展其對自身專業(方向)領域以外的知識能力的學習和了解,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學院辦學特色的形成。
而且,一門或一類課程,應盡量不止于提供一種知識或能力,它應從多維度、多視角,為學生開放獲取專業知識及綜合能力的信息平臺。譬如,公共基礎課及公共選修課的課程設置,應側重于人文社科、實踐與應用等知識的講授,并兼具對學生理論認知、創新思維等能力的培養;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干課和專業選修課的設置,應著重講授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的演唱、實踐、團隊協作等方面的綜合能力;綜合實踐環節,應是對實踐與應用知識及實踐能力的檢驗、鍛煉。
總之,優化民族聲樂演唱專業方向的課程結構,必修課課程的選擇與設置應能夠保證并滿足學生在高等教育階段必須掌握的專業技能與知識;選修課平臺應爭取開設多門專業延伸類、拓展類課程及綜合素質類課程,提高學生綜合競爭實力;實現教學與舞臺檢驗的結合,發掘藝術市場需求,在實踐中精進專業技能。
民族聲樂演唱專業方向課程體系的設計、建立與實踐,具有相當廣的普適性。一是目前在我國高等藝術院校、師范院校以及綜合性大學中的藝術學院、藝術系中,均開設該專業方向,各院、校、系間可借鑒、交流經驗和做法。二是音樂表演專業的課程體系具有相當大程度的共性,區別主要在于專業主干課及部分其它課程,研究其一便可窺之二三。而也正因其普適性,我們更需積極建設與籌備,在現有的課程中打造精品,利用網絡平臺、多媒體和課程視頻等現代信息技術,展現先進的教學理念、具有創新精神的教學方法和豐碩的教學成果,與更大范圍、更多數的學生和教師共享優質的課程資源,發揮精品課程的示范和輻射作用。
打造精品資源共享課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需要在多個方面做出不斷探索和努力,如:
一是根據學術前沿動態,合理規劃課程結構與教學內容,根據教學效果不斷創新教學方式與方法。爭取“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著眼于課程的整體優化”,反映本專業教學特點,修訂、確立明確的“教學目的、教學大綱、教學的重點難點”等,革新教學手段。④二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應具備良好的師德,卓越的教學能力,較高的科研和教研水平,打造教學名師和教學團隊,促進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三是注重教材建設。民族聲樂演唱專業方向的教材是“連接教師與學生的紐帶和橋梁;是課程的載體,是教學內容得以傳授、踐行的途徑”,它的建設“對于教學實踐、演唱實踐、創作實踐、理論研究、教學法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⑤四是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需要持久的投入、維護和開發。一個成熟度高、操作性強的資源平臺,必須保證系統設計的先進性,同時做到畫面簡潔、明朗,操作項直觀、便捷,內容豐富、嚴謹,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高校應在建設過程中做好保障工作。五是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網絡速度,在廣泛引起學生和教師興趣的基礎上,不斷提高硬件資源的工作效率。
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工作,是課程體系成熟、優越的標志,對于民族聲樂演唱專業方向來說,除專業主干課之外,如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等有專業特點、地域特色,互動性強的課程,也可打造為精品課程,通過資源平臺與其它音樂表演專業進行共享。
現代高等教育語境中的民族聲樂,是孕育自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一門藝術形式,它的教育體制與發展模式正在逐步成熟,課程體系的建立、完善與實踐為人才培養夯實基礎。回顧沈陽音樂學院近年的課程體系實踐經驗,我們也發現了體系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與之相關的在師資、教材乃至管理等方面的不足之處。但就目前情況而言,該課程體系還是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我們須在總結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廣泛調研,深入研討,通過大量實踐與成果分析,建立更為完善、合理的課程體系,以期達到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高質量、高水平人才的最終教學目的。
注釋:
①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2012年)[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46.
③李世彬.中國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發展與對策研究[J].哈爾濱工業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
④劉德華,劉志森.精品課程建設的內涵與問題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3(3).
⑤劉輝.關于民族聲樂教學中的教材建設問題[J].音樂藝術,2008(2).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2012年)[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李世彬.中國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發展與對策研究[J].哈爾濱工業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
[3]劉輝.關于民族聲樂教學中的教材建設問題[J].音樂藝術,2008(2).
[4]李芳屹.關于民族聲樂碩士研究生培養的思考[J].音樂大觀,2013(1).
[5]劉德華,劉志森.精品課程建設的內涵與問題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3(3).
[6]劉湛.音樂表演專業拔尖創新人才課程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黃河之聲,2014(5).
作者單位:沈陽音樂學院大連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