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珍珍
(臺州職業技術學院)
(1)掌握PLC 技術的基本知識,理解PLC 的工作原理、系統的基本組成;(2)基本掌握PLC 在工程領域的實際應用方法,包括PLC系統的硬件設計、軟件設計、系統調試等;(3)通過PLC 課程的學習,有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適應實際工業控制環境的工作要求;(4)具備一般控制系統的分析、設計編程調試能力;(5)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高職院校的學生整體文化基礎薄弱,對理論知識興趣不大,從中專、中職學校升學的學生比例較多,這部分學生相對比較喜歡自己動手,喜歡解決實際問題,喜歡競爭和挑戰,教師講多遍還不如學生自己做一遍。那么,怎樣開好《PLC技術與應用》課程?我們改變了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那么,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用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教學過程中項目的確定是項目化教學法成功與否的關鍵。項目的確定首先要以課程教學內容為依據,同時又要充分體現專業崗位群的實際需要,還要有一定的創新空間,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自由發揮。
系統的一個工作過程分為幾個工步?每個工步的劃分條件是什么?系統是個什么結構類型的順序控制?運料小車控制系統輸入信號有哪些?PLC 需要驅動的負載又有哪些?
與項目關聯的課程學習內容主要有:順序控制的基本概念、順序功能圖的繪制方法、步進指令的基本功能及相應的PLC 控制程序設計方法、移位批令的基本功能及相應的PLC 控制程序設計方法。
根據項目描述及問題的提出,要求學生學習相關的課程內容,在理解相關知識后,按照實際要求制訂項目計劃。計劃主要有:(1)完成運料小車控制系統的順序功能圖繪制;(2)完成設計運料小車控制系統的主電路;(3)I/O 地址分配(見下表)及I/O 接線圖;(4)編寫控制程序并模擬調試;(5)繪制電氣安裝接線圖和平面布置圖;(6)分組闡述PLC 控制系統設計流程及思路。

I/O 地址分配表
以小組為單位,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分析控制要求,確定控制方案。教師僅僅擔當配角,起引導作用,針對學生的錯誤和疑問作適當的提示和指導。由于PLC 編程具有“一題多解”的特點,有的學生采用步進指令來編程,有的采用循環移位指令來編程,也有的采用時序指令來編程。對于完成較快的小組,要求采用多種方法來完成。在大多數小組都完成的前提下,讓幾個學生代表上講臺闡述自己小組的設計思路及程序,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包括相關理論知識的回顧、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所犯的典型錯誤、不同控制方案的優、缺點等,讓學生明白PLC 控制有許多的控制方案,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及創新思維能力。在整個項目實施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悟性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當程序調試出現問題時,教師及時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例如,移位指令的數據端、脈沖觸發端的設置方法,某些學生不能理解透徹,編程時容易出現錯誤,這時教師不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思索,不斷調試運行,主動分析并找出原因,經修正后達到運行成功。在反復的運行調試實踐中,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
總之,近年來在《PLC 技術與應用》教學過程中,我們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改為項目案例教學的模式,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改善。
趙林林,尹玉珍.項目教學法在機械手教學中的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08(07).